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248章

血沃轩辕-第248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了几杯酒后,郑联忽然说道:“大帅,我听说前几日陛下说什么要投降之类的话,这很在军中引起了恐慌,不知道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那个皇帝的话,理他去做什么?只会空自乱我军心。”郑芝龙漫不经心地道:“况且,你等武将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朝廷大事岂是你们能管的!”
  原本以为在自己的教训下,郑家兄弟必然不敢说话,谁想到郑彩却接过口冷冷地道:
  “这次我们却非管不可。我们为什么打仗,为了谁打仗。弟兄们在前线流血牺牲,可你却在这大肆守寡收刮。几万兄弟在台湾就这么没了,他们的抚恤在哪里?他们的家人在哪里!唐王要带我们归顺朝廷,你又为什么一意孤行!”
  大营内所有人都停止了动作,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那郑远眼看情景不对,赶紧拔出了腰刀,护在了郑芝龙的身前,厉声道:
  “郑彩,你想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擒拿反贼,以正天下!”
  随着郑彩的一声大吼,无数士兵猛然冲进了大营,雪亮的刀枪一下对准了郑芝龙和他的亲兵,而大营里的那些将领,也全部站了出来,抽出兵器虎视眈眈。
  郑芝龙倒反而镇静了下来,推开面前的郑远冷冷地道:“郑彩,郑联,还有你们这些人,跟了我这么多年,在最困难的时候,难道准备出卖本帅!”
  “不是出卖,是反正!”郑彩咬牙切齿地道:“给我拿下郑芝龙!”
  郑芝龙大笑了几声,忽然把手中酒杯往地上一摔:
  “郑远,动手!”
  郑远厉声疾呼:“大豹子,都手!”
  “是!”
  大豹子大叫一声,一刀便狠狠地砍下……
  正在大豹子动手,郑彩兄弟准备还击的时候,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大豹子的那口刀,竟然,一下斩落在了郑远的后背!
  郑远一个踉跄,不敢相信地回过了头,但他看到的依然是大豹子那张木钠的脸和含糊不清的话语:“郑将军,我动手了,可这是你让我动手的……”
  “你是谁!”郑远死死盯向了他,这时候他发现,随着自己一起进入军营的那二十名亲兵,也都一齐把兵器掉转过来指向了自己,脸上都是如大豹子一般的冷漠。
  大豹子笑了一下:“我是大明朝廷的人,我是忠勇武英王的人。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你总是把我当傻瓜看待,可是把别人当傻瓜看的,往往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
  “大帅,是我不好,是我对不起你……”
  郑远软软地倒了下来,眼里写满了悲哀和绝望:“我不该相信他的,真的不该相信他的……”一直到闭上眼睛,郑远嘴里不断重复的还是这两句话……
  郑芝龙的身子一动也没有动,他苍凉地看着地上那具年轻的尸体,脸上显得那么的麻木。自己的一个儿子成为了俘虏,现在另一个儿子一样的,却又变成了毫无生命的躯体……
  这次自己是真的失败了。他落到了一个早就设计好的圈套之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郑芝龙心里并不觉得如何的悲哀。好像在他看来,这一切也许迟早都会发生的。
  郑彩等起事将领这才从大变中反应过来,郑彩急忙上前道:“罪将郑彩参见大人,我等久随郑芝龙为乱朝廷,罪该万死,等这里的事情处理了,我自然会去武英王处请罪赴死。”
  “现在不是说这话的时候。”大豹子摆摆手道:“郑芝龙带来的一千亲兵中,大部将领皆是武英王派出来的,请郑将军立刻调拨人手控制住他们,以防发生激变。”
  郑彩使个眼色,等郑联走了出去后又听大豹子说道:
  “还有就是控制住军队,以及整个福州,严防生事。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手段,有胆敢闹事者,杀。那些郑芝龙的铁杆部下,一个也不要放过了,全部先抓起来!”
  他说一句大营中便有一个将领去办理此事,郑彩待他说完小心地问道:“请问朝廷的大军何时才能到达?”
  大豹子一笑而道:“我平叛大军已越过仙霞关、分水关,正在轻骑疾奔福州。我水师船,三天之内必到,各位将军不世之功,刻日便会传到京师!”


  第319章 革制
  整整半个多时辰的朝会,官员们说的最多的,无非就是何处天降祥瑞,铁树开花,必是佑我大明王朝万代,等等之类的空话!
  张云乐、孔浙扬这批才从江南调到京师的官员,终究进京时间太浅,在最讲究资历辈分的大明朝廷之中,可实在插不上什么嘴。而他们最大的依靠忠勇武英王朱由斌,却像个没事人一般在上面坐着,似笑非笑地看着下面的文武大臣。
  其实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的了,到处都是歌功颂德,到处都是一片大好。仿佛自从京师恢复之后,不用任何过程,大明一下就回到了强盛的时代……
  这时一个上京述职的大仆寺卿一脸喜气洋洋地说道:“陛下,王爷,最近我大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皆是老天也感到陛下和王爷之德,故尔如此垂青。不说别的,就说臣在原武为朝廷放养的战马,也一个个都吃得膘肥体壮……”
  这大仆寺卿是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的官员,朱斌笑着问了句:“贵卿高姓大名?”
  “不敢,不敢,臣姓穆名赓忠……”
  “穆大人。”朱斌打断了他的话,笑脸忽然就不见了:“你说原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我怎么听说上月原武饥民因为饥饿难当,而发生了冲击官府,造成了七死十一伤的事情?”
  穆赓忠的汗水一下就流了下来,嗫嚅着道:“臣,臣只负责为朝廷养马,地方上的事情却不甚清楚了,想来,想来这是别的地方的饥民吧……”
  “穆大人反应倒快。”朱斌冷笑连连:“你这次运送到京师的一百七十八匹军马,的确非常雄壮,可惜,那不是你穆大人饲养的,却是你高价从别的地方购买而来,再来粉饰自己的政绩。穆大人,我说的对不对啊……”
  眼看王爷对自己的丑事知道得清清楚楚,那穆赓忠哪里还忍耐得住,“扑通”一声便跪了下来……
  “叔父,原武灾情如何,可曾有救助措施?”景平帝关切地问道。
  “不妨,臣已派出忍受赈灾,陛下勿忧。”朱斌接着又对底下的大臣说道:“咱们今后朝议的时候,不必说些好听的话,那些什么铁树开花,凤凰出现之类的话,我看在散朝后再说也不迟。我看难听的话虽然刺耳,可‘忠言逆耳’这四个字却是不变之名言!”
  “捷报!捷报!”
  从外而来的报事官一进大殿,便大声说道:“九月二十六日,台湾水战,我大明水师大捷,生擒郑森、红夷首领强普、俄德乐等人,俘虏无数。二十九日,贼郑彩、郑联兄弟反正,擒获伪平国公郑芝龙。我大明精锐日夜兼程,黄得功、孟志轩、李建标等部先后进入福州等处,伪帝朱聿键等人投降,是为福建大捷!”
  顿时,朝廷上欢呼声响成一片,张溥当时说道:“我大明军队百战百胜,陛下英明,武英王英明,宜嘉奖有功人员,并增派专门官员,将朱聿键、郑芝龙等人星夜押赴京师!”
  “都交给叔父去办吧。”景平帝兴奋地说道:“其实,朕以为,这主要还是前江南军的功劳,要是我大明的军队,都如江南军一般善战,何愁我大明不能兴盛……”
  “陛下,江南军三字已废,何曾再来江南军之称?”史可法却忽然大声说道:“此时福建之乱已平,天下大定,正是整革军队的大好时机。臣以为,当重新任命各军将领,打乱编制,调防部队,以防那些将领因功侍骄,再次造成变乱!”
  本来热闹喜气的朝堂,却因为史可法的话而安静了下来。
  这分明就是针对忠勇武英王朱由斌而说的。的确,大明的军队主要是依靠江南军在作战。而各线最高级将领,也都是由朱由斌的部下在充任。再者,几乎所有的新型火炮、火枪也都掌握在朱由斌嫡系的手中,有江南军才有大明的军队,这是不争的事实。
  史可法的意思,是想打乱朱由斌的军事体系,削减江南系,甚至,可以直接明言,削减朱由斌的势力。但是,这么做了,却分明有些“飞鸟尽,良弓藏”的意思。就是朱由斌肯了,难道那些他的骁勇的部下会答应不成。
  官员们把目光投向了史可法,这位大学士可实在有些不知趣了,就算早就有了这想法,可在这喜庆的时候,岂不是在那添堵,在那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史大学士不懂兵,不知兵,又怎么可以出此言呢?”
  众人看向说话之人,却是兵部尚书黎风,只听他慢慢地说道:
  “一军成型,没有几年的时间而不可为。且不说别的,就是收复台湾等地的钟建部,史大学士可知将士们在一起呆了多少年吗?十几年来,整整十几年了。钟建将军甚至可以清楚地叫出每个士兵的名字。将知兵,兵服将,一有战事,三军皆肯用命,这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所在。现在突然裁换将领,不说那些当兵的愿不愿意,就算他们愿意了,可新到的将领,谁也不知道他的能力有多强,或者会不会打仗。要是遇到个平庸的将帅,反而生生把一支精兵给彻底毁了,黎风的话还请史大学士三思……”
  谁都知道黎风乃是江南系的官员,他的话也等同于忠勇武英王的意思。不光如此,黎风之言也的确大有道理。因此,众官都听得频频点头。那史可法虽然有心反驳,却不知应当从何说起……
  “朕以前听先生说过《三国演义》。”景平帝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听说吕布用的是方天画戟,关云长用的是刀,都很厉害,可要是让两人换了件兵器,就未必使得开了。朕就只有这么一句话了。”
  “陛下圣明。”朱斌微笑着道:“朝廷正在招募的新军,臣也打算按照过去的模式操练。同时,全国各地铸造火器和战船的工厂也都在筹备之中。相信用不了几年,我大明就可拥有百万使用新式火器的精锐之师,无敌之师!”
  他目光转向大臣们,说道:“这些工厂的出现,能极大限度地缓解灾民的压力。未必一定要种地才能吃饱饭。当然,筹备这些工厂需要使用大量的银子,我先前已经说过了,征兵扩军的钱,全部由我来筹措。但开工厂,不光是军事上用的,还有民用的。比如我准备在温州、处州、浦城等地增开银矿,还有各地的金属冶炼、造船等等。一部分朝廷会以承包的方式交给有兴趣的商人,在还有一部分将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这些地方都急等着用银子,因此,我准备发放国债……”
  大臣们一片唧喳之声,待他们的议论稍稍平息后,朱斌便把心中发放国债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声音顿时平静了下来。这可是件新鲜事,朝廷向大臣和百姓们借钱?且不说这钱朝廷会不会准时归还。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的话怎么办?俸禄的一部分以国债的形式抵充,要是一年后拿不回来,那朝廷又会有什么说法?
  “这是利国之事,臣史可法赞成。”史可法又站了出来说道:“朝廷有难之时,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岂可无动于衷?臣愿把全部俸禄,都换成,换成那个国债……”
  “臣等也都愿意为朝廷分忧!”看到史可法拿出的大义,那些官员们一个这才都说道。
  朱斌苦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