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244章

血沃轩辕-第244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个人断然做不成的。还有烧饭的有专人,做肉的、做鱼的、烧汤的都得分开,这么一算下来,光是陛下吃顿饭就得用去多少人,两万人都得紧凑着用才行。可陛下,民间一个主妇,只要一个人,便能弄上十来道菜了……”
  “是啊,我流落民间的时候,也亲眼见过,所以,回到了宫里后,这才想到了这……”景平帝一边点头一边说道:“对了,叔父,今天都是自家人,我不称朕,你们也不许称臣。叔父,这回我自己做回主,就当是圣旨好了。”
  一众人都笑了起来,朱斌道:“按臣,不,按我的意思,如果贸然大动,那些宫人们长久生活在宫里,突然把其裁剪,他们会很不适应外面的生活。因此,应当分批而动,为他们想好出宫后怎么办?然后分批分批的给予银两遣散。因此,今年遣散的数量,宜在两千人左右为最适合的……”
  “都按叔父的意思办。”景平帝想也未想便道。
  “还有那些王公大臣之家,也不该用如此多的家人。”朱斌继续说道:“我也计划从明年开始,专门针对这一批人制定法度。连陛下都率先表率了,想来便会顺利许多。”
  朱斌这时也不把景平帝当成一个孩子,而是正经的与他说起朝廷大事来,这位小皇帝既聪明,又识大体,若能在这个时候悉心培养,说不定大明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帝,便会是这位景平帝!
  “还有个喜讯要报告陛下。”朱斌笑道:“景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靖南侯、巴达维亚总兵黄得功,成功夺取巴达维亚。自此,巴达维亚从叛军手中,重回我大明版图!”
  景平帝欢呼了一声:“叔父指挥的军队,总是百战百胜,至于怎么奖赏有功将士,叔父自行决定好了,不必再来知会我了。”
  一边的长平公主却显得有些好奇:“我听说叔父两战巴达维亚,一个蛮荒之地,又值得我大明那么重视吗?”
  朱斌沉默了下,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道:“你们知道长城的作用吗?”
  “当然知道。”景平帝抢着说道:“那是用来防御异族入侵的。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太傅曾经说过,秦始皇最大的功绩,不是统一了六国,而是修建了长城,使我大汉之地减少了许许多多异族的入侵……”
  “是啊,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朱斌冷笑了声,忽然道:“可是在我看来,这却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这话不光让几个孩子,就连他的那些夫人也都觉得愕然,始皇帝修长城,不世之功,可是在朱斌嘴里,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坏事。
  朱斌看了他们一眼,决意借着长城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景平帝:“秦始皇的动机没有错,可是他的办法却用错了,长城是我大汉的骄傲,是瑰宝,可一座长城,既挡住了异族的入侵,也挡住了我大汉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决心!”
  席上众人认真地听着,就连一边侍侯着的太监也不知不觉把耳朵凑到了朱斌说话的方向:
  “异族对我大汉的袭扰入侵,从很早便开始了,而我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是防。今天你来了,和你打一仗,然后把你赶回去,保证国土不受侵略就行。明天呢?明天再说明天的事。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我大汉的泱泱气度。可是结果呢?结果是谁也不知道那些异族的下一次入侵什么时候开始!
  秦始皇灭六国,如果能趁着国家大统的有利时机,打出去,又何必要耗费大量国力、人力来修建庞大的长城?守,是永远也守不住的。
  我大汉历代君王之中,我最佩服的是汉武大帝。当年汉朝也饱受匈奴之苦,当汉武帝登基后,他整修兵备,启用良将,破釜沉舟,毅然抛弃了大汉王朝施行近七十年的和亲国策,全力出击匈奴!把匈奴赶到了不毛之地,使我大汉永绝匈奴之患。这才是千古一帝!”
  进攻,进攻,再进攻!
  这就是朱斌的想法。
  平匈奴,定边疆;剑指东方、南方、东南方、东北方,使汉朝的势力到达西方的中亚,西南的云贵川,东北的黑吉辽,南方的海南与福建,勾勒出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进攻,我们不要防御!”朱斌吸了口气,说道:“放下所有大国的架子,抛弃祖宗定下的规矩,向汉武大帝学习,既然有威胁存在,那就彻底地把威胁杀死,彻底地解除一切隐患。不需要找任何借口,我们也不必找任何借口。大明从现在开始,将是一个锐意进攻的国家!”
  景平帝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光彩。叔父的金戈铁马,征战疆场的传奇经历,早已让小皇帝对这位叔父充满了敬仰。现在,一副大明未来庞大的版图,已经随着叔父的话清晰地出现在了小皇帝的面前,他甚至能够看到自己策马纵横在战场之上!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征战巴达维亚的原因。”朱斌坚定地说道:“现在我大明初定,还有很多事情急等着我们去办,但等到大明彻底稳定后,真正的征战将会开始,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使我大汉再也不会受到任何外族的威胁!”
  他的话如此坚定,他的决心如此强烈,所有的人都用仰慕的眼光看着他。这就是他们的父亲、长辈、丈夫;这就是大明的功臣、英雄、军神;这就是大明的忠勇武英王……
  “叔父,还有我,我也跟着你一起去。”景平帝兴奋的大声说道:“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一定跟着叔父一起,去一起征战,去开创我大明从所未有的辉煌!”


  第315章 国债
  景平帝兴奋的话语,却让神采飞扬的朱斌,面色有些暗淡下来。因为,没有人比自己心里清楚,迟早自己将离开这位皇帝!
  景平帝必然会成为一名英明的君主,而一位英主身边是不需要一个权利大得漫无边际的大臣,偏偏自己却正好是这样的大臣。
  “叔父,你怎么了?”景平帝也注意到了朱斌表情的变化,关切地问道。
  “陛下。”朱斌定了下神,尽量用听起来不经意的口气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了你,你会怎么样?”
  景平帝愣了下:“离开我?叔父为什么要离开我?”
  “因为,你会长大……”朱斌微笑着说道。
  景平帝有些茫然,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无法理解自己长大和叔父的离开有什么关系:“叔父,我不许你离开我,我要和叔父永远在一起!”
  他不懂,可是席上的陶慕晴却懂了。自己的丈夫,在恢复了大明江山之后,正在为自己安排着退路。他不愿意看到在小皇帝成人后,出现君臣争权,最终不惜兵刃相见的场面。因为这样的场面,自己的丈夫已经经历过了一次……
  ……
  从皇宫回到王府,朱斌只把陶慕晴单独叫到了书房,开门见山地就道:“你们来了正好,我心中正谋划着一些事情,急需你们的帮忙!”
  原本以为丈夫把自己单独叫来,会先说上几句亲热的话,谁想到朱斌却如此的直白要自己出力。陶慕晴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但身为王妃,很多事情都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去做。
  “目前朝廷最急需的就是银子,当然,上次我让人秘密启动到江南的那批财物,还够使用上一阵子的,但仅靠江南一省来支持朝廷运作,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我准备向民间借款。”朱斌显然并没有注意到夫人表情上的变化,自顾自说了下去:
  “朝廷向民间借款?”陶慕晴的注意力很快被转移到了丈夫的话中:“我大明多年灾荒,战乱不断,百姓赤贫,你让他们上哪里有钱借给朝廷?”
  “这个我考虑过了。”朱斌很快地说道:“这笔借款称其为‘国债’,并且是有利息的。分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第一批国债预计在一个月后发行,主要发行的人群暂时定为朝廷官员和军队将士。所采取的形式,是将理应发放给他们的薪俸的其中一小部分,以国债发放。其官员品级越高,国债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
  陶慕晴还是显得有些犹豫:“这样势必让他们心中造成不满。我听说你才大幅度提升了官员的薪俸,要以高薪养廉,现在突然以国债充当薪俸,他们只会说你言而无信,之前所做的努力也便会化为乌有……”
  “所以才需要你的帮忙。”朱斌拉着陶慕晴的手坐了下来:“你在京师曾经呆了七年,又是先帝亲封的公主,那些官员将军们的家眷大多与你相熟。你可趁着这次回京,多与她们走动,游说国债的好处,让她们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多吹吹枕头风。想来有了这些枕头风的话,我所面临的压力便会小了许多……”
  陶慕晴笑了起来:“原来你是想要我去骗人……”
  “不是骗人,不是骗人。”朱斌也笑了:“国债当真是有好处的。不瞒你说,我也准备买上一大笔银子,好好的发个财……”
  “这倒不是问题,我还可以动员她们用自己的私房钱购买,只是军队那你怎么处理?”陶慕晴提醒他道:“军队是你恢复大明江山的根本,也是整个大明的根本。什么地方都可以乱,唯独只有军队不能乱啊。”
  朱斌点了点头:“将军们我相信,他们都是跟随我的老部下了,就算心中有疑问,也会以大局为重的。至于士兵们……我相信我的士兵,相信他们对于朝廷的忠诚……其实只要顶过了第一年的时间,当他们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一定会乐意接受的……”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发行国债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这是件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事情,尚不会出什么问题,而随后他准备展开的雷霆手腕,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考验!
  只要景平帝真正长大了,成熟了,懂得如何去治理天下了,那么也便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可是在离开之前,他要交给景平帝一个强大的帝国。
  他还要把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疆土的思想,牢牢地安置到每一个大明子民的脑海之中。让我汉人千年来思想、礼教,彻底地翻个个。让大明成为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在几百,几千年后,依然如不可战胜的雄师一般傲立在世界的中心。而不是一些人嘴里的“睡狮”。
  见丈夫的神态有些异样,陶慕晴想起了与陛下一起进膳时候朱斌说的话,问道:“你说你早晚会离开陛下,难道,你准备在陛下成人后,离开咱们的大明吗?”
  “还是你了解我。”朱斌微微笑道:“明君和权臣是永远不能共同存在的,我曾经和人说过,武英王和崇祯帝的事情,绝不能再上演一次。我的责任,便是为大明不断地去开拓疆土,让我大汉的战旗插到海外。只是到时候,要累你们和我一起受苦了……”
  “同甘共苦,这本就是夫妻应该做的。”陶慕晴也同样微笑着说道:“无论你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到哪里。只是有一点,你的那些部下都愿意和你一起走吗?即使是他们愿意和你一起走,可他们的家眷愿意一起走吗?”
  朱斌愣了下,终究还是女人心细些,这点他倒没有考虑过。他的部下,和他们的家眷,生在大明,长在大明,去海外开拓疆土,谁有不知道将会面临着什么样未知的危险和苦难,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异国他乡,未必人人便和自己一样如此坚定了。看来,这思想工作从现在便应该开始做起了。
  “无论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必须这么做。”朱斌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