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48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48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锡山十分惊慌,他感到不打一仗就退出晋北不好交待,打又怕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急于叫八路军早点开到前线,给他顶住。
  当时日军的主攻方向分左右两翼:右翼一个派遣兵团和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占领大同后,准备出山阴进犯雁门关;左翼第5师团企图突破平型关与大同之我军防线会师雁门关。
  会师后攻占太原,以大迂回动作,迫使国民党军队撤退,达到不战而占华北5省之目的。
  平型关位于河北与山西交界地带,是进入山西的一个重要关口。
  平型关东北方向有一条通往灵丘县东河南镇的狭窄沟道,沟长约十多里,两面是山,深数十丈。
  沟底道路仅能通过一辆汽车,能错车的地方极少。
  尤其沟道中段,地势最为险要,是打伏击战最理想的地方。
  我115师先遣部队发现敌人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师党委决定在这里与日军打一仗。
  进犯平型关的日军是坂垣第5师团。
  坂垣是发动“九·一八事变”、制造“满洲国”的罪魁祸首之一。
  由于侵华有功,已由大佐晋升为中将。
  坂垣师团武士道精神很强,战斗力在日军中是很有名气的。
  他所以选择这条迂回路线是因为这里是河北与山西交界处,防守比较薄弱。
  他自进攻华北以来,国民党军都是不战而退。
  他万万没有想到八路军东渡黄河来得这么快,并埋伏好等着他。
  平型关一战是八路军同日军的第一次交锋。
  为了打好这一仗,115师在上寨召开全师干部会进行动员。
  师长林彪首先分析了形势,介绍了敌情,然后做了战斗部署。
  政委聂荣臻讲了打好这一仗的重大意义,并要求全体指战员和各级党组织利用这一带有利地形,狠狠打击日寇,打一个全国人民盼望的大胜仗!
  动员会一结束,师的主力就连夜开往距平型关30余里的冉庄待命。
  9月24日,已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炮声。
  前沿部队报告,敌人可能于25日向平型关大举进攻。
  傍晚又收到阎锡山部队送来的一份“出击计划”,说由他们担任平型关的正面防御和堵截。
  根据敌情变化,林彪和聂荣臻立即命令343旅晚24时出发,进入白崖台一线埋伏待敌。
  白崖台一线距沟底通道仅二三里。
  那天夜里,阴云密布,大雨如注,冷风一阵紧似一阵。
  战士们既无雨衣,又没有御寒衣服,只好任凭风吹雨打,沿着崎岖的山沟,踏着泥泞的道路前进。
  由于山洪爆发,大家只得把枪和子弹袋挂在脖子上,手拉手淌水前进,但仍有一些战士眼看着被洪水冲走。
  经过大半夜行军,除徐海东的一部分部队被洪水挡住外,杨得志、陈正湘同志率领的685团和由李天佑、杨勇同志率领的686团都按时到达目的地。
  这时雨停了,天也亮了。
  但战士们更苦了,他们又冷又饿,穿着可以拧出水来的衣服,趴在泥泞的地上,不能随便动。
 


17。战上海(2)17。战上海(2) 
  

  师部设在十几棵大树下。
  师长用望远镜检查阵地,部队隐蔽得非常好,不见一个人影。
  不久,山沟里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并可以看见进犯的日军。
  来的是坂垣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部队和后续部队,共4000多人。
  前面是100余辆汽车,接着是200多辆大车。
  除军用物资外,车上坐满了头戴钢盔的日本兵。
  再后面是驮着92式步兵炮的骡马和骑兵。
  车马连成一线,马达声和马蹄声在山谷中回响。
  日本兵趾高气扬,如入无人之境。
  早晨7时,日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圈。
  师首长决定,分段把敌人吃掉,立即下达了进攻令。
  我军居高临下,突然向敌军展开了猛烈攻击,一下子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指挥系统全乱了。
  顿时,十几里长的山沟,汽车撞汽车,大车撞大车,人喊马叫,乱成一团。
  我军的军号声、喊杀声响彻山谷,战士们一个个如老虎冲下山去,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
  ‘日军由于受过严格的训练,虽然失去了指挥,但仍顽强地进行抵抗。
  有的趴在汽车下和沟坎上向我射击,有的向山坡上爬,妄想夺取阵地。
  有的日本伤兵和我伤兵相遇,便打做一团,互相用拳打,用牙咬。
  公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在燃烧着,敌军人仰马翻,武器丢的到处都是。
  山沟西南方向有一条路,原是阎锡山部队的狙击目标。
  敌人沿这条路逃跑时,阎仍按兵不动,致使一部分日军突破阎锡山部的团城口阵地逃走。
  这次战斗,我军歼敌1000余人,毁汽车100多辆、大车200多辆,缴获92式步兵炮一门、炮弹2000多发、重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战马50余匹、日币30万元,还有其他大量武器辎重及一批军用地图和文书。
  单是军用大衣就足够115师每人一件。
  附近山沟里的老乡听到我军打了大胜仗,自动来帮战士们搬运战利品。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战必亡”的恐日病,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和全国人民。
  当胜利捷报传到全国各地时,各界纷纷给我党、我军发来贺电、贺信。
  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在贺电中讲:“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
  捷报传来,万众欢腾,谨电驰贺。”
  蒋介石也发来贺电:“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电悉,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我八路军在平型关奇袭日军后不久,国民党卫立煌军团会合晋军约十余师在太原北面屏障忻口与日军第1、第5和第12师团等部约5万人展开了一场激战。
  10月13日战斗开始,日军集中全力猛攻我忻口西北侧南怀高地。
  至21日,我阵地仍然巩固,共歼敌三四万人。
  第9军军长郝梦龄和第54师师长刘家麟阵亡。
  11月初,日军组织工兵敢死队爆破我阵地,我军又受到晋东方面日军的侧背威胁,遂撤向太原,忻口失守。
  八路军115师为了配合忻口会战,在敌侧方及后方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
  在晋东北不断袭击敌人,破坏了交通,收复了繁峙、平型关、灵丘、广灵、深源、蔚县、阳原、涞源、紫荆关等地。
  深入到平汉线方面的一部在冀西收复了曲阳、唐县、平山、完县、行唐、满城等县城,逼近到保定附近。
  由贺龙领导的120师深入到大同附近,开展了雁北游击战争。
  忻口战役时,敌人每天从大同经雁门关给前线运送弹药和军用物资。
  贺龙将军决定在雁门关狠狠打击一下日寇,把雁门关变成日寇的鬼门关,便令716团急行军赶到雁门关黑石头沟埋伏。
  10月18日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黑石头沟崎岖的山路被秋阳照得格外明亮。
  716团战士怀着兴奋的心情紧紧盯着这条路。
  忽然,一长串车队约300多辆汽车从北面公路向黑石头沟开来,不久便进入埋伏圈。
  正在这时,南面阳明堡又开来敌人汽车100多辆,给我战斗增加了难度。
  廖汉生政委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既然敌人送上门来了,就一起吃掉它!
  ”
  当两路汽车进入伏击圈后,一声命令“打!
  ”
  顿时,轻重机枪、步枪同时怒吼起来,手榴弹在敌阵中腾起阵阵烟尘。
  敌人受到突然袭击,大惊失色。
  两路对开的汽车互相冲撞起来,弹药车也被打着了。
  山沟里响起一阵又一阵猛烈的爆炸声。
  转眼间,尘土滚滚,硝烟弥漫,打得日兵死伤狼藉。
  活着的日兵在一阵混乱后,重整队伍准备向我反扑。
  但没等他们散开,八路军战士已冲了下去,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经过一场激战,全歼日军,并放火烧了敌人的全部汽车。
  待日军援兵赶到时,我军早已无影无踪了。
  由于八路军在敌后广泛出击,忻口战场上日军的后勤弹药补给无法满足,不得不用飞机空运。
 


17。战上海(3)17。战上海(3) 
  

  为了消灭敌人的飞机,刘伯承将军统率的129师769团第3营,于10月19日夜冒雨奇袭了代县以南8公里的阳明堡机场,焚毁敌机24架,创造了步兵消灭日机的奇迹。
  致使日军10月20日以后一连几天不能轰炸忻口和太原。
  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出师两个来月的时间里,与日军进行了大小战斗百余次,毙敌11万余人;缴获步枪1300余支、轻重机枪67挺;毁坏敌机24架,汽车、坦克600余辆。
  虽然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国民党军队也与日军进行了激战,但因统帅部信心不足,指挥失当,国民党政治、军事腐败,不少官兵对日军谈虎色变,日军长驱直入,于10月13日占领了石家庄及平汉铁路北段,14日占领了归绥(即呼和浩特),16日攻陷包头,11月13日占领了济阳,进到黄河北岸,18日又占领了战略要地太原。
  华北大部分重要城市被日军占领。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平、津后,在继续扩大华北战争的同时,开始将其战略重点南移华东,蓄意挑起上海战争,企图通过南北两面施加军事压力,迫使南京政府屈膝投降,达到“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目的。
  上海是蒋介石赖以起家的江浙财阀的基地,也是四大家族的经济中心和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集中地,还是首都南京的屏障。
  一旦失守将直接威胁国民党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所以,国民党政府决心保卫上海,并任命张治中将军为京沪警备司令官,负责保卫上海和南京。
  张治中对军事指挥及军事理论有着很深的研究,又指挥过第一次淞沪战争,经验丰富。
  “七七事变”爆发时,他正在青岛养病,卢沟桥的炮声使他无法再安心养病,他拒绝了医生的再三劝告,第二天便返回南京,挑起了保卫京沪的重担。
  他总结了“九·一八”以来的战争教训,认为,“九·一八”东北之役,是敌人打我,我不还手;淞沪“一·二八”战役和长城战役,是敌人打我,我才还手。
  由于这两个时期的战争指导思想问题,我们都吃了大亏,教训惨痛。
  这次淞沪抗战一定要记取教训,采取主动出击,先发制敌的斗争策略。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他制定了作战计划。
  总的精神是:一旦战争无法避免,我军即以优势兵力出敌不意,一举全歼上海之敌,并要使尔后日军登陆和增援失去凭借。
  为了实现这个战役构想,他在淞沪外围各要点密筑工事,构成坚固的主阵地带和后方阵地带,并加速了铁路、公路和江防交通、通讯设施的调整和建设。
  总之,张治中将军决心以全新的思想和姿态打好第二次淞沪战争。
  “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上海的活动愈来愈猖狂,在各通衢哨所增加兵力,各要点构筑工事,日夜举行军事演习。
  同时,将原驻汉口的陆战队千余人调到上海,日舰十余艘位于浏河至吴淞间,封锁了海口。
  日本国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