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行三国 >

第171章

霸行三国-第171章

小说: 霸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恨吗?”张宁淡淡反问道:“当初,我父临终前曾告诉我,将来若是有机会,可以去辅佐公孙续,我当时不懂,我们跟公孙续是对头,怎么可能还去辅佐他。

可是,随着这些年事情的发展,我渐渐懂了,当初占压起义的官军中,只有公孙续这一支没有屠杀百姓,没有坑杀俘虏,相反,公孙续将俘虏的起义军都带去了三韩和辽东,让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我听说,那些被强迫迁徙过去的起义军现在都活的很好。

不仅他们的家人现在都过着殷实的生活,那些悍勇之士都成了边军,一直在保卫边疆。张燕,你告诉我,面对这样的敌人,面对这样一个对手,你还恨吗?

都过去这些年了,我看懂了也看清楚了,现在我终于明白我父亲临终前的话了,我相信我父亲不会看错人。张燕,你也是我父亲看中的人,我想你不会让他失望,而且,我也知道,对于公孙续,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恨,对吗?”

“小姐高见,张燕今日受教了。”张燕拱手行礼道:“但是,现在情况不比寻常,张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燕这就告辞了,请小姐保重。”

说完,张燕就转身离开。

张宁继续捣弄手中的药罐,同时嘴上轻轻说道:“去吧,去吧,唉,黄巾军到底是不是当初那支为了天下穷苦百姓的起义军了,唉,可惜啊,大好儿郎,不能在边疆与异族作战建功立业,也就只能浪费在这了、、、、、、”

张灵的声音越来越模糊,可是张燕已经听的清清楚楚,但是,张燕有他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张燕有心结,现在的他,只能想办法去为黑山百姓谋取过冬的粮食。

虽然张宁已经说中了张燕的心思,但是,张燕不管怎么说也是黑山军的统帅,现在黑山军也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况且,当初要不是公孙续的骑兵和陷阵营,黄巾军确实不会败的那么快,纵使张燕心里明白,黄巾军的失败无法避免。

可是,张燕一直都无法接受张角的失败,那个曾经被自己当作神一样敬仰的前辈,最后败在公孙续那个少年手上,更让张燕无法接受的是,黄巾军将士跟着张角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们是想跟着张角一起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可天意弄人的是,公孙续初见张角的时候就点明张角是不会成功,张角只会给天下百姓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张燕到现在都还记得张角临终前那悲愤的眼神,是公孙续击破了张角最后的希望,打破了黄巾军将士的梦想。

张燕心中的结,只有他自己能明白,可矛盾的是,经过这些年四处流亡,张燕也明白了公孙续当初那句话的道理,他也看清了张角和黄巾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的张燕,还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哪怕他心里已经知道对错。

离开张宁的住宅后,张燕对外围一群驻扎的士兵问道:“最近小姐可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负责张宁的安全的小头目听了回道:“没有,小姐还是老样子,平时就在屋子里研究医书,只是有时候需要采药的话就会出去一趟,一般都是我跟在小姐身边,小姐并没有反常的地方。”

张燕点点头回道:“方圆十里内都要查探清楚,一定要保护好小姐,不能出一丁点意外。”

这小头目恭敬的领命表示明白,之后,张燕就率亲兵回到了自己的大营,现在,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跟袁绍合作一把,不管袁绍的承若有多少可信度,张燕都会去拼一把。

况且,张燕自认为自己不是砧板上的肉,袁绍还没有资格这样来任意拿捏自己,袁绍是什么货色,张燕心里很清楚,他明白自己跟袁绍不会是一路人,所以,袁绍的承若,确实可信度不高。

可是,张燕也没打算相信袁绍,反正到时候攻陷几座城池的话,张燕自己会派兵去搬运粮食,这跟袁绍就无关了,至于袁绍有什么目的,张燕管不着,到时候实在不行,大不了把人马再拉回黑山就是,难道他袁绍还能率军来袭,张燕还真不怕。

张燕已经计较清楚,可是,他心中还是有所担忧,袁绍不是蠢材,他肯定也会想到张燕是怎么想的,至少,袁绍肯定会留一手,张燕就怕自己刚离开黑山就被袁绍给黑了。

有关于这一点,张燕不得不担心,更加让张燕不能放心的是,黑山军虽然号称百万,可是真正能战斗的不过二十万左右,就这二十万人中,张燕自己的军队才八万多。

其余渠帅明面上屈服于张燕,那是因为张燕是黑山军中最大的一支,如果袁绍暗地里跟这些渠帅中的某一支或几支勾结的话,张燕就难办了。

张燕现在担心的就是这个事情,他心里清楚得很,黑山军渠帅中,真正心服自己的不过三四支,其余人都不是什么好货,尤其是有些人,竟然一直嚷嚷着要去幽州借粮,要不是张燕拦着,这群人恐怕真的去冒犯幽州去了。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张燕明白自己是不得不出兵了,就算自己不出兵,袁绍会联络其他渠帅,到时候袁绍再支援他们一下,这些渠帅可能会先想着办法取代自己,然后再吞并自己的部曲,那样的话,黑山军的灾难就真的来临了。

这一次,与其说是袁绍给了黑山军一次缴获粮草的机会,倒不如说是袁绍将黑山军以往积累的矛盾给点发了,张燕有必要做出决定了,某些渠帅,是真的不能再留了。

想清楚这一切后,张燕立马派人回信给袁绍,他答应袁绍出兵,并且,他会按照袁绍的要求佯装自己是专门去冀州劫掠的,但是,为了保证袁绍的可信度,张燕要求袁绍先提供一批盔甲兵器,同时,张燕还明确说明自己不会去招惹幽州那边。

张燕算是算计的很清楚,只要自己不去招惹幽州和并州那边,自己就不会出什么大事,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袁绍已经派人联系了其他渠帅,他们已经答应会派人袭击幽州的城镇。

不袭击幽州的话,公孙瓒就没有出兵的理由,这下子,袁绍是打算将这些人都玩弄于手中,他要的,就是整个冀州。

第199章:中原局势2

李儒这些天一直忙着劝谏董卓,他并不想看到西凉军就这样没落了,但是,现在董卓这个情况,李儒确实是无能为力了,有几次李儒劝谏的多了,董卓甚至都对李儒发火了。

面对董卓性情的转变,李儒心里其实是明白的,当初盟军数十万人一起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要面临的压力很大,甚至,当时董卓也不一定看得到希望。

但是,结果却出乎董卓的意料,他成了间接最大受益者,盟军最终是败在了自己手上,董卓经历过这样的大悲和大喜之后,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董卓,其实就是长安的皇帝,谁敢不听从他的命令,再加上董卓前半生几乎都是在奔波奋斗看别人眼色,现在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一直都不敢想象的梦想,这种境遇的转变,直接导致了董卓性情的变化。

而且,董卓其实是个懂得享受的人,现在,皇宫中这么多美女,可以说都是他董卓的,他想干什么都没人能阻挡,再加上他手里有西凉军,天下群雄,又有几个敢跟他叫板。

如此一来,董卓再也没有心思去想着争霸天下了,现在的董卓,早就不是三十年前那个有着雄心壮志的青年,也不是当初那个仗剑行侠的游侠儿了。

他老了,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在拼搏上,与其如此,他倒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及时行乐。

董卓心里也明白,自己能有现在的地位,完全是因为手上有军队,是西凉军成就了今天的董卓,所以,面对西凉军军纪败坏的现象,董卓也没有下令制止。

西凉军之所以剽悍,就是因为他们来自边疆地区,常年好勇斗狠养成了他们的性格,再加上军饷又不能喂饱这些士兵,他们当然得想办法去发财,现在不打仗,不能从敌军身上弄到钱财,那他们就只能从老百姓手上下功夫了。()

其实,董卓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董卓没有儿子。

董卓的总共才四个女儿,长女早亡,次女嫁给了牛辅,三女是李儒的正妻,至于第四个女儿,年龄较小,现在才十三岁,董卓对这个最小的女儿宠爱异常。

可是,偏偏董卓这样的一方豪强,他竟然没有儿子,这让董卓无法接受,纵使董卓取下了偌大的基业,到时候他传给谁呢?难道传给自己女婿不成,董卓自问自己还没有大方到这个地步。

本来,董卓有个侄子,乃是他大哥的儿子,可是,这个侄子比董卓还不如,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长的倒是人高马大,只是胖的跟个肥猪一样,而且还只知道仗势欺人,要不是看在自己那早死了的大哥的面子上,董卓早就将这个不成器的侄子踢到一边去了。

董卓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他心里当然明白李儒是为自己好,但是李儒不明白他心中的苦,另外,董卓也明白自己没有多少年可以活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这几十年没有享受过的生活都补回来。

长安这边可谓是人间地狱了,百姓苦不堪言,不少百姓都拖家带口的想往并州迁徙,但是,董卓也下了命令,禁止流民涌向并州,现在,只要是公孙续想要的,董卓都会想着法子破坏,再者,百姓都跑了,谁还来给自己种粮啊。

董卓除了荒淫无耻以外,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不忘显露一把自己的政治才能,为此,董卓经常颁布一些法令。

他颁布的法律刑罚相当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一切都取决于董卓个人的意志。

有次,董卓专门指派司隶校尉刘器登记所谓“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臣民,凡是册上有名者,都应处死,财产没收。不久,整个长安地区便民怨沸腾,冤狱遍地。

李儒面对长安的情况,他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为了避免尴尬,李儒称病不再上朝,长安的事情,不是他不管,而是他管不了,李儒觉得自己现在是尽力了。

董卓集团的恶行,已经让不少人仇恨起来,很多世家大族都在想着办法去推翻董卓的****。

越骑校尉伍孚对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发誓要亲手杀死董卓。一天,伍孚身藏佩刀,前来拜见董卓。交谈完毕后,伍孚便告辞离去。董卓起身出门相送,用手轻轻拍着伍孚的后背,表现出极其亲切的样子。

伍孚瞅准机会,猛地抽出佩刀向董卓刺去。由于杀人心切,用力过猛,失手没刺中要害。董卓大惊,慌忙奋力反击,并急呼卫兵出手相救,这才脱离危险。伍孚在与卫兵斗争过程中,由于寡不敌众,被乱剑刺死。事后,董卓大骂伍孚包藏祸心,不讲仁义。

伍孚虽然被杀,但是,反对董卓的势力却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势力已经往军队中渗入。

老百姓苦不堪言,人们都很痛恨董卓,于是有一首歌谣流传在长安地区,这首歌谣叫做千里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乍一听难解其意。“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讲董卓的。而无论是“千里草”还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于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将自下摩上,以臣凌君。“青青”指爆发,暗指董卓暴盛当权,却又迅速败亡,落个“不得生”的结局。

面对老百姓的诅咒,董卓不仅不悔思改过,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对待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