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宅男的大明 >

第40章

宅男的大明-第40章

小说: 宅男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国操劳,孙某不敢懈怠。”孙和鼎忠心不二,道。

  满云龙是懂刀爱刀之人,他一个箭步走上去前去,拿刀在手,他看得出,这种刀与明代常用的雁翎刀不一样,这种钢材可谓前所未有,寒光四溢,他不由侧目看了吴应熊一眼,吴应熊此时也盯着这刀,四目相对,吴应熊朝满云龙颌首笑了笑:“三弟,你快试试这长刀吧。”

  满云龙哈哈一笑,拿着刀直奔不远的空地,这唐刀如剑,虽是单刃,可是刀身呈笔直,刀身微沉,刀柄颇长,适合紧握,最重要的是,满云龙拿在手上时,立即有一种舒服的感觉,举重若轻,卧感也极好,握在手里,仿佛长刀与身体都契合在了一起,这刀给人一种挥如臂使的感觉,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要挥舞的冲动,他忍不住赞道:“好刀!”

  ”真是好刀!“然后,满云龙挥舞了几招满家十八式刀法,又砍又劈,有秋风扫落叶之势,正是: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

  吴应熊看满云龙把长刀舞得虎虎生风,心里很高兴,笑着对满云龙说:“三弟,找个人对练实战。让对方用满清最锋利的官刀。”

  “大哥,好的。”满云龙握刀于手,此时已经仿佛自己手里拿着的乃是自己朝夕相伴了数年的长刀,吩咐禁卫军的一个统领白四喜,拿满清最好的刀来试。

  白四喜拿来一把满清御用样式的战刀,此刀通长约一米,刀头加阔背斜,刀身平造,刀柄与刀身约三比二,双手握持,破击力强,为步战用刀,为前锋营步兵装备。

  “满将军,得罪了!”白四喜双手握刀,向前慢慢移动。

  “来吧,把你吃奶的劲都使出来!”满云龙将刀举起来,目光如炬,宛如一条直线的指向对方,顿时杀气腾腾。

  “三弟,用三分力就够了,别伤了自家的白兄弟!”吴应熊嘱咐道,然后,他让在场的人都再散开一点,以免误伤。

  “知道啦,大哥。”满云龙习武多年,心里还是有分寸的,双方缠斗在一起,刀影交错。

  因为吴应熊等人都在看着,白四喜明知打不过满云龙,但也是拼尽全力挥刀砍杀。

  满云龙则是面不改色,移动脚步,直接挥刀朝对方的长刀劈砍,欲要将对方的刀荡开。

  白四喜卯足了气力,所挥洒出来的力道何止百斤,满云龙则按照吴应熊的吩咐,只使出了三分力道,此时,双刀相撞,火星四溅,在场人的嗓子都提到了嗓子眼里。

  “锵~铛”一声,两柄刀狠狠撞击,满云龙发现手中的刀竟然并没有阻住,反而凭借着惯性继续向前横扫,差一点刀子就砍到了白四喜的胳膊。

  满云龙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使出全力,否则白四喜的整条胳膊就全会被清刀一样被砍断了。

  “断了……居然斩断……”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这怎么可能……锋利的清刀竟然断了,中国刀剑发展史,历经商周、两汉、隋唐、满清四个高峰,而清代以骑射开国,武力得天下,清代皇家刀剑,制作精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兵器制造技术,驰名天下,不少大明的勋贵,但凡有收藏刀剑习惯的,往往都会收藏一柄清刀,大家对清刀的评价往往是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大明官兵和满清鞑子对战,经常长刀直接被满清的长刀斩断。现在,这驰名天下的清刀,居然直接在满云龙的刀下应声而断。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好,孙顾问,你们做得很好。这是把好刀,各道工艺都记录下来了么?”吴应熊问一边的孙和鼎。

  “回禀吴公子,已经按照你的吩咐,都记录下来了,加炭多少,多长时间的火候等等。”孙和鼎笑道。

  “能量产么?”吴应熊问道。

  “能,只是这种刀比较费钱。”孙和鼎据实回答。

  “那就先造三百把,我要先给满兄弟组建一支横扫满清鞑子的大刀队。”吴应熊说:“有劳孙先生费心了。”

  满云龙这时也走过来,说:“大哥,三百把太少,我至少要组建一个大刀营。给我四百吧。”

  “好吧,那就给你五百把,一百把备用。说实话,我连你们大刀营的营歌都给你们想好了。”吴应熊笑道,就叫“精忠报国“,他轻声哼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大哥,你唱得太好听了,唱得我热血沸腾啊,我等一定精忠报国,誓死捍卫大明的疆土!“满云龙哈哈大笑,道:”有了这长刀,我和兄弟们又能多杀几个满清鞑子,痛快!“

  “哈哈,我会教你们唱的。“吴应熊点点头,对满云龙说:”你们一定要好好训练,满清鞑子和我们必有一场血战!“

  ”放心吧,大哥,有我在呢。大刀营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满云龙收了刀子,脸上乐开了花。

  长刀铸好,吴应熊就投入到米涅式步枪研发中,它的制造技术在明末其实已经不难,吴应熊把设计图和零件草图画出来,大明会做鸟铳的匠户完全可以仿制,更何况吴应熊找来的都是京城顶尖的匠人,还有汤若望、孙和鼎等内行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出来不是难事。

  吴应熊知道,米涅式步枪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瞄准射击方向和控制反应推进力的枪管;一个由扳机控制的枪机,用来击发火药;以及一个使得武器对身体更加舒适和稳固的枪托,每一部分都不断地修正以改进性能,到时候,整枪的性能就会有巨大的飞跃,射程什么的会大大提高,四五百步不成问题。


第四十七章 米涅步枪


  作为一名曾经宅在家里的网络小说写手和穿越人士,吴应熊当然不会放弃在明末批量生产米涅步枪的机会,大明将士用米涅步枪“砰砰砰”干掉满清骑兵想一想都很爽。

  米涅步枪,是由米涅弹的发明者,法军奥尔良猎兵队上尉克劳德·爱迪尔内·米涅和上尉亨利·古斯塔夫·德维基内开发出来的前装速射枪,采用米涅发明的圆头柱壳铅弹。

  米涅弹可以很轻松用推弹杆推入枪膛,从而大大提高了射速,而且该弹在弹体周围车以螺纹以配合膛线,螺纹中间以动物油填塞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射击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软木受瞬间冲击后猛然撑大子弹。由于子弹被撑大,所以在发射瞬间就可以依靠枪弹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不会泄露火药气体导致枪弹的动能丧失。这样就解决了旧式前装枪的膛室密闭问题,大大增强了枪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避免密闭良好不易导致火药渣残留堵塞枪管引发炸膛,它的出现,宣告了线膛枪做为步兵大批量装备的时代来临。

  吴应熊知道,在明末做米涅步枪的燧发枪机部件并不困难,找工匠按图制作然后组装就是了。唯一的新东西,就是一个手工拉床。但这种拉床对精度的要求不高,吴应熊设计图画出来后,汤若望便组织火炮厂的大明铁匠造出来了。

  明代匠户是世袭身份,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都有花名册可查。大明的朝廷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到官方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到了明末,匠户制度有了漏洞,匠户只需要缴纳银钱就可以免于服役。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住坐匠则须月出银一钱。付了银子,匠户就是自由的,可以任意雇佣。吴应熊恢复大明在京城的火炮厂后,宣布严格执行匠户制度,花多少银子也不行。

  不过,吴应熊知道,把匠户当奴隶是搞不好军械创新的,枪炮的质量也会严重受损。比如明末火器制度败坏,鸟铳无人敢用——因为官府克扣甚至不给工钱,匠户们为了养家糊口接其他有钱赚的活计,也只能草草完工,敷衍了事。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武器其质量可想而知,火炮也经常因为火药装太满炸膛,或者太少而失效,所以拥有火器优势时,大明朝的军队遇到满清鞑子,也经常溃败。吴应熊吸取教训,给每个匠人每人每月五两银子的工钱,一年就是六十两银子,这算是一大笔钱。

  以明朝的货币单位算,一两银子十钱,一钱等于一百文,明朝普通工人一天的平均收入大概也就五六文。收入高的工人,比如为国家打工的,在现代算是事业编制的柴薪皂隶: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20两银子,每月也就一两多银子;马夫,给明朝的公务员赶马,出差办事使用,相当于现在的事业单位的司机:年收入40两,平均每月不到三两银子。

  吴应熊了解各方面的收入情况,给匠户们每月发五两银子,他们干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当然,提高工钱之后,汤若望对工人进行了绩效考核,如果做的废品太多,也是要扣工钱的。

  另外,处于保密的需要,吴应熊还发给他们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安家费,他们的家人也都接到了大明火炮厂,毕竟这是国家的军工企业,绝对不能泄密,否则就是连坐的重罪。

  前面说到过,米涅步枪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瞄准射击方向和控制反应推进力的枪管;一个由扳机控制的枪机,用来击发火药;以及一个使得武器对身体更加舒适和稳固的枪托。

  吴应熊先考虑的是枪托,现代类型的肩托是由一条简陋固定短枪管的直木梁演化而来,在明末的战争中,部队往往聚集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离搏杀,准确性要求不是那么高,枪托由木匠凭借传统方法用木头雕刻就可以了,不存在任何技术难点。

  米涅步枪关键的部位是枪管的质量。吴应熊知道,它的可靠性却由枪机决定,这是最精巧的机械部件,也是最先进的。除了少数例外,所有早期的火枪都是从枪口装药,而且是靠直接点火来引燃火药。不稳定的化合物经常在敲击下发生剧烈爆炸,因此一定要在靠近枪管永久封闭的尾部上钻一个小小的火孔,用来从外面引燃火药,并且在与点火孔连接的火药池上放置一点精制的起爆药来保证可靠性。在最早的火枪中,和火炮一样,火药由一个在手中的缓燃引信引爆。在火绳枪机中该过程是机械化的,引火绳由一臂状物控制,当扣下扳机松开弹簧时,臂状物就迅速放下燃烧端,点燃起爆药。

  在明代,其鸟铳已经配备完整的火绳枪机了,改造成燧发枪机也不存在技术难题。吴应熊去火炮厂看过大明的工匠做鸟铳枪管:几个老匠户各自找来几块熟铁打成片状,把这些熟铁片烧红了,中间垫着一根圆形钢条,在一个钢制半圆形凹槽里反复转动敲打,把熟铁片敲成枪管形状,然后再用铁粉和硼砂焊合缝隙处,反复敲打直到焊接处牢固了。枪管粗成型后,再由一个匠户把枪管放在一个钻孔器械上钻孔,钻头上涂油,一点一点换上大些的钻头,一点点刨掉枪管内部不均匀处,直到在枪管里面钻出一个平滑的内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