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交锋 >

第480章

交锋-第480章

小说: 交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朱慕云跟余国辉和史希侠,分别闲聊一阵,等到回来,可能都下班了。余诚昨天才被捕,目前正是营救的最佳时机。一旦余诚开口,或者转移到了南京,一切都晚了。
  朱慕云到六水洲上后,分别见了情报处的三个人。见到朱慕云,他们心里确实有些打鼓。他们只是普通干事,让朱慕云亲自来审问,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对其他两人,朱慕云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最后,让冯梓缘安排,将杨志带到了面前。
  “你就是杨志?”朱慕云也没有像审问那样,他指着对面的一把椅子,让杨志坐下。甚至,还将茶几上的烟,扔到了杨志面前。
  “报告朱处长,我是杨志。”杨志五短身材,又瘦又小,尖嘴猴腮的,活像只猴子。他站在朱慕云面前,敬了个礼后,才敢坐下。可是他敬礼的动作,很不标准,就像戏台上的小丑一样。
  “此次调查,是局座亲自下令,你们却如此敷衍了事,是不是拿局座的命令当儿戏?”朱慕云拿着杨志写的材料,上面的内容,与上次所写,有较大的区别。
  比如杨志的材料,非常简短,卡车冲进水里,他奋力爬上岸后,接到阳金曲的命令,去二处报信。而到二处报完信后,就没下文了。其他两人也差不多,他们可能知道,写得越多,犯错的机会就越大。朱慕云拿着材料,一个字一个字的研究,总能挑到刺。
  “不敢,不敢。”杨志原本伸手要点烟,可是听到朱慕云的话,吓得一哆嗦,火柴掉到了地上。朱慕云一开口,就将李邦藩抬出来,这可比抽他一鞭子,还令他胆寒。
  “杨猴子,你可不能再吊儿郎当。”冯梓缘在旁边呵斥道。之前他审问杨志,对方左顾右盼,嘴里没有一句真话。朱慕云又不准动刑,他实在是没办法。
  “从事发地点到货物检查场,你知道用了多久么?”朱慕云摆了摆手,问。就算李邦藩同意用刑,可到现在,他依然认为,用刑是没有办法才使用的极端手段。特别是对杨志这种,政保局的自己人。只要他能解释清楚,还是可以免除用刑的。
  “当时我只顾着回去报信,也没有看时间,应该没花多长时间吧。”杨志想了想。当时他吓得半死,只顾快点逃回去,哪里还想着花了多长时间呢?
  “根据阳金曲的记录,你是十点差一刻,才从江边出发的。而你到检查场的时间,值班员那里有记录,十点二十。也就是说,你从江边到二处,总共花了三十五分钟。”朱慕云缓缓的说。
  “可能是吧,当时泥湿路滑,我又分不清方向,可能跑偏了,也是有可能的。”杨志不以为意的说。只要自己回去报了信,花了多长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甚至以为,花的时间越长,说明自己越卖力。
  “你跑偏了?跑到了哪里?而且,码头与事发地点,不过一里多地,你为何舍弃码头,而要绕到检查场报信呢?”朱慕云又问。只要沿着江岸跑,就能到码头。他再跑偏,也不可能偏到江里去吧?凭着这一条,他就可以定杨志一个居心叵测。
  “朱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杨志警觉的问。刚才他还以为,朱慕云只是跟他闲聊,可是越听越不对劲。
  “我的意思是,你花的时间太多了。从江边到二处,平常人只需要十五至二十分钟就可以了。而你是习惯走夜路的人,怎么可能比他们还多花了近一倍的时间?”朱慕云沉吟着说。
  “杨猴子,你不会是给军统报信去了吧?”冯梓缘站在旁边,冷声说道。他心中大喜,朱慕云三言两语,就把罪名推到了杨志身上。作为一名军统的老特工,他能马上与朱慕云配合。
  “我怎么可能给军统报信?当时确实是迷路了。”杨志跳了起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一个不好,自己就成了军统的内线。那他的下场只有一个,死。
  “你迷路了,怎么这上面没有写?冯梓缘,我记得跟你说过,任何细节都不能遗漏,你没转达清楚?”朱慕云看了冯梓缘一眼,不满的说。
  “报告处座,我可是千叮咛万嘱咐,可他们的材料,几乎如出一辙。”冯梓缘说道。
  “这么说,你们三人早就串通好了?”朱慕云看了杨志一眼,说。
  “不敢,我们怎么会串通呢,没有的事。”杨志忙不迭的说。
  “处座,跟他费什么话?用刑吧。”冯梓缘说。
  “只要能说清楚的事,人家又愿意说,就不必用极端手段。”朱慕云摆了摆手。
  “朱处长,我真是迷路了,之所以没写,是因为上次阳副处长骂了我们,说我们都是猪脑壳,也不统一口径,就胡乱说话。所以,我们来的时候,才约好这么写。”杨志低下了头,他再也不敢隐瞒,只能如实说出来。


第685章 劝说
  朱慕云与杨志的谈话,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一步一步的诱导。等到杨志意识到,他说了不该说的话时,已经晚了。
  再说了,杨志有那么大一个漏洞,如果他说不清楚的话,这件事,完全可以推到他头上。想必,其他人为了早日解脱,也是愿意配合的。一旦给他们用刑,朱慕云想要什么结果,就可以弄出什么结果。
  况且,就算杨志说得清楚,也可以将罪名,强加到他头上。六水洲上,也有一间专门的刑室。里面的各种刑具俱全,冯梓缘是这方面的行家,保证让杨志服服帖帖。
  杨志刚开始见到朱慕云的时候,只是畏于他的身份。可是,随着与朱慕云谈话的深入,他发现,朱慕云给自己挖了好几个坑。随便哪个坑,都足够将他埋葬的。这让他心惊胆战,他还没活够呢。
  “原来是阳金曲指使。冯梓缘,记下来,让他签字画押。”朱慕云点了点头。
  “是。”冯梓缘高兴的说,还是朱慕云的身份好使,自己跟他们谈,一个个根本不当回事。现在朱慕云只是较着真,跟杨志一条一条的谈,就将他肚子里的货,慢慢挤出来了。
  杨志大骇,刚才为了自保,不得已说出,是阳金曲指使。可是,朱慕云马上,就要将他的话钉在墙上,这不是让自己当叛徒么?如果让其他人知道了,甚至让阳金曲知道的话,自己就算能侥幸过关,回到情报处后,还能有好日子过?
  作为一名曾经的小偷,他在警察局本就是低人一等。到情报处后,也无人看得起他。再加上,他确实好吃懒做,如果不是他还有点上不得台面的本事,早就被清除出情报处了。此事一出,他重操旧业的日子,恐怕不远。
  “你是不愿意签字画押?还是觉得,刚才说的是假话?”朱慕云见杨志举着手,犹豫不决的样子,问。
  “我……我不愿意签字画押。朱处长,如果让他们知道了,我可怎么办?”杨志哭丧着脸,他很懊悔,刚才跟朱慕云说这么多话干什么?如果来个一问三不知,岂不顺利过关了?自己这张嘴,真该撕破。
  “你放心,他们都会签字画押的。”朱慕云说,有了第一个,再拿下第二个、第三个,就会很轻松。阳金曲竟然让他们抗拒调查,光是这一条,就能让他吃不完兜着走。
  “我能不能等会再签字画押?”杨志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哀求着说。
  “赶紧的,签得越早,你的责任越少。”冯梓缘不等朱慕云说话,在杨志的后脑上,重重的拍了一巴掌。
  “冯梓缘,你怎么还打人呢?”杨志气得站了起来,就要跟冯梓缘理论。
  “既然他不想签,那就收起来吧,等会让他们去签。”朱慕云朝冯梓缘轻轻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说。
  “多谢朱处长。”杨志感激的说,他觉得,还是朱慕云通情达理,这种话他可以说,但是真要是签字画押的话,让阳金曲知道了,自己还用在情报处混么?
  “现在可以说说,你当时回去报信的过程了吧?”朱慕云随口问。
  “当时我确实是迷路了,黑灯瞎火的,根本就看不清。冯科长可以作证,当时我是不是全身都是泥?”杨志问。他当时在江里,喝了口水,天又下大着雨,整个人昏头转向的。
  “没注意。”冯梓缘冷冷的说。杨志不签字,让他很是不爽。杨志敢跟他理论,更让他来火。之前他不能动刑,才会让情报处的人,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可朱慕云和李邦藩都点了头,就算把他们打死在审讯室,也不用提什么责任。
  “冯科长,你可不能瞎说啊。”杨志急道。朱慕云对他,是越来越不信任,如果不能解释清楚,后果会很严重是。
  “冯梓缘,你来问吧。”朱慕云站起来,对冯梓缘说。他不想跟杨志废话,这种人油嘴滑舌,不动真格的,肯定不会讲真话。
  “朱处长,朱处长,我真是迷路了。”杨志大惊失色的说。朱慕云起身要走,说明对自己很失望。而望着不怀好意的冯梓缘,他心里突然升起一阵恐惧。
  “跟我说,也是一样的。”冯梓缘等朱慕云走到门口,对杨志不怀好意的笑着说。
  “无需浪费时间了,直接去审讯室吧。”朱慕云走出去的时候,突然说道。
  朱慕云不知道邓湘涛,什么时候会动手。他相信,邓湘涛一定会集中最精干的力量,将余诚救出来。如果救不出,可能会当场打死余诚。以邓湘涛的手段,朱慕云相信,他绝对干得出。
  “请吧。”冯梓缘站起来,笑吟吟的说。
  “朱处长,冯科长,我错了,我签字,我画押。”杨志吓得脸色煞白,连忙作着揖说。
  朱慕云看了杨志一眼,没有再说什么。刚才他已经给了杨志机会,是他没把握,那就怪不得自己了。
  “走。”冯梓缘见朱慕云转身走了出去,哪还不明白朱慕云的意思?这是让自己放手而为,将情报泄密的责任,全部推到杨志身上。
  ……
  接到朱慕云的紧急情报后,邓湘涛大喜过望。公鸡就是公鸡,不愧是自己的王牌卧底。他马上通知邓阳春,集中古星行动大队的第一、二分队,迅速去花楼街文书巷。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余诚救出来。
  正如朱慕云所料,他最后还是给邓阳春下了命令,让行动队员多带几枚手榴弹。如果营救失败,就将整个院子炸毁。其实,这就是变相下了清除余诚的命令。只是,邓湘涛一再叮嘱,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手榴弹。
  二科自编自导的炸了电厂的变压器,以及在潘鲁苏家扔了颗手榴弹,已经让整个古星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如果军统也搞了爆炸,说不定日本人会恼羞成怒。
  邓阳春亲自带队,在花楼街文书巷,很快就确定了情报处所在的那栋房子。整个文书巷,只住了几户人家。而情报处所在的那栋房子,周围都没有住人。这就给行动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邓阳春知道,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不管里面情况如何,都只能强攻。哪怕就是拼个同归于尽,也必须将人救出来。他给行动队的人,每人发一把德国原装进口的毛瑟半自动手枪,配了三个弹夹。另外,每三人,就发了一枚手榴弹,只要情况不对,哪怕理炸,也要把对方炸死。
  两个分队的行动人员,加起来有二十多人。这只是,能紧急调用的人员,如果将两个行动分队的人员,全部调齐,超过了三十人。他们分别步行,或者坐黄包车,分批次靠近文书巷。
  阳金曲此时,确实在文书巷。按照张百朋的计划,对余诚的审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