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204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204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言就是传言,结果互相不差,但过程却未必详尽,曼成,你不会真的以为袁将军是被迫抵抗吧?”听了李典的感叹。荀彧只是微微一笑。

“典愚鲁,请文若先生指点。”李典看看左右。见无人注意,他虚心求教道。

“袁将军入主冀州的过程很顺利,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城外的兵马都是后来集结过来的。豫州之变乃是一个月前才发生的,周昂先前被孙文台打得只能龟缩,若不是得了冀州的援军,又哪来的本事反攻?”

荀彧很欣赏这个年轻人。认为对方将会成为军中的干才,所以很耐心的为对方指点关窍。

“文若先生的意思是……”李典略一沉吟,惊疑道:“袁将军入主冀州后。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目标是幽州?不对,他在邺城集结兵马,似乎有点远了,难道……”

“不错,是青州。”荀彧笑着点头。

“青州?他不怕被公孙将军抄袭后路吗?”李典大奇。

“具体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荀彧捻须笑道:“比起正面对抗,袁将军更喜欢走捷径。他在青州大概也隐伏了些后手,因此他认为青州有隙可乘,只要想办法牵制住公孙将军就可以了。”

看着荀彧若有深意的笑容,李典心中忽然一动:“文若先生,您对主公说,有把握说服袁将军,莫非就是……”

“孺子可教也。”

荀彧抚掌而笑,很满意的看着李典,低声解释道:“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袁将军的眼中钉在豫州,所以他入主冀州后,第一时间调兵遣将增援周昂;仅次于袁公路的,则是青州,所以许子远连入主冀州这样的盛事都没赶上。”

“公孙将军对袁将军来说也是个威胁,但仅仅就是这样罢了,他现在被牵制住了,无论青州、豫州都难以顾及,偏偏他又心系于此。所以,只要我方展示出足够的诚意和利用价值,他就不会过多计较。”

说话间,车驾已到了城门处,二人闭口不言,由李典出面与守门军将交涉了片刻,这才得以通过。

回望守门那名校尉紧张兮兮的神色,荀彧悠然笑道:“如我所料不差,此刻,袁将军的幕府中,应该很热闹呢。”

……

邺城刺史府的议事厅确实很热闹,荀彧的到来更是火上浇油,争吵变得更加激烈了。

争吵的原因,和荀彧推断的差不多,袁绍实力大涨之后,不是象王羽那样选择休养生息,而是要扩张,消灭敌人。

在这方面,谋士们倒是达成了一致,冀州和青州不一样,没经受那么大的破坏,有各地豪门世家的支持,现在的冀州正是最强势的阶段,不扩张才是错失良机。

不过,对扩张的方向,众人就各执一词了。

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郭图、逢纪等人主张南下,趁着王羽无暇旁顾,先灭掉与曹操战得筋疲力尽的黑山贼,然后攻略颍川、汝南,与刘表前后夹击,解决最大的敌人袁术,将袁阀重新整合。

许攸却对王羽念念不忘,他主张不给王羽休养生息的机会,全力攻打青州,就算不能一举解决王羽,也要给他制造足够的麻烦才行。

审配等冀州本地人主张先解决公孙瓒,稳定住后方才好对其他地方出手。

沮授的想法最特别,他认为冀州军难以在正面胜过幽州军,劳师远征也不明智,在其他方向保持战略守势,以国力与其他诸侯抗衡,同时以部分兵力攻略并州。

这几项策略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优劣之处。袁绍不是个很果断的人,局面就这么僵住了。等到荀彧一到,局面就更加混乱了。

“从来只听说过远交近攻,哪有放着眼皮底下的敌人不理,大老远的去攻打豫州的道理?曹孟德既然遣使来此,显然是来表达臣服之意的,只消驱狼吞虎,有刘表的牵制。以及周将军的配合,还怕解决不了区区袁术吗?”

“曹孟德就是好相与的吗?若没有牵制之法,待他日后养成羽翼,主公又何以制之?还是任曹孟德搅乱兖州局势,先取幽州为上上之策。只要袁术攻不下襄阳,他又能有何作为?”

“幽州轻骑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王羽手上不过千余骑,纵横捭阖起来,就已经让人防不胜防,我冀州兵马虽然也有骑兵,但主题还是以步兵为主。去幽州与公孙瓒作战,亏你想得出来!”

“青州!青州才是重点!公孙瓒不过一莽夫耳。更有刘使君从旁牵制,待北面有了消息,还怕他不束手就擒吗?且让他一时便是。王鹏举才是最大的威胁,屯田强兵倒也罢了,他开馆招贤,这是蔑视士族,蔑视朝廷的法统规矩啊!要是被他蛊惑了人心。谁能保证他不是第二个王莽?”

“各位,各位,请冷静一些。古语有云:善用兵者。必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无论青州、幽州又或豫州,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取胜的对手,莫不如先取守势,立于不败之地,徐图并州,待敌人力竭,再乘隙攻之。”

众人嚷嚷得面红耳赤,却只是争执不下,最后齐齐向袁绍一拱手,轰然道:“请主公明断。”

袁绍阴沉着脸,捂着额头,努力想将额角不安分的那几条青筋按下去。

得到了冀州,他的实力已经跃居诸侯之首,本以为登高一呼,虎躯一震,就能让周边几路诸侯纳头便拜了,结果却是处处烽烟。

曹操不中用倒也罢了,偏偏心气还挺高,让他交人质都这么费事;鼠首两端的刘岱;软硬不吃的公孙瓒;咋咋呼呼的袁术;还有那个最惹人厌的王羽。

这帮人没一个好东西,偏偏自己还不能随心所欲的说收拾谁,就收拾谁,真是让人窝火。

想到这里,他狠狠的剜了一眼许攸,要不是这家伙为了争功,半道就跑回来了,青州的局势未必会一泄千里,要不是看在旧日那点情分上,真应该把他给……

“算了,请文若进来,听听他怎么说。”

荀彧很快就出现在议事厅内,无视众谋士犀利的目光,他从容向袁绍见礼,然后直入正题。

“……曹将军的意思是,只要将军提供助力,助我军迅速攻破黑山贼,那么,待稳定了东郡之后,我军便移兵南下,与周将军一道攻略豫州,攻略下的郡县,尽归周将军所有。另外,曹将军知道邺城群英荟萃,故而愿遣幼子丕来邺城,向诸君朝夕请益,未知袁将军意下如何?”

荀彧开出的条件,就是为袁绍量身定做的,后者当然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借力打力,才是袁绍最欣赏的方式,借着曹操之力削弱袁术,替自己攻略豫州这样的提议,他怎么可能拒绝?

“吾与孟德是多年的交情了,孟德有难,自然不能不出手相助,儁乂……”

“末将在!”

“带你的部属,与文若同返东郡,共破黑山,记得,一定要打出威风来,免得让天下人小觑了我冀州。”

“喏!”

荀彧认得应命者乃是河间名将张颌,他心中松了口气,有此人出手,因青州之战而来的难关,总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

第二二五章田丰治政

田丰的到来,将王羽从繁杂的政务中解脱了出来。

此人的性情和贾诩完全相反,后者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不问就不说,对手头的工作也是能推就推,实在推不开,干活的时候也是抱怨不断;而田丰看起来,十足就是一工作狂,意见很多的那种。

除了爵位之外,王羽还是正四品的骠骑将军,比霍去病少了个‘大’字,但权力却不小。开府仪同三司的骠骑将军,可以自设幕府,选拔官吏,官职受到朝廷认可,颇具权威性。

田丰和贾诩一样,都是幕府长史,负责的是内政方面的事宜。

当日长谈的时候,王羽提出的政略,其实都是东一镐头西一榔头胡乱拼凑出来的,要是让他自己去实施,只有抓瞎的份儿。

不过,甭管初衷如何,既然他用这套理论说服了田丰,事情就变得很顺利了。

本着王羽当日喊出的那几个口号,田丰将整个方略加以完善,用了五天时间,变成了王羽眼前的这一大堆竹简,以及田丰滔滔不绝的解释说明,外加各种请示。

“屯田、安民,一体而同,也是整个新政的基础,均田、薄赋固然是善政,却不能操之过切,意图一蹴而就,以丰之见,恢复兵制和养士之事,也需得着落在这上面……此外,奉高一战中,主公虽然解决了青州大部分的山贼,但境内难免还有小股的,丰以为,主公应该采取剿抚并重的策略……”

一时顾不上关注田丰的黑眼圈,王羽饶有兴致的和田丰探讨起来:“现在不也是在招抚吗?”

“不然,主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田丰跟贾诩不同的地方,尤其体现在说话上面,他平时就是个直言不讳的性子,进入工作状态后,更是彻彻底底的不管不顾,什么礼仪啊。上下尊卑啊,对他来说就是浮云。

只见他一摆手,毫不客气的将王羽顶了回来:“主公虽然下令在各地张贴了安抚文告,宣布对所有痛改前非,下山回家务农者。无论是被挟裹从贼。还是主动上山者,都既往不咎。此政用意是很好的,但却欠了点考虑,细节也不够完善。”

“哦?愿闻其详。”王羽明白为啥田丰在袁绍那儿不受待见了。别说袁绍那样的世家子,就他这脾气,换成其他诸侯,一样吃不开。

华夏的风俗,对上下尊卑看得极重。别说说错话,就算眼神、神情不对,也可能会引起大麻烦。给田丰这样的人当领导,光是会礼贤下士肯定不够的,须得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视面子如浮云的修养才行。

当今之世,除了自己,也就是奋斗时期的曹操能达到这个水准了。

田丰似乎没什么自觉,但贾诩在一边看得却很欣慰。

他早就发现王羽的这个特质了。在加入泰山军之前,他接触的大人物不多,但对大人物们搞得礼贤下士那一套却知之甚详。两厢一比较,区别也出来了。

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第。这种表面文章其实很容易做,难的是在日常的接触中也持之以恒。就拿眼前这事来说,若换成自己在田丰的位置上,肯定要兜几个圈子迂回一下。最好是启发式的让王羽自己想通。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会当场落主公的面子。目的也达到了,最后还能顺势拍拍马屁,事后等主公自己想清楚了,对自己的影响会加深,赞赏也会加倍。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麻烦了,遇到王羽这样的聪明主公还好,遇上牛辅那种不开窍的,那可真是对牛弹琴,累得要死不说,还没效果。

田丰有什么就直接说,这样很有效率,但对主公却是个重大考验,一般人哪儿受得了这个啊?既然自家主公受得住,那自己以后就轻松多了,这位田元皓的缺点与优点同样明显,此人不是一般的能干。

“一张一弛才是施政之理,主公赦免百姓乃是出于仁心,以大胜之威震慑,也不失为良法,但对那些盘踞山中,消息不灵通的人来说,这样的程度还不够。丰以为,应该设立门槛,让那些人知道机会来之不易,这样才会有人珍惜。”

“原来如此。”王羽恍然大悟,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吸引人,这个道理自己是懂的,但却没想到,这道理还可以应用在这里。

“首先,应该设下时限,三个月,即春耕之前……其次,作为痛改前非的证据,须得大义灭亲,如果下山之人,缴上一名同伙的脑袋,可以允许其保留贼赃,提供确实的情报,可以领取安家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