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567章

我为王-第567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这件事情,天赐费了偌大的劲儿,至今成效也不大,特别是四海商贸在各地的高层,都没有插进手去,曹老哥啊,四海商贸的确是一个商业组织,更多的时候是在替我们赚钱,但你不要忘了,他是征东府的四海商贸啊,他的所有行动,都应该围绕着征东府转,所以,经过这件事情之后,监察院一定会在四海商贸里安插人手,他们不会干挠四海商贸的商业经营,但他们一来是监控四海商贸的商业活动以及人员,特别是能接触到机密人员,另外,也能利用四海商贸的触角向外延伸。”

“是,等天赐回来,便让他去做这件事情,我绝不再抵触这件事了。”曹天成老老实实地道。

“不,天赐一时之间还回不来,他去汾州,恐怕还需要在那边呆很长一段时间,这件事情,我会另外安排人来做。”

“是,我明白了。“曹天成站了起来,”都督,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我便告辞了。

“行,你去做事吧。”高远点点头道。

曹天成站起来向房外走去,叶菁儿起身相送,“曹大哥,叫怜儿没事儿的时候过来玩啊,听高大哥讲,过一段时间,怜儿就要去大雁郡与孙晓团聚了,她这一走,要再一齐聚一聚,可就没那么便当了。”

“好,好,我一定叫他常来。”曹天成连连点头道。

看着曹天成的背影消失在转角之处,叶菁儿转过身来,瞧着高远,“你怎么对曹大哥这么不客气呢,看着他好难过的样子。”

高远站了起来,将小高兴递给了叶菁儿,“这件事如果换了别人,就得为河间郡的事情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他,我才在议政会议上扛下了这件事情,想来蒋家权也找他谈过了,这一次如果不是那个龚得志利益熏心而反对扩股的事情,此人是黑冰台发展的钉子,我们还毫无所觉。易彬在河间的清洗,虽然会将垃圾清洗干净,但四海商贸在河间的网络也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还不算对于我们名誉的损伤,想要恢复,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如果不是念在老曹一家子都忠心耿耿,这一次他就会回家养老去,老蒋就是这么提议的。”

“蒋老有时候就是太不近人情了。”

“公事之上,讲不得人情,光是我这一次保下老曹,就只差被他拎着耳朵教训了。”高远摇摇头。

叶菁儿失笑道:“瞧你说的,你怎么也是他的顶头上司,他的东家,他还真敢拎你的耳朵?”

“那是你不了解他。”高远淡淡地道:“老蒋这个人,蹉跎了半辈子,本来已经是死了心,准备老死于乡间,庸庸碌碌一辈子算了,但没有想到却碰上了我,我给了他这个舞台,让他得以尽展他的所学。这些年下来,成绩斐然,我们征东府兵强,民富,他已经看到了战胜他师兄的希望。这个白胡子老头,对于除了这一点之外的东西,尽皆无欲无求,所以,他可是真敢拎我的耳朵的。”

叶菁儿吐吐舌头,“你这么一说,我倒还真有点怕他了,以前他见了我,一直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呀。”

高远哈哈大笑,“要是有一天,他如果觉得你做了什么事情妨碍了我的大业,你信不信他敢直接冲到你的门前喋喋不休?”

“哼,他要是真敢,瞧我不拿大板子将他打出去。”叶菁儿圆睁着双眼,道。

“你打回去了,我可得背一个坏名声罗”高远伸手捏了捏小高远的小胖脸,“是不是儿子,那你爹铁定就要变成一个妻管严罗”

“可不要瞎说,对了,你刚刚说的事情,准备让张一去办吗?”叶菁儿问道。

“张一不能去做这件事情。”高远摇摇头,“这件事,我准备让宁馨去做。”

“宁馨要回来了,你怎么也不告诉我?”叶菁儿高兴地叫了起来,“她去河套那种荒蛮之地,可是快半年了,这么一个国色天香的美女,也只有你才狠得下心将他一个丢在一堆男人里头。”

“我哪里狠心了”高远无奈地摊摊手,“她有她的公事,现在她的公事告一段落,暂时也不会出什么效果,无事可做的她,自然就回来了,也正好接手此事,她与四海商贸毫无瓜葛,而且我看她做事极为老练,这件事交给她最为合适。”

“太好了,宁姐姐终于不用呆在那个男人窝了。”叶菁儿拍手笑道。

“怎么就是男人窝了,燕子不也在哪里吗?宁馨好歹还是住在城里,燕子可是天天在外奔波呢”高远没好气地道。

“贺兰燕是女人吗?她是女人么?她比男人还男人呢”叶菁儿抢白道:“我就知道你心疼她了。”

高远干咳了两声,站了起来,“我突然想起来呆会儿还要去看青年近卫军的训练,这跟你一说话,差点忘了,我得赶紧走了,不然迟到了可不太好。”

看到高远逃也似的夺门而去,叶菁儿在后头不满地道:“一说到贺兰燕你就换话题,一说到她就逃,有什么不能说的。”

高远一边大步向前,一边高声道:“儿子饿了,要吃东西了,我今天晚上不回来吃饭了。”转瞬之间便没了影子。

逃难似的离开后院,径直到了前头公事房。看到高远,众人都是吃了一惊,“都督,今天您不是说要休沐么,怎么又来了?”

高远指指后院,“后院里葡萄子倒子,我出来避难。上官宏,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新任的近卫军军长上官宏忍着笑道:“今日正好来于公事房核对各部编制。”

“正好,我随着你去瞧瞧青年近卫军的训练。晚上就在你哪里吃饭。”高远兴高采烈地道。

第七百三十二章:鼓角连声锋芒现(4)

青年近卫军并没有驻扎在积石城中,这支军队的驻扎地在距离积石城十数里外的积石湖边,短短的数月功夫,积石湖边已经耸立起了大片的军营,夯土而成的围墙,将一幢幢房屋围在其中,每隔数十米,便有一个高约十数米的望楼,楼上飘扬着鲜红的青年近卫军战旗。

上官宏陪着高远抵达的时候,积石湖边正自热闹,一队队的方阵或在操练着队列,或在阳光下站着军姿,骑兵们正绕着积石湖你追我赶,马蹄隆隆,口号阵阵,一片沸反盈天的热闹景象。

“精神头儿不错啊”高远笑着指着那些精神抖擞的小伙子。

“这可是都督的青年近卫军”上官宏笑道:“无论官兵,都是挑得最好的。每一位官兵,都为自己能成为青年近卫军中的一员而感到荣耀,我上任之后,定下了一条铁规矩,一旦在训练之中不能达到指标,就将被淘汰出局。”

“你定的那个指标我看了,对于新兵来说,是不是太苛刻了?”高远笑着摇摇头。

“因为我们是青年近卫军。”上官宏挺胸看着高远,“青年近卫军,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方才不能坠了都督的威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征东府辖下,统辖地域万里,治下子民百万,有的是人想要加入,谁要是不用心,那就退出,青年近卫军,绝对不要不合格的人。”

高远笑了笑,“你是青年近卫军的军长,这些事情,你说了算,你也训练了一个月了,怎么样?淘汰了多少?”

“积石湖兵营现在一共到了一万五千余新兵。淘汰率是一成。”上官宏道。

“这么严苛的标准,淘汰率只有一成?”高远有些惊讶地看着上官宏,“很不错啊”

“这得益于都督在民间推行的民兵制度,那些因伤或因年纪而退役的军人,分散到各地民间,担负起了各地民兵的负责人,他们拿着薪饷,自然是要做事的,现在看起来,他们做得很不错。至少新入伍的士兵们,放在一般的军队,已经可以直接上阵作战了。当初那些士兵退役之时,还有人置疑都督你这是在浪费资金,看到现在的成效,那些人该闭嘴了。”

高远大笑起来,“上官,你这马屁可是越来越拍的不着痕迹了,不过我爱听。这项制度,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一来,是为这些替我们的事业作出贡献的老兵们解决生计。二来,也为我们训练出了更多的合格的士兵,未来,我们需要的士兵会越来越多。”

“都督英明。”

“现在青年近卫军中匈奴人所占比例是多少?”高远看着远处那些奔腾的骑兵。若有所思地问道。

“匈奴人多是骑兵,大约有两千余人。不过都督,这些年青的匈奴人。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匈奴人了,他们已经定居在了积石城,有房,有地,家人在积石郡也都有产业,在招兵的时候,我们非常注意这一点,这些入选的匈奴人,年纪都不大,在积石城已经住了三年多,是第一批来积石城定居的匈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在学堂里念过书,穿我们的服装,说着我们的话,吃着和我们一样的饭菜,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积石城人了。”上官宏微笑道。

“中华文化,同化异族,从来都是高效的。”高远得意地笑了起来,“书同文,车同轨,用不了多少年,匈奴就将成为一个历史上的名词。”

“书同文?”上官宏想了想,“都督这段时间,要韩复正在重新编写的学堂用书,是不是就在准备这一件事情?”

“嗯”高远点了点头,“你也听说了?”

“前几天碰到了韩复,他大倒苦水,说都督将所有的文字,都来了一个改头换面,他花了好长时间,才算一一对应上。还说他读了半辈子书了,如果按照都督弄的这些字出来,他都怀疑自己不识字了。”上官宏哈哈笑道,“不过我看了他拿来的对照本,反而觉得都督改过之后的那些字更加简洁,好记。”

“那是简体。”高远随意地道:“以前很多字,太繁杂了,我们征东府中,读书人本来就不多,能让他们学起来更简单一些,就更容易推广。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子民,人人都读书识字。”

“人人识字,这可是一浩大的工程。”上官宏惊叹道。

“算不得什么浩大的工程。”高远摇头道:“只要我们的子民人人都富足起来,口袋里有了余钱,大家自然便会有更高的追求,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虽然不能说完全正确,但大体上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食不裹腹,衣不敝体,谈何读书识字?”

“都督说得是,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便要我们的军队不断地取得胜利,不断地将那些仍在过着食不裹腹,衣不敝体的人从暴政之下解救出来,将他们纳入我们的治下,也只有在都督的治下,他们才有可能真正过上仓禀实,衣食足的日子。”

“你领会得很好。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不断胜利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现在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无可抗衡的军队。”高远指着不远处的青年近卫军训练的场面,“以后,这样的军队会越来越多。走吧,进军营去瞧瞧。”

两人纵马驰近军营,眼见有马奔来,辕门口立即便有士兵迎了上来,手高高举起,大声道:“营中不得奔马。”

上官宏勒马而立,“都督,军营之中有规定,非军事行动,营中不得奔马。”

高远哈哈一笑,脑子里不由想起细柳营的故事,挑挑眉,“既然是规矩,当然得遵守,下马。我们步行进去。”

两人下得马来,那跑过来阻止的士兵方才认出两个身着便衣奔来的骑士,一个是青年近卫军的最高指挥官,另一个,竟然是都督高远,当下吓了一跳,两脚一并,站得笔直,向两人行了一个军礼。

高远笑着还了一礼,马鞭敲了敲他的肩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