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793章

超陆权强国-第793章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共和国跟美国国务卿制度的经验,他有把握逐渐的定型跟弱化内阁总理的权力。

与《中华民国宪法》的几番波折才方出炉想必,另一部其实意义并不差多少的法律出台并没有受到多少波折,它便是《中华民国义务兵役法》!

民国三年来基本上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然虽然各方征兵不断,实际上某些根深蒂固的传统一直仍在,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思想。

这话前一句倒也罢了,便是到了近代以国内薄弱的工业基础,钢铁作为重要且为数不多的战略物资自然要优先保证各种武器的制造,只有质量较差的劣质钢铁才会被拿来制作铁钉。但后一句,后人往往有所误解,以为是中华子民贪生怕死而不愿投身军旅,其实却不尽然。数千年来频繁开战的中国和世界各国一般,底层普遍视投身军旅为个人谋求晋升之道的途径之一。只是中国古来注重男儿孝道跟责任,数千年来频繁的战事令这个国家几乎每一天都有家庭因为子弟战死沙场而惨不忍睹。再加上受到日益扭曲幕后受到统治者控制的儒家文化影响。对比前者战死沙场后的家庭惨状,再看看社会和民众对于读书人的尊重。最终使得投身军旅建功立业便遭到了抵、制,反倒是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会的声音。最终便有了“好男不当兵”的错误认识。

在另一层面,清末新军成立之前中国跟列强各国一样,军队是一种职业,军人理所当然地要领取军饷以养活一家老小。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国重文轻武传统的存在,对军人的待遇并不重视,军饷对于民众的吸引力并不高,再加上克扣军饷行为的存在使得军人待遇非常低下,这自然也不能吸引有为青年的加入。“好男不当兵”其实揭示的是民众对于军队待遇低下的鄙视。

而且西方列强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义务兵役制’,民众接受了这样一种概念——当兵(指普通士兵)是为国家尽义务而非一种终身制职业,故而能接受相对较低的军饷。因为整个服役期只有两年或三年,纵然收入微薄也不会对家庭生活有太大的影响。而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民主选举等权利的存在又使得这些人认为这份义务地付出和权利取得是对等的,他们愿意做出这种牺牲。中国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除了武器、战术等层面地原因,募兵制与普遍义务兵制度的差距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为了给新生的中华民国锻造强大地国防利剑,更鉴于历史教训,义务兵役制的诞生是必然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维持一支规模较大的军队开支越来越重。普遍义务兵制度相对有利,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较低的人力成本维护军队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义务兵服役期间较短,在同样的周期内,接受过国防教育的士兵队伍势必更加庞大,这能为大规模战争储备合格的后备兵源。一旦国家遭遇入侵或对外开战,也可以立刻招募到大量掌握军事技能、曾经服过兵役的后备兵。

《中华民国义务兵役法》中规定的服役期间较短,一般男性公民年龄过十八岁如果身体健康、肢体完全且没有其它不适宜服役的疾病,都具有服役资格,绝大多数军人只要服役满3年即可申请退役,除了特殊岗位和专业岗位,任何军人如果在30岁之前不能获取军官资格(即少尉军衔以上)也将强制转入预备役。另外还规定国防军每级军衔的最高任职年龄,达到最高年限而无法晋升军衔的,一律转入预备役(中尉35岁,上尉38岁,少校42岁,中校45岁,上校48岁,少将50岁,中将55岁,上将以上视身体健康程度和岗位要求决定,不再硬性规定年龄)。

义务兵役法的出台并没有引起国内的多少反对声,一来欧美列强各国普遍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国内也多有耳闻。自近代以来中国可以说是从未安定过,甚至现在洋人的军队跟军舰还可以自由出入中国,将这个国家的主权肆意践踏,国将不国……百姓的爱国之心日益高涨之下,自然希望国家更加富强。

当然,这些也都跟国防军正规军的高规格待遇有关,尤其是国防军的军属保障体系,更是令国内的多数穷苦百姓都干巴巴的望着,巴不得有幸能被选中,然后加入军队中呢。

也是因此,自从护国战争胜利特别是李汉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国防军的征兵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央控制下的南北各省数十个省区都有设立的征兵点,将源源不断的优质兵源吸收进国防军中,不断的加强国防军的实力。

眼看一战在即,中国的势力也在一点一点的增强着。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六十四章 重大事件

6月30日,美国政府对外宣布将向中方移交四艘弗吉尼亚级战列舰,这四艘分别建造于世纪初02…04年前后的老迈战舰尽管在世界各大海军强国眼中已在无畏舰出现后落伍,然后,依旧能够轻易左右一些小地区的军事格局。也因此,日本政府自从得到了美国将向中国出售几艘老式战列舰的时候便没有停止向美国抗议。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甚至一度集结,一度逼近马尼拉跟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属地——关岛。尽管此时美国在关岛上仅仅驻扎了一支不足百人的军队,但面对日本赤果果的军事威胁,更加令国内孤立主义占了上风的美国政府坚定了要在远东地区扶持中国这个与日本有世仇的国家,以便令日本无力分心威胁太平洋。因此,美国政府强硬的无视了日本国内的不满跟威胁,甚至借口中方海员不足,从美国海军中暂借3800多名海军士兵及军官,驾驶四艘弗吉尼亚级战列舰前往远东中国。当然中国、政府将为此付出一笔不菲的薪酬。

7月1日,土耳其在英国购买的战列舰“苏丹奥斯曼一世”号从埃尔斯维克转移至沃克尔的新船厂开始栖装。两日后,担心土耳其海军的扩张将会遭到土耳其报复的希腊政府要求德国加快其在1913年订购的“萨拉米斯”号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进度。巴尔干地区战云浓郁!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作为假想敌,激起塞尔维亚人民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7月11日,结束了同中国使团之间的交流跟协商,同中国签订了‘奥中维也纳合作协议’的奥匈帝国武装部队检察长、哈布斯堡王朝皇储弗兰茨斐迪南携俏夫人家索菲·肖特克女公爵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遭塞尔维亚暗杀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击身亡,史称“萨拉热窝”事件。正在夏季别墅休憩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得知皇储遇刺的消息后,年迈的皇帝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因为这种事,在他的生命当中已经不是第一回了。

“太可怕了!”他喃喃地对自己的侍从官说道,“触犯全能的上帝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上帝用他的手恢复了我不幸未能恢复的秩序。”

他的侍从官当然明白他的皇帝陛下在说什么。

尽管皇储夫妇的遇刺身亡是一场可怕的悲剧,但却为哈布斯堡王朝所面临的皇室危机提供了“合乎需要”的解决办法。越老越迷信神明存在的奥皇约瑟夫一世在这里对他的继承人以犯贵贱通婚之罪来反对皇朝而遭到“上帝的惩罚”表示了极大的敬畏。同时,皇储的去世,也为奥匈帝国提供了最好的借口,最差插手巴尔干半岛又合情合理的借口。

而当天较晚的时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在康斯坦茨原‘齐柏林飞艇公司’视察时获悉这个消息的,当时他正在视察军方注资刚刚完成了飞机生产线改造并已经更名为‘齐柏林飞机飞艇公司’。而根据军方及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的报告,未来的‘齐柏林飞机飞艇公司’全力生产将拥有制造月产超过一百三十架飞机的能力。

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是威廉皇帝的好朋友,威廉二世得知了这个可怕的消息之后,脸色发白的匆匆结束了对‘齐柏林飞机飞艇公司’的视察,着急的坐上了返回柏林的火车。

很快,表示同情的电讯来自世界各地,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来了慰问电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宣告他的宫廷默哀三日,日本大正天皇也宣布默哀三日。尽管心里说不出来的欢喜,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出于外交立场,他也宣布自己的宫廷将为斐迪南大公之死默哀三日。

7月11日,奥匈帝国皇储夫妇遇刺。对于大事件的到来,李汉其实心情十分复杂。因为时差的关系,发生在欧洲的这一场巨变,调查局将情报送到他手上的时候已经是12日的凌晨,夜已是大深时分。挥退了他的新侍从官第三次建议他去休息的提议,他打了一个哈欠。日本朝鲜总督跟关东州总督已经在六月初从日本国内结束述职返回了。六月下旬日本国内往朝鲜派遣一支船队运输了一批物资过去。同时朝鲜及关东驻军巡逻兵几次试图靠近中方阵地巡视,甚至故意寻衅,小动作不断。调查局从日本发回来的情报一封比一封更令他感觉棘手,尤其美国政府决定将向中国移交四艘老式战舰加强中国海军实力后,日本国内,对于中国新政府不满的呼声已经彻底压倒了反对派了,若不是目前萨摩藩的几位大佬还没有点头,只怕日本已经迫不及待要武力摧毁在‘建设强军’上表现出极强意图的新总统李汉跟他的过渡政府了。

在这种危机下,他又如何能够睡得安稳,目前国内百废待兴又连年大战,财政上纵使有来自海外的黑金,但军事上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的前瞻性便能抵消掉的。有一点他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跟日本之间的差距很大,对,非常大。

当他的侍从官第四次敲响他的办公室的门进来时,李汉面上已经有了些许不悦色了。他刚要说话,却不想他的侍从官便着急的将一封刚送到秘书室的电报放到了他的桌子上。

李汉本来还有些漫不经心,拿起看了一眼之后一下忙站起身子。

“立刻去请参谋部蒋总参谋长,警务李总长、外交部陆总长到我办公室来!”

“是!”

他的侍从官虽然奇怪大总统的表现,但还是认真的将他的命令记录下来,在大半夜前往三处府邸,将三人唤来总统府。

7月12日,经过了一天的传播之后欧洲一条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奥匈帝国的王储菲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民族狂热分子枪杀,借以表明这个巴尔干民风强悍的国家意图摆脱奥匈帝国的控制和影响的姿态。巴尔干从上个世纪末就是欧洲局势的火药桶,不管是奥匈帝国,还是他们背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是英国、法国还有俄国,所有欧洲的强权势力都纠缠在其中。这里是中欧同盟国的软肋,也是民族问题最复杂的地区。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将死的大帝国的祖先们留下的丰厚遗产,让所有掺杂在其中的政治势力都红了眼睛。俄国眼馋这里的黑海出海口,掌握了这里,就可以轻松将影响力伸向地中海,并且进一步加强在近东地区的影响力;英国要借用这里屏障他们的近东势力范围;法国要维护他们在地中海的霸权;德奥两大中欧强国后者希望吞并了巴尔干以恢复‘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荣光,而德国更是要稳定这里的局势,一是可以联络土耳其,稳定自己的侧翼,切断英帝国的印度——苏伊士——地中海生命线;二来把俄国封锁在伊斯坦布尔海峡(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