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11章

江山国色-第411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援兵,再攻陷洛阳的机会,变得微乎其微。”
  李元吉道:“不仅仅是河阳,虎牢,轩辕关都在赵军手中。我们急切要攻打洛阳,很难攻下。”
  李建成道:“所以我军要坚持继续扫清洛阳外围,再与赵军决战洛阳城下的大计,赵军虽有水军,但我就不信破了河阳城,他们的水军还能反上天。”
  “总之绝不能让李重九,在洛阳站稳脚跟!”李渊最后如此言道。
  说到这里,外周裴寂走了进来向李渊道:“陛下,时辰已是到了,恳请陛下还有三位殿下赴宴。”
  李渊点点头道:“饮至之宴,乃是为尔等奏凯庆功,大家都要高兴起来,今日不醉不归!”
  “诺!”
  说完李渊带着三位皇子走到了大殿之上,众官员纷纷向父子四人庆贺,祝酒,大殿内好不热闹。
  而同样的,在洛阳赵军祝捷大宴也是办得热热闹闹。
  武德四年,赵唐两国在洛阳城下的交锋,这仅仅是拉起了开端。


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阳之宴
  赵军的祝捷大宴。攻下洛阳后众将士都是喝得十分酣畅,众人都在开怀畅饮。
  “来,老徐我敬你,喝干它,敢不敢!”
  单雄信这样子明显喝高了,李重九不由笑了笑,当年在二贤庄时,单雄信就是一个出名的好酒之徒,当时二人还比酒来着。但眼下宴会之上,李重九却不能敬酒,因为按照礼法天子赐宴,是不能亲自敬酒。这是因为‘天子无客礼’的缘故。
  徐世绩听了笑了笑,亦是倒满一杯道:“你这厮我看将来恐怕没死在战阵上,倒是要死在酒缸里了。”
  单雄信听了丝毫不以为意,反是哈哈大笑,二人都是过命的交情,说话从来不忌讳。
  徐世绩和单雄信酒杯一碰,既是大口喝下,单雄信用袖子一抹,又是大笑起来。李重九记得历史上,单雄信,徐世绩二人分仕王世充,李世民,两人各为其主。洛阳城破后,单雄信为李世民所俘,徐世绩为了救他,向李世民求情愿意拿自己的官爵,以及所有战功来保单雄信。
  但是最后李世民不允许,徐世绩对单雄信说我们二人本该同生共死,但眼下你死了,谁照顾你的妻儿,于是徐世绩割下一块大腿肉给单雄信吃了。最后单雄信为李世民处死。
  而眼下自己麾下两位大将其乐融融,不用再因为各侍其主,而相互敌对,反而能在将来作为战友一统并肩作战。若是他们知道真正的历史,不知眼下单雄信和徐世绩是否会感到荣幸,亦或者能得到两员大将一并投效,这才是李重九的荣幸。
  想到这里,李重九不由甚是欣慰。当下他亦是兴致很高,不由多喝了几杯。李重九酒量虽是甚豪,但是兴尽之下,不由也是喝得鼎鼎大醉。
  李重九已是许久没有醉过了。征讨洛阳的疲惫,李芷婉故去的心痛都化在了梦中,李重九感觉需要酒精来麻痹自己。
  次日李重九醒转时,鼻尖闻到了一股馨香。李重九但见自己已身在大业殿之中,龙帐高挂,而床榻边上一名女子,正跪坐在一旁。
  “民女苏妙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重九视线还有几分模糊,还未从宿醉之中清醒,只是问道:“你是什么人,居然在朕的寝宫之中。”
  “民女是苏房公的孙女,奉祖父之命,前来侍奉陛下。”
  苏威,该死,李重九突然记起来了,当时苏威所要将孙女进献给自己时,李重九没有拒绝,这老家伙马上打蛇随棍上,将孙女给送了过来。这真是,自己当初向李渊求亲不得,但眼下大隋的宰辅,居然主动将孙女送上门。
  李重九自嘲地笑了笑,随口道:“朕记起来了,房公真是误会朕的……”
  李重九转过头但见一名清丽无限的女子,正跪坐自己面前。从这女子优雅的坐姿来看,就知道是从小接受良好教养的大阀之女。
  对方跪坐于榻上,臀部放于脚踝,虽用裙摆遮掩着,但仍是流露出良好的曲线,上身挺直,衣裳保留着北周北齐女子窄衣小袖的风格,额发梳起,眉间贴着额黄。
  “苏妙,真是好名字!”
  李重九坐起身来,方才要驱逐对方的意思全无,口中淡淡地道:“你过来,坐在朕的榻边!”
  苏妙看了李重九一眼,将裙摆一提,盈盈地走到李重九的榻边。
  李重九毫不客气地一把揉住苏妙,在怀中任意揉捏了起来。苏妙眉宇间流露出一股又羞又怒的神情,李重九笑了笑,没有停手,对于挑弄这样没有经过人事的女子,对于他这个年纪的男人而言,也是另一种快感。
  李重九很快就剥开了苏妙的衣裳,自己还未提枪上马时,突门外有人道:“陛下,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杞王王世辩率徐、宋十数州,已宣布降伏李唐了。”
  “哦!”
  李重九双目一凛,停下自己的动作来。一旁苏妙看着李重九,面色晕红,但在他的压迫之下,却是大气也不敢喘。
  “服侍朕穿衣!”李重九淡淡地言道。
  苏妙抬起头看了李重九一眼,满是怒意,她身为苏威的孙女,堂堂大隋宰辅之后,自小也是被人捧在手心的,何时为人如此轻视过。苏妙手轻轻颤抖着,但想到来前祖父与父亲的殷殷叮嘱。苏妙只能忍下气来,替李重九更衣。
  李重九看了苏妙的神色,随即就明白了对方心底所想。
  李重九道:“不高兴?”
  苏妙抬起头李重九一眼,手底继续为他打着衣结,口里轻轻地道:“没有。”
  李重九道:“若我是你,我会把自己心底的所思所想隐藏起来,这样会聪明点。”
  苏妙低下头道:“民女谨记陛下教诲。”
  李重九笑了笑,没说什么,这女子虽是美丽绝伦,但对于自己而言,只是联系苏威的纽带,这纯粹是一场政治交易。对方何等情绪,李重九也不会放在心上。
  李重九当下穿衣出门,苏妙目光从李重九的背影上收回。空旷的大业殿之中,独留下她一人。苏妙从怀里取出一支银簪,怔怔的看着,突然大哭。苏妙开始还抽泣了一两声,但随即意识到这里不是在家中,只能无声的流泪。
  苏妙没有想过,这大业殿,整个后宫之中,也不知沾染了多少如她一般女子的泪水。
  李重九临走时,仿佛听到大业殿中那个女子的哭泣声。李重九想到这里,不由停下脚步,对一旁近侍道:“魏征,张玄素他们在吗?”
  “都在宫前中书省候着!”
  李重九点点头道:“传召他们二人来瑶光殿!”
  不久魏征,张玄素恶人来见瑶光殿拜见李重九。
  魏征道:“陛下传召我们来可是为了王世辩,降唐之事。”
  张玄素道:“徐州不过弹丸之地,旦夕可下,陛下可命一大将讨伐即可。”
  李重九摇了摇头道:“并非此事。”
  “请陛下示下!”
  李重九道:“当年炀皇帝下江都时,这洛阳宫中还留下了一半的宫女吧!”
  “不错,原有两千余宫女,经过洛阳之围后,大约还剩下千人!”
  李重九道:“朕想将她们放去宫去,各谋生路。”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复仇
  魏征,张玄素听李重九之言,魏征当下率先欣然道:“陛下,释放宫女,此乃是善举啊!”
  李重九点点头,问张玄素:“张卿你怎么看?”
  张玄素道:“回禀陛下,这些宫人十六岁入宫,大半早已是韶华老去,若是放她们自己为生,恐怕毫无生计,将来多会沦为娼妓。陛下还请慎之啊。”
  李重九道:“你说的是,朕放她们走,也可能害了她们,当年曹操教宫女自谋生计养老,也是如此。不过朕一来是体恤百姓,二来也是连番用兵,国库空虚,不要多增开支。”
  魏征道:“若是陛下觉得如意,将萧娘娘和皇后都迁至洛阳安居,毕竟洛阳是萧娘娘和皇后故居,这些宫人们侍奉她们也会是舒心和尽心。”
  李重九点点头道:“如此甚好。那朕就颁下旨意,让宫女可自谋出路。愿意留者留之,不愿意留者,给程仪让她们自谋出路。但朕不是炀皇帝,不要三宫六院的,也不需那么多人服侍,若是留在宫内的女子,可自织锦缎谋生。至于女乐嘛。”
  魏征言道:“陛下宫廷之礼不可废,女乐还是要保留的。”
  李重九道:“嗯,就那如此定下。”
  张玄素道:“陛下,洛阳乃是龙基之地,我军攻陷洛阳,天下为之震动,声闻远播。陛下虽是称帝,但尚未登基,不如在洛阳办登基大典,来洛阳百姓同贺。”
  魏征一旁道:“此事尚需商榷,要知道我军根基在于河北,幽京士民对我军也会十分支持,若是在洛阳登基,恐怕会寒了幽燕百姓之心。”
  李重九闻此不由哈哈大笑,这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张玄素道:“不如如此,在幽京和洛阳各举行一个登基大殿好了,如此两边也就都不得罪。”
  魏征道:“陛下,我军还可以将在洛阳登基之事,告之各方势力。若是李渊得知,陛下在洛阳称帝,不知会气得什么样子。”
  说到这里,众人又是一笑。
  在距离长安近在咫尺的洛阳登基,对于没有攻下洛阳李渊而言,绝对是赤裸裸的打脸。李重九笑着道:“没想到魏爱卿,也会如此针锋相对。”
  魏征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重九道:“不仅仅是李唐,如徐圆朗,王世辩,苑君璋,梁师都,孟海公,林士弘,臧君相等势力都要告之,并告诉他们要在李唐与我大赵之间做出取舍。若是支持李唐的,我们就兴兵攻之,告诉他们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任何胆敢倾向李唐者,就是我们赵国的敌人!”
  张玄素,魏征皆是纷纷点头,若是王马汉等军方将领在此,恐怕要当场叫好了。
  这才是帝王,真正席卷天下的气势,如果说之前李重九缓称王之策,是为了韬光养晦,那么到了攻陷洛阳,正式称帝的时刻,就是张扬,要将王霸之道,推至天下的时刻。
  这并非是狂傲,而是真正的有底气,以赵国现在的势力,以及攻陷洛阳的声势,足以放此豪言了。
  张玄素振声道:“王世充已灭,将来天下非赵即唐,是该到了那帮墙头草们站队的时候了。”
  李重九点点头,豪气一收道:“在洛阳登基如此有必要,那么就此定下了。”
  “陛下是否考虑迁都洛阳呢?”张玄素这么问道,“陛下,微臣并非是第一个,日后肯定还有其他人如此说。”
  魏征道:“陛下,洛阳乃是天下之中,正如秦汉之时的关中,当时项羽攻破关中时,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但项羽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项羽没有定都关中,最后为刘邦多得,最终失了天下。”
  李重九道:“迁都之事,兹事体大,朕如何不知,要进取中原,建都洛阳为上呢?当时眼下洛阳周边,经历数场大战,十户不存一二,昔日繁华之地,几如鬼域,现在建都在此,并非上策。不过朕不是楚霸王,迁都之事,过一至两年再议。”
  张玄素,魏征听李重九这么说,都是不再坚持,迁都一事,在赵国内,一直有所争议,两边相互坚持不下。
  李重九道:“在洛阳登基之事,就交给两位爱卿来办了,不要铺张,但一定要隆重,让天下人都知道。”
  “诺。”魏征,张玄素一并称是。
  洛阳天街,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