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509章

江山国色-第509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辅公佑大为诧异,这蕲县这么繁华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没有一个人呢?莫非知道江淮军与赵军大战都提前躲起来了,但是这么大的城市,就算是百姓躲起来,也不会方圆数十里内连个人影都没有。
  辅公佑听了不敢再耽搁,命麾下士卒加速行军,赶到了通济渠边上。
  看见宽阔的运河,辅公佑当下松了一口气,不过辅公佑随即发现这运河之上,居然一艘船都没有。这通济渠是天下最忙碌的运河,非战乱时,每天有上千艘船从这里过,就算是战乱时,也有乘机贩卖取利的商人,在河上跑船。
  怎么可能是一艘船也没有,甚至连过河的渡船都不见一艘,而沿河搜寻的士卒也是返回禀告,说运河上下十里没有一艘船,而乡镇上也是空无一人。辅公佑越看越是心惊,当下只能硬着头皮,率领人马往下游方向走,希望能找到接应的水师。
  走了一日,到了傍晚时候,辅公佑人马终于在运河上看着河船了,而且正是自己的东阳水师。
  听到前军禀告,辅公佑当下大喜,催马赶到河边。但见十几艘三层战船就浮在水面上,己方的人马都在岸边兴奋的大叫,让水师赶快将战船靠到岸边来接他们渡河。
  过了一阵,这十几艘战舰才缓缓从对岸靠近。但靠近之后辅公佑心底却是拔凉拔凉的。原来这些战船上已是换下了江淮军的战旗,反是竖起了赵军的旗帜,自己信任的东阳水师,竟是不知什么时候叛变投靠了赵军。
  在岸边的江淮军士卒的欢呼声都是戛然而止,士卒们呆呆地看着易帜的战舰,都是说不出话来。
  而这些战舰却朝岸边靠上。船头上可以看见水师士卒,往甲板上奔走。船舷边站了一排士卒,他们一并举起弓弩对准了岸边。岸边的江淮军士卒见了大呼不好,纷纷后退。
  当下船头上士卒一并朝岸上放箭,江淮军士卒连忙离岸。辅公佑当下也是拨马急走离岸。这一番虽没有射伤几人,但是极度损害了江淮军士卒的士气。
  辅公佑的心情沉到了谷底,但是他却没有放弃。反而他率领人马,退到了运河旁的一处丘陵上,秘密休息。辅公佑还派出士卒去砍伐木筏,想要率领士卒曾着夜色掩护,乘着木筏渡河。
  夜幕降临但是运河上却是一片灯火通明。叛变赵军的东阳水师的战舰,来回巡弋于运河上,并且战舰上都是点起了巨灯,将水面照得是一片通红。东阳水师的士卒还乘着小船,在运河上往返。
  赵军原来早想到了辅公佑要渡河的念头,夜间也是派人在河上巡弋。
  辅公佑见了这一幕心知眼前赵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不过他没有放弃,改率领士卒连夜赶路,他还有最后的希望,再往下游走就是庐江郡。唐军大将张善安,当年为义军时,曾受过他接济,只要自己能退到庐江郡,投靠张善安,就能有一条退路。
  辅公佑率领沿着运河夜行,为了赶夜路都是点起了火把跋涉。
  而运河上东阳水师扑捉到了辅公佑江淮军的动向,当下分出战舰都是跟上了江淮军的路线。战舰上不断敲锣打鼓,似乎在提醒友军江淮军的位置所在。
  辅公佑见这一幕时大怒,以往这些东阳水师的将领,自己是从来不拿正眼看他们一眼,而今自己虎落平阳,这些人居然是如此放肆,竟就在自己眼前晃荡。
  锣鼓声敲打了,令赶路江淮军心惊胆颤。东阳水师叛变后,私自离队的江淮军士卒已是更多了起来。
  而现在不少士卒早已是没有跟随辅公佑的意思,他们一面走,一面乘着将领不注意,藏身到路边的林地中。有时候甚至将领也带着士卒们一起开小差。
  快到了天明时,辅公佑一点身边人马,竟只有数百人了。


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将
  清晨之时,通济渠上水流激响,叛变赵军的东阳水师舰船,正沿河水直下,追踪着岸上的江淮军。辅公佑带着数百残兵,看着面前的通济渠上紧追不舍的舰队,大是愤怒,但同时又无可奈何,只能狼狈地继续逃窜。
  就在这时候前方树林突然冲出一支人马,辅公佑的士卒心底一紧,但仔细看去原来是大将阚棱率一支人马赶来。
  辅公佑义子高项上喝问道:‘阚棱你也降了赵军吗?’
  阚棱闻言脸色一变,在马背上默然了一阵,向高项身后的辅公佑道:‘辅公,我昨日失陷为赵军所擒,幸亏得王雄诞相救,不错,我现在已是降了赵军了。’
  辅公佑怒道:‘果然如此,你与王雄诞都是一丘之貉。’
  阚棱听了道:‘辅公,之前你派人夺我兵权,命人囚我,我不能死战,故而才被赵军俘虏。至于你待我如何,待我义父如何,暂且不言。我此来是为了救辅公以及数百位弟兄性命而来。’
  辅公佑在马背上挺直身子怒道:‘我何必要你这叛徒来救。不必多言,来战就是。’
  阚棱道:‘辅公若非心虚又为何不敢听我一言呢,我知道辅公此去是要与李唐总管张善安会师,可是辅公不知张善安的人马早已被赵军击退。而眼下赵军已是布下天罗地网在前面等着辅公你去钻,让我劝你一句吧,现在投降尚为时不晚。’
  辅公佑闻言怒道:‘小子,你竟然来动摇我军心,以为我会信吗?高项给我杀了此人!’
  “诺!”
  高项拨马上前,阚棱见了避走,高项笑道:“难道将军不敢上前一战,真是胆小如鼠。”
  阚棱傲然道:“江淮军中我怕谁来,只是劝尔等一句,现在投降犹能活命,若是一会赵王大军赶到,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高项怒道:“尔再敢发言动摇我军心!”说完高项举弓朝阚棱射去。
  阚棱冷笑一声,见箭射来不避不闪,直接一马鞭临空抽击将箭矢从空中打落。这一幕看得高项大惊,这几年他被誉为江淮军将领中后起之秀,有几分自傲,有些看不起江淮军中的老将王雄诞和阚棱二人,认为他们二人不过是虚名。
  但今日见了阚棱轻轻松松一鞭抽落自己用三石强弓射出箭矢,当下震撼,心知自己绝非此人对手。
  阚棱向辅公佑一抱拳道:“辅公,言尽于此,不复再说了,你还不知道……罢了,现在还说这些作什么。”
  当下阚棱长叹一声拔马就走。
  高项策马来到辅公佑面前道:“阚棱此人原本我以为他有几分骨气,没有料到眼下竟如此没种作为赵军走狗。”
  辅公佑长叹道:“杜伏威三十多个养子中,就属王雄诞和阚棱二人最有将才,而今罢了,随我一起走吧,希望阚棱确实是骗我们的吧!”
  辅公佑当下与高项率领残兵继续往下游行去,一路上又遇到几股败军,会师之后辅公佑又有了两千余人马。眼见声势重整,辅公佑倒是心情一松。
  待行到快要抵达庐江郡地界时,突然听闻一声牛角号响。
  四面马蹄声翻滚,竟是无数人马赶来,辅公佑上下尽皆失色。但见敌军旗帜之中,有赵军最勇猛善战的武卫军外,还有歙州刺史汪华,昆山闻人遂安二人旗号。
  辅公佑竟不知这二人何时也是降伏了李重九,充当他的部下。
  辅公佑当下令人布阵,准备与赵军背水一战,但赵军却丝毫没有上前进攻的意思,反而在远处侯立监视。这时候从通济渠上,几十艘战舰顺流而下。这战舰直接在江淮军上游数里靠岸,随即向岸上倾斜人马。
  但见一杆李字大旗高高飘扬,岸上黄屋左纛,附近的赵军皆是呼出万岁之声。辅公佑不用猜,也知道是赵国皇帝李重九来了。
  李重九此刻坐在黄缯为帷幄的御车内,姬川,张玄素,虞世南等文官在侧,左右廷卫军士卒簇拥左右。
  这时王雄诞,阚棱二人皆是策马而来,在御车前下马行叩首之礼。
  李重九走下御车,对阚棱道:“久闻江淮大将军阚棱之名,你能来助朕,我军平定江淮易如反掌。”
  阚棱有几分受宠若惊道:“陛下过誉了,能为陛下驱策,才是阚棱的荣幸。”
  李重九笑了笑,看向远处汪华和闻人遂安的人马问道:“他们进兵的速度也不慢嘛。”
  一旁王雄诞道:“陛下差遣,这二人岂敢怠慢。”
  李重九点点头,这汪华,闻人遂安二人降伏,还多亏了王雄诞的劝降。当年杜伏威击败汪华和闻人遂安,迫使他们降伏,派遣去征讨大将就是王雄诞。对于王雄诞,汪华二人心底十分敬畏。
  所以张玄素以王雄诞名义至下邳,小沛劝二人投降时,二人见连江淮军中大名鼎鼎王雄诞的降伏赵国了,还有什么话说,当下就一并投降了。这一次作为围堵辅公佑的第三道防线,二人就自告奋勇提兵南下。
  事实上不仅仅是汪华和闻人遂安,攻打徐州城后与江淮军连连交战,王雄诞和阚棱二人都替自己劝降了不少江淮军人马。以二人在江淮军中威信,很少有江淮军士卒见到二人还继续抵抗的。
  一次碰到负隅顽抗的江淮军,王雄诞就脱下兜鍪,来到阵前大声道:“你们都不认识我了吗?何敢再战?”王雄诞这么说后,还在抵抗的江淮军,立即都放下武器。
  所以这一次李重九能兵不血刃,收编这么多江淮军士卒,实多靠这二人之力,难怪事后张玄素突然对自己道贺。
  当时李重九问张玄素何贺喜之有啊?张玄素道,微臣为陛下一战而定江淮而贺,更为陛下一次收得两位勇将贺喜啊。
  李重九闻言不由哈哈大笑,张玄素的话是不错,自己以不付出太大代价,夺取江淮的目标已是基本实现。王雄诞,阚棱二人是江淮军中名将,杜伏威的天下有三分之二是他们给杜伏威打下的,有了二人加入,赵军这一次平定江淮不仅没有太大的损失,反而势力得到了加强,这样不用休整,就可以返师洛阳与李唐决战。
  现在已是万事俱备,只要再将眼前辅公佑的残兵歼灭在河边,这一次江淮讨伐之战,就可以落下帷幕了。


第七百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
  通济渠河边,李重九立于车前,见辅公佑的两千江淮军左右尽为赵军包围,毫无逃生的机会,当下对阚棱问道:‘辅公佑还是不降吗?’
  阚棱道:‘,陛下,之前微臣劝过辅公佑执迷不悟,不肯投降。’
  王雄诞上前道:“陛下恳请让微臣再尝试一次。”
  李重九将手一止道:“朕也不是好耐性的人,既然辅公佑要作项羽,那么朕就成全于他吧,传令全军擒杀辅公佑者,封县侯,赐百贯!”
  “诺!”
  当下十名传令骑兵一并上马,奔驰至各军,在无数的士卒面前驰过大声喊道。
  “天子有命杀辅公佑者,封县侯,赐百贯!”
  消息一出,众军皆是振奋,大赵爵位承袭隋制,依次为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六等。县侯虽是最低的爵位,但也对于普通士卒来说,就是从寒门进为士族的进身之阶。故而对三军来说,听到这个消息都是振奋不已。
  李重九将手一按,四面牛角号吹响,三千余武卫军士卒,以及汪华和闻人遂安的近八千士卒,从三面朝辅公佑的两千残军压来。另外河面上的丹阳水师也是在河面上朝江淮军抛射箭矢。
  这一下等于是四面夹击。江淮军残兵在辅公佑的指挥下,两千余士卒没有投降,反而与上万赵军激烈的交战起来。虽在穷途末路之时,陷入绝境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