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卫国大军阀 >

第398章

卫国大军阀-第398章

小说: 卫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其他势力的。而许之亮行为虽然够不上汉奸,但是过江龙毕竟曾是东北的敌人。自然暗刺也就将他定位为对东北危险分子进行刺杀。

到目前位置,暗刺已经进行过三次刺杀,可惜许之亮天性谨慎,暗刺一次都没有得手。最凶险的一次,暗刺的人也只是击伤了许之亮的手臂。

暗刺这种行动不但没有让许之亮失去杰夫总督的宠信,反而这中同胞的刺杀让杰夫总督对其愈加信任。这也是他能够在远东俄国人的势力内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

“此一时彼一时。”冯庸说道。看冯庸做了决定,荆通点头。

“少帅,这段时间英法等国公使活动很频繁,不知道他们又要干什么?”

“俄国人退出世界大战,英法等国苦力营造的局面被打破,他们当然紧张,当然想要拉拢更多的盟友。通知黎大总统,我们中国坚守中立原则。这点是不会改变的。”本来对于现在的世界大战,冯庸就没有参与进去的打算,现在世界的局势发生了改变,冯庸更不会去搀和那摊浑水。更何况,现在中国好不容易和德国签订了技术合作,正是利用德国的技术发展国力的好时机,他可不会因为英法等国描绘的美好前景而参合进去。就算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些实力,但毕竟不是世界强国。如果真的参与进一战之中,恐怕最终结果比原本历史上好不了多少。如果现在的中国再来次五四运动,冯庸可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少帅,国内形势怎么办?现在张勋几乎被打残了。更是丢掉了安徽首府,整个安徽三分之二的地域沦陷在北洋张孝准的手中。河南战场上,吴佩孚也是节节胜利。如果我们不插手,北洋胜利的可能将达到九成。”荆通沉声说道。

“不用着急,张孝准的胜利是凭借一股锐气,而且从北洋全面展开攻击也大体能够判断,日本人插手了。不过就算是小日本插手,北洋的实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大幅度提升。而且现在咱们军火也应该运到张勋赵倜的手中,相信他们也会有些动作的。”冯庸笑了笑说道。日本人插手虽然很突然,但并没有出乎冯庸的预料。如果日本不在中国的动乱中插一手,他们也就不是日本了。

“少帅,毕竟我们不是明面上的支持,赵倜和张勋未必顶的住整个北洋的攻击!”荆通对赵倜张旭你的实力实在是不看好。

“张勋和赵倜虽然名头震天响,但是能力都一般。现在北洋战场上,真正有些战斗力恐怕只有徐树铮的北洋皖系主力和阎锡山的晋军了。阎锡山窝在山西不动,只派出了杨爱源率领两万大军支援赵倜。就算现在阎赵联军处于下风,但是吴佩孚想要消灭他们,彻底掌控河南省可不容易。”冯庸想了想说道。毕竟是未来民国三巨头,中原大战的一方,就算现在阎锡山还有些嫩,但也不是寻常人能够收拾得了的。在加上阎锡山此人极善于隐忍,他能出动两万精锐大军南下,说明山西境内的晋军兵力远不是五万人那么简单。这点不得不引起冯庸的重视。

“可是少帅,河南可是人口大省,如果让北洋彻底掌控,对我们也不利吧!更何况以北洋现在架势,一旦取得河南,绝对会集中力量进军山西,阎锡山绝对是顶不住的。”

“暗刺联系阎锡山怎么样了?我们提出的条件已经很优厚了。阎锡山还是不同意吗?”提到阎锡山,冯庸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阎锡山很圆滑,对于我们的特使很客气,但是一旦我们提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他就会推脱。”荆通无奈的说道。

“这就是他的性格,不见棺材不落泪。现在我倒是希望北洋能够打到山西,这样阎锡山经历了失败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冯庸沉声说道。

“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加一把劲。让阎锡山早早尝到失败的滋味?”荆通问道。

“也好,让阎锡山看看并不是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取得效果的。”冯庸脸上出现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第五百零一章晋商

晋商是明清五百年间活跃在山西境内的商人的统称。这些商人以诚信起家,主要经营盐业,票号等生意,其中票号更是晋商最有名的商业。晋商发展几百年,他们的票号业务遍布全国。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控制的满清政府就要从晋商哪里借钱赔款的。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当时晋商的实力。

进入民国后,晋商迅速的没落了。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山西各系号均毫无准备,放出之款无法收回,而存款却纷纷来取。一时间晋商的势力大幅度缩水。这种变化让晋商意识到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改革。因此,山西晋商的大票号联合起来准备共同筹建银行。只是当时北洋时局不稳。政府频繁变更让整个晋商的多次努力都化为乌有。阎锡山主政山西之后,对于晋商多有依赖,只是阎锡山本身实力有限,难以阻止晋商没落。

而东北的政策就是要通过扶持晋商打压阎锡山,要让他知道,东北就算不出兵,也依然有钳制他的手段。

东北对于晋商的渗透是从茂森商会开始。毕竟茂森商会在拓跋慧姬掌权之后,在行政上已经和政府分开,代表的政治意义没有政府那么强。再加上茂森商会作为北京最有实力的企业,本身参与这种金融投资也很正常。

茂森商会的接触让晋商大为大为兴奋,毕竟这是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政府出面关心民间的投资。尤其是后来茂森商会辗转送来冯庸亲笔手书的“诚信为本”的匾额之后,晋商终于集体倒像北京。毕竟北京正统的地位已经确定,冯庸的态度代表整个北京政府对晋商态度。晋商自古就团结,否则也不会几百年源远流长,更是将晋商的生意做遍了五湖四海。

对于茂森商会和晋商的合作,阎锡山也得到了消息,只是他并没在意。一些没落了商人,除了有些钱财之外,有什么可以威胁他的。更何况他现在在山西已经站稳了脚,已经不是当初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晋商和茂森商会的合作变的极为容易。很快,茂森商会的资金投入到山西,晋商的资源被利用起来,短短几天,三晋银行开业,并以更快的速度遍布全国。有着晋商几百年的诚信声誉和中央政府作为后盾,三晋银行立刻成为全国最热门的银行,短短几天时间就吸纳了庞大的民间资本。毕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实力强大又安定的银行对老百姓来说是多么重要。

然后在三晋银行募集到充足的资本之后,开始在北洋,西南,两广地区发布北京政府的货币。在这个时候,晋商几百年建立的声誉起到了巨大作用。一时间,东北印有冯少帅头像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开来。

自从东北银行总部迁到北京之后,就正式改称中国银行,并成为中华民国的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成立的第一步就是发行北京政府自己的货币。其中当然那是以纸币为主。毕竟这个时代,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使用的都是纸币,纸币使用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可否认纸币轻便,大大的加强了整个货币的流动性,极大的促进了贸易。东北的纸币官方称谓为中元,但是因为上面有冯少帅的戎装照,在加上冯少帅在民间已经被神化,老百姓喜欢称其为冯元。

对于北京纸币的发行,各方势力都采取了禁止在自己领流通的命令,并制定了本地货币和中元的兑换比率。但是现在茂森商会凭借晋商票号的商业途径,一举将中元推广到全国。民间的接受让政府通禁止命令变的非常薄弱。

中元如此受老百姓欢迎除了它的轻便之外,还有它的保值性。中元价值直接和黄金挂钩,因此不像国内其他势力发行的货币那样容易贬值,而且东北大军打败日本,取得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场辉煌胜利,这就让北京中央政府名头响遍全国。再加上对晋商票号的信任,让他们盲目相信中元。还有一点,现在三晋银行为老百姓从动乱的北洋,西南,逃往东北提供了一条途径。老百姓可以在当地的三晋银行抵押资产,然后到北京政府辖区之后到当地的三晋银行换取等值的中元。而且这种折价,三晋银行不会刻意打压资产的价值。

有着三晋银行的协助,从北洋,西南地区逃往东北的流民数量大增。

有了三晋银行打先锋,北京政府也丝毫不迟疑,李俊以中央政府政务院院长的身份,发布中元为中国唯一之货币,中元发行和改版权在中央银行,地方政府不得参与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北京政府的这则命令一出,立刻传遍全国。各方势力面对强势的北京政府,不得不选择妥协,毕竟中元的流通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原本禁止中元流通的命令变为中元和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一块儿流通。毕竟北京政府命令是推行中元而不是控制其他势力。

山西,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民国成立之后,尤其是阎锡山主政山西之后,山西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些煤炭自然不会内用,而是行销全国。原本山西煤炭的交易是以真金白眼交易的。但是三晋银行成立之后,中元的稳定受到重视,商人们开始放弃使用笨重的真金白银交易,而是采用中元。在这种情况下,中元开始大幅度的流入山西境内。而真金白银则被三晋银行收拢落入晋商和茂森商会的手中。这其中,晋商当然拿小头,大头被茂森商会拿去。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中国经济突变,中元从北京统治地区行销全国。而且随着中元的稳定,商业贸易逐渐变的繁荣起来。商业繁荣意味着政府也征集更多赋税,可以买更多枪支弹药,养更多的军队。

但是阎锡山现在的脸色可不好看。原因是晋商竟然拒绝了和他的政府合作。三晋银行成立之后,茂森商会并没有单纯和几家合作而放弃其他晋商,而是兼容并蓄,晋商中的大户都被三晋银行网罗,搭上了中央政府这条线。三晋银行的迅猛发展,让原本窘迫的晋商再次变的财大势雄起来。在北京政府的运作下,在茂森商会授意下,晋商对于山西本土的交易急剧减少。反正现在三晋银行已经在全国站稳了脚,后面还有强势的北京政府支持,就算山西一省没有任何收益,也影响不了晋商太大的利益。

因此,在全国因为中元普及而商业变得繁华的时候,山西境内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萎缩。三晋银行资金只收不放,没有人贷款,就无法促进工商业繁荣。他阎锡山的腰包就鼓不起来。没有钱,他阎锡山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有大的发展。

要是阎锡山现在还不明白北京政府目的,那他就不可能在民国这个纷乱的环境中叱咤风云那么多年。阎锡山也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想要繁荣市场。可惜,效果都不打。直到这个时候,阎锡山才发现晋商在三晋之地控制这多么多的资源。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山西经济面临东北施压的时候,在河南战场上,吴佩孚终于逮到机会,绕过杨爱源的晋军,袭击了赵倜的豫军。杨爱源虽然竭力挽救,可惜豫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在杨爱源支援未到的时候,豫军出现大规模的崩溃。赵倜本人更是重伤逃出,这加剧了豫军的崩溃。

面对这种情况,杨爱源果断的放弃河南中部地区,回师豫北,准备重整旗鼓,再次和吴佩孚交战。

杨爱源想法虽好,奈何豫军太过不成器,在赵倜胜负重伤的时候,豫军竟然出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