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26章

江山国色-第426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王薄为临淄王,世袭罔替,赐食田百顷,其妻为鲁国夫人,除了长子袭爵外,另可荫一子为郡公……”


第六百零五章 赐爵封赏
  众人都知道,王薄,孟海公原先都是一方诸侯,之后以全国而降李重九的,二人故而并封为郡王爵。
  王薄听到这里,微微一笑神色淡然,转头淡淡看了三人一眼,不屑之情溢于言表。看着王薄拿出这番傲然而立,荣辱不惊的姿态来,孟海公大恼,心道好个王薄,都到这份上你装什么蒜。
  孟海公鼻孔中重重哼了一声,扭过头去。
  “夫君怎么了?”马赛飞开口问。
  孟海公道:“这王薄一直记得当年与我旧怨,哼,此人真是小心眼。”
  马赛飞道:“夫君眼下都是为赵王效力,过去那点瓜葛,还是算了吧。”
  孟海公向马赛飞点点头,但仍是狠狠地看了王薄一眼。
  在王薄,孟海公身后,前来洛阳观礼的徐圆朗之子,则略有所思。
  徐圆朗之子名为徐义愁,乃是徐圆朗前妻之子,这一次奉了父亲之命亲自来洛阳观礼。临行前徐义愁还记得徐圆朗对他言道:“你这一次去洛阳,要好好替为父看一看,赵国天子的气度。”
  徐义愁听了问道:“父亲就这些吗?”
  徐圆朗点点头,就不说话了。徐义愁知道他父亲一贯不喜欢多言,当下也就不敢多问。他虽不明具体情况,但也知道父亲现在有李唐,大赵两边使者游说,都在拉拢他加入自己的阵营。
  徐义愁知自己年少不可能帮助父亲什么,但好歹出使洛阳,也要一睹赵国气象,窥其底细,将来好同父亲汇报。
  今日参与李重九登基大典,徐义愁最有感触的就是王薄,孟海公二人。虽说在父亲眼底,对此二人十分不屑,但他们都是当年在山东与他父亲一并起兵反隋的枭雄,而他们二人现在的势力虽说进不可能问鼎天下,但退至少也是割据一方。
  现在这二人,竟都为李重九封为王爵,且妻子皆封,足见李重九是一个有容人之量的君主。徐义愁看到这里,心底有数。
  此刻日头已是越过了洛阳宫阙的城墙,斜斜地照耀宫殿之上,李重九坐在龙椅上望去,但见宫檐琉璃,折射着阳光,令整个洛阳宫有种蓬荜生辉的即视感。
  李重九的目光看过下面百官,各人低下头,躬着身子,以恭谦的神情听着温彦博大声朗读。
  “……封杨暕为渔阳王,世袭罔替,赐食田百顷,其妻王氏为韩国夫人……”
  台阶下的杨暕,听到这里微微抬起头,随即又垂下眼睑。
  “……封太原府牧守苏素为魏国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五十顷,其妻孙氏为宋国夫人,除了长子袭爵外,其次子淳为县公……”
  李重九看去,但见苏素的神色露出几分惊讶,微微抬起头来向自己看来。
  李重九一笑,向苏素微微点点头。
  当年在七千寨时自己一口一声的苏四叔,到了今日虽气度森然,官威甚重,但李重九仔细看去他早已是两鬓星霜,华发早生。数年来,李重九将太原一地政务军务悉数交给这位四叔,苏素还需协调河东,太原王,薛,裴,温数大士族,丝毫也不轻松。
  李重九这么做也算给苏素一点报答吧,至于他的妻子孙二娘,自小也是看李重九长大的,也是李重九的长辈。所以国公的正室本该是郡夫人的,但李重九却破格提拔为国夫人。
  至于苏素二子都是后来收养,年纪都还不满十六,李重九还没见过面,但也是将他们二人当作自家兄弟看待。
  “……封弱水州都护府都护王君廓为彭国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五十顷,其妻为上谷郡夫人……”
  李重九看向台阶下,王君廓之子王实笔直站立。王君廓因要为李重九坐镇边疆,防备北方突厥,故而不能亲自前来洛阳参加他的登基大典,所以只有让其子替之。
  王实今年十五岁,从小好武,颇为其父之风。王君廓为弱水州都护府都护时,旁人都向他来祝贺,哪知王实道:“我父亲替陛下镇守北疆,威震突厥,而我要胜过他,长大了就要去辽东灭了高句丽。”
  果真王实长大后,向李重九要求调到辽东郡去任郡兵,那怕是从小卒作起也干。
  李重九却担心王君廓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战场上有什么闪失,自己怎么向王君廓交代,所以不答允王实请求。而是将他放在眼皮子底下,在廷卫军出任校尉。王实知道此事后,连夜跑到临朔宫去与李重九大闹,说要见李重九。李重九侍卫不肯,王实居然动手和侍卫打了起来。
  那时李重九与杨娥皇刚成婚,得知王实居然在宫内大闹,不由大怒。杨娥皇见此怕李重九一怒下,责罚王实,亲自出面安抚。
  说来也是奇怪,王实这人天不怕地不怕,平素连他父亲的话都不听,眼下连李重九寝宫也敢闹。但不知为何,王实对杨娥皇却是又敬又怕。此事之后见了杨娥皇,不称王后,而口称嫂子,杨娥皇不仅不怒,反而听了十分高兴。有了杨娥皇袒护,王实此事后,不仅一点事没有,而且宫内的人听到王实居然叫杨娥皇嫂子,对于王实也是摸不透底细。
  称王后为嫂子,也只有赵王的兄弟才敢这么叫,因此宫里的人从此见了王实都是又恭又敬。不仅是宫里人,甚至连李重九也因为枕头风的缘故,答允王实在廷卫军中先呆着,再过几年,等他娶妻生子了,就调去辽东。
  “……封屯卫大将军徐世绩为魏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封翊卫大将军王马汉为赵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封骁卫大将军尉迟恭为东莱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封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辽东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一子为县侯……”
  李重九目光看向台阶下徐世绩,王马汉,尉迟恭,薛万彻四人。


第六百零六章 开国四将
  徐世绩,王马汉,尉迟恭,薛万彻,李重九麾下赵军府军的四员大将。
  徐世绩身穿戎装,面容肃然而沉静,他今年还不过三十岁,但能征善战之名,已是冠绝赵国。在易水之战生擒窦建德,破刘黑闼时,配合李重九水军,从赵国边境将战线一路推进至永年城下。
  军中士卒私下议论,赵军首屈一指的名将,当首推徐世绩,甚至论军略也私下认为在李重九之上。毕竟徐世绩出道以来,未逢一败,而李重九却吃过败战。
  徐世绩身旁的尉迟恭,面色又黑又沉,若论府军四大将中,谁能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唯有尉迟恭莫属,众将士偷偷议论说尉迟恭,乃是李重九在少林寺时的师兄,是真是假无人知道。
  但李重九对于尉迟恭的信任器重却是不假,将太原一郡重任委托苏素,尉迟恭二人镇守。尉迟恭征战沙场,也打了不少硬战,但论威名之盛,在赵军中却不逊色于徐世绩。
  在尉迟恭之侧的薛万彻,神色威然,目光犹如出鞘长剑,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气势来。论赵军四大府军中,武卫军的士卒对于这位主将是又爱又恨。薛万彻打战最爱冒险,例如深入火儿慎草原大破契丹之战中,孤军深入数千里。
  所以薛万彻指挥战事,万一不胜,就是惨败。另外薛万彻治军严酷,他下的军令,武卫军临敌作战凡是敢后退者,一律杀无赦。特别每逢大战,薛万述都会从严治军,稍微触犯军法,不由情由,就会被薛万彻下令仗毙。
  京观如此,但赵军不少将士都乐意跟着他打战。原来薛万彻打战时,微功必录,无论士卒将领只要立下一点功劳,薛万彻都会上奏,丝毫不用担心给遗漏了,在薛万彻麾下丝毫不用担心有功劳不被提拔。并且薛万彻一胜就是大胜,下来的赏赐极为丰厚,薛万彻自己丝毫不取,尽数分给部下。
  薛万彻在武卫军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大,甚至超越了他父亲薛世雄当年薛家将的名声。不少河东将门子弟都投效薛万彻,薛万彻如此治军,手下很是聚拢一般打起战来不要命的疯子。故而武卫军战力在赵军士卒谈及时都竖起大拇指,乃是可以与徐世绩屯卫军并驱的强军。
  四大府军将领中最末的王马汉,望去粗犷豪迈,满脸下都是胡渣。
  赵国四大府军中翊卫军基本都常驻幽京,有御林军之称,其部有赵军最精锐的突骑团,万胜军都配属翊卫军。但是作为翊卫军主将王马汉名声最小。因为翊卫但凡要出战了,都是李重九要亲征了。
  虽说王马汉是主将,但没有人认为,是他在统帅大战。翊卫军士卒每日见得最多的,就是巡夜时,身为主将王马汉手持兵器,在中军大帐外给李重九看门。
  故而王马汉基本沦为打酱油的份,同样经常戍卫京畿的武卫军士卒,私下议论,常常笑这位翊卫军主将乃是陛下的忠犬。
  笑话归笑话,众士卒都知道王马汉是李重九的发小,如同刘邦之樊哙,对李重九最是忠心不二。故而李重九将赵军装备最精良的翊卫军交给王马汉,将戍卫京畿的重任交给他。因此四人封爵郡公算得上实至名归,被称为开国四将也不为过。
  “……封中书令温彦博为马邑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次子挺为县侯……”
  “……封尚书左仆射陈孝意为天水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五十顷,其妻为郡君……”
  “……封尚书右仆射王珪为河东郡公,世袭罔替,赐食田三十顷,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次子为县侯……”
  此外与四员大将一并位列郡公的,还有温彦博,王珪,陈孝意赵国三大宰辅。王珪留守幽京,没有前来,而陈孝意却是抱病在身,留在京畿,他一个月前刚刚给李重九上了年事已高,病请年老归乡的折子。
  陈孝意此人一贯正直,办事刚直不阿。有一次李重九去陈孝意府上,但见府内残破,其夫人还是穿着缝缝补补的衣服。
  李重九大为不满问陈孝意:“吾赵国官员俸禄一贯不低,尔身为堂堂宰辅,怎么夫人连件像样的衣裳也没有。这成何体统,传出岂非叫人笑话。”
  陈孝意回答道:“微臣当年在雁门郡据守以拒刘武周时,城中食尽,不少士卒因我固执之念,冻饿而死。故而微臣为官后,一直拿俸禄救济他们的亲人。”
  李重九听了霍然道:“原来如此,但这也是你的不是,你是尚书省长官,只需向户部发一纸公文,让朝廷来养这些阵亡士卒的家属呢?何必自己用俸禄来办呢?”
  陈孝意听了拱手道:“当时微臣身为隋臣,乃是为大隋守城,而士卒也是为大隋而战死,而今微臣仕赵,实不敢用大赵库帑分毫。”
  陈孝意据守雁门抵御刘武周时,李渊尚是太原留守,当时李渊向突厥称臣,对于雁门郡被刘武周攻打视若不见,反而截杀了陈孝意派至西京求援的信使。最后陈孝意据孤城抵御刘武周半年之久,若非李重九恰好来攻刘武周,陈孝意大概就要与城同殉了。
  陈孝意说到这里,他夫人陡然痛哭,李重九问道:“夫人为何悲切?”
  但见他夫人哭道:“王上,愚妇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