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2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2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便于操纵会议,英、法、美、意、日等主要战胜国对会议的开法做了许多不平等的规定。首先,是把出席会议的国家分为几等。第一等是“享有整体利益的交战国”,即英、法、美、意、日五大强国,它们有权出席一切会议。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如比利时、巴西、中国、希腊等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一类,只能出席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第三等是与德、奥集团继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如秘鲁、玻利维亚等,它们只有在会议讨论的问题直接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派代表团出席。第四等是中立国和即将独立的国家,它们只有在五强之一的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会议。其次,各国代表的人数也是不平等的。会议规定,英、法、美、意、日五强各派5名代表;比利时、巴西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各派3名代表;中国、希腊、沙特、波兰、葡萄牙、泰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派2名;英国的自治领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印度各派2名,新西兰派1名;其他国家各派1名。更主要的是,在会议的议事规则方面完全是按强权政治行事。和会规定,整个会议分为最高会议、专门会议和全体会议三种形式。最高会议由美、法、英、意、日五强首脑和外长组成,也称十人会议,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后来十人会议又演变成美、英、法三国首脑组成的三人会议。专门会议由有关国家代表和专家组成,只审议最高会议指定的专门问题。全体大会由所有与会国代表组成。整个会议期间只举行了七次全体大会,而且都是只准举手通过决议,根本不想让其发挥作用。
 
 

1。巴黎和会:播下浩劫的恶种(3)1。巴黎和会:播下浩劫的恶种(3) 
  

  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大国的代表都是怀着各自的争霸野心和掠夺计划来参加巴黎和会的。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他们唇枪舌剑,争吵不休,台前幕后充满了激烈斗争。
  和会的第一天,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利用致开幕辞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他不仅以战胜者的口吻讥讽战败的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同时还提出了制裁战争祸首、肢解德国的基本方案。但美国总统威尔逊却不理睬法国的建议,要求和会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于1856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斯汤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在弗吉尼亚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和历史,曾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来相继担任过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和州长。1912年和1916年在民主党支持下,先后当选为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仪表堂堂,意志坚强,是个极端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执政期间,美国发展迅速,成了世界首富。威尔逊认为,根据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当起领导世界的重任。为此,他在做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又于1918年1月8日提出了以建立国际联盟和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为基础的“十四点”争霸世界纲领。
  威尔逊对于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所以特别着迷,不仅因为这同他的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息息相关,同时他还把此视为取代英法称霸世界的根本大计和必经之路。因此,他在巴黎和会首次发言时即提出要优先讨论国联盟约问题,强调国联盟约与对德和约应当成为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国家都有约束力。但英法两国对此不感兴趣。它们主张将二者分开,并优先讨论瓜分领土和战争赔款问题。对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后来十人委员会经过4天争论,决定将国联问题交给以威尔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研究,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联盟约草案。英法的阴谋是想借此把美国的计划从议事日程里抹掉。为此,它们建议让所有中小国家的代表也都参加该委员会,把委员会搞得庞大臃肿,效率低下,以拖延时间。
  专门委员会还没有开始工作,英法便提议讨论瓜分德国殖民地问题。威尔逊如梦初醒,对英法的伎俩大为不满,遂再次提议十人委员会讨论国联问题。他说:“我们不能让世界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各大国首先瓜分了世界上无力自卫的地区,然后才建立国际联盟。”于是,十人委员会再次展开交锋。会议开得很紧张,威尔逊很凶,英国的劳合·乔治和法国的克里孟梭也很凶。在此情况下,威尔逊气愤地表示,如不先确定国联盟约,他将退出会议。老练油滑的劳合·乔治反驳说:“只有上帝知道,制定国联盟约这个复杂程序什么时候才会完成。”威尔逊回答说:“只要无人故意捣乱,委员会的工作10天就可结束。”美国的威胁起了作用,英法只好让步。事实果如威尔逊所言,专门委员会经过一系列紧张磋商,终于在2月13日按期制定出了国联盟约草案。2月14日,威尔逊在庄严的气氛中向全体大会报告了草案内容,并获得一致通过,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威尔逊勉强占了上风。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巴黎和会的另一主角。克里孟梭于1841年生在法国南特省。他是学医出身,在30岁时便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06—1909年曾任政府总理。1917年再次受命组阁。在这次巴黎和会上,他以法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大会主席。克里孟梭对德国怀有强烈的复仇情绪。他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他在十人会议上提出,法国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将法国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并主张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成一个独立国家。但美英两国既想保持德法之间的力量平衡,又想利用德国对抗苏俄,因而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它们提出,由美英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如果法国一旦遭到侵犯,美英将立即援助。克里孟梭虽然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他又提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并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威尔逊对法国这项新的要求非常恼火。他不耐烦地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对此,克里孟梭气得暴跳如雷,攻击威尔逊是个亲德分子,并强硬地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但威尔逊也不示弱,他冷冰冰地讥讽克里孟梭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希望我回家了。”克里孟梭回答说:“我并不希望你回家,我本人倒是想回去。”说着,便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因为美国的立场得到英国的支持,克里孟梭面对英美联合阵线,只得降低自己的要求,建议萨尔区先由法国委任统治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命运。同时扬言,这一要求如得不到满足,法国将退出会议。威尔逊最后也做出让步,派其代表豪斯上校通知克里孟梭,说美国准备重新考虑法国在萨尔和莱茵问题上的立场。克里孟梭得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了豪斯上校。豪斯上校当即要求克里孟梭制止法国报刊对威尔逊的攻击。于是,第二天巴黎各报便登满了吹捧威尔逊的文章。
 


1。巴黎和会:播下浩劫的恶种(4)1。巴黎和会:播下浩劫的恶种(4) 
  

  为了彻底削弱德国,法国还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在德国东边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在内的强大波兰。其理由是对付来自俄国的红色威胁;二是尽力掏尽德国人的腰包,要求德国必须赔偿6000亿—8000亿金马克的战争损失;三是彻底摧毁德国的军事机器,特别是要限制德国的陆军数量和军火生产。法国的这些要求,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英美两国的反对。英美认为,按照法国的蓝图建立新的波兰就意味着法国在欧洲地位的加强,因而都不赞成法国的主张。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不要建立一个新的阿尔萨斯—洛林了。”英美也都不想利用德的赔款来加强法国的力量,特别是美国更担心法国的过分要求会打死德国这个下蛋的母鸡。劳合·乔治提出,赔偿不能过分,只能由参加战争的这一代人负担。威尔逊主张先不要确定赔款数额,可将这一问题交由一特别委员会研究解决。对于限制德国军备问题,英美同法国的意图也不相同。它们的主要兴趣是削弱德国的海军力量,而对陆军则主张宽大为怀,给德国保留一支为镇压布尔什维克所必须的力量。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也很活跃。劳合·乔治于1863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早年获威尔士大学法律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从政后历任贸易、财政、军需、陆军等部大臣。1916年以自由党领袖身份出任内阁首相。他工于心计,城府深沉,为了维护英国开始动摇的霸主地位,在巴黎和会上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他时而同法国站在一起对付美国,时而同美国结成联盟压制法国。当美法争得不可开交之际,他常常以调解人的身份周旋于其间,从而为英国捞取了不少好处。
  意大利的首席代表是总理奥兰多。他来巴黎时也怀揣着自己的争霸计划。奥兰多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阜姆港,以使其成为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基地。因就实力来说,意大利同美英法相比只能算二流国家,加之它在战争初期脚踏两只船,参战后又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因而奥兰多的要求遭到美英法的拒绝。在4月23日的五强会议上,奥兰多以得不到阜姆无法回国交待,甚至国内会发生暴动相要挟,而美英法仍然反对他的要求。奥兰多一气之下愤然离开会场,而其他与会者根本不予理睬。奥兰多无奈,过了几天又悄悄回到会场,继续充当跑龙套的角色。
  五强之一的日本代表团是由牧野男爵率领的。牧野当时虽然不是政府首脑,但老谋深算,善观风色。他出度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和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以确立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势。威尔逊为了限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势头,曾拒绝了牧野的要求。在奥兰多退出和会的第2天,牧野不失时机地突然发言,坚决要求按照他的条件解决山东问题,否则日本将拒绝签署和约。在1919年1月27日和28日的会议上,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王正廷和顾维钧据理力争,要求归还山东,但北洋政府外交次长曹汝霖在日本压力下却说此举纯属王、顾二人的“擅自行动”。威尔逊考虑到意大利已退出和会,如果日本再退出的话,将使和会受到严重挫伤。英法因与日本曾有密约,也支持日本的要求。在4月22日、29日和30日的三次4国首脑会议上,美英法三强终于做出决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开,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5月4日,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以反对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迫使中国政府的代表未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苏维埃俄国虽然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但苏俄的问题始终牵扯着巴黎和会。在反对社会主义俄国这一点上,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虽然是一致的,但在反对的方法上却存在不同意见。法国主张采取硬的一手,福煦元帅提出要组织200万远征军去公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