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239章

血沃轩辕-第239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官员大奇,随后在景平帝尽兴之后,一一从那千里镜前走过,果然比之先前的千里镜大有不同。
  等回到大殿中,朱斌道:
  “那叫伽利略望远镜,在夜晚的时候,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山、银河中的繁星,各位有福的话,还能看到吴刚老兄正在月宫里砍着树……”
  这话惹起朝堂里一片笑声,紧张的气氛顿时少了不少,朱斌笑道:
  “伽利略是个西洋的大科学家,这东西只是他发明的一样而已。他发明过脉搏计,这是根据摆的运动规律设计,可以用来测量病人的脉搏跳动的情况,比咱们大夫用手测量要先进。他发明了望远镜,揭开了天空中无数的秘密,并由此而传入了我大明。由此可见,红夷并不全都是愚昧野蛮的,他们的知识并不比我大明少。咱们有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可红夷有个哥伦布,却发现了新大陆,让西班牙的势力大大拓展。你们能说,这些红夷比咱们落后,咱们是无人可比的泱泱天朝吗!”
  这些西洋的人和事情大臣们闻所未闻,景平帝却听得津津有味,又听朱斌缓缓地说道:
  “我以前和部下说过,盲目自大,闭关锁国将来只有挨打。咱们的大明就好像是一口巨大的井,而咱们这些人就是井底的青蛙,若还是一门心思夜郎自大的话,迟早会被西洋人,为咱们所不齿的红夷,用战船大炮轰开咱们的国门,到那时带给我们的,只能是无尽的耻辱!而要想避免这样的耻辱发生,只有跳出去,放下咱们大国的架子,虚心的学习别人好的东西,把别人的长处拿过来,武装好自己,等将来一旦交恶的话,咱们老祖宗也曾经有话,知己知彼,这才能百战不殆!”
  他的话开始冲击着大臣们的心,仔细想来,武英王的话未必便没有道理。
  “咱们的人啊,总以为自己是天朝,那些个佛郎机人,荷兰人,西班牙人,看到咱们天朝上邦那只有畏惧的份,其实人家早把目光盯上了大明。荷兰人屡屡侵扰我福建沿海,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又抢我台湾,是为可杀!‘倭寇’最早叫的是谁?不是倭奴,而是佛郎机人,横行海面,杀我子民,掠我家园,是为可杀!他们几时便真的怕了我们?他们的船可航行上万里,到达我大明海域,咱们大明的船呢?我看未必便比他们先进多少吧?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用他们的技术来使我大明强大?”
  说到这,朱斌的目光从大臣们的身上扫过,说道:
  “有可恶的红夷,但也有帮着我大明的西洋人。自汤若望到我大明之后,天启六年在学李祖白的协助下撰写了‘远镜说’。对伽利略望远镜做了详尽的说明,是大明最早的一部介绍西洋光学理论和望远镜技术的启蒙著作。在钦天监期间,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介绍西洋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咱们大明取名为‘坤舆格致’。先帝当年御批:‘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先帝尚且如此重视,怎么到了咱们这便不行了呢?
  七年,他头又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朝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九年,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二十门。这样的人,要用,而且要重用!”
  “陛下。”这时朱斌对景平帝说道:“臣军中的通译,西洋传教士马葛利,才从佛郎机国归来,现在正在宫外侯旨,请陛下宣昭其入宫。”
  “准!”
  等马葛利进来,朱斌却对他说道:“马葛利,你对陛下说说你们国家的火炮和我大明火炮的技术对比吧。”
  马葛利清了清嗓子:“陛下,武英王,众位大明的大臣。大明虽然火炮锐利,但在我看来除了江南军的火炮外,其它的都已经落后了。我们的火炮不仅都有准星和照门,还有两个‘耳朵’,可以支在炮车上,发射时调整仰角,其射程和准度都比较高。另外,其炮管设计前薄后厚,可以有效避免膛炸……另外,西方数学家塔尔塔利亚所出版的‘新科学’一书,提出了抛射体理论。此后,经过数学、力学、物理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西方的火器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
  在朱斌的鼓励下,他又继续侃侃而谈:“此外,除了江南军外,我发现大明军队使用的炮弹一半以上仍旧是实心的。而在西方,已经逐步实现空心爆炸、碎片杀伤。但是,这样的炮弹我发现早在大明成祖年间早就有了,叫‘开花弹’,让我觉得诧异的是,为什么到现在反而停滞不前了呢?”
  “好了,你可以下去了。”朱斌笑了笑。待他退下后,却道:“诸位大人觉得如何?还觉得红夷野蛮落后吗?还觉得让他担任官职丢我大明的颜面吗?那些来到大明的西洋传教士们,往往掌握着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来到大明,在科技交流方面,他们的条件得天独厚。我记得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说过。‘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他甚至感叹,‘柏拉图’理想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其实在中国已经被付诸实践!”
  “可是,他还说了。‘中国人对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但在中国人之间,科学不大会成为研究对象。’”。朱斌说这话的时候脸色有些阴沉:
  “这是在赞美我们,同时也是在提醒着我们。咱们大明绝不会像他说的那样,反而,我们还会放下大国的架子,去谦虚地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超过他们,到最后要让他们觉得自卑。让我大明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朝上邦,让西洋人闻我大明之名而畏惧仰慕!”
  他几乎是一口气说完这些的人,连张溥和史可法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虽然任命红夷在朝廷中为官,还要向西洋人却学习什么先进技术,依然让他们觉得有些难堪。但是,他们心里却不得不承认武英王的话是对的。
  “朕年幼,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朕却有件亲身体会的事情。”这时,一直未曾开口的景平帝却忽然说道:“朕以前顽皮,常和定王打闹,可是定王比朕年长,又会武艺,朕总是打不过他,朕就偷偷地模仿定王练武时的样子,终于有一天出其不意地打败了他。朕想,学会对方的本事再去打败对方,不是件什么太丢脸的事情吧?”
  朱斌大喜过望,这景平帝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看来大明一个英明有为之主很快就要出现:“陛下圣明,臣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陛下圣明!”
  那些大臣一起说道。皇上是肯定听武英王的话的,况且“学会对方的本事再去打败对方”,正只至理名言。武英王早有定论,他说的那些道理也都在理,再反对的话,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这事定了下来,朱斌心情大好:“最后件事,咱们也得像红夷学。红夷官员见到他们皇帝的时候,从来都不下跪的。因此,臣认为跪礼这一条应当废除。为什么?这跪着跪着便把咱大明子女的血性要给跪没了,咱们只跪忠臣烈士,节烈英豪,却不跪天,不跪地,不跪……再不跪皇帝和什么王爷,对这陛下的尊敬是放在心里的……”
  这事却有引起了好一番争议。众人七嘴八舌,最后还是在景平帝无条件地支持,和武英王的力排众议之下,勉强通过了,只是那张溥却好像大是不满。
  就在朝廷行将结束的时候,忽听外面冲进一人,报道:
  “万急!福建总兵郑芝龙,勾连荷兰红夷,拥唐王称帝于福州,妄称年号为隆武,并派兵攻击我台湾澳门等两处官兵,伐罪军总大帅,太南伯,总兵钟建千里告急!”


  第310章 必须承受的阵痛
  景平元年九月二十日,福建总兵郑芝龙拥唐王朱聿键为帝,改年号为隆武。并在同一天,督水师战舰三百余艘,向台湾之钟建部发起攻击!
  这消息顿时让群臣打乱。本以为随着李定国的溃败,中原大局已定,谁想到忽然又出了个什么隆武帝出来,难道这大明江山,又要重新乱了吗?
  “不要乱,有武英王在,你们还怕什么?”
  随着景平帝稚嫩的,但却充满了无比信心的声音响起,朱斌微微一笑:“多谢陛下信任,臣早料到郑芝龙海盗出身,与朝廷心怀二心,因此早有准备,我大明水师战场三百八十条由海上出发,刻日可以到达。又有大军三万,经陆路出发,向福建郑芝龙发起反击!”
  见武英王镇定自若,早有准备,一众大臣的心这时才放了下来。不过也有不少人心里嘀咕,怎么郑芝龙总兵当得好好的,却突然弄了这么个事出来?那武英王又好像早就算计到了,莫非这一切都是朱由斌设计下的?
  他们这次猜得倒是一点不错,郑芝龙之乱正是朱由斌一手安排的。
  自景平帝登基,江南军屡战屡捷,中原鼎定,但很多地方势力却依旧在观望之中,看着朝廷新政,看着朝廷会对地方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尤其是那些有军队的地方军阀,虽明里服从效忠朝廷,但却依仗武力,颇有些割据地方,暗里抗拒朝廷各项命令。
  尤其是长久盘踞福建的郑家,早把福建视为了自己的王国。当朱斌出兵蜀地平定张献忠的时候,曾要求福建出兵出粮相助。但郑芝龙却仅发老弱残兵一千一应付。这让早就想解决郑家的武英王朱斌,终于下定了消灭地方军阀的决心!
  自在郑芝龙地协助下,夺取台湾、澳门等地的钟建,便囤驻于两地,密切监视着郑家的动静。而黄溪又大量向福建安插情报人员,收买郑家部下,终于在京师沦陷之后,让郑芝龙有了拥戴一个皇帝,以控制朝廷的想法……
  而他的目标,却很快放到了流亡到福建的唐王朱聿键的身上……
  朱聿键,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八世孙,于崇祯五年袭封唐王。李自成祸乱中原的时候,他向朝廷要求借兵三千前去参与镇压,朝廷怕藩王趁机叛乱夺位而予拒绝。
  于是,他便自行在南阳招兵数千,亲自统领着寻找贼军作战,被打得大败。朝廷因他违反国法,降罪而废为庶人,囚居于凤阳。
  福王在南京称帝后,将他释放,但又怕他争压帝位,命他迁居广西平乐府,但不久,朱聿键便流亡于福建。
  送上门的朱聿键,让郑芝龙大喜过望。此时他拥有福建和巴达维亚两地,三年的发展,加上不断收拢各地大明的败军,让他已拥战船七百余条,军队八万余人,隐隐然成了继江南军之后大明的第二大军事集团,已经有了和朱斌叫板的资格。
  尤其是在收复台湾和澳门的战斗中,江南军之伐罪军虽然展示了新式的战船,强大的武装,但其步兵却并没有拿出全部本事,也让郑芝龙产生了一份幻觉,认为江南军的力量不过如此,已经完全有实力和其较量……
  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以及一旦成功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中,再加上部下的竭力怂恿,郑芝龙不顾反对的声音,和大明的安危,终于下定了另立新皇的居心。
  他一方面积极备军,准备突击台湾和澳门两地,吃掉朱斌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钉子。一边勾连荷兰人和佛郎机人,许诺以种种好处,要求他们的配合。
  那荷兰人和佛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