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34章

江山国色-第434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军人为贱职,这是任何一个要开拓进取国家,都没有弊病。李重九要作的,就是让天下读书人,不是只有文职一路,也有武职可以选择。要参加郡武试的学生,一定要县学毕业的士子。让这些能文能武的士子投军来加强李重九现在府兵郡兵的力量。


第六百一十七章 赏与罚
  苏威,周旭二人走后。
  杜淹,长孙安世,虞世南,欧阳询,薛德音,段达等十数人一并前来,这些人都是王世充,宇文化及当初的降官,他们有的封职有的没有封职。温彦博,姬川随同在侧。
  现在李重九在乾阳殿召见他们,自是决定这十几人将来命运。
  “杜淹,朕听闻你乃是秦王府谋士杜如晦的叔父是吗?”
  杜淹听了骇然道:“陛下我与杜如晦不睦啊,我虽是为他叔父,但是两家早已是失和,否则杜如晦其兄杜楚客,现在也不会还押在刑部大牢了。”
  李重九听了转过身看向姬川问道:“有这件事吗?”
  姬川道:“是的,陛下。”
  李重九问道:“杜楚客与杜如晦兄弟之情如何?”
  杜淹当下道:“十分和睦,杜如晦自小与他兄长一并读书长大,二人情谊甚好。陛下可是要以他兄长来劝降杜如晦?微臣可以在旁协力。”
  李重九没有说话,看向一旁的薛德音道:“薛德音你怎么看?”
  薛德音一愣,他低下头道:“陛下,据我所知李世民用人用之不疑,疑之不用,对几位部下平日又是解衣推食,以在下之见陛下要想策反或是离间,都是不容易。”
  薛德音这话不软不硬,令李重九眉头微皱。他道:“朕听闻河东薛家年轻俊才并称三凤,除了你以外,您的族兄薛收,还有薛元敬都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是吗?”
  薛德音看了李重九一眼道:“正是如此,此事众所周知。”
  “若朕要你劝降他们二人呢?”
  薛德音道:“微臣一定尽力,但希望不大。”
  听薛德音这么说,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李重九听了沉默了一阵道:“德音你倒是个实诚人,好,朕听说你善于军书羽檄,朕本有意留你在身边为中书舍人,可你世兄薛侍郎已在中书省供职,朕就委你去门下省为给事中,正五品。”
  薛德音听了一愣,当下道:“陛下,我乃是罪臣,又没有功劳……”
  李重九道:“你不要怀疑朕看人的眼光,中书省薛侍郎多次向朕举荐你,不要辜负了他对你的厚望。”
  薛德音听了感激拜下。
  李重九又看向杜淹道:“杜淹,你侍奉王世充数年,也算有过,不过你替郑国数度出使大赵,对朕也算是恭敬有加。朕也不会太苛责于你,你在王世充那为吏部尚书,到我这里就降你一等,为吏部侍郎,正四品。”
  杜淹听李重九居然有授官给他,其喜悦之神情,更胜于薛德音,当下一头拜倒道:“陛下隆恩,不念微臣昔年之过,给一个替陛下效力的机会,微臣必当报效犬马之劳。”
  李重九听了哈哈一笑,从龙椅上站起,上前将杜淹扶起道:“杜侍郎这番话,朕可记下来了。”
  杜淹与薛德音不同,薛德音出自河东薛氏,薛万述兄弟多次上书给李重九,要他饶过薛德音一命。故而李重九要给薛家兄弟面子,所以恩典他为给事中。
  至于杜淹则是出自京兆杜氏。京兆杜氏与韦氏一样,都是关中大阀,长安常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说得就是韦,杜两家,关陇贵族除了有鲜卑血统的代北贵戚外,汉人门阀中以杜,韦两家名声最旺。李重九赦免杜淹,就是为了拉拢京兆杜家,就算不能拉拢也是传达一个善意。
  杜淹听了道:“陛下,微臣有一件事,想禀告陛下。”
  李重九点点头道:“说吧。”
  杜淹道:“伪郑太子王玄应之妃韦尼子,出自关中韦氏,王玄应伏诛后,此女被押入刑部大牢。韦尼子还有一个堂姐韦圭,乃是参与杨玄感谋反的前户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媳,李子雄父子被诛后,韦圭投奔乃姐,现也是一并被押入大牢。此二女都有美色,更重要是她们在韦家身份地位都十分显赫,陛下若是有意结好韦家,可以纳之,或者以她们二女与韦家交涉,达成有利于我大赵的条件。”
  李重九听杜淹这么说,突然想起韦圭,韦尼子二人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上,还都是李世民的嫔妃,特别是韦圭,被封为贵妃,位仅次于长孙皇后。当然再换个角度来看,也看得出李世民口味,不仅是人妻控,还喜欢姐妹双收。
  杜淹劝自己纳了韦圭,韦尼子,李重九倒是没这个念头,自己后宫现在杨娥皇和李芷婉已是一山不容二虎了,再来几个不是更添乱。但这二女价值却是不凡,历史上李世民是攻破洛阳后,娶了二韦,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关中韦氏。
  李重九封杜淹为吏部侍郎后,对方立即投桃报李给自己提供了如此有价值的消息。
  李重九拍了拍杜淹肩道:“朕知道了。”杜淹见此,大喜退下。
  李重九封杜淹,薛德音为官,令一旁之人都是十分羡慕。
  特别是长孙安世更是垂下了头,他为王世充所封内史令,与杜淹一起出使过赵国,还是击破吐谷浑的名将长孙炽之子。长孙安世认为长孙一门也是关陇门阀中的贵戚,更有拉拢价值。
  不过李重九看向长孙安世却神色微冷。李重九对长孙家可是没什么好印象,自己当年射杀了长孙顺德,已是结下了梁子,据他所知,长孙无忌更是视自己如仇寇,长孙无垢又是李世民的正妃,自己早将长孙一门得罪了个透了。
  李重九冷冷第道:“长孙安世,你侍奉王世充,又献媚王玄应,出使我国时,又对朕颇为不敬。朕不想留你在身边,徒流辽东吧。”
  “陛下!”长孙安世神色一变,没有料到是这个结果。
  但殿内侍卫不待对方分说,将长孙安世直接拖出了大殿。
  “陛下,陛下,你不能这样待我!”
  殿上群臣不由恻然。
  李重九看向众人道:“朕恩怨分明,有功就赏,有错就罚,段达何在?”
  段达战战兢兢上前道:“罪臣在。”
  李重九看向段达道:“你也是侍奉大隋多年的老臣了,而朝廷命你平定义军,每战皆败,被人笑作陈佬,当年王世充篡位,你身为大隋老臣也不作为。你虽无大恶,但不过是庸才。朕不要尸位素餐之辈,你也就不必留在身边,回原籍养老吧。”


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于爵位
  段达听李重九这么说,顿时面上青了红了一阵,他也知道自己确实不中用,年纪又老迈,李重九不将他如长孙安世那般流放,已是容情了。
  段达颤颤巍巍地跪下叩拜道:“多谢陛下。”
  当段达步履蹒跚的走出大殿时,在场众臣不由露出一丝不忍之意。有赏有罚,让众臣见识到自己处事的手段,也是李重九的目的。人就是这般,若是一味封赏,那么赏赐的人,也不会觉得高兴了。
  见了段达,长孙安世的下场,杜淹,薛德音方才还没什么,此刻都在心底暗暗庆幸。
  到了这里,李重九看向虞世南和欧阳询二人,二人见李重九目光扫来,都是下意识低下头。他们都是宇文化及降臣,虽然说当初李重九曾许诺过他们,但帝王功臣之间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
  二人虽是知道自己刚刚立下大功,但都说帝王之心难测,谁知道李重九心底这时如何想的。虞世南,欧阳询将头垂下,将自己作得更谦卑一些。
  李重九笑了笑道:“虞爱卿,说服王薄来降,为朕不战而得齐郡之地,立有大功,你从前任黄门侍郎,朕现在将你平调至中书省,任中书侍郎。”
  “陛下。”虞世南又惊又喜。黄门侍郎是供职于门下省的,众所周知,李重九为了揽权,而如同杨广一般将门下省废置。比如方才封给薛德音的官职给事中,也属于门下省。给事中理论上有审议封驳诏敕奏章的大权,但现在门下省没有侍中,给事中要封驳奏章,又有谁来给他们撑腰。
  所以同样身为正五品官吏,门下省的给事中是远远不如,中书省的中书舍人了。要知道赵国中书省升迁最是容易,迁入中书省,先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若是进一步,多是外放到地方为郡守。
  在大赵这已是有两名郡守,担任过中书舍人一职了,赵欣就是其中一人,这个职务虽说是官职不高,但最容易在皇帝面前露脸。
  不过又有人想到,中书侍郎乃是中书省副官,现在大赵已是有了三名中书侍郎,这不是要添第四个吗?
  虞世南垂泪不能已抑,欧阳询在一旁低声道:“虞兄还不跪下谢恩?”
  虞世南腿一弯,跪伏下来,但这时殿内已是有人窃窃私语道:“这虞世南不过是佞臣,风骨甚差,前朝时献媚于武皇帝不说,又屈颜侍于宇文化及,这样的小人怎么能居中书侍郎?”
  “徐兄,别不服气啊,如果你也能为陛下空口说下两郡来,陛下也会给你中书侍郎的。”
  “这你开什么玩笑。”
  虞世南听得背后之人窃窃私语心下有愧,当下言道:“陛下,微臣不敢当此。”
  李重九道:“朕说爱卿当得就当得。”
  说着李重九将虞世南扶起。
  “欧阳爱卿。”
  “微臣在。”欧阳询连忙低下头来。
  李重九道:“这一次你出仕梁国有功,而且上一次引柳调,何稠投向我军也是有功,朕有功当赏,你就为礼部侍郎。”
  “还有柳调柳爱卿,朕封你为御史中丞,正四品下。”
  欧阳询,柳调二人一并拜下称谢。
  众人这才明白,李重九这一次晋升官位,是补偿上一次在登基大典时未能封爵之人。毕竟如王薄,孟海公,杨暕,窦建德等人,虽是封了郡王,但却没有授予实职。没有实权在手,这一辈子也就算到头。
  虽说郡王更进一步乃是亲王,还有上升空间,但谁都知道亲王除了李重九之子外,是不会封给外人的。王薄,孟海公还好一点,至少有兵权在手,但杨暕,窦建德说白了,就是下辈子和子孙都吃穿不愁,朝廷养你一辈子,但是要沾权,就别想了。
  而这一次李重九加封官制,给这些臣子,弥补了他们不能得爵位的遗憾,何况在他们眼底,这都是真正的实权,只要将来干得好了,还不怕陛下不给你封爵的。众人想到这里都心底大定。
  果真这加封官职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因劝降了孟海公有功,薛万述被李重九晋为洛阳府牧守,从正三品中书侍郎至从二品的洛阳府长官。薛万述晋至洛阳府牧守后,中书侍郎仍是保留三人。
  而单雄信被封为候卫将军,从三品武职,仅次于徐世绩等人的正三品大将军,而候卫乃是十六卫府兵中名称,李重九显然有意提拔单雄信为第五支府兵的大将。单雄信乃李重九故交,这一次夺取洛阳又立大功,其在李密,王世充麾下效力时又战功赫赫,故而将单雄信封为候卫将军,众将都没有什么异议。
  此外王军将领如拓拔野,郭善才,郭士衡,王德仁也是一并任为校尉。
  侯卫军以单雄信直属五百骑兵为主,再整编王世充江淮兵旧部两千余人,李重九担心候卫军战力不足,又从徐世绩的屯卫军,王马汉的翊卫军中各调一千人马,还有乞阿术的三千奚族骑兵也是尽数编入充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