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515章

官居一品-第515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肯定没有。”李时珍不假思索道:“如果真有此药,那为何现今世上无一人经过洪武永乐,甚至是宣仁时期?”
  嘉靖却不服道:“远有彭祖、中有陈抟,近有张三丰,怎能说没有这样的人呢?”
  “他们懂得养生,寿限比一般人要长不少。”李时珍淡淡道:“但要说长生不老……人这身体,一生没病没灾,勤加保养,也不过能用一百三四十年,要是有人活过这个限,那就纯属道士们胡咧咧了。”
  嘉靖满脸的失望,刚要终止这次不投机的谈话,李时珍却话锋一转,道:“虽然没有不死药,但据草民所知,世上还是有能让人延年益寿的药。”
  “哦,快快讲来。”嘉靖闻言精神一振道,心说就算按照李时珍这种方法,能活到一百三四十岁,朕绝对可以修炼有成了。
  “据古书记载,柏叶实、天门冬和仙人酒可以让人长寿。”李时珍倒也不卖关子。
  “什么是柏叶实?”嘉靖好奇问道。
  “就是柏树的叶子和果实。木乃五行之一,发生机、主长寿,而柏为万木之长,历经千年而碧翠依旧,没有比它更长寿的树。”李时珍缓缓道:“所以古人认为,柏树的叶、实可以使人长寿。”
  “所有柏树的叶子和果实,都能入药吗?”嘉靖听入了迷道。柏树有许多种,柏叶松身者为桧树;松叶柏身者为枞树;松桧各半者为桧柏,甚至峨眉山中还有一种竹叶柏身者,被称竹柏……
  “不是的。”李时珍摇摇头道:“只有侧柏可以入药,其叶侧生,状扁平,因之得名。”
  “何处可得?”嘉靖问道。
  “目前来看,生长于陕州、宜州的柏为优。”李时珍道:“也许还有更好的,但草民还没有找到。”
  “那天门冬呢?”嘉靖续问道。
  “天门冬又名万岁藤。此草蔓生茂盛,细叶如毛,用的就是根矣。《本经》上说,能强筋骨、久服不饥,延年益寿。”李时珍道:“用此物三斤配地黄一斤,便是长生药,据说张三丰和胡濙尚书都是用此药养生,年八十而耳聪目明、须发不白,宛若壮年之人。”
  嘉靖听的眼都直了,恨不能也赶紧吃这玩意儿,突然想起一事道:“道长们常给朕服食一种丹药,好像就是用天门冬和茯苓磨成粉,炮制而成的。”
  “这是《抱朴子》上的古方。”李时珍点点头道:“服用后则不畏严寒,大寒时单衣也会出汗的……”
  嘉靖听了这个汗啊,心说我还以为自己修炼有成了呢,原来是药物作用啊……不由又小小失望一下,再问道:“那仙人酒呢?”
  “这仙人酒家家都有,但说出来有侮圣听,微臣不能直言,李时珍道便给您背个歌诀吧。”
  “好的好的。”嘉靖急切催促道:“快快背来。”
  “先说它的出处……仙家酒,仙家酒,两个葫芦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李时珍道:“再说它的作用……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返老还童天地久?”嘉靖闻言像个孩子似的欢呼起来道:“好酒好酒!”虽然一时没想明白是什么,但李时珍都说‘家家有’了,他也不好意思再问,那显得太没水平了,还是日后再琢磨一下吧,想来是不难猜的。
  ※※※
  皇帝乐得直拍巴掌,李时珍却又转话锋道:“药物只是外物,终究不是根本,要想长生,关键还得靠养生。”
  “那又该如何养生呢?”嘉靖完全沉迷进去道。
  “人由气生,气由神注,养气全身,可得长生。”李时珍道:“草民有‘养生七法’,可告知陛下。”
  “哪七法?”嘉靖问道。
  “谨慎言语可养内气,戒除色欲可养精气,保存津液可养脏气,不嗔不怒可养肝气,减少思虑可养心气,调整膳食可养胃气,淡薄滋味可养血气也。”李时珍清声道:“此为养生之七法也。”
  “善哉善哉!”嘉靖连连点头道。
  李时珍心说:‘磨磨唧唧这么久,火候也该到了,再不说就真没机会说了。’便把心一横道:“但人想长寿只凭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得顺天而行,不可逆天行事!”
  “你说的是天道吗?”嘉靖两眼一亮,更加兴奋道:“朕日夜苦修,修得就是这天道也!”此刻他心中飞腾着许多小麻雀,十分的雀跃。
  “不!”却被李时珍断然否定道:“陛下修得是伪道,不是天道。”
  嘉靖一下愣住,笑容僵硬道:“那先生说说,什么是天道?”
  “天道者,除天下之害者受天下之利,同天下之乐者飨天下之福,自黄帝至于文、武,享国寿考,皆用此道也!”李时珍双目炯炯的望着皇帝道:“然而陛下却受方士蛊惑,信以为靠打坐炼丹便可成仙。借令天下真有神仙,肯定深潜岩壑,惊鸿一瞥,岂会厮混人间?凡候伺权贵之门,以大言自炫奇技惊众者,皆坑蒙拐骗、不轨徇利之人!倘若彼真有效,邵元节、陶仲文之流,也不会患病而亡了!”
  “彼邵陶之流已化为粪土,陛下又岂可信其说而服其药邪?况且金石酷烈有毒,又益以火气,若是朝夕服食,岂是人体五脏所能承受?”
  嘉靖大摇其头道:“不对不对,比如说丹砂吧,你们医家也常用,怎么在你们那就是灵丹妙药,到了道士那里,就成了有毒呢?”
  “丹砂本是良药不错,但一经火烧就生出水银。这水银实为大毒,烧煅成丹,人若服之,气息熏蒸,直钻骨髓,灭绝阳气,腐蚀脑海。从先秦魏晋以来,因服食水银而暴亡着不计其数!”说着跪下,给嘉靖重重叩首,声泪俱下道:“皇上乃万金之躯,身系九州万民,万不可再重蹈覆辙了,悬崖勒马,尤为不晚啊,皇上……”
  “够了!朕早说过,不许劝谏此事!”嘉靖重重一拍桌案道:“你越来越放肆了,莫非你以为,治好了朕的病,朕就不能治你的罪!”
  “如果能换得陛下幡然悔悟,草民死又何惜?”李时珍毫不畏惧道。
  嘉靖帝青筋暴跳,面色一阵阵阴晴变幻,终是重重哼一声道:“朕不杀你,朕早说过我不是曹操,你也不会成了华佗,朕还会赐你金牌,但再也不要见到你了,限你三日内离京,终生不准再踏足京城一步,去吧!”
  李时珍知道,终于不能换得嘉靖回心转意了,给他重重磕三个头,便缓缓起身,头也不回的流着泪,离开了西苑……


第五八二章 凶手(下)
  流年不利的陆府白幡飘扬,孝子贤妇们早已哭干了泪水,但下葬的日子还没到,哀悼便变成了煎熬,几乎是算着时辰,等待腊月初七——陆炳入土的吉日到来。
  但也有人,怀着相反的期盼,比如说负责侦破此案的沈默和朱九,两人恨不得时间能停下来,因为他们的差事,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
  自从受命那天起,沈默便投入了对陆炳遇害一案的侦查中,满脑子都是如何解决问题,根本无暇他顾。
  一欸那些道士们脱离生命危险,他便过去询问那些龙虎丹,到底是用什么炼成的,看看有没有可能含有鹤顶红。丘机子的几位师弟,都很清楚此丹的成分,乃是用草乌、苍术、白芷、乳香、当归、牛膝、天门冬、核桃肉等八样药材炼制,并无任何铅汞成分……沈默也去问过彼时尚在宫里的李时珍,李时珍告诉沈默,所谓鹤顶红便是‘红信石’。因为色泽红艳,如鹤之丹顶,因而得名,还有个比较可怕的名字,叫‘砒霜’。这种东西是矿物,也能由雄黄、松脂、硝石炼制而成。按照李时珍的判断,这些东西经过炼制,是不会产生鹤顶红。
  对余下丹药的检验结果很快也出来了,全都没有鹤顶红,甚至没有任何有毒的成分。在沈默看来,这就可以消除道士们的嫌疑了……所有丹药都是一炉出来的,成分应该有一致性,而且炼制成功后,便由太监们收集装盒,道士们再没接触过,也没有机会再捣鬼,更别提让唯一一粒有毒的,混入进呈嘉靖的那盒了。
  所以沈默可以肯定,陆炳是被投毒,而不是服用了道士们的丹药死亡的……事实上,炼丹发展到了现在,道士们已经不会再炼制那种吃了就死人的毒药了,他们现在所炼,大多是吃不死人、还有点好处的……慢性毒药。
  虽然沈默所检验的丹药,是被东厂捷足先登后,才转送到他这里来的。但沈默相信东厂不会好心帮着道士们,将有毒的丹药换成无毒的。因为那等于帮道士们脱罪,也等于给厂公找麻烦……沈默早已经了解到,那些丹药炼制之后,一直由陈洪保管,且当日嘉靖赐丹给陆炳,也是让陈洪转交的。如果炼丹的人没问题,那陈洪这个保管的和转交的,就有大问题了。
  而且沈默采取‘鱼目混珠’的方法,将许多粒不同但外观相似的丹药混在一起,让全真教的道士们分别辨认,结果无一认错,这足以证明丹药并没有被人换过,还是炼出来的那些。
  但沈默无法证明,陆炳是暴病而亡,还是被投毒而死……虽然他不相信陆炳能突然病死,但不开棺验尸,就无法证实自己的判断,也没法对任何嫌疑人采取行动。
  但开棺这件事,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便被陆炳的两个儿子,陆纲和陆纶断然拒绝。沈默不是没做过那俩家伙的工作,无奈他俩也不知是榆木脑袋,还是不知好歹,反正绝不同意惊扰他们的死鬼老爹……陆炳活着的时候,也没见他俩多孝顺,死了倒个顶个的成了孝子,也不知他在天之灵,是该欣慰的笑,还是跳脚骂娘。
  无奈之下,沈默只好分头行动,沈默继续做陆纲和陆纶的工作,朱九则从别的途径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今天,是他们碰头的时间……
  两人一见面,都是愁容不展。
  “今儿是腊月初二,还有五天就是大都督下葬的日子了。”朱九一脸忧虑道:“一旦到了初七,大都督入土为安,那就成无头案了,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
  沈默点点头道:“我嘴皮子快磨破了,这样油盐不进的浑小子,真的不太多见。”能让口舌功夫一流的沈大人认栽,除了比他还厉害的,就只有鬼迷心窍的蠢货了,而陆家兄弟显然不是前者。
  “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朱九拍一拍手上的案宗道:“通过这些天,对内书房一干下人、侍卫的问询可以得知,在那段时间里,单独进过大都督书房的,只有二公子,和大都督最宠爱的十三姨太而已……”
  “情况准确吗?”沈默问道:“会不会有梁上君子潜入作案?”
  “呵呵,你这是瞧不起我们锦衣卫。”朱九笑笑道:“陆府后院机关重重。还有里外三层的明暗哨,就算有只苍蝇进去,也会被分出公母,外人根本没法作案。”朱九理所当然道:“可以肯定的是,除了他们俩,再没人进去过。”
  “门卫应该知道,他们进去的理由吧?”沈默道:“那么机密的地方,定然不能自由出入。”
  “是的。”朱九点头道:“十三姨太说是给大都督拿一本书,而二公子时常出入书房,侍卫们早就习以为常了,所以没问缘由。”
  “两人最近有什么反常吗?”沈默沉吟问道。
  “都在灵堂里守灵。”朱九道:“还能有什么反常?”说着叹口气道:“这两人身份尊贵,即使有嫌疑也不能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