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394章

明朝好女婿-第394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知道所有的题目,固然是稳中的。但老先生是一个传统的文人,心中却还有一丝廉耻之心,在看了三道题目之后,早就羞不自胜。一种罪恶感油然而生,就强忍着自己心头的**,制止了苏木。
  苏木在一刹那把握住老先生微妙的心理,心中好笑:老先生你已经湿了脚,还做什么姿态啊?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事情做绝,又何必扭捏作态?
  当然,他是长辈,苏木也不好再说什么。
  更何况,这些题目本就是假的。整个历史都因为他的穿越而发生改变,这一期的题目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他不让写,苏木还懒得费神呢。
  于是,苏木一一施礼:“老先生,时辰已经不早了,你早点休息,晚辈告辞。”
  等苏木离开,吴世奇在那里做了半天,面上的红潮越发地鲜艳起来。
  他紧紧地抓住椅子的扶手,手指关节因为用力,已经发白。
  满屋都是他粗重的喘息声,显然正处于天人交战之中。
  良久,吴老先生突然抬起右手给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吴世奇,你这个伪君,你这个小人。为了你的功名利禄,竟然犯下舞弊大罪,你还是人吗?”
  “可是,中进士却是我一生的理想啊!有了题目,只需要这三道题,以吴某的本事,虽然拿不到好名次,但中一个赐同进士出身,却是稳拿。难不成,你要就此放弃吗?”
  “不!”一阵低沉的悲鸣从他喉咙里响起。
  “吴世奇啊吴世奇,难道你忘记了,这一年多年别人对你的羞辱吗?难道,你就不想争回这一口气吗?想想吧,一旦你中了进士,有了正经出身,别人还会拿你当佞进小人看待?”
  “不会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现实。看人只看表象,看你什么出身,又是什么名次。官场之上,大家见了面,首先就要论辈排序。你是进士,你是庶吉士,你是翰林编修。”
  “吴世奇,你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人,你跟同僚们在一起的时候,甚至连个座位也没有,你甘心吗?”
  “不,不甘心啊!”
  “我要中进士,我要中进士。”
  “可是,先师说过,君子者,宁可直中取,莫向曲中求。吴世奇,你竟然去问人要考题,你就是个小人。做下这种事,你就算将来富贵了,能安心吗?”
  “不会的,不会安心的!”
  ……
  可是,吴世奇的手依旧不受控制地伸向苏木留下的那三道题目。
  拿起来,贪婪地又看了一遍,然后凑到烛光上,点着了。
  屋中一阵大亮,然后就暗淡下去。
  灰烬飘落在地,一如吴世奇乱七八糟的心绪。
  这一夜,竟是无眠。
  如果苏木知道吴老先生因为此事,而拷问了一夜的良心,肯定会笑掉大牙:不过是胡乱写的三道题目而已,你又纠结什么呢?
  等到上了考场,老先生你一看题目不对,却不知道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第二日一大早起床吃早饭的时候,小蝶在服侍苏木的时候,一脸的忧虑:“老爷,老先生可好了?”
  苏木:“不是跟你说过吗,他昨天晚上已经恢复正常了。”
  小蝶:“不对啊,我看吴大老爷的院子里,灯火亮了一个通宵。”
  苏木突然想起一旦吴老先生进考场发现题目不是自己所写的那样,搞不好就会情绪失控,忙对小蝶说:“小蝶,晚间你还是请个郎中回来给老先生下点定惊镇定的药物,吃他个十八就副的好。”
  这药要一直吃到老先生进考场为止,不能断啊!
  如今,苏木也只能想出这么一个法子来,最好能够让吴老先生成天陷在浑浑噩噩之中。
  反正老先生最近情绪不稳,吃些镇静剂也没什么坏处。
    
    
第五百八十六章 经历厅微妙的人心

      吃过饭,自然要去通政司上班。
  苏木和吴老先生早就定了轿子,每天一大早就会来府上接。
  一个月下来,怎么也得花上六百文钱。而经历厅的官员们一个月也不过二三两银子的俸禄,其中还有一半是实物。说起来,这笔开销对穷官员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是,人活一张脸,经历厅的知事们却不肯跌了这个份儿。
  吴世奇没多少钱,可苏木如今在京城中也算是豪富人家。老先生自然老实不客气地叫自己未来女婿付钱,而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今日也乔,出了府门,就看到吴世奇正好出来。
  苏木定睛看去,顿时大吃一惊。只见,吴老先生满眼都是红丝,额头上也第一次出现了几道深刻的皱纹。
  老先生竟在一夜之间,老了三分。
  苏木正要上前见礼,吴世奇却像是在躲什么似的,以他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敏捷跃上轿子,一道烟走得没有了影子。
  苏木苦笑着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我就有这么可怕吗,哪里有老丈人怕女婿的呀?”
  到了经历司,一切如同往常,依旧是清闲得令人发指,尤其是大家都一条心温习功课,想在科举场上大展手脚的要紧关头。一切政务,都被他们押到下个月。
  据苏木观察,吴老先生整整一天都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什么人也不见,什么事也不做,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苏木心中担忧,毕竟老先生昨天一日之内疯了两回,千万不能再有好歹。
  中午的时候,他借了一个机会去见吴世奇。
  就看到吴老先生正伏案奋笔疾书,一张脸又是激动又是兴奋,还带着淡淡的红晕,额头上甚至还有一层汗水的光泽。
  他手上全是墨汁,脚下已经扔了一地的纸团,上面淋漓地都写着字。
  一刹那,苏木突然有种恶趣味的想法:宅女费电,宅男费纸,这个老先生究竟在干什么啊?
  阿弥陀佛,他可是我的老丈人,不可乱想,不可乱想。
  强忍着面上的笑意,苏木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去。
  吴世奇突然光速地用手捂住自己的稿子,因为用力过猛,官袍的袖子还落进砚台中去了。
  他警惕地看了苏木一眼,不客气地喝道:“你想干什么?”
  目光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苏木也没想到一个老宅男,一个文弱书生,目光会如此凶横。
  倒是一惊。
  就在这一刹那,苏木看清楚吴世奇纸上所写的内容,题目竟然是《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原来,他正在作八股文,为十几天后就要开始的会试做准备。
  至于地上的纸团,想必是他所写的费稿。
  苏木心中哀叹一声:看来,老先生还真以为我胡乱所写的那三道题是真的,这才题目做好文章,然后熟记在心。算了,一动不如一静,就让他在这事上先忙乎着吧,总比他成天胡思乱想的好。
  苏木只得将手中的一篇公文递过去:“回老大人的话,这是理藩院转过来的宗卷。”
  “放那里,下去吧!”吴老先生点了点头。
  等苏木退到门口,老先生又喝了一声:“把门带上,没什么要紧事情别来打搅本官。”
  回到大厅堂之后,苏木就看到牛知事、李知事三人正聚在一起,一脸神秘地在讨论着什么。而段知事着一脸冷笑地坐在旁边,一脸的不屑。
  见苏木进来,牛知事等人突然闭上了嘴巴散开,看苏木的目光中都带着一丝诡异。
  然后,大厅堂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苏木也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可具体哪里不对劲,他也说不上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间,李知事微微一笑,低声问道:“子乔,你刚才去吴经历吴大人哪里,究竟说了什么?”
  苏木:“没说什么,就是转一份宗卷过去,怎么了?”
  “没什么。”
  沉默片刻,牛知事道:“子乔,吴大人一大早来衙门,就埋头作文章,看情形,应该是为即将开始的春闱做准备。听人说,子乔你和吴大人关系密切,亦师亦友。你们两人做了文章,都会互相交流切磋。却不知道这次吴大人和你交流的究竟是什么题目,大家同事一场,今日闲着无事,何不一并探讨探讨?”
  苏木心中一惊,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牛知事话中的意思,他如何听不出来。
  昨天苏木为了让陷如痴狂的吴老先生第一时间情形过来,下了猛药,说是自己知道会试的考试题目。当时,所有的人都在场。
  难道,他们和吴世奇一样当了真?
  苏木忙道:“以前苏木确实是和吴大人有过切磋,不过,现在不是忙着备考吗?时间紧迫,温习都来不及,哪里还有这般闲情逸致切磋文章,交流心得。”
  “哦,原来是这样啊。”牛知事故意一笑:“子乔和吴大人定然是作出好文章来,敝帚自珍,藏私。”
  其他人也跟着笑道:“子乔你果然在藏私啊!”
  苏木看得明白,众人的笑容都显得很牵强,就两那段知事,也对自己暗自留了神。
  他呆住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这一天,整个经历厅的气氛都显得很不正常。众人在见了苏木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闭上嘴巴,互相对视,目光中好象正交流着什么。
  可等苏木一离开,大家都开始激烈地讨论着什么,只是不想叫苏木知道而已。
  苏木感觉这一天的日子过得有些憋屈,浑身也非常不自在。
  好不容易挨到后世界北京时间下午四点,正要起身回家。
  牛知事突然站起来,笑道:“春暖花开时节,咱们整日埋首案牍,又辛苦备考,确实辜负了春光。现在时辰虽然已经有些晚,可下官却知道城中有个叫《数红阁》的地方很有些意思,不如去吃几盏酒,整理一下心情。”
  李知事笑问:“可是一家青楼?”
  其他人也跟着笑。
  牛知事正色道:“却不是,咱们乃是朝廷官员,按制,是不能出入青楼于歌女狭戏的。这家数红阁乃是一家酒楼,也不甚出名。只不过,楼前道边种着一丛桃花,开得灿烂。下官每年都会去看的,这阵子大家读书也累,如果过去聚聚,子乔也一道去。”
  众人都说好,苏木本待拒绝,无奈切不过大家的热情,只得随他们一道去了。
  宴无好宴,苏木也感觉到今日的情形有些不对劲。
  刚才牛知事明摆着是想从自己口中打听本期会试的考试题目,问题是,苏木根本不知道啊,又怎么敢乱说。
  他心中想: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反正等下无论大家怎么说,只一味装糊涂就是了。
  众人换上便装,坐了轿子,行不了半个时辰,就到了西边的一个小巷子,在巷子的拐角处,有一道酒幌,上面写着数红阁三个大字,字写得很不错。
  酒楼显得档次不高,就一排平房,但门口路边的桃花开得灿烂,再加上这里僻静,显得很是雅致。
  再看酒楼中的食客,大多是宽衣大袍的书生,显然,这里却是京城士人的一处聚会场所。
  大家看了这里的光景,都赞了一声:“甚是不错啊,牛知事寻得好去处!”
    
    
第五百八十七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说句实在话,这地方档次不算太高,却非常干净,有一种古雅之美,很对苏木的胃口,也跟着道:“牛知事,这么僻静的地方,亏你也能找得到。”
  牛知事有点得意:“也是在下前年进京参加会试时,经同年邀约来过此地,这才知道有这么好的好地方。子乔乃是大名士一个,普通的去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