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493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493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毛求疵的挑毛病,所以顾左右而言他,打算蒙混过关?”

“哪有这种事,我只是……”诸葛亮原以为,对手年轻气盛,应该受不得激,被自己厉声责问后,就算不恼羞成怒,也会暴跳如雷,谁想对手全然不为所动,倒是反过来将了自己一军。

想完善商法却又谈何容易,别说这个时代的人了,就算放到后世,商法的弊端也是层出不穷。就算后世书里的那个多智近妖的成年孔明来了,也没法子一下就完善好啊,何况现在这个十二岁的。

再说了……

诸葛亮转念想想。发觉自己好像是上当了。

他本来是挑毛病找茬的,被王羽这么一说。怎么好像变成对方的下属,要帮忙出谋划策了呢?不对,这件事大大的不对,自己来青州,可没有打算在这里长住,甚至出仕的意思。

怔了怔,诸葛亮反驳道:“王将军此言大是不妥,你鼓励商事本身就是错的。就像是树一开始就是歪着种下去的,就算制定再严密的法令来矫正,又岂能如愿?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就是这个道理。再说亮又非将军属下,又哪来的义务为将军出谋划策?将军若真的肯听良言,还须从治政根本修正才是。”

王羽摇摇头。看着诸葛亮,叹口气道:“所以说啊,你就是不懂,所以乱挑毛病,最后较起真来,却又胡乱推诿。军国大事,岂能这般儿戏?”

他不理会诸葛亮说的那些大道理,语气倒像是在哄小孩,对惹了祸的调皮孩子发出了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一般。

糜竺、石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站在那里发呆。但太史慈、糜芳等人却凑趣似的大笑起来,一个个都笑得恶形恶状的。

他们原本也不关心治政之事。只知道,自家主公在战场上无敌,在政略上也无所不知,听着就是了,想那么多干嘛?见这个很臭屁的小子吃瘪,被主公当成小孩子耍,他们心里这口恶气算是宣泄出来了。

“名震天下的王骠骑只会胡搅蛮缠,以大欺小么?”诸葛亮怒了,大声说道。

少年老成,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评价,比神童什么的还重要,这年头神童太多,已经不稀奇了,能在少年时就被人当做成人看待,这才是最让人自豪的,为此,他还提前给自己取了字。

现在王羽把他当做小孩来耍着玩,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是我胡搅蛮缠,只是有很多道理,你的确不懂,偏偏还要装懂……”王羽还是那副摇头叹气的神情,眼中还流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怜悯神色,看得诸葛亮不由得火冒三丈。

“王将军,一味哗众,可不是人君之道。你既然摆出了由人论证的姿态,难道就是打算用这种含糊其辞,敷衍了事的姿态应付吗?”

“也罢,那本将就与你分说分说这个道理吧。”王羽很和气的点点头,“房梁歪了,当然会导致整个房子都倾斜,但树却不一定,因为树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灵魂,所以即便种歪了也有可能长直,种的直,也有可能长歪。”

他说的很笃定,包括诸葛亮在内,众人却都听得惊疑不定。

植物有生命,应该属于玄学领域;树的生长规律,更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在场的人虽多,各有学识,但谁也没研究过这么偏门的学问,一时间都是听得发愣。

“空口无凭,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诸葛亮虽然心中惊疑,但并未气馁,强作镇定,反问道。

王羽慢悠悠说道:“实践出真知,证据好说,现在刚刚入夏不久,找几颗树种下去也就是了,等到来年,本将说的有没有道理,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好,一言为定,到时……”诸葛亮下意识应着,话说一半,却忽觉有异,心念一转,顿时发现问题了,他指着王羽,失声叫道:“咦?不对,你,你使诈!”

“哪有?”王羽摊摊手,以示无辜:“话都是你自己说的,本将只是指出其中谬误,并与你印证罢了,谈不上使诈吧?”

“可是……”诸葛亮也有点发懵,他有点想不通,好端端的找茬,怎么突然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的生长虽然比人快,但没个一年半载的,也不可能长成,就算花上一年时间,也未必就能验证得出王羽说的道理来。

如果非要在这件事上辩个水落石出,那不就把自己也给栓在青州了?

诸葛亮认为,自己可不是士元那种老实人,一听人忽悠什么被看重,就颠颠的跟来了;更不是月英那个疯丫头,才到了一天,就疯的没了影子,比在家里还有活力。王羽这次邀自己三人前来,不一定藏着什么深意呢,怎么能轻易听从他的安排呢?

“其实,就算抛开你随口打的那个比方不谈,你说的也不全对,你要看证据?好,本将拿给你,子方……”

“糜芳在此!”糜芳应声而出,心里很激动,主公这是要出手教训这个臭屁小子了吧?第一个想到咱,这大舅哥的待遇果然不一样。

“你去叔治那边,把连日来记录的案卷取来。”王羽吩咐道,语气淡然。

“啊?”糜芳大惑不解,正迟疑间,糜竺的脚已经无声无息的踹了过来,低喝道:“还不快去?”糜芳如梦方醒,一溜烟跑了。

过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后跟了几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捧了一大叠文卷。

进屋看向王羽,后者随手指点,让他们把东西放下,然后转向诸葛亮,笑道:“证据就在这里,小兄弟何妨看过再说?”

诸葛亮将信将疑的拿起一卷文书,览目一扫,便即翻页,随后又是快速看过,随翻随看,竟是毫不停留,全然不似在看书,倒像是检查纸张质量一样。

连续几本都是如此,直到第四本,他阅读的速度终于慢下来了。他仰头闭目,深思了片刻,然后突然有了动作,一个箭步跳到糜竺的桌案前,从一堆文书中快速翻出一本,然后两相对照着看了起来,似乎在印证些什么。

再过片刻,他终于从书里回过神,看向王羽,却是皱眉不语。

“怎么样?有趣吧?”王羽意味深长的笑着。

“王将军,你确定这种方法可行?”诸葛亮不答反问。

王羽微笑说道:“没试过,怎么知道行不行?到底能不能行,行的话有几成可能性,你何不自己去看?”

“的确如此。”诸葛亮缓缓点头,随即转过头去,不再看王羽,埋首于山一般的文卷之中。

王羽见状,向众人打了个眼色,静静退了出去,转头时,嘴角那抹笑意却再也掩盖不住。

第五三六章广开言路

“主公,刚才到底怎么回事啊?您和那个臭屁小子说了些什么?”走出书房,王羽一直沉默前行,众人虽然心存疑惑,却也不好发问,好容易挨到离书房足够远,说话书房里也应该听不到了,太史慈终于还是按捺不住的问了出来。

太史慈这个急性子问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众人一齐看向王羽。

刚才说什么,每个人都听见了,两人说的像是军事暗语,江湖切口一般,压根就听不懂。

王羽的心情看起来很不错,也没卖关子的意思,轻松答道:“很简单啊,我觉得他是个人才,想留他下来。可他对我没什么好印象,对青州新政更是意见多多。意见相悖,我当然要劝他喽,然后劝啊劝啊的,就成功了,嗯,不能算是彻底成功,顶多只是暂时的。”

“……”众人互相看看,再仔细想想,大致的过程,似乎就是这么回事,可问题是,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那个臭屁小子怎么就突然收起了嚣张的嘴脸,变成乖宝宝了呢?

王羽看出了众人的疑惑,却不便答,而是转向了糜竺:“子仲,别人不明白,你总应该有点想法吧?他既然不走了,我可是打算先让他给你当一阵子助手的。”

“臣……”糜竺吓了一跳,刚整理好的思路顿时就混乱了,“主公?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没什么不好的。”王羽摆摆手,“你应该也看出来了。此子思维缜密,一目十行却过目不忘。虽然还缺少点阅历、经验,但在文书处理和分析方面,却已经可以将很多成人比下去了。再加上他对本将有点敌意或是不服气,让他帮你拾遗补缺不是正好么?”

“话虽如此……”糜竺苦着脸,郁闷啦。

这位小爷可不是一般的难伺候,意见多多不说,偏偏还博闻强记,引经据典起来一套一套的。也就是主公能人所不能,一出手就摆平了。让他给自己当助手,这刚搭起架子的商业司还不转眼就散架子了啊?

王羽宽慰道:“放心,这只是暂时的。此子,以后本将是要大用的。”

“主公有命,臣自无异议。”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糜竺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可一边的太史慈却是严重不满。

他嘟嘟囔囔的抱怨道:“子仲兄,主公云山雾罩,高深莫测倒也罢了,你怎么也这样?麻烦你,要说话就说大汉官话好不好,省得俺一点都听不懂。”

“你这家伙。就是爱饶舌。”众人听了都笑,糜竺笑骂了一句,然后很干脆的解释上了:“正如主公所说,此子颇有才华,先前在书房已经和我争执了许久。针对时弊,每每一针见血。说得我欲辩无从。主公刚才跟他针锋相对,打了个赌……”

“有吗?”太史慈拍拍后脑勺,疑惑道:“不是说种树什么的不算数吗?”

“那只是个比方,本也不能作数的。”糜竺越发详细的解释道:“不过,由此延伸下去,又有一个新的赌注产生了……主公将青州的商政比做了树木,认为只要施政得法,就算开始有错,以后也可以得到纠正,就像是一颗有灵识的树木一样。”

“那后来的证据……”石韬比太史慈听得认真,对事情的经过也更明了些,他知道王羽后来拿出来的证据才是重点。

“当年邹忌讽齐王纳谏,使得齐国兴盛发达,今日主公在青州施政,亦有此风……从张榜公示至今,各地收到的意见已是车载斗量,不计其数。叔治最近忙的,就是筛选意见的工作,从他哪里拿来的,没有重复或者不知所云的,都是有针对性的意见……”

糜竺解释道:“商政乃是破天荒的首创,商人又大多见多识广,能言会道,所以,得到的意见尤多,其中颇有不少一言中的的,也有虽然谬误,却能发人深省的。主公认为,在商业建设上,只要广开言路,虚心采纳,认真研究,就能制订出最符合时下状况的商政来。”

“原来如此。”众人顿时恍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是春秋时代的事。

邹忌是齐国大臣,而且是个帅哥,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整理好衣冠,在镜子前面臭美一番,然后问问妻子或仆从:哥是不是城里最美的男人?他媳妇不傻,当然要回答是。后来有客人来,他也这么问,客人也回答他比较帅。

结果后来他见到一个叫徐公的同城帅哥,一下被比下去了,自惭形秽之余,决定拉个垫背的。于是他跑去见齐王,把自己的事吧啦吧啦一说,最后告诉齐王:我被蒙蔽了这么久,大王您比我的身份还要尊贵,肯定被蒙蔽的更久。

当时在位的是齐威王,也是个闻弦歌而知雅意的主儿,一听这话,明白了,颁下王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然后王宫就热闹了,门庭若市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等过了几个月,人就少了很多;过了一年多之后,就算有人有意见,也没的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