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292章

江山国色-第292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仆人从堂下走来,言道:“回禀老爷,韵哥已是休息了,休哥还在功课,夫人正在陪他。”
  卢子迁听了不由皱眉,言道:“功课功课,书难道读不完吗?都快三更天,还不休息。”
  仆人笑道:“休哥喜欢勤学,老爷也知道的,别人看作苦差,对他而言,却乐在其中。夫人看着休哥如此争气,当然也是乐意陪在一旁了。”
  卢子迁听了面色稍缓,言道:“你倒是会说话。”
  这时卢承庆已到房内,问道:“叔父这么晚了,找我有何事?”
  “你们几个先退下,承庆,坐!”
  卢承庆方入坐,就听得卢子迁言道:“我私通窦建德之事已是败露。”
  卢承庆一愣,惊得问道:“叔父。”
  卢子迁将手一止,言道:“时间紧迫,你不要发问,听我说,此事是我谋划不周,所幸只是你没有参与,脱得了干系。眼下我一死了之,你将我的尸首献给李重九,就说是我谋反,为你察觉,你用此检举之功,来保住卢家几千口人的安危。”
  “叔父,你在说什么?”卢承庆站起身来,失声言道。
  卢子迁笑了笑,言道:“我不是一直说,大丈夫临于事,要有静气吗?坐下,这一次算了,下一次不可如此了。”
  卢承庆看向卢子迁,言道:“叔父此事真没有挽回余地吗?”
  卢子迁叹了口气,言道:“一步错,步步错,李重九还有用得着我们卢家的地方,不会赶尽杀绝的,不要婆婆妈妈了,若是李重九大军一至,再去请罪就晚了。”
  说到这里卢子迁从袖子中取出,方才写好的书信,给卢承庆言道:“这信上的人,都是参与此事的,你都交出去与我一并顶嘴,至于其他人,你看看能保住的,尽数保住,不能的就舍弃掉。要知道李重九对你还是信任的,你无论如何都不能倒,将来你才是我卢家的希望。”
  说到这里,卢子迁从袖中取出一小瓷瓶放在桌上,言道:“这瓶里的东西,明日你放在夫人,还有休哥,韵哥的早饭里。”
  卢承庆噗通跪在地上,言道:“叔父,事不至于如此,我就算性命不保,也会保得他们周全,最多只受徒流之刑。”
  卢子迁惨然一笑言道:“你要我的妻儿受军汉下民做贱吗?夫人陪我半生荣华富贵,吃不了苦。韵哥自小玩耍惯了,该享得福都享了,没什么,就是休哥,唉,是我对不住他。此事你需照作,不要心软,将来我卢家就指望你一人身上了,心慈手软,怎么能做得大事。”
  卢子迁见卢承庆万般艰难的接过瓶子,当下又取出一一模一样的小瓶,放在手中失笑言道:“人生就如白驹过隙,当你还觉得有大把光阴可以挥霍,眨眼间就到了呼吸最后几口气的时刻。”
  “还有,”卢子迁举起桌上的玉如意,言道,“此物我甚爱之,陪我一并葬了吧,还有我房内姬妾,歌姬,我平日甚宠爱之,舍不得他们,就一并下去陪我吧。”
  卢承庆淌着泪一一答允。
  最后卢子迁打开瓷瓶的封口,摆了摆手,言道:“好了,你要看我毒发身亡窝囊样吗?一刻钟后再进来,收拾体面再送到刺史府。”


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息风波
  漫漫长夜过去,东方出现了一丝曙光。
  幽州刺史府之中,李重九坐在府内一夜没有合眼,徐武,王马汉二人顶盔贯甲正坐椅上。
  王马汉早是将茶盅喝得底朝天,颇有几分不耐烦之色。
  徐武看向李重九,起身拱手言道:“启禀使君,天已是亮了,只要你一声令下,某立即率军包围卢府,包准一个也走不掉。”
  李重九看了徐武一眼,他心知只要自己点一下头,在半个时辰后,就会有上千人头落地。大权在握,一言决人生死,上千生命就是自己一句话,李重九身居高位越久,却生恐自己对生命越冷漠。
  凡事留一线,李重九是不轻易将事做绝的,他已将机会给与卢家了,但卢家若是再不知好歹,顽抗到底,到了这一步,就不是留一线,而是真正灭门之举,斩草除根了。
  就在这时府外禀告言道:“郡司马卢承庆,携卢子迁尸首求见。”
  李重九闻言言道:“请他入内。”
  随即卢子迁一身白衣走入大堂之内,言道:“卑职卢承庆,拜见刺史。”
  “免礼,”李重九问道,“卢郡丞为何白服而来?”
  卢承庆垂泪言道:“回禀刺史,家叔内通窦建德,图谋不轨,某知之后力劝,但家叔一意孤行,某不忍家叔越错越深,故而囚之毒杀。家叔谋反,卢某自知难脱干系,故而自除官身,恳请刺史一并责罚。”
  王马汉,徐武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底的惊讶。没想到这卢承庆够狠的,居然大义灭亲,毒杀他的叔父。
  李重九没有说话,卢承庆接着掏出一纸呈上言道:“这是我卢家涉及谋反之人的名单,上面之人都参与了此事,现在已被我一并拿下,听候刺史发落。”
  李重九接过信纸,一扫上面的名字,看向卢承庆,只见其脸上流露出悲痛之色。
  李重九长叹一声,上前扶起卢承庆,言道:“我知汝与卢公叔侄之亲深重,此番大义灭亲,你的心底想必是悲痛万分,迫不得已吧。”
  卢承庆闻言更是心酸,摇了摇头,泣不成声。
  李重九言道:“此事我会交给陈司马,林司马二人会审彻查定罪,我不仅不会免你的官,日后还会继续重用,但窦建德已是大军压境,这几日你暂除郡司马一职,配合陈,林两位司马彻查此事,这也是帮你避开嫌疑。至于卢家与此次谋反无关之人,我一概不会追究,不仅保他们平安,日后还会一视同仁,从中录用贤良,你看如何?”
  卢承庆闻言跪伏下言道:“多谢上谷公不杀之恩,使君仁义,我卢家上下感激不已,日后唯有衔草报之,此事我毫无异议,我卢家几千口人一并听凭上谷公发落。”
  李重九点点头,卢承庆是宽厚之人,要亲自毒杀他的叔父是不可能,这卢子迁十有八九是知道事败后,自杀而亡,用自己之死,来保全卢家一门。
  对于李重九而言,卢承庆这一次代表卢家请罪的态度和诚意都已经做到了。
  对敌人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自己见好就收,给部下也算有了交代,同时敲山震虎告诫幽州那些别有用心的士族。换而言之,赶尽杀绝,会给自己添了不仁不义的名声,将来还有什么士族肯投自己。
  自己在卢家内部,消灭反对自己的卢子迁,将来再重用卢承庆,如此打一派拉一派,也算将杀戮控制到最底。否则真要将事情做绝,凭着卢家几百年在幽州经营,门生故吏遍布,李重九要彻底根除卢家,自己元气也要受损,对于与窦建德的决战,以及与李阀争天下十分不利。
  看着卢承庆神情,李重九不由感觉心底一松,此事算是处置得颇为圆满,自己总算在与窦建德决战之前,先扫清了内患。
  不久林当锋,陈孝意二人随即进入大堂,问道:“上谷公,请问叫卑职有何要事?”
  李重九将名单递给林当锋,言道:“你们二人按名单上,去卢府拿人,卢司马会配合你们一并前去。”
  林当锋看了一眼卢承庆,将事情猜了大半,王马汉言道:“某率兵跟你一起去,都闲出鸟来了。”
  “慢着,”李重九瞪了王马汉一眼,言道,“谁要你去了。”
  王马汉当下讪讪做回椅上,言道:“不去就不去。”
  李重九言道:“你们都是粗人,横冲内宅,万一惊动了卢家女眷怎好,从县衙调人,若不够再从郡府调人。”
  卢承庆闻言露出感激之色,林当锋,陈孝意听到李重九的下令后,当即去蓟县县衙调动了上百名捕快,衙役,弓手等人,与卢承庆一并前往卢家拿人。
  二人到了卢家,卢家上下丝毫不敢抵抗,他们心知来的是捕快,衙役还好,但若是官兵,那就真的是抄家灭门了。
  卢承庆直接将卢家之人,尽数叫到大院之中。
  二人省得方便,按着名单之上拿人,而林当锋自己监察卢家多日,又拿了十几人,这都是名单之上,所没有记录的漏网之鱼,唯一就是卢子迁的妻儿,却都服毒自尽了。
  林,陈二人只好将这些人并着卢子迁妻儿的尸首回去给李重九交差。
  刺史府内,李重九听了二人禀告后,十分满意,当下让记室王珪,替自己起草一榜书文,贴在城内各处。书文中告之,卢子迁谋反已是伏诛之事,并言若是随犯遗落,肯自首者,从轻发落。
  告示还有三十多名卢家被擒之人名单,告示中所言,这些人会进行查处定罪,若是真有罪的,按大隋发令定罪,不重判,也不会轻判,若是无罪,可允释放,同时还请赵何然,高徐道以及数名幽州士族中名望人物,参会会审。
  告示一出,消息一日传遍了城内,李重九此开诚布公的做法,倒是让士族百姓上下倒是一致赞许,而因卢家叛乱而人心惶惶,生恐出现更大变乱之人,也是放下心来。
  一场本是浩劫的风波,无声无息之间消散,令身处在这场变故之中,各方势力都是放下心来。
  就在卢家安定的同时,消息传来,窦建德九月初五在乐寿祭天,言自己乃是东汉窦氏之后,少时候家贫,耕于阡陌之间,本无意于天下,但后来见三征辽东,黎民受苦,不得已起兵举义,解百姓于水火。后有五鸟来朝,祥瑞现于金城,窦建德上奉天命,登基为帝,受命剪灭凶顽。
  而幽州李重九窃靖边侯罗艺之土,自封为幽州刺史,并穷兵黩武,四方百姓无不痛恨,窦当家上承天命,下抚黎民,讨伐幽州,除暴安良,以告慰四方。
  随即窦建德祭天之后,登坛拜以高士达为正先锋,罗成作副先锋,王伏宝,高雅贤,刘黑闼,苏定方等一并封为大将,宋正本,凌敬为行军参军,妻弟大行台曹旦,黄门侍郎张玄素留守后方,以供粮草,起兵十万,号称二十万讨伐幽州。
  窦建德祭天拜将后,夏军士卒无不欢呼,大夏顺应天命,讨伐逆贼,乃是应有之举,故而士卒们无不士气高昂,战意沸腾。
  窦建德这一次出动大军十余万,浩浩荡荡从乐寿进发。大军阵列,从乐寿一路绵延至高阳城城下,阵列绵延几十里。夏军络绎不绝,漫道而行,林当锋的细作,更是一日三报,而涿郡临近河间各县闻讯之后,都是一夜数惊,都是向李重九发来急报,请求援军。
  闻之消息后,李重九亦是全面动员,同时在刺史府召集众臣,商议以御夏军之策。


第四百一十八章 窦军主力
  幽州刺史府。
  姬川正是风尘仆仆,他正是从恒山郡赶回,参与这次军议。
  窦建德来势汹汹,恒山郡,涿郡都可能乃是窦建德主攻的方向。姬川意见当然至关重要。
  大堂之内,众人分坐,姬川侃侃言道:“我军与窦建德秋季争雄河北,有三胜三利。”
  “何为三胜?”李重九问道。
  “地利胜,骑兵胜,秋战胜。”众人听了皆是点头,姬川说得都是李重九的优势所在。李重九有燕云天险在手,这是地利,幽州有草原番骑相助,窦建德却骑兵短缺,这是骑兵胜,秋季决战,马匹正是膘肥马壮,况且秋季没有大雨,土地干旱,利于骑兵驰骋。
  众人对此都是了熟于胸。
  “那何为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