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568章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5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用修膳一新的海船,载着满满的食粮饮水武器,和招募来补充的亡命之徒,重新出海讨生活。

  从另一方面说,这里经营的规模,或许比不上老字号的千年海埠广州,或是后来居上盛极一时的琼州市,但货物种类甚至要它们更加种类繁多,

  南海府辖区内特产的铁器、白盐、砂糖、牛、驴、羊、猪、皮毛、鲸肉、稻米、棉球、干果、南海诸国出产的金、银、铜、玉石、宝石、药材、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锡、铅、煤等,广州出口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纸张等传统唐货、乃至来自天竺、安息、大食,甚至是遥远的大秦,极远的昆仑列国的珍宝海货,在这里也能找到踪迹。

  还有一些显然是违禁品的经营,整箱整筐的兵器,就这么光天化日的摆在高升的日头下,被擦拭打磨的闪闪发光。而站在咫尺望楼上巡视的,穿藤甲跨弩弓蹬胶靴的巡检海战队,却是熟视无睹的模样。

  “五百件白锭横刀,三百只曷铁枪头……都是南海造”

  “弩没有,不过有的是军中淘汰的木弓和角弓……可是八成新的军品啊”

  “甲只有二十领山纹……都是安东那边换下来的旧货,不过已经修补过了,量身改造的花费不就算了……”

  “按照你的消费积分累加,可以附送刀枪潮护油一坛,及白药十五人份……”

  “就没有剑南货么……”

  “剑南货可是军供的,顺带产些民用的货色,也被北边给抢光了,你的信用等级还差的老远,反正南海工房里也有大量剑南十七场退下来的老匠师,品质差不远的……”

  海南依靠露天搞品质铁矿,和来自交州优质无烟煤,现在变成南海最大的铁制品冶炼和集散地,崖州铁的名气,甚至取代了天竺钢的传统地位。向东一直卖到了登州,向西卖到了狮子国,迦淩国……顺带的,也变成南海最大的幕后军火和战争贩子批发上家……

  不过既然是南海造,依靠南海府名下的矿业,讨营生的大小工坊无数,数量虽然极大,但是品质也不,参差不齐,象南海府治所崖州,南海巡检治所琼州,当然是头一等,其中又分为官办和民铸。

  官办的当然是最好的,但某些大工坊虽然是民铸的,但是偶尔也承接官方外包的任务,品质与官方的无异,然后是那些中小作坊,因为有高品质原料的渠道,比如能弄到一些流出的精铁锭,虽然品质不太稳定,但是偶尔还是能出一些精品的,然后才是那些外州的工坊……层层下来,象广南的雷州、桂州等地,也拿本地产品的自称南海造的,不过品质就要看人品了。

  “这不是为难么……”

  “那些土人太麻烦了,啥也杀不光,不知道什么旮旯角里又给你腾出一群……”

  “没办法,最近好多大点的船帮船团,都跑到小昆仑海更远的地方去讨生活了……”

  “自从赤虎、阿菩、十四郎那些个称雄海上的大把头,在南天竺占地开国后……婆罗洲到狮子国这一线,贩奴开荒的人手一下变的紧缺起来。”

  “这些虎国、菩国什么的,虽说是大不过一城一地,户口不过数千,万把的小地方,但也好歹是个可以传给子顿的基业啊……”

  “现在,连那些海路庄子里的土生唐人青壮,都被招募了许多去西进了……现在巴打丹到狮子港、佛庄的田地、果园、蔗场里,都是些倭人、新罗人在监工那些土人。”

  “这么兴师动众,难道是要对注撵国下手……”

  “说什么笑话,注撵国年前就已经向朝廷请藩了,开放国内自由往来经营,要动用这么多人手的,当然是更西边的地方,据说南海府的飞鱼船队,在安息人的地盘边上,有些麻烦……”

  “哪个飞鱼船队……”

  “听说是地字号的……”

  顿时一片失声。

  南海特产的飞鱼船,虽然载重比不上那些动则三千料、五千料的传统海船,却以操纵灵活简便,速度着称,只要十几个人,就可以把船操的飞跑,因此是那些吃海上刀口饭的汉子们,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哪怕是民售的简易版,也是要凭在南海社内部的贡献信用等级,才能有限提供的抢手货。

  而且作为一千料以上飞鱼船,是绝对不对外售卖的,这些大型的飞鱼船工艺难度更大,材料要求更复杂,造价更高昂,按照用途分为天地玄黄各级,十数支巡海船团,配备和搭载也有所不同。

  黄字号的主要是探险和开拓船,在若干的大型传统唐船,中搭配一两只飞鱼快船,作为探索前哨和警戒;玄字号的主要是大型运输和迁徙船团,配备三到五只飞鱼船,为武装护卫;地字号的则是典型的武装巡游船团,搭载足够的食量饮水可以在海上漂泊数月,甚至还有攻坚用的弩炮火器,以及船属的海战队;还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字号,据说其中还有三千料的飞鱼船为首舰,但一直没有人见过真面目……

  这还不算那些跑长短海贸的,载人客的定期航线的中小型飞鱼船……如果他们遇到麻烦,这么麻烦,绝对不小的。



第四百六十三章 四散

  “茶树发芽青又青

  一颗嫩芽一颗心

  轻轻摘来轻轻采

  片片采来片片新

  采呀 采呀

  片片采来片片新”

  我教授的闽地山夷的民谣,从翠裳云鬓的雨棠儿口中吟唱出来,轻灵的丝丝绕梁,如春光新色,清明雨后的茶山,雯开凝露,让人耳目一新,

  做为我女人年纪最小的一位,她不但明媚可人的容颜和窈窕柔美的身段,也拥有这个年华最曼妙的歌喉,在床底上也一样的婉转动人。

  “这是阿雯做的七色糕……每一层颜色,都是不同的食材做成的……”

  初晴笑眯眯的端着个盘子,站在一边。

  我拿起一样小点心,塞进嘴巴,恩,豆黄酥、花生酱、栗子、龙睛米,核桃酥、枣泥、松仁,在嘴中层次分明的泛开来,然后又回味无穷的融合成一体,不禁内流满面,我家的女人们,那群前大小姐们,经过了我这些年的熏陶之后,在厨艺之道上,终于出了个像样的苗子了。

  “这是奶心卷子……”

  一个看起来像个焦黄蛋卷的东西。

  “这是您今天的日程……”

  初晴念道,

  “巳时一刻接见新门人……处理朝闻……陪殿下打飞球……午时是光王过府的家宴……到武学授勋……大礼堂讲课……巡查重建的军器场……”

  “鹤老递话过来求情……”

  “求什么情……”

  我愣了下,鹤老就是原龙武军的总医官李想鹤,随着枢密院的建立,和中外军随军医官制度的普及,带有鲜明龙武军色彩的军医系统,现在已经是和地方各级医官机构,分庭抗礼的一个存在。他也变成枢密院名下,正四品衔的军医总司正。

  不过随着年纪和地位的增长,真正需要他亲自处置的病例越来越少,这些年几乎都忙着传帮带那些弟子和学徒,和一品堂、研药局的那群资深老大夫凑在一起,潜心研究所谓的“华佗青囊残篇”衍生出来刀针法(外科手术)、风毒学(细菌病毒学)、防疫学的项目上,基本不怎么理外事。

  “是那批流往安西的名单中,有他药王门的子弟……”

  自从长安之乱后,京畿附近乃至整个关内道的地下势力和众多有江湖背景的存在,都面临重新的大洗牌,许多原先站错队的江湖会党,自然遭到来自官方和江湖上,毫不留情的打击和清算,象宋堇瑜出身的老牌京师会党组织——帝畿会,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不是什么人都有帝畿会的运气和机缘,可以有本钱和门路巴结上高层,于是其他那些普通帮会成员,就逃不过去安西开边,餐风饮雪吃沙子的命运,没想到药王门的人,也在搅在其中。

  我想了想决定道

  “让他拟个名单吧,不过药王门是不能放过的,不去安西也可以,其余的弟子门人必须到边军中效力三年以自赎……”

  “对了,阿凝已经到了哪里……”

  我又开口道

  “驿司的鸽报,凝夫人已经在商州登船南下了……”

  宁凝已经南下了,随她而去的,还有一干家臣、少年亲事,童子军的淘汰者,退役老兵等……短暂的温存和缠绵之后,她竭尽全力的用身体盛满我留给她的印记,还是用最短的时间出发了,这一去或许就是大半年别离的时光。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在我的一干容貌才色出众的女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登州海商总会来书,登州海产竞买大会,范阳卢氏的族人买下倭国铁穴的经营权”

  初晴又拿起一张给我念了起来。

  山东七大氏族虽然号称门阀旗帜,但是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相互之间的处事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与同样沦为平乱战场的太原的王氏、范阳的卢氏、荣阳的郑氏、清河的崔氏和博陵的崔氏、赵郡的李氏和陇西的李氏不同。

  范阳卢氏可以说是在损失最惨重的,因为安禄山是直接在他们的郡内起兵的,因此作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氏族之首,范阳卢氏在第一时间就遭到残酷的清洗和镇压,以保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史思明先降复自立为大燕皇帝,又对地方这些不安定因素进行了一次大清洗,然后史家兄弟内战拉锯,对这些拥有人口和资源的大户,进行了无差别的抄掠,后来官军克复范阳,对叛军最后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清洗,那些依附叛军而存活下来的族人,也遭到清算。但这还不算什么。

  由于叛军退走前,几乎把地方帮空了,因此几乎没有多少战利品,为了凑集将士们的犒赏,又以索敌为名,对民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掠,按照三六九等的户口,拷逼大户以自赎,凑不出足够钱的就成为贼逆,按照青壮老幼的差别和批次,被强行骨肉分离贩卖到海外去,范阳郡内的本家几乎被杀绝,除了在朝廷任职几位,以及少数寄寓外地,或者游学他乡的族人外,范阳当地几乎不存在卢氏这个大家族了。

  范阳卢氏的下场,对那些氏族门阀,多少有些切身的触动。为了复兴家门,不至于本家的宗嗣断绝,派人与我们这些新兴军功新贵们合作,多拓展一些门路,似乎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特别是这些年,从我的领地上赎买了不少族人回来,还需要更多的金钱。

  这些年清河崔氏,通过镇守颜真卿的关系,参加了安东的二路派遣军中,取得了对新罗诸国皮货、人参的经营权;荣阳的郑氏也有一些旁系庶出子弟,通过郑元和的关系,送到我门下,在夷洲代理经营起了各种特色种植园,倒也有声有色。受影响最小的陇西李氏,则是很早就通过旁支、姻亲之类的外围,参与了朝廷对西北商路的经营,直接挂在名下往来西域马帮驼队,至少有十几家,连郭昕的安西特遣军中,也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有的是为了追逐功名,有的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有的是为家族谋取更多的新出路,所谓富贵只在险中求,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些世家大族,虽然没有对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但他们有足够古老的生存经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