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577章

江山国色-第577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李重九,程名振一并上舰。程名振一声喝令后,战舰随即张帆起航。
  五牙战舰缓缓起帆后,随即在运河向南行驶。
  而在五牙大舰的四周早有八艘楼船,作为护卫舰一般警卫着旗舰的安全。在楼船之外,还有几十艘艨艟小舰随船前进的,中间还有数艘传递军情的邮船。在舰队之后一里,随船跟进的,则是李重九禁卫军廷卫军,将士们坐在运兵船上,此外还有数目无数计算的辎重船,跟随这运兵船前进。
  水师行进的路线,是从永济渠的运河进入黄河之后,再逆流直上,在河阳直接登陆。这大概需要三天的水程。
  随着舰队的行进,这五牙大舰,就成为了李重九的临时指挥作战中心。以往随军不携带家属的,但是这一次攻伐李唐时,莫名有人提醒李重九说,李世民有暗害李芷婉的打算。
  李重九虽不知谁提醒的,但是心底担忧,于是将杨娥皇,李芷婉,室得芸,苏妙四人都带上随行,还有长子李鹰,长女采薇也是随驾,并随舟船而进。
  这艘临时指挥的旗舰上,五层乃是警戒嘹望之地,四层是李重九嫔妃住宿的地方,至于三层则是李重九与众大臣们商议作战的地方。
  至于二层,一层则是,船上三百侍卫,以及水手驻守之地。
  三层甲板外,视野通透,望去岸边都是正源源不断从后方进发赵军骑兵部队。而船底下的河水已是转为土黄色,显然已是进入黄河流域。
  李重九将目光从远处收回到了船舱内,但见姬川,张玄素,虞世南三名中书侍郎,正在将风闻司,赵军前线,各方面送来的消息汇总分析。而十几名幕僚在绘制地图,将随时各军进行,兵马分布,粮草囤积之地,都是在沙盘上仔细绘出。
  至于六名中书舍人,这一次全部前来侍驾,如薛德音,王博等中书舍人,自是作为奉诏之用,书写公文,令由诏制所出。整个作战中心里,众人安静,有序工作,只有听到公文翻动,一下下声响。
  有这么多人操劳,其实李重九才是清闲,一般的事情有姬川,张玄素,虞世南这样优秀的幕僚团,都可以替自己拿决策的。所以李重九也就乐得清闲,大部分时间则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当然房间里面还有一个人却是不知道如何自处,这就是李重九秘密指定的太子李鹰。李重九这一次带李鹰前来,自也是让他长见识的意思。自己对李鹰虽多加锻炼,但是李鹰自幼还是深宫中。李重九可不想让他在女人堆里长大,所以这一次就带着李鹰来见识。
  但兵法谋略这些,还有一些听起来如同天书一般的情报消息,对于不过十岁的李鹰而言哪里听得懂。开始一天,李鹰坐立不安,坐在小板凳上备受煎熬。李重九也不去管他,看他下面怎么办。
  可第二天之后,李重九却发觉李鹰,对沙盘地图特别感兴趣。
  这沙盘地图是包揽关中,河内,河西,川蜀四个部分,位置极大,差不多有四个台球桌那么大。上面按照比例堆砌起的山川河流,重要城镇,以及兵力布防。
  李鹰看到这些后,整个人都呆呆盯在那,并看着李重九的幕僚团,在沙盘上作业,将兵马一处一处的推移。
  李重九看了上前问李鹰:“看得懂吗?”
  李鹰手指着地图道:“长安,我知道,师父有告诉我,这是李唐的国都,还有洛阳,这是我们大赵的陪都。其他的,我都不认识了。”
  李重九听了笑着点点头,手指地图上中央隆起的山脉道:“你认得这些已是不错了,你看这是秦岭,秦岭往南是川蜀,天府之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往北则是八百里秦川,这里关河四塞,就是当年周文王凤鸣岐山之地,秦国的咸阳,刘邦奠定霸业之基!”
  说到这里李重九指着地图上的,中央分割的河流道:“秦川往西则是河源,就是黄河源头,你看这黄河从西至东,如一条衣带,贯穿我华夏之衣襟。这山川之美竟如斯也!”
  李鹰听李重九之言,不由要伸手抚摸着沙盘,幕僚生怕李鹰弄乱他们的心血,但又不好发言。
  李重九笑着握起李鹰的手道:“你摸什么?”
  李鹰抬起头看向李重九道:“父皇,我听你这么说,想这天下,仿佛就在沙盘一地之上,方寸之间一般,最后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而这兵马调度,有好比平日下棋时,棋盘上一颗颗棋子。师父曾经和我说过,父皇以天下为棋,大概就是如此吧!”
  李重九听了赞许的点点头,李鹰的悟性不错,没有白费了自己这一番说辞。
  李重九笑了笑,当下不再说什么。接下来李鹰就看着这沙盘,然后就似懂非懂地听着李重九和幕僚们商讨这一次伐唐之事。
  而这一次攻伐李唐,大的战略经过一年的准备,早就是构想好了。对于如何进兵,李世民如何应对,都作了三四重的对策。


第八百三十七章 当世虎将
  船舱之内,微风吹来。战舰继续在黄河上行进。
  李重九坐在指挥中心内,手里捏着是张玄素,姬川,虞世南他们辛苦数个月得来的文案。
  在大赵进攻之前,赵国大臣们对李世民的军略作了详细的分析。李世民确实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用兵大师。此人军略虽不能说当世无出其右,但是能及得上他的人不多。
  再加上有着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帮助,以及历史上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幕僚团也是相当的强大。所以这一次用兵,如何和李世民周旋,也是成了赵国幕僚团所考虑的范畴。相对而言,这一次攻唐,既然战略主动权把握在赵国的手中,而且形势占据了很大优势。所以在庙算之中,这就占据了先手。
  就好比下棋一般,赵国现在取得先手,李唐为后手。不过这一点对于对决而言,优势并非很大,当年蜀国疲惫,诸葛亮七出祁山,讨伐魏国,也曾以攻代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两国国力的比拼。而张玄素在之前分析上,赵国与李唐相较最大的优势还是财力,人力,物力上,李唐唯一可以和赵国一较高下的是他的军力。
  至于进攻的各种方略,可以说都被李重九身边这最顶尖的幕僚团给想尽了。同样李世民那边应该也是这样。
  算无遗策,自古以来没有人可以说得上,但是对于庞大的幕僚团而来,这是可行的。赵军各种进攻方略,唐军各种防守,几乎都被张玄素他们绞尽脑汁想尽了。
  事实上,要遗漏的可能很小。
  最后张玄素给李重九拿出这个方案,属于正统的用兵,正奇结合的作战方略。
  这时候张玄素走到李重九声旁道:“陛下,前方传来消息,王马汉已经攻下了高平郡了。这是捷报!”
  李重九点点头,接过捷报,张玄素继续道:“与我们预料的一样,唐军果真在高平郡没有布防,只有郡县自己募集的乡兵,作战时操持是竹弓,破旧的铁枪,兵马不到三千之众,遇我军精锐一战即溃。”
  李重九在捷报放在一旁道:“张卿,你说李世民是要收缩兵力,放弃外围,在内线与我们决战,用空间换时间对吗?”
  张玄素道:“有这个可能,李世民用兵擅于坚壁而守,再断人粮草,他放弃外围,可能是为了诱我军深入。若是我军在占领的郡县上布置太多的兵力,那么前方攻击的力量就会不足,若是不投入兵力防守,那么后方的粮道就危险了。”
  李重九合掌道:“正是如此。当年薛仁杲就是在浅水原这么被打败的。我们必须引以为鉴,但是现在只是攻下唐军的高平郡,尚且不可以轻易下判断,相信不用太久就会有答案。待尉迟恭的大军出太行山后,再与朕禀告,至于其他小事,就不必知会朕了,你们拿决定就好了。”
  “诺!”张玄素告退后。
  李重九敲定军务后,就站起身了,房间内自己的幕僚们仍是在忙碌着。这些出自兵部和中书省的官员们,虽是品秩不高,但是在这场大战之中作用却是至关重要。
  李重九看李鹰也是伏在沙盘旁睡觉。三国志里记载魏国名将邓艾,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看来自己的儿子与邓艾一并都是地图控啊。想想李重九自己儿时时候,不也是如此,正如有的小孩喜欢玩骑马打战的玩耍般,而有的小孩,如自己小时候则是喜欢将棋子堆起,模拟两军对垒的小兵,排兵布阵。
  同样是流动在男儿身躯里的好武之风,但表现也是各有不同的。
  观其幼,而知其志。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李重九抱起睡着的李鹰,当下返回第二层甲板,与家人共同用餐。
  之后一夜无话,战舰从黄河之上逆流直上。经过三天的路程,从黎阳渡抵至河阳登岸。
  李重九的主力战舰抵至河阳城附近,缓缓登岸,为了配合这一次进攻,河阳守将苏定方早就在河阳城,修建了巨大的水上船坞。河阳城守将苏定方,率领人马早已是率军在前线作战。
  故而河阳城城内的都尉,铠曹参军,记室参军来到码头迎接。
  赵军战舰缓缓进港,六月黄河汹涌的激流,不断地拍打得两岸和船身。但是李重九巨大的五牙大舰在疾风高浪之中,却是纹丝不动。长长的口号声响起,下面是无数雄壮的应声,岸旁数百名精赤着身子的纤夫,将李重九的五牙大舰逆流拉至岸边停靠。
  在驳岸之中,李重九登上舰头,在北侧是黄河雄关河阳三城,中央是铁索横江的河阳浮桥,但见一河之隔,就是孟津,再往南就是陪都洛阳。洛阳城方向人头浮动,奔驰疲惫的战马不顾黄河的激流,来到岸边喝水。
  南岸是拥挤满了赵军士卒和将士。
  现在浮桥上大军源源不断的进发,这是从洛阳方面开来的大军。南道大行台的人马,绕过西面的潼关和武关防线,从河阳渡河,向北与李重九会师。
  李重九手指着河阳浮桥密密麻麻,正在行军的大军问道:“河南道大行台的人马,到了几日?”
  张玄素道:“为了怕过早惊动驻守在武关,潼关的唐军,我们之前作为佯装要攻打武关,潼关的态势。在陛下的舰队抵达河阳后,大军这才从武关和潼关前线撤下。”
  李重九点点头道:“这很好。”
  姬川道:“预计两日内,人马都可以过完,一共是徐世绩,单雄信,薛万彻率领的三支府军精锐,还有一万辅兵。南岸留下王薄,孟海公二将镇守洛阳。”
  另一旁虞世南道:“陛下一切在我们计划中,李世民若知道我们驻扎在洛阳的十万大军北调,必是抽调驻守潼关和武关的人马,这样长安的南面就空虚了。如此宋金刚,萧铣的南路军团就更容易成功了!”
  李重九问道:“南路大军的前锋是何人?”
  “回禀陛下,是虎贲郎将王雄诞!”
  李重九听后赞道:“此人乃当世虎将,足以威震汉中唐军!”


第八百三十八章 双管齐下
  有了王雄诞为深入汉中的前锋,李重九对南路军的心底把握更大。
  南路大军一共五万人马,隶属于宋金刚御卫军的府军人马有三万之众,萧铣的原旧梁部属,蛮兵,辅兵也有两万。
  这一路人马,先攻上庸,再从上庸小道进入汉中。要知道这条小道,不容易走,难进也是难退。属于兵法上所云,如不克捷,还路甚难。
  所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