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1375章

官居一品-第1375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蛋糕基本分完的时候,吕宋第一批一千二百万两黄金,终于送到了上海。那一天又是万民空巷,戒备比沈默到达时,还要森严数倍。一箱箱黄金,就在码头上当众检验过磅,然后直接发送户部银行上海总行金库。
  至此,大家对绿色债券的偿付能力,再也不存怀疑……按说战争阴云笼罩,应该还会有挤兑潮才是,但是由于绿色债券是一年期的,一年后,大家才能兑换成黄金,所以挤兑无从发生。
  好吧,大家终于打消了对绿色债券的疑惑,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官方货币了。为了完成朝廷的大额订单,开始卯足了劲儿生产。
  市场的一颦一笑,全靠货币支撑。于是停滞已久的经济运转开来。
  任何时代,货币增发都会刺激证券市场,因为,货币是证券市场的子弹。但是,只有在经济体健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实体经济互为动力。
  上海证交所发现,钞票和股票同时多了起来。此时,证券业有了充足的子弹,工业体系又欣欣向荣,富有远见的人们纷纷入市抄底,使股票的成交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股价也层层上涨,危机的阴影终于逐渐淡去。
  站在户部银行的大楼平台上,沈默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其实,吕宋根本拿不出五千万两黄金,况且吕宋已经形成了地方自治的政治生态,代表当地民众的咨议会,也不会同意砸锅卖铁替国内买单。
  一千二百万两黄金,已经是沈默能筹到的极限了,但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下,如果傻愣愣的把这个钱投到市场中,可能只坚持几天,就被吓破了胆的大户们提走。
  而现在,他通过一系列翻云覆雨的手段,各种造势与借势结合,终于使人们接受了绿色债券为朝廷的法定货币。而那一千二百万两黄金,还好端端的待在金库里,一分都没动呢。
  必须要说的是,在金融市场基本稳定后,若菡将所持有的汇联号两成的股份,全都无偿注入户部银行,作为汇联号在户部银行持股的股本。自己只留下百分之一,作为给小儿子的家产……而日升隆那边,也按照与沈默的协议,将张四维家的百分之二十股份,无偿转给了户部银行,同样作为日升隆在户部银行持股的股本。
  最终,户部银行中,银行资本占百分之四十,国家资本占百分之六十,十名董事会成员,也按这个比例,既保证了朝廷对货币发行等金融政策的控制权,又基本保证了银行家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沈默重塑了被朱元璋搞破产二百多年的国家信用。更重要的是,他按照与东南绅商的约法三章,终于可以合理合法的征收工商税了,虽然为了恢复工商业的元气,约定在最初五年里,商号只报应税数额,而不真正交税。但这两件事都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将来。
  更更重要的是,这两项权力都在全体内阁会议手中,且不可能再还给皇帝。
  之后几百年间,大明能在历史的数次反复中挺过来,并持续保持强盛,都要拜其所赐。
  ※※※
  至于眼下,杀鸡不用宰牛刀……
  在南方终于从危机的泥淖走出,快速的恢复元气时,北京的皇帝母子却陷入了无解的危机中……因为历史原因,大明的边军和宗室,九成以上都集中在北方,再加上京城的物资消耗,这三个沉重的包袱,一直都是东南各省来背。
  东南经济之所以恢复的这么快,也跟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直接的关系。
  按说北方有彪悍的军队,应该迅速南下平叛才是,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包袱,不是本就贫困不堪,又遭受连年天灾的北方民众,能背得动的。
  但不调遣依然要花钱养兵,北京的太仓转眼告罄,各地催饷的文书,像雪花般涌入京城。皇帝母子俩就是把紫禁城卖了,也发不出一个月二百万两的饷银、拿出一百万石粮食的军需来啊……北方的军队开始发生骚乱,甚至连蒙古人也因为没有人买他们的羊毛,而考虑是不是干回老本行。
  但是沈默一封措辞严厉,几乎是连训带骂的亲笔信,就让一干台吉们腿肚子打转。富裕安逸的畜牧生活,已经消磨了他们,最后他们只要想起那个一脸笑容、心黑手辣的恶魔,就一点趁火打劫的念头都没了。
  刚刚转投南方,急需立功表现的晋商也派上了用场。他们几乎与每一支边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蒙古人的关系更不消说。对于厮杀汉们来说,有奶便是娘,管你是南方还是北方了,所以军人们纷纷表示服从南京朝廷的调遣,随时可以攻打北京。
  辽东的李成梁更是早就磨刀霍霍,几次请战要提兵南下山海关,为沈默直捣京师。
  所有的请战,都被沈默压住了。
  因为他很清楚,请神容易送神难。军事力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制度框架内约束直至消灭,他们从暴力中成长,也只相信暴力,放这些猛虎出闸,一定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预测的凶险的。
  还是那句话,杀鸡不用牛刀,他只需要军队保持安静,静待结果就是。
  这也决定了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会生变故。
  万历十三年八月,北方天气转凉,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节。
  姚长子麾下的东南水师战舰二百艘,民间运输船二百艘,搭载着南方十二万内阁军,未开一枪一炮,便在天津卫登陆。
  因为天津卫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后军都督府都督、东宁侯焦志,率天津两卫三万余名官兵反正。
  之后大军一路未遇抵抗,顺利抵到北京城下,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并派遣使者进京谈判,以保护大明皇帝朱常洛安全为由,敦促伪帝朱翊镠投降,并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保留其郡王的封号和待遇。如果三天之内,朱翊镠不开城投降的话,大军则强行攻城,到时候玉石俱焚,大不了再立个姓朱的皇帝。
  在考虑了两天三夜之后,朱翊镠决定投降……其实没什么好考虑的,自从当上这个皇帝,朱翊镠就没睡过一宿安生觉,现在还能回去当他的富贵王爷,又有什么不好呢?
  至于那些跟着他紫禁城的潜邸旧人,就像做了几个月的黄粱梦,一醒过来,发现又回到从前,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只有王府长史发了疯,整天朝着府上的一条大黑狗破口大骂:“你害了我姐姐一辈子,又害了我一辈子,我要吃了你才能解恨!”但大黑狗太凶,他不敢靠近,所以只能每天骂骂过过嘴瘾。
  李太后倒是心志坚定,她算盘打得精,横竖权力是没了,能享富贵也不错,反正孙子登基,自己还升一级,成了太皇太后呢,还是这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这就属于作她的清秋大梦了,当年十月,新君登基大典前,经过全体内阁会议的长时间磋商,最终决定剥夺她的尊号,降为太妃,南宫居住。只尊陈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万历十三年十一月,不到三岁的新君朱常洛,在王太后的怀抱下登基,宣布次年改元。
  在新君的登极诏中——
  宣布遣散宫中所有太监,并永不再使用宦官。
  宣布锦衣卫改军情司,归兵部所属。并永久取缔特务机构,任何机构任何人,不经法律的审判,不得逮捕和任意拘禁任何人!
  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任何人未经法律的允许,不得剥夺他人的财产。
  宣布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必须遵守上述条文,并接受内阁和三级咨议会的监督,如果有违反之处,愿以退位谢天下!
  ※※※
  这些条文,自然不可能出自三岁孩子之手,而是由沈默代拟。对于他这些大逆不道的条款,已经就任咨议会首任议长的张居正十分不看好。
  他对沈默说:“你现在一手遮天,皇帝又是个三岁的孩子,不知道反对是什么意思,但等到他长大了呢?你却差不多要老死了,你以为这些死条文能约束住他?我敢保证,只要他有足够的力量,随时都可能撕毁宪章。”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我上半辈子,用力打破了一些东西,下面十年里,再用力让一些东西进入人心里,对我来说,这就足矣了。”沈默望着天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道:“至于将来,反复是一定的,我也可能会被挫骨扬灰……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无知不可怕,知道而不敢去争取才最可怕。如果他们愿意继续给皇帝跪下去,那就当从来没有我这个人好了……”
  “你不怕将来的时代,会比过去还糟糕?”
  “不会的。”沈默转过头来,微微一笑道:“一定会更好的……”
  【全剧终】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后记之一)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七日,二零一二年六月五日,这是《一品》开始和完结的日子。
  三年,一千天,不知多少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不知多少人依旧一成不变;不知多少人的改变无可奈何,不知多少人无可奈何的无法改变,我想哪样都不少。
  我把‘三年’作为这篇后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因为我和你们,都被光阴这把无情的刀,狠狠地割去了三年。青春能拆成几个三年呵,而且是绝大多数读者,人生中最宝贵光阴中的三年。不能就这样过去就过去了,我们必须要认认真真的反思一下。这三年里,我们到底是怎样度过的呢?会不会因为虚掷光阴而悔恨?有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悲伤?敢不敢微笑着对自己说声‘干得不错’?
  人必须对得起光阴,不然就会对不起自己。
  我的生活,自然发生了很大改变,如大家所知,我去年结婚,今年就要当爹了,这自然是最大的变化。还有许多大家不知的,却同样深深地改变着我。所以才会有前几天的一句,‘今夕往昔、面目全非’,但我想,我还是可以对自己说一声,‘干得不错’。
  站在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回望三年前那个暑热难耐的夏天,我写完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回头看看当时的那篇后记,开篇第一局,就是‘写下后记两个字,心中平静如水,似乎很装逼的说。’
  其实这是不对的,至少错了一半。因为我把心情藏起了一半,那就是对现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惶恐。我想,很多年轻的读者,尤其是要出校门和刚出校门的朋友,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情吧?我觉着自己有必要,先抛开剧情,将这三年里,自己体会到的东西,与年轻的读者分享,与同龄的读者共勉,请年长的读者指教。
  首先要相信自己。这句话很俗烂,大家天天喊,但有几个能做到呢?
  一品的许多剧情生硬之处,大都是改变大纲后的产物,如果我能早些自信起来,一品就不会留下那么多遗憾了。到了最后结尾的时候,大家能明显感觉出,我已经不再动摇了,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话,而改变自己的思路。
  但相信自己,不是盲目自信,对于别人的话,还是要虚心倾听,闻过改之的。相信自己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在你自己hold住的范围呢,要坚决相信自己,做到最好。在你能力之外的范畴里,越是盲目自信,就会死的越惨。
  相信自己很难,但认识自己更难,尤其是我们,往往不如我们自以为的优秀,这使认识自己的过程,就像撕开结痂的伤疤一样痛苦。但人生的痛苦,大抵皆来自自不量力的强求,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