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57章

明朝好女婿-第57章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木以前在抄《西游记》的时候,由于不可能记住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故事。因此,这本小说只不过取了吴承恩小说的故事主线,这一部只占百分之四十。剩余百分之六十全则都是苏木原创作。
  《西游记》本是一本通俗小说,使用的也是白话文,也就是明朝人的日常用语。刚开始写的时候,苏木还有些束手束脚,后来随着他进一步融入这个时代,写得也越发顺手起来。
  灵感来的时候,一天写到五六千字毫无压力。
  可一旦碰到状态不在,在桌前坐上一两个小时,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碰到这种情形时,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竭力让自己兴奋起来。比如有的人喝酒,有的人则是出门散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则大量饮用咖啡。
  至于苏木,则是梦周公。只要美美地睡一场好觉,身上舒爽了,自然下笔如有神。
  当然,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左右。院试的第一场要在晚饭前交卷,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一两个小时,自然没空去睡觉。
  可是,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呢?
  一想到时间不等人,苏木心中就如同窝了一团火,热热地躁动。然后,又有一种深重的无力感,心中有个声音冒出:完蛋了,完蛋了,难道我真的不是科举的料,难道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或许,先前褥瑞声说的对,我的文章根本就是狗屁不通。
  “苏瑞声……他现在怎么样,或许,听了我的话,也一样紧张得不能成文吧。相比起我苏木,若是中不了,大不了继续去做写手,把四大名著一本一本写出来换银子混生活。而他,若是落榜,等待他的就是家法的严厉惩处……心理战,嘿嘿,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啊!”
  一想到苏瑞声的名字,苏木一个激灵,总算是冷静下来了。
  他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索性就笔扔到一边,先停了下来。
  如今的他经过一个月的题海练习,又写了几十万字的《西游记》,也算是具备一定的写作经验。
  写作这种事情急不得,所谓欲速则不达。鲁迅也说过,写不出来不强写。
  摇了摇头,又深吸了一口气,苏木给砚台加了点水,不紧不慢地磨起墨来,一点一点地整理起自己的思绪。
  这一停下来,苏木才发现整个考场静得厉害,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只一群麻雀停在对面的考棚屋顶,唧唧喳喳地叫着。
  对面那个考生大约是也觉得文章难写,眉头上皱出三道深深的纹路,里面有亮晶晶的光芒。定睛看去,全是汗水。
  那童生一脸的哀愁,笔杆子咬在嘴里,嘴唇上看不到一点血色。
  苏木一笑:原来不只是我苏木一人卡了文啊!
  这一笑,心中却是一松,思维也活跃起来。
  “不就是一篇八股文而已,不就是写不出来吗?”
  既然这个思路不通,那就换一种写法。
  墨已经磨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墨汁的香味。
  苏木又拿起题目纸看了看,目光落到《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上面。
  此句来自〈孟子〉。
  越看,越觉得熟悉。
  这感觉很是奇怪,苏木也不知道从何而来。
  实际上,托这具身体原主人的福,再加上这两个月苏木都辛苦读书,每日必将儒家典籍拿出来,读上几篇,惟恐忘记。
  四书五经的每一句话,他都是牢记在心,滚瓜烂熟了。
  可刚才这种眼熟,却不是因为自己以前背过〈孟子〉,而是另外一种古怪的记忆。
  总觉得这一句同自己有莫大关系。
  只可惜,一时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
  “不对劲,绝对不对劲!”苏木终于忍不住喃喃出声,然后提起笔在草稿上,将这句话反反复复地抄着。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意而位,等抄到第三遍的时候。握笔的右手突然轻若无物,就好象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冥冥中指引一样,又或者有一个声音凑到自己的耳边将轻轻说着什么,苏木鬼使神差地在这句话后面接道:“敬通于上下,大贤分著其所谓焉。”
  “啊!”苏木一呆,手中的笔差点掉到地上。
  心中如同被人狠狠打了一拳。
  这不就是这道题的破题吗,我怎么写出来的,怎么会是这样?
    
    
第八十一章 科举之路戛然而止?

      先前为了这个破题,苏木折腾了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才凑出了十几个字,还不堪入目得紧。
  可就在这么不经意之间,这句话却突然出现在心底。
  而从这一句话来看,题破得极好,将这个题目彻底点透了。
  “难不成是谬斯女神见我可怜,特意光顾,久违的灵感终于出现。”苏木一颗心跳个不停,他也知道灵感这种东西实在是太不可靠了,如果不尽快抓住,很有可能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若是不尽快把握,哭都没地方哭去。
  于是,苏木顾不得多想,忙静下心,任由心底那个声音指引着自己的笔,接着写下去:“夫上与下之分殊兮,而通于敬,贵贵也,尊贤也,不可分著其所谓乎?”
  这是承题。
  再然后,“孟子意谓,吾与子论友而为之历数前人,上追古帝,大约皆节下交之事,为上者之所难,是以千古艳而非也,吾试与自平心言之。尊贤而极之天子友匹夫,甚矣敬下也,虽然敬者通乎上下也,吾试与子平心言之。”
  这是起讲。
  文思如泉涌五字正是苏木此刻的状态,他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这一篇文章又是怎么从心头泛起来。
  时间紧迫,却不是考虑的时候。不管是灵感还是其他原因,都必须抓紧时间把握,否则,下一刻苏木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将这一整篇文章记全。
  当下,也顾不得其他,就以最顺手的行书一气抄下去。
  起讲之后,就是大约一百字的起股,接着是两百字的中股。
  最后则是百余字的收股。
  至此,一篇八百字的八股时文作就。
  不过,明朝八股文在结束之后还要写一个大节,也称之为收结。就是在文章的最后写一个总结,不管是点题也好,阐述全篇大义也好。
  这是这个时代八股文必须的格式。
  又是一段文字涌上来。
  苏木顺手写道:“由上而言,或不知有尊贤,由下而言,或不知有富贵,不知二者,皆一偏论也。吾试与子平心而言之,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漂亮!”写完之后,苏木也忍不住击节叫好。
  这一篇八百字的文章是如此精美,跌宕起伏,或排比,或对仗,或急或娓娓而道。起承转合,常常是行到水穷处,却又柳暗花明。
  抛开内容不说,单就文字而言,却精美到令人毛骨悚然。
  “这就是古典文学,古文之美啊!”
  一刹间,苏木也迷失在这单纯的文字节奏之中。
  八股文发展到明中后期,形式之中的美感已到极处。
  看了看手头墨迹淋漓的草稿,又看了看天色,这八百来字的稿子先后也不过用了一个小时,剩余的事情倒也简单,只需用标准的馆阁体誊录到卷子上去即可,一个小时时间足够用了。
  苏木也没想到自己能够写出中文章来,单就这篇文章的质量而言,比之房间售买的举人们的时文集上范文还要精美许多。
  “想不到我苏木也是如此有才,哈哈……”苏木想笑,可有一股寒气突然从心头浮起,让他如堕冰窖:“不对,不对,以我苏木的水准肯定是作不出这种老辣的文章的,也不可能是老天垂怜,谬斯女神光顾。有极大可能是……是以前那个苏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读到过这篇文章,然后死记硬背下来。我也是心中着急,也不问出处,直接抄到稿子上面。”
  以前那个苏木呆呆傻傻,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当出父亲在世的时候,知道这个儿子智商有问题,只能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都命他背得溜熟。
  如果真是他以前背的范文,我若是抄到卷子上,这……
  这篇文章作得如此之好,定然是大家手笔,我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何人做作,那考官肯定是知道的。
  真到那个时候,不但这次院士必然名落孙山,只怕我苏木也要沦为士人的笑柄,这辈子就别想在人面抬起头来。
  一想到这里,苏木惊得手心全是汗水。
  心想,为了保险,还是重新写一篇吧。既然不敢肯定这篇文章从何而来,就别冒这个险了。
  可是,院试的第一场只剩一个小时,这个时候再重新写一篇作文,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而且,他也实在是舍不得这篇文章。心中依稀有个念头,如果这篇文章真是自己做作,单凭其质量,中个第一也是很简单的事情。或许,这篇文章也不是什么名家之作,弄不好是父亲的旧稿。如果这样,倒不妨借来用用,想必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不会责怪后生小子吧。
  为了保险,苏木忙喝了一口水,静下心将以前那个苏木的记忆在心底过了一遍。
  可无论他怎么回溯,也想不起这篇文章的出处。
  “怪了,怪了,如此绝世雄文在书上怎么可能没有任何记载。”
  抓了抓头,苏木又想,也许是自己想得岔了,根本就不是以前那个苏木所背的范文,而是自己从什么地方看过。
  于是,他又开始整理起自己的记忆,将自己穿越到明朝之后的这两个月所读过的文章回忆了一下,还是没有任何印象。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如同中了魔障,苏木反复地念着这个题目,也不知道多少遍,一个人的名字逐渐在自己的心中清晰起来……冯桂芬。
  “对了,这篇文章是冯桂芬所作,总算是找到原作者了。原来,这不是我灵光一闪的成果啊!”
  苏木顿时丧气到死,右手一用力,将稿子糅成一团,扔到地上。
  “完了,完了,这次院士算是彻底完了,科举之路就此戛然而止。”身上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力气,苏木软倒在椅子上。
  对面那个考生大约是彻底放弃了,正嘤嘤地哭着。
  苏木感同身受,心中一片凄凉。
    
    
第八十二章 超级金手指

      对面那个考生的哭泣声引起了连锁反应,只片刻,考场其他地方响起了低低的骚动。
  科举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就是一条金光大道,这座独木桥过去了,得了功名,就是人上人。可同童子试的前两场不同,这场院试的竞争激烈程度却要高上许多,别看区区一个秀才功名,不少人考了一辈子,都于这个名号无缘。
  当年苏木在读《儒林外史》时,读到范进的几个朋友都四五十岁,考了几十年,还是个老童生时,还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看来,一个秀才功名,也就是后世大学本科的程度,只要用心读书,要考上也不难。
  等穿越到明朝,真实坐在考场中,他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确实,每两年保定府都会出一两百个秀才,可上面未必有你的名字。而你苏木,也未必是这个时空这个故事主角。
  听到这阵骚动,几个衙役提着棍子凶神恶煞地冲过来,对着考棚里的书生就是一通乱捅,大骂:“闹闹闹,闹你个娘!”
  “自己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