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453章

官居一品-第453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接到命令的当天,沈默便相当于被软禁起来,连家都没回,便被锦衣卫直接装上密不透风的马车,从国子监带到一处不知何处的庭院,然后开始命题……
  用了三天时间,将头场的经义题拟好了,其中决定性的三道四书题,本着不求出奇,但求无过的想法,分别为‘居则曰不吾知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以及‘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都是堂堂正正,且不会引起不好联想的题目。
  把经义题交给‘看守’他的锦衣卫,然后又用了两天时间,将后两场的考题拟定,同样交给锦衣卫,他便倒头呼呼大睡,心说这才知道,当考官比做考生还要煎熬呢。
  到了初六这天,沈默才醒过来,感觉自己的精力重新充沛起来,便抖擞精神、沐浴更衣,准备与副考、同考们会合,迎接这场艰巨的挑战,或者说是战争!
  这是一场考生与考官之间的战争,一场作弊与监视,制度与反制度之间的搏斗,作为维护制度的一方,沈默必须将任何违反制度的现象消灭……或者,至少减少到一个可接受的程度。
  如果这次乡试砸了,他将身败名裂,谁也救不了他。
  如果这次乡试没砸,此次的经历,将是他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五三零章 是巧合?还是?
  《易经》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君主通过观象台了解天象以察时运;通过贡院考察人文,以教化天下。所以顺天贡院坐落在京城崇文门内东南角上,与观象台相对而立,取得就是这个喻义。
  它修建于永乐十三年,起于元代礼部的旧址,自有明以来便是朝廷抡才大典的重地,除了承办北直隶一带的乡试外,还是全国会试的场所。所以在全国十五所贡院中,数它最大最尊贵,其规模之宏伟壮观,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得到。
  沈默从四抬的绿呢大轿下来时,只见繁星满天,斗柄倒旋,才刚过半夜。他整整袍服,迈着沉稳的步伐向贡院门口走去。八月的京城,已经完全是秋的模样,在这凌晨时分,已经有了几分料峭的寒意。
  迎面是三座比肩而立的青石牌楼。盘龙雕凤,芝灵纷缀,看上去甚是华丽庄严。左边的牌坊上的外面写‘腾蛟’两个大字,里面刻着‘明经取士’四字;右边的牌坊上外面刻着‘起凤’两个字,里面写‘为国求贤’。而中间最大的牌坊,则只有正面有字,是永乐大帝御笔题写的‘天开文运’四个大字。
  透过牌楼远望,广场尽头便是贡院。贡院的墙有一丈五尺那么高,上面还布满了荆棘,防止有人越墙作弊,因此贡院有‘棘闱’、‘棘院’之称。四个角上还建有望楼,便于瞭望观察……这哪是考场啊,根本就是戒备森严的监狱嘛!
  远远能听见谯楼传来的三更天的鼓声。沈默只见贡院门前的官道上,已经是灯火通明,专门派来监场的京营兵丁,一手持着灯笼,一手反握着腰间的佩刀,昂首腆肚、神情冷漠的排成两排,将整个贡院的范围都警戒起来。
  沈默知道,这些兵丁不只是协助他监考,还是监视他们这些考官的。
  当他将目光,从远处移到牌楼下面时,发现那里已经站了几十号官员,那都是他此次秋闱的属下了。
  沈默走过去,那些人便在两位副考的带领下,沈默还礼一笑道:“诸位,多余的话我不说。就八个字‘齐心戮力、同舟共济’。”
  众人都点头道:“尊大人号令!”然后一一相见,两位副主考一个是内阁司直郎、左赞善张四维,一个是翰林院侍讲吕调阳,三人见面不由会心一笑,暗道这次乡试的规格可够高的——可不是嘛,他们三个虽然官位不算太高,都是些五六品的货色,但本身成色摆在那里啊!
  沈默,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状元。
  张四维,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庶吉士第一名。
  吕调阳,嘉靖二十九年,庚戌科榜眼。
  毫不夸张的话,三人都有足够资格独立担纲此次顺天乡试,现在却要一起来完成此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上面无比的重视。
  再看十八位同考官中,也有好几个老相识,有沈默的同年。大理左评事胡应嘉、行人司行人孙丕阳,还有王忬的小儿子、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以及另外几个他也认识,却没必要一一介绍了。
  ※※※
  不一会儿,吉时到了。贡院前三炮响,在沈默的注视下,兵丁将栅门缓缓打开;又是三声炮,大门开;再放三声炮,龙门也开了!共放九声大炮,封闭了两年半的顺天贡院,终于重新开门了!
  放过了炮,沈默便领着他的考官们,从道右侧走入了贡院,另有一排锦衣卫,从左侧并行进入,他们便是此次乡试的监试官了,领头的那个总监沈默还认识——陆炳的十三太保中的一个,北直隶千户所的千户朱九。
  他看朱九一眼,朱九便马上察觉,鹰隼般锐利的目光,一下子迎了过来,待发现是沈默后,马上敛起了锋芒,面上甚至还挂起了淡淡的笑,但这里不是打招呼的地方,双方目光一对,便收回去直视前方了。
  两行人穿过一排排考舍,到了至公堂,堂前已经摆出了香案。案上香烛贡品一应俱全。文武官员们在堂前站好,独独朱九向前一步,转过身来,清清嗓子道:“有圣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沈默便带着众官员跪下接旨。
  这时,朱九拿出了圣旨,宣读了对沈默等人的任命。
  朱九将沈默等人的任命宣读一遍,末了合上圣旨道:“昨儿太保大人训话,他老人家说皇上要我给沈大人及诸位带个话。”
  “臣等聆听圣训。”
  “陛下说——你们也许认为,三年一次大比,只是例行的公事,对大明朝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你们这些人来说,却是关系到前途、甚至生死的一次科考;你们这些考官,都是朕挑出来的,不是世宦门第,就是清要世家,官声很好,前途似锦。朕正要用这个机会,看看你们到底是真把式、还是假把式,能不能担起更重要的担子?”朱九背了整整一夜,才能像这样脱口而出。道:“科考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关乎着人才选拔、国家兴旺和政治安定的大事。一定要公平取士,一定要立心为公,不能偏私!”
  说着,朱九的目光变得森然无比,扫过众人道:“如果谁心存杂念,现在就请出去,错过了这个机会,辜负了陛下的期望,我就要对这些人绳之以法!到那时,你们可不要说本官不通人情!”
  ※※※
  朱九代皇上训话完了。沈默便上前拜大案。待其身后,就有衙役用两把遮阳遮住了他的脸。张四维上前,跪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进场来镇压、请周将军进来巡场。而后衙役放开遮阳,沈默又三叩九拜行过了礼。
  然后吕调阳跪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吕调阳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沈默依旧上前三恭……当然,每次他行礼后面人都得跟着,一下也少不了。
  请过了关公周仓、文曲文魁,沈默这才起身升座,便见一排排考舍前,已经站了两队兵丁……甬道上、每排前都立着两人,一个手持红旗,一个手持黑旗。
  沈默点点头,边上的书办便敲一声锣,甬道上便一起烧纸,那些持旗的兵丁就放声大喊道:“恩鬼进,怨鬼进!”原来那红旗是用来招考生的恩鬼的,黑旗则是招考生的怨鬼。平素行善积德,就有恩鬼前来报恩,给你捶捶背、揉揉肩、甚至帮你打个小抄啥的;若是平时坏事做尽,说不得就有来给你捣乱的,比如把墨汁子给你洒了,让你直接毕业。
  此时正好一阵风飒飒穿过甬道,将那些纸、灰漫卷起来,滚到红旗、黑旗底下,就连沈默这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脊梁嗖嗖发麻,心说‘不会真有鬼吧’?
  请完了鬼神,这才进入致公堂……只有考官可以进,那些监试官们便散到考场各个角落,履行各自的职责去了。
  沈默带众考官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前,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而后又代表各房考官进香盟誓道:“为国家社稷秉公取士,不徇私情,不受请托,不纳贿赂——有负此心,神明共殛!”
  这才算是把各路神仙小鬼都拜到了,沈默走出致公堂。站在阶梯上时,看看天上的星星,发现已经是四更了。
  见主考大人出来了,早等在外面的朱九道:“大人,门外考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开始了。”
  沈默点点头,便大喊一声:“开龙门!”
  于是考生们便提着考篮鱼贯而入,在龙门与仪门间的甬道里,挨个接受身份检查与搜身……这都是考前的反作弊手段,前者为了剔除代考者,后者则是防止夹带。
  代考便是找枪手,这确实是存在的,也让人防不胜防,但大都发生在县考、府试、院试环节,像这种乡试级别的,人家水平足够的,早考中当官去了,谁还给别人代考玩?那一耽误就是三年,谁也耽误不起。
  所以乡试代考虽然存在,却也是凤毛麟角,主要的作弊手段,还是‘怀挟文字’!那些想要作弊的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形式将考试资料,甚至写好的文章带进考场,好在考试时参考或抄录。
  ※※※
  沈默在朱九的陪同下,站在明伦楼上往下看,只见搜检官们拿着名册一一盘查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兵士们则在对考生上下全身搜索一遍……考篮、考箱自不消说,就连头发也要打散,衣带也要解开,鞋子也要除下,看看有没有挟带。
  沈默听官吏、士兵们一个个长呼短喝,像喊犯人一样叫考生的名字,心里感到颇为不快,不禁微微皱眉。
  朱九在边上察言观色,小声道:“大人仁慈爱惜,是考生们的福分……不如我让他们收敛收敛,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
  谁知沈默却摇头道:“这不是仁慈的时候。虽然读书人大都守礼仪、知廉耻,可总有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若是放过这些人,那对大部分没作弊的考生,便是大大的不公。”
  朱九闻言肃然道:“大人果然是大人,就是比咱们这些老粗想的深。”说着一拍胸脯道:“既然大人执法如山,我老九亲自走一趟,让您老看看,什么是火眼如炬!”
  沈默点头笑道:“倒要看看兄弟的本事。”他早听说朱九曾是六扇门最厉害的捕头,一双招子可以看到人骨子里,什么都藏不住。
  朱九一下去,嘈杂的甬道中立刻安静下来。没办法他那个飞鱼服、绣春刀的打扮,实在是太扎眼、太有震撼力了。抬手阻止官兵们行礼,他那鹰隼般的目光,在一众考生面前扫过,冷冷道:“自我介绍一下,某家锦衣卫顺天府千户,十三太保之一的朱九,这是第八次监考乡试了,手下抓过的作弊考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说完,目光落在一个不断人群后缩的考生身上道:“诸君想要作弊的话,得先过了我这关!”便用手一指那考生,两个手下立刻将其从人群中拎小鸡似的揪了出来,然后当众搜身,结果什么也没有搜到,只好把他放开。
  那考生惊魂稍定,也不多说,转身便往人群中走去。
  “站住!”却听得朱九爷一声暴喝,吓得他登时立在当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