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198章

血沃轩辕-第198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将军听我说,别急。”黎风打断他的话道:“我们江南自然是一心想让王爷登基,可说实话,那些个什么系什么派的心里如何会服?眼下天下还未大定,各方势力割据,若靠武力打起来,于我大明不利。而满清若还在,那么对大明的威胁就依然存在,王爷说话的分量,没有人敢不掂量掂量,此后王爷就可以择机而动,进退自如。属下说句不好听的话,这皇帝说白了就是个虚名,选择最佳时候,把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到时王爷想什么时候登基,就可以什么时候登基了……”
  朱斌苦笑了下,皇帝,皇帝,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当皇帝?当皇帝并不意味着有多快乐,而多更的,是要如何承担这份责任,如何带着这个国家前进……
  “所以,江南军眼下最要做的事情,是以一部兵力驻守山海关,以及与满清交界之处,严密监视满清动静。”黎风意气风发地说道:“而后,王爷可亲自督师,平闯贼,灭流寇,控制京师,议立新皇,掌天下之权于一人之手,尽展王爷胸中报复。如此,五年之内,我大明若不能成秦皇汉武之势,请斩黎风之首!”
  “黄飙,李天齐,郭飞,刘风!”朱斌忽然大声道。
  “末将在!”
  “以黄飙为山海关总兵,李天齐宁远总兵,郭飞为锦州总兵,刘风为松山总兵,你四人合称边关四大镇将,各引兵一万,收复松山等四城,以雪大明之耻,尔后各驻本地,严密监视满清,若有重大军机,战与不战尔等自拿主意!”朱斌疾声说道。
  “末将领命!”
  朱斌起身说道:“郑天瑞,以你为平贼大将,领军两万先行,一路追剿李自成败兵,不得李自成之头,誓不收兵!”
  等郑天瑞应了,朱斌平静了下,说道:“黄溪,速回江南,严密控制南京,监管各地情报,随时向我汇报,再命陶海总督天下粮草,不得有误!”


  第267章 追匪
  朱斌以四大镇将收复松山等四城,又命郑天瑞次日启程,马不停蹄,一路尾追刻意放过的李自成之部,以求彻底歼灭,为大明朝廷解决其心腹之患!
  而遭到惨败的贼军,虽然在江南军没有堵截的情况下成功脱离,但其士气低落,加上北京已失,一时却是进退两难,完全没有了目标。
  其实李自成在出师山海关前,鉴于复杂的局势,已有了回关中的想法,而如今在兵败之后,思索良久之后,便决意向关中撤退,再图固守。
  他找来宋献策商量,心情忧郁地说道:“江南军势大,我军新败,不可与之正面为敌,秦中险固异常,我思考如今之策,不若退处关西,以图坚守期待变化。”
  宋献策赞同他的意思,一边李岩说道:“我军自进入北京后,随军大多携带大量财物和妇人,如此撤退,岂有不被江南军追上的道理?请主上立即抛弃这些财物和女人,只管轻装疾进,或者可以躲过江南军追杀。”
  李自成哪里舍得这些东西,当即摇头对李岩说道:“这些都是我义军兄弟用命换来,岂有留给朱由斌的道理?况且此一路上招兵买马,置办武器粮草,哪一样不需要用钱?李兄弟,这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眼看李自成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肯放弃身外之外,李岩长声叹息不止,义军的末路也许很快就要到来了……
  这些逃亡中的贼军,用骡马载驮大量物资,行军速度缓慢,不几日,殿后部队就被郑天瑞所部飞骑追上。贼军这时已被江南军杀怕,看到江南军追上来,立刻丢弃金银财物和无数妇女,都被郑天瑞夺走。
  携带过多的财宝已成为贼军的巨大负担,每天行军不过数十里,郑天瑞从后边穷追不舍。贼军不得不继续抛弃大量金银财物和辎重物资,减轻负担,轻装快速撤退。才不过百里的路程,所弃衣甲简直要塞满道路两侧,都被江南军笑纳……
  李自成原来的计划是走陕西,奔向西安。但他处境日益艰难,后边有江南军追击,前边有已降贼军的原明朝官员与地方士绅武装纷纷倒戈,拦截贼军撤退。
  贼军被迫前防后堵,两面作战,伤亡、溃散、逃跑,使贼军大量减员,实力不断遭到消耗。
  五月一日上午,李自成及其将士才到达涿州。在这里,一些大明的投降官员响应武英王之“讨贼令”,集结一切可以集中的武装,占据涿州,阻击贼军。
  李自成大怒,挥军攻城,激战达半日,城未攻下,贼军却是尸横遍野。李自成无奈,被迫弃而不攻,继续向南撤去。这一战误了时间,使得江南军迅速赶了上来。
  二日,贼军退至皮沟。由于仓皇撤离,连日行军,屡遭袭击,所有贼军将是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人马皆疲。进皮沟时,虽说鼓乐喧天,但部伍不整,骑兵毫无行列,漫无秩序。贼军没有饭吃,居然开始变卖武器向当地百姓换些食物充饥。
  这时,郑天瑞的先头部队已到,贼军奋起迎战。已受到饥饿折磨和过度疲惫的贼军经受不住郑天瑞所部江南军的凶猛攻击,大溃。
  贼军不能立足,迅速撤离皮沟。为了赢得撤退时间,延缓江南军的追击,李自成命令把金、银块抛置在路旁,目的是诱使追兵争抢财物,可以稍缓追击,而贼军加快行军速度,日夜兼行三百里,想把追兵抛在后头。
  此刻见到李自成抛弃的财物,郑天瑞当即严令,有擅取一物者杀。只命当地官府整理财物,贴上封条,以留其后跟随来的武英王处置。
  第二日,三日这天,江南军追至十里清水铺,已远远望见贼军正在向前赶路。与此同时,负责断后的李自成部将谷大成也发现后面尘土飞扬,渐渐地显露出骑兵飞奔的踪影,知道追兵已到,便勒转马头,传令部众停止前进,排成阵式,等待与追兵交战。
  只过了不一会儿,郑天瑞所部先锋赶到,立即发起攻击。贼军已连日奔波,归心似箭,无意恋战。两军刚开始接战,农民军后阵先乱,谷大成厉声呵斥,对临阵逃缩者即以军法处置,挥刀连斩数人,却仍然没有制止住部众的骚动!
  郑天瑞看出对方破绽,驱兵大进,贼军阵势顿时大乱。在混战中,谷大成挥刀想与郑天瑞交手,但他又哪里是白马银枪的对手,只几合便给郑天瑞砍落马下。
  部众见主帅被杀,掉头奔溃,自相蹂践。江南军趁势猛攻,贼军死伤累累。李自成部将左光先率部来救,后继的江南军一涌上阵,举长刀,先砍断他的马足,战马当即扑倒,左光先从马上跌下来,随即便被乱刀砍死。
  此战,贼军死亡数千余人,江南军追兵夺回被带走的妇女无数,还有大量金银财物,以及骡马、器械不计其数,都成了江南军的战利品……
  这是李自成南撤后遭到的一次重大挫折。此次战役表明,贼军的士气与战斗力在继续下降,已成惊弓之鸟,使人很难相信它会重新振作起来,还会再有什么作为。
  而相反的是江南军士气仍处在最佳状态,战斗力不见丝毫减弱。
  此战失败之后,贼军于五月四日退至昌前。这是一座不大的城邑,大街小巷都充塞了贼军士兵。李自成也退居此城暂息。自从山海关大战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贼军遭到一连串的失败,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还在四五个月前,他挥数十万之众,渡过黄河东征,直趋北京,所遇多少险关、劲旅,无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长驱数千里,未尝一败!
  不意遇到江南军和吴三桂、清兵这些劲敌,屡战屡败,所得金银财物多被劫夺,这还不算,如今又被他撵得无立足之地,仅仅几个月,局势变化之大,几如天壤之别!
  这究竟是为什么?他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他从一系列的失败中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而将士们也因他的失败渐怀二心,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他们一向崇拜的“闯王”,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想到这里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齿。他不想在追兵面前显得自己怯弱,应当给江南军一次教训,表明他有能力敢于击败任何强敌,于是,他决定亲自同江南军一战!
  他挑选精锐骑兵、率领他们北上出击。正在追赶着的郑天瑞,见李自成竟敢进攻自己,迅速指挥布阵,张开两翼迎战,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进攻。
  很不幸,李自成又被击败了,而且还损失了万余人,李自成眼见自己又败在江南军手下,心中愤懑已极,但无力挽回败局,忍痛抛下躺在战场上成千上万的贼军战士的遗体,拨转马头,跑回了昌前城中躲避……
  次日,李自成调集大队兵马,督率诸将,要与江南军决一死战。
  双方纵兵大战,从上午一直激战到傍晚,互有杀伤。忽然,东风大作,黄沙蔽天,贼军阵中旗帜或被刮倒,或被折断。李自成感到难以取胜,担贼军久战有失,急下令收兵,迅速撤离战场以保实力。
  李自成被郑天瑞一路紧追不舍,贼军的覆灭,已经只在早晚之间,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封来自江南的急报,却送到了朱斌的手中……
  原来,就在江南军与满清和李自成血战的时候,崇祯十七年五月三日,在未通报武英王朱由斌的情况,由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凤阳总兵马士英支持,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
  朱由崧一即位,马上封赏百官。以史可法、马士英为兵部尚书、张慎言为吏部尚书、高弘图为礼部尚书。这三人俱为东阁大学士。其他各官都得升授新职晋爵:进黄得功为靖南侯、左良玉为宁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
  同时,由于南京身边就是强大的江南军的地盘,为了安抚住朱由斌,朱由崧“下旨”晋朱由斌为“仁孝忠勇武英王”,赏金千斤,锦缎千匹,受天子仪仗,仪仗队列所用士兵,只比皇帝用的少六十二人……
  同时,马士英依然担心朱由斌势大,而且江南之地离南京又近,随时可以控制住南京,为了消除这一隐患,便向朱由崧进言,欲要趁着江南军在山海关等处激战的时候,巧妙地夺取掉朱由斌的权利!
  朱由崧也实在是个混帐东西,屁股还在皇帝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热,便头脑发昏地认为马士英此言大妙,可他又能有什么主意,当时便召来史可法问计。
  史可法只一应便大惊失色,苦苦哀求朱由崧,只道当年先帝在时,亦拿朱由斌没有办法,现在朱由斌势力遍布整个江南,乃至山东河北等地,如何能够动他分毫?要一旦激起武英王怒火,只怕当时就会惹来滔天大祸!
  可惜,朱由崧蠢笨无比,马士英又被权利冲昏了头,竟然都不同意,一心只威逼着史可法尽快想出办法来,史可法被逼得无奈,只得为“皇帝”出了个计谋:
  将天下划分成几个重镇,分别由朝廷派兵驻守,又在边关、南京和杭州各设一督师,管理节制各镇人马,边关之地以朱由斌为督师,南京和杭州则由朝廷委派;又派人给朱由斌再发去“圣旨”,命他着力剿匪,只要能给朝廷数月时间,说不定到时候就能控制住江南富裕之地……
  可惜这办法虽好,却总也是史可法的书生之见,他远远忽视了政治斗争的残酷,远远忽视了朱由斌在江南经营十数年,无论在军队官吏,还是在百姓中的巨大威望……
  可朱由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