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50章

明朝好女婿-第50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家事自家清楚,胡顺理解明白,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全赖苏木。心中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这读书人的手段果然厉害,难怪这达官贵人们府中都会养着一群幕僚和师爷什么的做参谋。我胡顺也不过是粗人一个,这次突然发达,将来还不知道要遇到多少事。如前阵子所发生的事情也不须多,就算再来一桩,以我胡顺的智谋,只怕死地不能再死。这个苏木既然如此了得,干脆就将女儿嫁给他好了,又他帮忙,我胡顺这官也会做得稳当。
  于是,见了苏木,胡顺难得一脸的客气。
  苏木心中正对胡顺软禁自己一事窝火,忍不住淡淡道:“什么贤婿,难不成,胡百户还想让苏木入赘胡家吗。苏木今日就在府中,胡老爷要打要关,悉听尊便。”
  说完,就将手一摊。
  胡顺见苏木如此不客气,眉毛一扬,心中也有些恼火。却强自忍耐住:“子乔,那事是我做得不对。你也知道某就这么个独生女儿,是人都有点自私,难免做出错事。你也知道,某如今做了锦衣百户,前程看好。我也知道莹儿中意你,索性就将她许配给你。以后咱们翁婿联手,定能混得风生水起。不说富贵荣华,在这保定府也是能横着走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回去找媒人过来提亲吧!我先同韶先生说几句话。”
  就大喇喇一挥手,示意苏木退下。
  苏木一呆,若是在先前,胡顺不要自己倒插门,还肯将胡莹嫁过去,他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可刚才听了韶泰那一句话,才知道胡莹娶不得,那可是要怀前程的。
  可胡小姐就在后面,想起那小丫头对自己的一片真情,这话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怎么,还不快去,贤婿可是太高兴了!”胡顺鼻子里哼了一声,锦衣特务的派头十足。
  苏木还没说话,旁边的韶泰立即发起怒来,大喝一声:“一个军户的女儿也想做我名教子弟的正妻,可笑,可笑!”
  这一声惊得所有人都愕然地看过去,苏木记起韶泰先前所说可以纳妾的话来,顿时大惊:“先生!”欲制止韶先生。
  韶泰一挥大袖:“子乔,你父母去世得早,你家里的情形,为师也清楚。师父师师父,师即是父,你不要说话,这事为师替你做主。”
  他冷着脸走到胡顺面前:“胡百户,子弟的婚姻大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韶泰忝为苏木师长,你则是胡小姐的父亲,既然提到这事,今日我们就把话敞开了说。”
  胡顺虽然尊重韶泰,甚至敬若神明,可韶泰的话说得难听,他也铁青了脸:“韶先生请讲,难道你反对这桩婚事不成?”
  “没错,我不同意。”韶泰声音大起来,竟有一股凛然的气势。
  “光当!”里屋有东西摔碎了,估计是胡小姐手中正端着杯子之类的物件,听到这话,一惊,失手落到地上。
  “你不同意?”胡顺斜着白眼,他不敢在韶泰面前放肆,只狠狠地看着苏木。
  苏木大觉头疼,还好韶泰道:“胡百户,苏木乃是个读书人,将来可是要科举入仕的,怎么可能娶军户的女儿自毁前程。你若真看得上苏木,这事也不是不可以。不能娶妻,但可以纳妾。”
  “什么,我堂堂胡顺的女儿要给这小子做妾?”胡顺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捏着拳头冲到苏木的面前,喝道:“你……亲口对我说一遍!”
  就在这个时候,胡莹却悲叫一声,从里面冲了出来,抱住胡顺:“爹,爹,不要,不要,女儿不嫁了!”
  韶泰喝道:“怎么就不可以了,先前你胡顺不是答应把自家女儿给苏瑞声做妾了,怎么现在就不能给苏木,苏木又有哪一点比不上苏瑞声?我明白你,你胡百户如今是锦衣卫了,身份不同了。厂卫,厂卫,嘿嘿,果然了不起!”
  说着,就不停冷笑,笑声中满是鄙夷。
  “你们走吧,啊!”胡莹大声地尖叫起来,“我谁也不嫁,我我我,削了头发做姑子去!”
  她先前脖子上本带着伤,用一小块白绢裹着,这一激动,又有鲜血沁出。
  苏木看得心中一疼:“莹儿,你的伤可好……”
  “走吧,你走吧,小祖宗,你这是要我死吗?”胡莹泪流满面。
  *******************************************************
  “少爷你做得对,听韶先生的话没错。”小蝶小心地将一杯茶端过来,放在案上。
  苏木手中正捧着一本时文选萃,可心中却是乱糟糟地,一个字也读不进去。
  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怎么回到家的,脑子里空得厉害。
  有一种深重的无力感。
  没错,非常无力。
  此刻,他已经明白自己是喜欢上了胡小姐,可这又能怎么样。
  作为一个立志科举的读书人,渠一个军户的女儿还罢,更何况她父亲还是为读书人所不齿的锦衣卫。
  若是不管不顾地娶了她,苏木也谈不上任何前程。
  可是,若纳妾,现在的胡百户骤得大权,也不想他的权柄从何而来,内心中正膨胀得厉害,自认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如何肯让女儿给人当小老婆受气。
  “咳,还是力量不足啊!”苏木叹息一声,不觉陷入沉思,“如果我苏木是六部尚书,甚至只是一个五六品的官员,在士林和政坛有极高的声望,要替胡莹脱籍,也不是什么难事。可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今的自己在保定也算是小有名气,可这名气从何而来……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童子试第一场县试,靠的是知县的高抬贵手;府试,则是韶先生提前猜出题目;至于那首诗,纯粹是抄袭。
  别的不说,这童子试最后一场,自己还能有这种运气,还能过关吗?
  “我已经在这事上纠缠太久,马上就是院试,也是时候静下心来备考了。否则,不但自己的事情解决不了,只怕考试也要挂红灯。这才是拣起芝麻丢了西瓜!”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喝了一口茶,苏木突然“啊啊啊”叫了三声:苏木,你要努力了!
    
    
第七十章 高考补习班

      听到苏木的怪叫,小蝶吓了一大跳。她以为苏木是因为在胡家婚事上受了刺激,又变成从前那样。
  “少爷,你……你没什么吧!”
  “没什么。”苏木站起身来:“小蝶,我以前却是太自私了些,只想着自己,为一些所谓的儿女情长纠结不休。却不想,自己身边还有许多关心和爱护我的亲友,苏木并不是为自己而活的。如今,最最要紧的是考中功名,在这个目标之前,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回忆起自己和胡莹所发生的一切,打个比方,就如同属于高中时代的爱情,虽然朦胧美好,可在高考的压力面前,并不能给予对方任何承诺。
  只能搁置在一边,直到当事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时候才谈得上其他。
  苏木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明悟,自己并没有失去这份情感,只不过,暂时无力把握罢了。
  想到这里,心情顿时开朗起来。
  小蝶见苏木没有犯病,心中一松,却嘟着嘴道:“什么儿女情长,那个胡家小姐根本就不适合你。少爷将来可是要获取功名的,一个军户家的女儿如何配得上你。不信你上街去问问,如今又有谁不知道少爷你的名字。一旦少爷获得秀才功名,只怕上门提亲的人就要踏破门槛了。”
  苏木不知道小蝶对自己的信心由何而来,笑道:“能不能考中还两说呢。”
  小蝶:“有韶先生在,少爷肯定是能中的。”
  苏木笑笑,也不再多说,只拿起书读了起来。
  心中安宁,渐渐地就读进去了。
  等看了几篇八股文,读得脑袋发涨时,才丢到一边,又提起笔写了几千字的《西游记》。考试是第一位,但赚钱的事情也不能耽搁。
  等写完稿子,吃过晚饭,又仿照时文集子里的文章做了一篇小题,这一天就算是过去了。
  今天发生了太多事,感觉实在疲惫,头一粘枕头就睡死过去。
  第二日,苏木起床之后去了韶先生家,还有一个月就是院试。前世在帮导师修订那本《明清科举制度考》时,他大概也知道一些章试的情形。不过,具体考什么,又会出什么题目,上了考场该如何答题却是有些迷糊。
  科举场上的道道儿实在太多,不是这个时代的土著还真搞不清楚。
  “我猜你今天也该来见为师了。”见到韶先生的时候,他正坐在县学的书斋里碰着一本书看得入迷。
  苏木行完礼,悄悄探头一看,吓了一跳,霍然是自己所作的《西游记》,还是盗版。
  “看什么,这书用来解闷倒是不错。”韶先生哼了一声,将书小心地放在桌上。
  苏木不知道韶先生是何来历,看他模样,身边也没有妻子儿女在,成天都呆在县学里,应该是外地人。好象每半年,他都会把俸禄和教馆的收入托人带回家去,又依稀听人说他家里人口不少,负担挺重。
  作为一个学生,苏木也不方便问。
  不用去胡家教书,县学也只每月初一、十五教两天书,这里显得很是冷清,就一个老吏看守门户。
  大约是让学生碰到自己正在看闲书,韶泰有些尴尬,咳嗽一声:“子乔,你今日来这里是不是想问问关于章试的事情。”说完就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苏木坐下。
  苏木坐好,然后仔细地问起院试的情形来。
  韶泰道:“章试并不是正规的科举考试,虽然说过了这一关就算是获得了秀才功名,可却不算是真正的名教中人,不过是获得了参加科举的资格而已。乡试和接下来的会试有严格的人数限制,这天底下读书人千千万万,不可能人人都去做官。可正因为不正规,所以题目和乡试、会试也不太一样。”
  “当年,为师参加童子试才十六岁,虽然距今已经三十来年,可当时种种依旧历历在目,甚至连当初做的卷子也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韶泰叹息一声,接着说:“院试的题目具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时文和试帖诗。一共分为两场,正场一场是两道八股文;复试一场,两道试帖诗。为期两日,中途不得离场。主考官是省学政衙门派下来的学政官,弥封和誊录则由保定府学派遣。考生答完题目后,得誊录弥封之后,再由考官判卷。”
  “有点正式考试的味道了,不过,上榜者能够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成绩优异,且家境贫寒者还能被选送进县学、府学做廪生,每月都有一定廪米可拿,算是吃财政饭,难怪要正规许多。”苏木心中这么想,“但这个试帖诗我以前也没写过,就以前所接触过的资料来看,这东西和诗好象没有任何关系,真上了考场,可有些难办。别说这种新题目了,就算是八股文写作,我这水准对付县、府连场考试还成,到院试考场上,只怕竞争不过那些往届考生。”
  明朝科举又没有往届应届生之说,只要你愿意,可以一辈子考下去,七老八十的老童生老秀才遍地都是,他未必考得过那些积年老鬼。
  大约是看出了苏木的担心,韶先生安慰自己这个得意门生道:“素闻子乔你诗词了得,试帖诗应该不难。其实,这种题目也不要紧,不过是正试的一个补充,如果你八股文作得好了,也就起个锦上添花的用场。只需格式、韵脚对了,其他都不要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