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汉末年立志传 >

第177章

东汉末年立志传-第177章

小说: 东汉末年立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如此,当那'另一个陈蓦'展现出超越他估算的实力时,关羽的心境出现了几许波动,他甚至是难以再用平常心与其交手,尤其是当他的绝招对那'另一个陈蓦'起不到任何作用时,这份打击显然是难以想象的沉重。
  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次交手对关羽的影响十分深刻,正如陈蓦在此之后领悟到了贪狼的真正力量,关羽亦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追求,毕竟命魂这样的存在,即便是关羽这等万人敌,亦算不上是完全领悟,至少,郭汜所掌握的命魂二段变化,关羽便没有掌握,也难怪,毕竟在这个信息流通不便的大汉朝,但凡实力强大的武人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索,根本不存在什么互通有无。
  这时,伴随着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帐帘一挑,刘备徐徐走了进来,望见关羽盘坐在席中,轻笑说道,“云长,感觉如何?”
  听闻大哥刘备的问话,关羽这才缓缓睁开双眼,望了一眼抬起的右手,随即握了握拳,摇头说道,“劳兄长挂念,不过是皮外伤罢了,不碍事的!”
  “如此便好,”刘备点点头,宽慰一笑,随即望着关羽从肩头到胸口包裹的绷带,喃喃说道,“不愧是盛名已久的陈奋威,怪不得吕奉先当初选择此人为副将,为兄万万想不到此人有这般实力,竟然连云长都身负重伤……”
  见刘备提及此事,关羽面色更添了几分红色,在略微一停顿之后,沉声说道,“前番是我大意了,倘若再与其交手,定能将其或杀、或擒!——兄长且拭目以待!”
  听着关羽那铿锵有力的话,刘备微微一笑,点头说道,“难得云长有如此战意,只不过……”说着,他脸上露出几分苦笑,摇摇头继续说道,“只不过暂时是没有与其交手的机会了。”
  “唔?”关羽愣了愣,抬起头疑惑问道,“兄长何出此言?”
  只见刘备微微叹了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关羽,苦笑说道,“我等家园已失,不得已要退兵……此乃公佑叫人日夜兼程送来的急报,云长且看看吧!”
  “……”关羽疑惑地望了一眼刘备,随即站起身,恭敬地接过他手中的信,而这时,他心中已经萌生了不详的预感。
  要知道刘备口中的'公佑',指的便是刘备麾下寥寥无几的几名文官中最为出色的两位之一,孙乾、孙公佑。
  此人与简雍几乎在同期投入刘备帐下,成为刘备在内政上的左膀右臂,地位超然,如今担任从事一职,在刘备远离徐州的期间代为处理着徐州所有的民生政务,倘若没有大事,他如何会叫人日夜兼程将此信送来?
  本着心中不好的预感,关羽迅速地抽出了信函,然而只不过是粗粗一瞥,他双眉便紧紧皱了起来,尤其是看到信中所写张飞因醉酒责打曹豹,致使此人怀恨在心,暗通吕布夜袭了徐州之后,关羽勃然大怒。
  “这……翼德这……岂有此理,这莽夫!”最后几个字,虽说话语中充斥着浓浓愤怒,但是不知道为何却隐隐藏着几分无奈。
  相对而言,反而是刘备显得格外镇定,只见他拍了拍关羽肩膀,轻笑着宽慰道,“云长且稍安勿躁,公佑在信中不是说了么,吕奉先并未伤及我等家眷……”
  “可是兄长,徐州……”
  摆了摆手打断了关羽的话,刘备微叹说道,“徐州原本并非我刘备所有,只是承蒙陶大人器重,托备代为看护徐州百姓、休要叫万千民众遭曹操毒手罢了……”
  “……”关羽愣住了,在呆滞了足足半响之后,仿佛服气般摇头说道,“兄长真是好气度,那可是偌大徐州啊,天下诸侯无不对其垂涎三尺,兄长得之,又失之,竟仍是这般气定神闲,小弟万分不如!”
  听着关羽那带着几分牢骚与没好气的口吻,刘备轻笑一声,摇头说道,“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也,倘若锱珠必较,何以成大器?”说着,他转过头来,拍了拍关羽肩膀,轻声说道,“眼下徐州有失,讨袁术之事不得已停歇,我当上表至朝廷,想来曹孟德亦不会因此事为难我等,云长且稍做准备一番,我等明日下令全军,启程返回徐州……”
  “即便回去,恐怕那吕布亦不会如此轻易将徐州再还给兄长!”关羽长长叹了口气,很显然,对于已得的徐州却又失去一事,他始终难以释怀。
  “徐州?”出乎关羽的意料,刘备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苦笑说道,“为兄急着回徐州,并非为与那吕奉先争执,只是……翼德为人刚烈难屈,如今因他而失了徐州,恐怕……”说着,刘备顿了顿,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皱了皱眉,紧声说道,“罢了,云长,你且去传我命令,叫全军在三个时辰内整编,无关紧要之物,尽数丢弃,我等即刻轻装返回徐州!”
  “……”望着兄长刘备整理着自己的行装,关羽微微张了张嘴,却不知为何说不出半个字来,只感觉心中有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或许是察觉到了几分不对劲,正整理着几本书籍的刘备抬起头来,错愕说道,“云长?何以仍在此地,莫非另有他事?”
  “啊?”被刘备一句话惊醒,关羽这才回过神来,压抑着心中的兄弟情义,点头说道,“是,兄长,我这就去通令全军,准备撤军!”
  “唔,去吧!”
  “……”在撩帐的瞬间,关羽转头望了一眼帐内,望着刘备弯着腰在草榻上整理行囊,不知为何,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
  啊,这就是自己的兄长、亦是自己的主公,刘备、刘玄德……
  虽不及曹操、袁术等辈出身显赫,不过……
  终我关羽一生,亦当跟随此人,至死不悔!
  ——与此同时,徐州彭城——
  彭城,亦称做郯,是徐州的州府所在,陶谦在他死前将其托付给了刘备,而如今,这座在中原屈指可数的重城,已落于了吕布手中。
  “短短数月,徐州三易其主,真是想不到!”
  在城南的陈家府上,已过五旬的家主陈珪端着一盏银制的小水壶,正细心为花圃中的花苗浇水。
  在陈珪身后数丈处,其子陈登恭恭敬敬地站在花圃外,拱手说道,“父亲说的是,不过好在有陈宫约束,那吕布倒也没闹出什么事来,既无放纵麾下曲部抢掠百姓的迹象,亦不曾为难城中世家大户。”
  “他敢?”陈珪淡淡一笑,带着几分轻蔑说道,“吕布即便被称为天下无双,不过在此乱世,区区匹夫之勇,何足挂齿?在我等眼中,他即便手掌徐州,亦不过是外来之主,倘若得不到我等世家相助,单凭他一人之力,何以掌制徐州?”说着,他微微叹了口气,摇头说道,“老夫原先还道徐州会为曹操所得,不想却是吕布……刘备留其莽夫三弟守徐州,实为不智!”
  “父亲说的是……”
  “对了,”转过头来望了一眼其子,陈珪抚着白须说道,“曹操自陶恭祖死后,对徐州依然是垂涎三尺,但并未再次起兵,元龙对此如何看待?”
  陈登拱了拱手,恭敬说道,“无外乎徐州有一龙一虎,曹操心惧罢了!”
  “正是!”陈珪点了点头,正色说道,“刘备此人,在老夫看来不过中人之资,不过却并无苛刻之迹象,叫其执掌徐州,倒也无不可,唉……实不该收留那吕布啊!——此事无非是引狼入室!眼下刘备已食恶果,又要连累我徐州……”
  “父亲可是担忧吕、刘失和,因而惹来曹操窥视?”
  “不得不防啊,虽说眼下陶恭祖已逝,然曹操父仇之恨,恐怕未见得就此消减,倘若吕、刘失和,必然会再次起兵,攻我徐州,到时候,免不了一场恶斗……”
  “父亲莫要担忧,孩儿不才,愿以一身所学,保我徐州军民!”
  “好,好!”陈珪满意地点了点头,忽然,转过头来望了一眼陈登,古怪说道,“那位先生……离开了?”
  陈登愣了愣,随即仿佛明白了什么,恭敬说道,“老师言他不便插手,是故提前离去了,不过托老师的福,孩儿更添了几分自信,即便是吕奉先,孩儿亦不惧他!”
  转头望了一眼儿子脸上浓浓的自信,陈珪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
  “如此……便好……”
  

第141章 狼骑之名(一)
  ——三日后,灵璧袁军大营,北营——
  或许觉醒了命魂的武人在身体的强度上普遍高于普通人,然而即便如此,像陈蓦那样在短短三天之内便从濒死边缘直至恢复如初的家伙,依然是极为少见,简直是堪称怪物。
  谁能想到,三日前胸口中刀、险些流血而死的陈蓦,在调养了两三日之后竟仍然能够在校场生龙活虎,望着他赤手空拳打碎一根根足足要一人环抱的木桩时,哪怕是对其素来极为佩服与尊敬的张燕,也忍不住在心中暗道一声怪物……
  “呼!”
  在张燕注视的目光下,陈蓦深深吸了口气,调整了一下体内外的气,待稍作停顿之后,右掌猛然间推出,掌心紧贴眼前的粗大木桩。
  【崩劲·虎咆!】
  隐约间,伴随着一阵尖锐的风啸,仿佛有一股猛烈的气流自陈蓦的手掌钻入了木桩,随即,在木桩的另外一头澎湃涌出。
  “砰!”一声炸裂之响,叫张燕的眉毛微微一抖,只见在那木桩之上,陈蓦手掌紧贴的一面丝毫无损,然而木桩的背面竟然整个炸成了碎片,望着那难以言喻的破坏力,张燕心中澎湃不已。
  也难怪,毕竟,如果要打断木桩,或许就连刘辟、张燕也能轻松做到,但是如果要将其打碎,打碎至木屑,没有一定的造诣显然是办不到的,更有甚者,张燕刚才瞧得分明,当陈蓦的手掌紧贴在那根木桩上时,木桩甚至没有丝毫的颤动,这意味什么?
  这意味着陈蓦那一掌的力道尽数灌入了木桩之内没有丝毫外露,意味着那根木桩并不是被蛮力所打碎,而是被陈蓦灌注其中的力道所震碎,虽说张燕对于崩劲多少也有些掌握,但是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陈蓦这样。
  望着漫天飞扬的木屑,张燕不由咽了咽唾沫,因为他很想象,倘若这一招打在人身上,那究竟会是怎样的一幕。
  下意识地,张燕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躯体被摧毁、断臂残肢乱飞、鲜血四溅的惨状。
  或许是想到了惨烈的极致,张燕忍不住浑身一颤,随即鼓掌几下,一脸佩服地说道,“陈帅,这等威猛招数,恐怕不会有人能够抵挡地住吧?”
  不得不说,虽然张燕在年龄上尚且要比陈蓦大两岁,但是与黑狼骑中上下所有将士一样,他心中对陈蓦充满了崇敬,就如同当初陈蓦面对波才那样。
  即便是在下蔡所有黄巾将士中亦是如此,两年后的陈蓦,已经站在了当初波才那样的高度上,被底下的黄巾士卒所崇拜,或许,要更甚之。
  毕竟陈蓦是唯一几个亲眼目睹黄巾由盛转衰的黄巾老卒,与周仓、裴元绍一样,是最初甲子年的那一批黄巾。
  也难怪,毕竟对于黄巾军士卒而言,甲子年的黄巾老卒无疑是他们所憧憬的先辈,想当年数十万甲子黄巾反攻朝廷,四方云从,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那是何等的气势迫人。
  不得不说,甲子年的黄巾,在黄巾军中无疑是堪比奇迹的存在,谁能想到那些在装备、训练上远远不如官军的先辈竟然可以做到这种地步,险些就覆灭了那腐朽的王朝。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长社一败,致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