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474章

超陆权强国-第474章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时间要将钢铁产量增加七成,完全不可能,在皇帝的建议下,内阁制定了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从弘光二十年至弘光二十四年,大明的钢铁产量需达到100万吨/年、煤产量需达到800万吨/年、船舶制造20万吨/年、蒸汽机5000台/年、铁路里程总计5000里等。

要完成这个五年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钢铁产量,没有钢铁,船舶、铁路、蒸汽机的建造都无法完成,五年时间,将钢铁产量提升五倍,对于内阁来说压力颇大。

王福作出这份计划虽然自己也感觉有点激进,只是却并不算太离谱,英国人钢铁产量从1800年的25万吨增至到1840的80万吨/年用了四十年时间,可是到了1850年,英国的钢铁产量就猛增到256万吨。十年时间增加三倍多,而到了1870年则增加到600多万吨。

英国钢铁产量增长如此之快,自然是技术进步的原因,大明的条件要远远好于英国,但若是技术没有大的进展,五年时间要将钢铁产量从20万吨提升到100万吨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工部向全国发布悬赏令,若有人能将现在的钢铁冶炼技术提升,使产量大幅度提升,工部奖励十万银圆。

为防止这个五年计划被西洋各国商人看到,吓坏欧洲人,朝廷并没有公布,十万银圆的悬赏一出,顿时让无数人眼红心热,许多根本没有接触过钢铁冶炼之人也都对此关心起来,梦想着能获得悬赏,不少欧洲人也蠢蠢欲动,十万银圆在欧洲足可以买一个大庄园,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

可惜这十万银圆却不是那么好拿,欧洲人想得到根本不可能,此时欧洲在各种基础理论说虽然已经走在大明前头,只是在实际应用上却落后大明许多,他们的钢铁冶炼许多用的还是大明一百多年前的技术,只是大明士子一向不重视奇巧淫技,空有先进方法却无人总结,大明在基础理论方面才会落后。

何况要想改进大规模钢铁冶炼技术,必须参观工厂,大明各个钢铁厂已经全部用上蒸汽机,又如何会让欧洲人参观,最有可能得到这次悬赏的还是那些钢铁厂的技术人员。

最终这笔奖金在弘光二十二年时被人领走,领走这笔奖金的不是一人而是两人,其中一人为马鞍山钢铁厂的技术人员徐致喜,他首先采用了搅拌工艺,用长长的钢棒将反射炉中的金属溶液加以搅拌,这样,不仅使炉面溶液,而且全炉溶液都能接触空气,从而使脱炭更加彻底,成为可锻铸铁,又应用鼓动风炉本身余气进行预热鼓风,这个简单改变,在同等原料下,熟铁产量可以增加三倍。

另一人则是武汉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何为,他改进的是高炉,采用从炉子下部沿炉周风口吹入预热空气的办法,使原本日产数吨的高炉可以日产数十吨,产能激增十倍。

这两人分享了这笔高达十万银圆的悬赏,每人得到五万银圆,不知羡慕死了多少人,借着这个机会,皇帝要求大理寺制定专利法,专利法规定,凡是有独门技术或秘方者,都可以向朝廷专利局申请专利,根据技术和秘方的不同,享有专利权十五年至五十年不等,徐致喜和何为两人成为第一批专利申请者,他们享有该项专利二十年,以后凡采用了两人方法炼钢铁的工厂都需要支付两人一圆/吨的专利费,直到专利到期为止。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登出来,全国不知多少人失眠,他们盘算着两人以后能拿多少银子,没想到五万两银子只是一个小头,后面大头不知有多少。虽然不知两人到底能拿多少钱,但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是朝廷内阁成员对两人也忍不住妒忌起来,大明钢铁产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绝对可以超过百万吨。如果全部采用了两人的技术,岂不是说两人能分一百万银园,而且一分就是二十年。这只是最低的数字,许多官员还想到以后全国的钢铁产量必定会大增,即使达到千万两也不是不可能,这如何能不让人眼红?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五十七章 巨大的收获(下)

“哦,请总督大人明说!”

顾钦斯基知道军政府若是真跟日本再谈成了‘成渝铁路’的修筑之后,那么这一次只怕帝国很难从四川斩获什么了。因为德国人的野心,德国对于谋求在华势力扩张已经布局了十数年,可惜一直受到英法等国的打压,一直没能在中国南方尤其是黄金水道长江跟珠江流域获得与之国力相对应的‘影响力’。这一次国内收到远东巨变的消息之后,德国的那位威廉皇帝便亲自下令远东把握机会,在收到面前这位新川督的善意之后,德国人立刻感觉到了机会,因此对于这次将影响力渗入英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长江中上游十分期待。甚至碰面之前,德国外交部便知会了帝国,希望这一次的中国之行,奥匈帝国方面能够配合一些。

但是,同为欧洲强国,尤其素来以神圣罗马帝国继承者自称的奥匈帝国,即便是奥匈帝国也明白德国要比帝国强得多,但是却也不愿意放弃这一次在远东扩充影响力的方法。

因此,这一次李汉才不过一邀请,顾钦斯基便会意的撇开了德国前来与他密会!

李汉看了看顾钦斯基,这个已经略显老迈的老人显然是装出来的询问表情,博德曼中校一直留在鄂中,后来他入川之时此人也跟着一起来了四川,军政府的很多举动,都不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若论起准备工作,他认为奥匈帝国无疑要比德国准备要足的多!

“先生,把手上的报告给我!”

他也不点破,微微转过头去,用英语示意周善培将方才交给他的报告递给自己!

“是!”

周善培起身将手上的一扎资料递给了他,这些东西全都是李汉这段时间来亲手编写的东西,不多,不过要将这些东西转换成英语,也多亏了他将那台‘神舟军用笔记本’带在了身边,里面有随机装配的中英转换软件,倒是让他轻松了不少!

从一堆报告中抽出几份递给顾钦斯基。

“公使阁下,我军政府除了四条支线大铁路之外,还有零星三条铁路已经在案,不过因为都是用于军事用途,并且总长度都不超过两百英里,所以,阁下如果感兴趣,我方可以考虑跟贵方贷款修建,但是决不能拿这几条铁路路权做抵押,当然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贵方一些补偿。除此外,至今我军政府在未来一年内将采购三艘一千五百吨级的内江炮舰、五到七艘五百到七百吨级的内江炮舰,具体炮舰要求配备都在这里,光是这一笔炮舰订单价值就不下百万两白银。除此外军政府有意跟贵国采购一批最新的轻武器生产线,按照贵国曼利夏步枪的生产模具,具体我方只在枪口直径跟相关零件要求上有些轻微的区别,对于贵方来说难度也不是很大,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需要拥有月生产步枪一千五百、满负荷上产两千上下的上产能力。根据租界区一些洋行给出的数据,总采购金额在三百七十五万两白银上下。除此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从贵国采购一批发电机组跟其余生产设备,相关资料都在这里,当然如果贵方愿意,我方也希望能够从贵方聘请一些专业技师。”

顾钦斯基身后几人中有对此十分了解的,他的书记官很快便计算完毕,在顾钦斯基耳边轻语了一句,他点了点头,道“总督大人,请恕我冒昧,您的军政府拥有原隶属湖北的汉阳兵工厂跟四川成都兵工厂,一旦重新完成组装复工后,已经拥有月生产过两千杆步枪的生产能力,为什么还要急于采购武器,用于扩充您的武装力量!”

“阁下……”

李汉打断了他的话,脸上微微有些不悦,“你我两方各取所需,我需要工业、铁路、武器,阁下则能从我身上获得数以千万甚至亿计的回报。所以,我认为跟这些问题无关的部分都不是我们该讨论的话题!”

没错,四川在保路运动之前的确拥有着在国内各省中能够排进前十的工业基础,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四川为根基的主要原因。因为湖北有‘汉阳造’,而四川也有四川兵工厂。

四川兵工厂原名四川机器局创办于1877年,到1909年四川及器具已经修建成新旧两场,共占地186万平方米,有机器设备661太,厂房1148间,员工1600多人。拥有制造步枪、马枪、子弹、炮弹甚至后堂钢炮的生产能力,并且能够生产部分机器。1909年,新厂改称四川兵工厂,旧厂则仍旧保留四川机器局的名称。1910年新厂全面建成,共用去经费200余万两,不过生产能力太低,比起汉阳兵工厂完全没有可比性。只拥有日产6。8毫米5响快抢20支、子弹一万发上下的能力。好在兵工厂机器大都是从上海采购,虽然不是国际上最新的但是至多落后五年的时间,工厂还拥有生产无烟火药、酒精、乙醚、硝酸强水的能力。

李汉知道汉阳兵工厂被拆卸运往重庆、汉川之后,未来三个月内没有了生产能力。因此这段时间内只能靠新占领的四川兵工厂来补给军资。但是根据他前段时间派遣军司处的专员过去审查得到的数据,令他对着这个全国排名前十的兵工厂有些失望。兵工厂的年生产能力只能达到生产6。8毫米口径的步枪5000杆,子弹300余万发,无烟火药12吨,克努伯75毫米重炮七门,6。8毫米口径机枪20挺的生产能力。一年的生产总量,甚至不够应付一场大仗的损耗!

这也是他为什么拥有了汉阳、四川成都两大兵工厂之后,还要继续跟洋人采购军用生产机械的原因,南边有蔡锷、西边有不安分要怂恿西藏不安分的英国人,西北有马家兄弟那杀起汉人来从来不心软的黑回势力,湖北还要应付着黎元洪、陕西不久之后可能要落入北洋军手中。四面皆敌的不利局面,令他不得不继续扩充自己的武力,坚决不能像孙黄等思想幼稚的革命党人,放弃了手中的军权之后,从此一挫不起!

顾钦斯基也不生气,笑着拿起几份资料看了看,因为是英文的,倒是没费他多少功夫。

瞧见顾钦斯基背后几人面上突然变色,李汉心中一警,他差点忘记了因为近百年来的战败,国人在洋人面前的地位跟奴隶甚至非洲人没什么区别,这种傲慢可能导致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那种不耐语气。到底是自己有求于人家,只好快速转动大脑,心中有了腹案之后,立刻选择转移话题!

“公使以及诸位先生,今天我四川军政府是带着莫大的诚意邀请贵方来继续谈判的。贵方之前跟德方一同提出了很多我方根本接受不了的条件,比如邀请全部军政府规划的四条铁路修筑权,比如要求在重庆开辟租界区,比如要求军政府以‘联合盐业’跟川鄂两省盐税为抵押向两国贷款一千万马克……等等等等,这些军政府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你我双方的对于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我认为你我两方在今天必然能够达成一份庞大的合作计划,加深中奥两国之间的友谊。”

场面话说完,李汉迅速扫了一眼对面的奥匈帝国的“客人”,只见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继续说道:“如今远东我中华民国国内的局势差不多已经稳定了下来,北方已经传来妥协之声,想必用不了多久,我民国将重新步入和平与快速发展之中。而在四川跟湖北我军政府所掌握的地区内,各项基础建设计划已经陆续开展,铁路也要继续修筑,矿产资源要开发,炼钢、兵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