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239章

官居一品-第239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他送礼的更是不计其数,从笔墨纸砚,珍本书籍到古玩玉器,琳琅满目,什么都不缺。沈默是做过官的,知道如果自己不收,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安,虽然有些混蛋逻辑,但事实就是这样混账。
  转眼到了六月里,谚云:六月三伏之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京城四季温差极大,冬天滴水成冰,夏季热得汗流浃背,尤其入伏后,闷热得喘不过气来。
  阁老们的房间里有冰块降暑,还能好受些。但沈默张四维这些人共用的一间里,不仅密不通风,而且连冰块都没有,沈默一进去便感觉,就跟入了蒸笼一样。
  再一看里面正在写字的张四维等人,不仅人手一把蒲扇,竟然还都把官服脱了,斯文点的穿着中单,豪放点的干脆就打着赤膊。见沈默看过来,斯文点的张四维不好意思笑道:“谚云‘暑熟君子’,意即最讲衣着整饬的君子,盛夏亦可赤背而不被人耻笑。”
  沈默咕嘟嘟灌一碗浓茶,然后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张四维——他把官服一脱,再脱掉湿漉漉的中单,完全光着膀子。一边蘸水擦身子一边抱怨道:“这北京城冬天比南方冷多了,夏天怎么比南方还热呢?”说着看他一眼道:“都光着膀子,你也脱了吧。”
  张四维搁下蒲扇,吃一口手边解暑的‘苏造肉’,苦笑道:“昨天晚上我热得睡不着,发现院子里尚有些凉风,就铺张凉席睡到外面了,谁知差点让蚊子给吃了。”说着往上一拉袖子道:“你看全是红疙瘩,怎好有辱诸位的视觉?”
  沈默摇摇头,将水泼出去,回来擦干身子,穿件干净的中单。听张四维问道:“你怎么去了这么久?啥事儿这么耽误工夫?”
  沈默接过张四维递过来的一碗龟苓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道:“明天廷议。”
  “廷议?”众人都抬头望向沈默,吃惊道:“许久不曾有过了,这次为了什么事儿?”廷议是朝廷决定大事的最终方式,由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参加,在嘉靖以前,其结果连皇帝都不能推翻……当然在本朝彪悍的嘉靖帝手下,是没有什么翻不过来的。
  “两件事。”沈默摸索着下巴上的短须,若菡说蓄起胡子显得成熟沉稳,所以他就留起了胡子,道:“杨宜已经离任了,新任东南总督的人选,吵了好几一阵子,双方僵持不下,明天会廷推决定;第二件事,更是吵了很久,开不开海禁的问题,同样要在廷议上做个了断。”
  “哎。”张四维叹口气道:“希望这次能得到个好结果吧。”
  “但愿如此。”
  ※※※
  第二天一早,紫光阁宫门打开,四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等二十余位红袍高官鱼贯而入,分左右两排站定,一齐面对北边仍然空着的那把龙椅跪了下来。
  三拜以后,太监为严阁老搬来锦墩,其余的大员都只有站着的份儿。
  严嵩将目光望向大殿西侧靠里的纱幔,接着所有人的目光都慢慢望向那纱幔。
  便听里面传来了一记清脆的玉磬声。
  就像是听到了信号,所有的太监都行步如猫般轻轻从两侧的小门退了出去,然后将殿门缓缓关上,也将稀罕人的风隔在外面,大殿里登时变得闷热起来。
  这其实是嘉靖帝故意的,就是想让这些养尊处优的家伙受不了,赶紧议完了不要再拖拉。
  那纱幔后面又是一声磬响,严嵩便苍声道:“开始议事吧……今年可谓是多事,东南倭患,北方俺答,又遭了大地震,因为地震的缘故,黄河也开始泛滥,数省都有水灾。说实话,这上半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说着目光扫过众位大人道:“皇上如天之德,宵衣旰食也不跟咱们计较,但咱们这些大臣,要是再束手无策,左支右绌,恐怕都得请罪辞职了。”慢悠悠间,便定下了廷议的调子,然后问次辅徐阶道:“徐阁老说说,这千头万绪,咱们该从哪里抓起?”
  “回禀阁老。”徐阶拱手道:“以下官愚见,问题出在一个‘钱’字上,没有钱,边军缺饷,抵抗不了俺答;没有钱,赈灾迟迟不见起色;没有钱,被震坏了河堤没法修复,所以才酿成水灾。”
  ‘铛……’一声悦耳的磬声响起,徐阶仿佛受到鼓励,声音微微提高道:“朝廷为什么突然没钱了?因为占国库岁入八成的东南数省,正在倭寇的肆虐中自顾不暇,以致朝廷收入锐减。一赶上多事之秋便捉襟见肘。所以当务之急,是恢复东南的安定。”顿一顿,看看众臣工,缓缓道:“东南定,则天下定,东南乱,则天下乱。”
  又是一声急促的玉磬响,徐阶轻声道:“所以今天,东南总督的人选,必须定下来,诸位有什么人选请提出来吧。”
  吏部尚书李默便很干脆道:“吏部推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漕运总督王诰,诸位有什么意见?”
  工部尚书赵文华立刻站出来道:“我推左佥都御史,浙江巡抚胡宗宪,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默沉声道:“王诰是嘉靖二年进士,为户部郎中时,便定大同兵变,马到成功,兵部记功在册;后巡抚甘肃,练兵马,增城堡,戍边卫国,政绩显赫,受白金文绮之赐!至今为官三十余年,乃是国之干城!”说着冷笑一声道:“据我所知,胡宗宪是嘉靖十七年进士,十余年来一直在知县与巡按之间蹉跎,两年前倏然超擢巡抚,也少不了你赵大人的帮忙吧?!”
  ※※※
  帷幔后的蒲团上,坐着嘉靖皇帝,这里同样没有一丝风,但他仍然厚厚的棉布道袍,也不怕捂出痱子来。
  除了嘉靖之外,还站着个穿七品服色的官员,自然是三陪舍人徐渭,他本来就体胖,此时更是汗如雨下,一边用袖子擦脸,一边借此偷窥皇帝。他发现当李默讽刺胡宗宪超擢是走了关系时,嘉靖的眉毛抖动了几下……显然是不太顺耳。
  徐渭当然是支持胡宗宪的,但他更清楚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嘉靖这种嗑药过多的怪虎,任凭你舌灿莲花,也只会起反作用。所以‘徐三陪’老实闭着嘴,静等争辩的结果。
  ※※※
  外面的大臣争执了不长一会儿,便一个个汗流浃背,却不敢君前失仪,仍然要衣冠俨然的保持尊容……这份罪可够受的,以至于饱受煎熬的大臣们,竟然破天荒的结束了不休的争吵,拿出最后的一招……不记名投票……能混到这一步的,哪个不是八面玲珑,两面三刀的老油条?谁也不愿得罪了两位大佬,这个法子自然就成了最后的选择。
  内阁司直郎沈默和张四维取来了红豆和绿豆,每位大人各拿到了一粒后,吏部尚书李默道:“红豆代表王诰,绿豆代表胡宗宪,开始吧。”沈默便端着个长陶罐,在每位大人面前走过,每个人伸手进罐子里放下一粒豆,谁也看不到是红还是绿。
  转了一圈回来,沈默将陶罐交给严阁老,严嵩示意徐阶和李默一同点数。
  一共二十粒豆,却也好数,最后是王诰以十一比九胜出。
  这也在众人的预料之内,毕竟比起年轻且远在天边的胡宗宪,资历人脉更深,且就在大殿之中,这个因素足以影响严李两派之外的人的选择了。


第三五七章 舌战金殿!
  看到这个结果,赵文华、严世蕃这些人鼻子都气歪了,但李默很快乐,笑眯眯的对纱幔后面道:“启奏陛下,王诰胜出。”
  纱幔后的嘉靖帝,面色不虞的攥着手中的玉杵,良久才随手敲了一下。
  严嵩闭着眼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仿佛没有听见这一声。
  李默却不让他装糊涂,出声提醒道:“严阁老,该进行下一个议题了。”
  “嗯?”严嵩缓缓睁开了眼睛,茫茫地望向李默道:“李大人代为主持吧,老夫实在是热的喘不过气了。”说着还如拉风箱一般,粗粗的喘息几声,真的要中暑一般。
  严世蕃急了,假装探看老父,俯身小声道:“这是干什么?”
  严嵩挥挥手,让他站一边去,嘟囔一句道:“热。”严世蕃只好怏怏退下去。
  这意味着什么?李默眼中精光一闪,暗道:‘老家伙终于认输了!我终于赢了么?’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他沉声道:“第二件事,还是东南的,看来今天不把东南的事情理清楚,是誓不罢休了。”
  众大人挥汗如雨,纷纷催促道:“李大人,快说吧。”
  李默心里不爽,暗道:‘等我当了首辅,看谁还敢再催我!’当然现在只能点头道:“好,这件事争了更久,就是绍兴知府唐顺之等一十八名官员,请重开三市舶司的奏折,这份折子已经转发很久了,内容大家应该都了解。”说着沉声道:“我先表个态,‘不许寸板下海’是祖制,万万不能违背,而且‘倭寇之祸,起于市舶’,此事早有定论!所以三市舶司万万不能重开,而且唐顺之等十八名官员也该受到处分!”学着严阁老的样子,李默要给朝议定下调子。
  可他毕竟不是老严,严世蕃立刻站出来质问道:“李大人,我管着工部,别的不说,就问问你,去年被震坏了的几十处江堤河堤还修不修了?北京城的城墙还修不修了?如果俺答像去年一样,来北京城转一圈,可就不是通州、昌平遭殃了!你不怕四九城的老百姓撕了你,我怕!”
  “就是!”赵文华也帮腔道:“西苑的三大殿都震坏了,万岁爷现今还在圣寿宫里委屈着呢,你这个做臣子的睡着觉,我寝食难安!”
  纱幔里的嘉靖帝,微微点头,面上露出欣慰之色,就听兵部右侍郎王忬反驳道:“我们当然也很是内疚,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织造局、市舶司都已经荒废数年,想要重新启用,恐怕没有五六十万两银子是不行的,请问这个资金从哪里出?”他是当过浙江巡抚的,对这种事儿自然有发言权:“而且从投入到产出,最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这大半年的时间内,我们是见不到任何收益,还得往里赔钱!”
  李默接过话头来,冷笑一声道:“有这大半年功夫,咱们的秋税就收上来了!有这四五十万两银子,紧着点花就够度过时艰的了!”
  嘉靖帝紧皱的眉头微微松开,流露出沉思的神情。
  ※※※
  大殿里的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但严党一干人只是仗着声音大,能嚷嚷,才与李默等人干了个平手,只是让人怎么听怎么像为了反对而反对……因为纵使有千万条理由,也攻不破‘禁海祖制’这四个字。
  ‘祖宗大如天啊……’嘉靖帝暗叹一声,垂下眼皮,倚在软软的靠背上。
  终于有快中暑的撑不住道:“我说几位大人,咱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吧。”
  “照旧就照旧!”满脸油汗的李尚书,浑身透着股得意劲儿。他相信那些中立的大臣,一定会听明白理在哪边,站在他们这边的。
  严世蕃不想答应,却拿不出好法子来,气得直跺脚道:“要是按你们的办,出了问题我们可不跟着担责任!”很显然,他也感觉己方败局已定了。
  “真开了海禁才会出问题呢!”李默冷笑道:“开始吧!”
  沈默和张四维便又捧着绿豆和红豆,下发给诸位大人,然后又抱着那个长陶罐,准备收豆豆。
  ‘铛……’谁知这时,磬声响了,众人只好停下动作,都望向那纱幔之后。时间凝滞了好一会儿,帘子掀开,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