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1597章

田园大唐-第1597章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定罚他,如果他敢说不叫小嘟嘟的话,丫头几岁了?贵姓啊?”李隆基笑着说道。

    “十一岁,是不是看我像十三岁?我特意打扮的,因为小胖十二岁,总管我叫小妹妹,我不小啦,我就变成十三岁,当他姐姐,他每次看到我这样都很好玩,脸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知道不?”

    小丫头笑着说道。

    “知道知道,是不是这样?”李隆基配合着做了一个郁闷的表情,逗得小丫头连连点头。

    看小丫头的样子,李隆基突然眼圈红了,想起以前的事情,以前像小丫头这么大的姑娘,有不少都嫁人了,定过婚的更多,要早早的变成熟,根本不能如眼前一般去享受属于她的童年。

    现在姑娘要想嫁人,必须超过十八岁,更多的是按照一个不是刻意的要求,二十岁再生孩子。

    这段时间之内,他们可以上学,可以去玩,有无数的故事等着他们。

    造成这一切的人,却似乎没有什么童年,他们把童年留给了别人,自己要从小学很多很多的本事,要理政一方,要领兵作战,要管着无数的产业,要参与朝廷的政令。

    “若问心何处,但得天下情。”李隆基微微摇摇头,重新恢复笑脸看向面前的小丫头,觉得她实在是太幸福了,她可以尽情地玩耍,而能让她如此的人却在筹划着一场宏大的战争。

    “皇上伯伯,我姓梁,我爹是万年县县令。”小丫头不知道刚才皇上伯伯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却记得皇上伯伯问了两个问题。

    李隆基点头:“哦,你皇上伯伯知道,你爹是梁有道,那个嘴总是说‘听小宝的没错’的县令对吧?”

    “对对对,就是,皇上伯伯您记得我爹啊,我爹是……是出自……出自……”

    “出自蒹葭对吧?从那里出来的任何一个人,你皇上伯伯都要记住,跟伯伯说说,你爹最近过的怎么样?”

    李隆基帮小丫头解决了想不起来事情的难题,蒹葭,这是一个神话般的书院,比国子监这个以前的大唐最高学府还要厉害,哪怕是集贤院的人都不敢说自己可以与里面所有的学子抗衡。

    小丫头先是高兴,而后摇摇头:“很不好呢,爹爹最近半个月,总是唉声叹气的,说什么经济发展速度和资源拥有者的比例关系有很大的矛盾冲突,说过好多遍,我和娘听不懂,就是记下了。

    皇上伯伯,您是很厉害很厉害的,您能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儿不?我回家跟爹爹说,爹爹都瘦了,娘劝爹爹别想太多,可是爹爹……”

    “可是你爹他出自蒹葭,不想是不可能的,已经是成为他的本能了,今天你能赶回去吗?能的话,告诉你爹,明天,明天一切就都好了,小宝和鹃鹃也在等待日头的升起。”

    李隆基对小丫头说着,哪怕他现在还不清楚,明天的报纸上是什么,但相信再过一会儿,消息一定传来,不然印刷报纸和向各地传达就来不及了。

正文 第八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策读出来

    李隆基想的没错,当天晚上的时候,等他在灯下处理完今天的政务,高力士拿着一份明天的报纸过来。

    “陛下,样报出来了。”

    李隆基在案牍后面抬起头,问道:“惠妃和皇后还没回宫。”

    “明天一早到。”高力士回复,并递上报纸。

    李隆基摆摆手,又笑笑:“明天看,明日早朝时让人在殿上念,朕不急。”

    ******

    翌日,早。

    大唐报业所有的地方分站用最快的速度把当天的报纸送到各个订报人的家中,衙门的告示板上也换上今天新的内容。

    几乎所有的大唐人还如往常一般,没发觉丝毫不对。

    但当更多的人看完报纸,有部分人从中发现问题之后,整个大唐的天空似乎都开始变得混乱。

    ******

    含元殿上,李隆基端坐,众臣分边而立,一个个都在听读报人读出来的内容。

    “朝廷于今日起,增加新的运行政策,一,减去农耕者租赋及人头税一系列实物税收形式,取之以货币代替,凡耕种者,需卖粮自筹钱款。”

    第一条念出来,有资格上朝的官员纷纷皱眉,仔细琢磨此条的作用,琢磨片刻,大部分人发现没什么作用,无非是以前上缴的粮食变成了钱,就是让种地的人自己卖而已。

    李隆基眯眯起眼睛,思忖一会儿。颔首。

    读报人继续念道:“二,允许各地耕种者以周围地区为范围,与其他耕者联合耕种,凡联合耕种者,百户为一组,或以村落计,选一组长。组员为所有土地拥有者,组长可选两种耕种形式。一为协商耕种分配方式,即:百户或村落土地拥有者与组长达成协议。每年耕种作物品种,由组长决定,期间不可更改。二为租赁雇佣分配方式。即:组长租赁所有耕者之田,雇佣田地拥有者于田间耕种,一应决定完全归于组长,受相应出台律法保护。”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这下他们明白第一条的作用了,第一条是为第二条服务的,自行买卖之后,得钱多少取决于买卖之时的定价,卖的钱多就赚,卖的钱少则赔。把风险完全转嫁到土地拥有者身上。

    而第二天则是另一种方式的土地兼并,如果选第二条的第一种,土地拥有者需要去跟组长一同去赌,赌组长今年的觉得是正确的,说是不可更改。其实一旦种下去种子,到时想改也改不了,耽误作物生长时间。

    要是选择第二条第二种的话,土地拥有者规避掉自己卖粮的风险,付出土地,收两份钱。一分是土地租赁钱,一分是劳作收入,其过程中有两处风险,一个是被雇佣与否的风险,一个是粮食价格高之后自己的少收入风险。

    如果完全归组长决定,组长很可能把平时耕种能力不行的人排除在外,这部分人将仅仅获得土地租赁一部分的收入,但他本身要失业。

    “臣不同意。”不等读报的人再念,张九龄出列,直言不讳地说道,他和张王两家的关系是不错,但决不能因为私交而废公。

    李隆基把话筒拿到嘴边:“张卿退下,今天的朝会不是听你们同意与否,而是让你听仔细之后照着去做,今时不同往日,凡所及之事,从朕开始,到中书令,到下面各部,只需配合,不许质疑。”

    近处的源乾曜却不干,他还是强硬地站出来,大声问道:“陛下,臣不知为何此策不先拿出来与我等商议,而后定论,非等今日一起通过不可?”

    “拿出来商量,你们得商量不长时间?你们能保证丝毫消息不透露出去?你们可清楚一旦大唐权贵提前知道这个政策的后果是什么?源卿,朕问你,你知晓不知晓我朝眼下面临的形势?”

    李隆基连续几个问话甩出来,等待源乾曜给出个答复。

    源乾曜略作沉吟,扬声道:“回陛下,我朝如今皇恩浩荡,万民同心,商通农盛,军……”

    “说点实在的,朕现在已不喜欢听别人说半天说不出任何实际东西的话,你吹捧再多,该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李隆基打断源乾曜的话。

    群臣包括张忠在内,都暗自叹息,觉得陛下已经被张小宝和王鹃影响的太过功利,付出必须有实际的回报,不然绝对不浪费工夫。

    源乾曜轻咳两声,换个说话的方式,道:“陛下,现在我朝国库有钱,今年国库的钱只凭预算根本花不完,由于司农寺一直在大力研究农作物,各地耕种者耕种之时也懂得灵活,并且使用化肥与农药,农作物产量是已往二倍还余。

    加上路修的好,还有铁路连通,商队组织成规模化,工部研究出来的利民小产品辅助百姓手工劳作效率增加,形势是一片大好啊。

    还有教化上面,许多百姓自发晚上跟孩子一同识字,各地学堂无数,可参天地之功,一切的一切都很好嘛。”

    “好,朕自然知道有好的方面,但天地之道,有一阴必有一阳,有一利必有一弊,朕还知道我大唐军力强盛,武器先进,士气高昂,想打谁就打谁。然,朕所问正是利中之弊。”

    李隆基说起这话的时候还是很自豪的,尤其是最近两年随工部研究出的成果多,比如农药跟化肥,还有司农寺的改良,整个国家的发展跟飞一样。

    无论哪个地方受灾都不担心,只要人没事儿就行,至于百姓损失的钱粮,直接由朝廷补上,底气十足。

    而且不像以前,受灾的地方仅仅是减免租赋调,或者是派人熬几桶粥。百姓就很感激,至少不用离开家乡死在逃荒的路上。

    现在却是受灾了,家中在官府有登记,哪怕是你家有头牛死掉,朝廷都赔你一头新的,你说你房子倒塌,好办。等灾害过去,给你修新的房子,如果是干旱。由官府给你安排到其他地方做工。绝对不让你独自承受灾害的痛苦。

    这都是天大的功劳,上数历代,哪个皇帝做到了?哪个皇帝敢说、敢想?惟有朕。只有朕的开元时代。

    “陛下所言不错。”工部尚书张忠出列:“我朝别看政通人和,但弊端仍在,张节度使和王副节度使虽然做了许多事情,比如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治,而且还全是国家福利,无须百姓花钱。但却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利于国家稳定的事情,而且已到关键时期,不可不查,不可不决。”

    张忠话说出来,有部分人开始撇嘴。腹诽不已,你说你张忠装什么大尾巴狼,还张节度使和王副节度使,好像你跟他们不熟似的,你不站出来显摆。直接说你儿子跟儿媳妇你能死呀?

    真不要脸,实在是不知羞耻,你用你有个好儿子和好儿媳妇的事实来打击别人,你良心何在?还顾不顾同僚之情谊?

    腹诽归腹诽,这口气得忍着,否则出言得罪。到时候报复来的会很快,估计最先出手的一定是人家另外的儿女。

    源乾曜被皇上和工部尚书同时挤兑,脸是不是很好看,低头考虑考虑,说道:“要说弊端也有,却不大,由于国家福利提高,使一小部分人变懒了,尤其是婴幼儿归朝廷出钱抚养的政策,让各别男人开始不事劳作。”

    “还有吗?”李隆基又问。

    “有。”源乾曜笃定地说道:“还有各别在此好时候心思活络的人,他们赚到钱之后,一时间不会花,大量购买奢侈品,又与其他人比富,人之交往常用钱财来衡量高低,拥财自傲,有引其他人攀比之象。”

    说完,源乾曜可能是认为自己承认和刚才的错误,所以又辩解道:“然,此乃人之常情,且,有钱人购买大量奢侈品,有助于朝廷国库收入增加,可促进旁边攀比之心从而努力,按理,其三代之后,或归于平和。”

    “按理,按理现在再不马上解决,不需要等三代,此一代必让国家动荡,人心不稳,万事皆以钱论,到时这天下是人的天下还是钱的天下?只知性知食的那是牲口,钱可买性,也可买食,还能购衣修屋,有钱什么都能做了,还要不要伦理道德?如失人之温情而只余钱财,此国家朕不要也罢。”

    李隆基愤愤地说道,最后的时候已经开始使劲拍扶手。

    “陛下息怒。”群臣很有默契地同声相劝。

    源乾曜更是哆嗦了一下,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