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617章

我为王-第617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督临去之时,将府内诸事委托给了我与诸公,现在都督离积石城已有千里之遥,这一桩事,便只能由我们来做出决断了。"蒋家权环视着诸人,"首先来议一议贺兰雄的这一支孤军吧"

王武嫡又第一个跳了出来,"议政,以在下看来,这支孤军,暂时却不必理会,我们只要集中全部的力量,一下子砸碎了那个宇文恪的大军,然后挥军直逼和林,他们自然就不是孤军了。"

蒋家权嗬嗬一笑,"武嫡啊,你说得那是不错,但东方集团军现在损失很大,而且集中兵力也需要时间,我们调集援军,所需的时间更长,你是户部尚书,不说别的单说钱粮辎重这一项,你能在多长时间内凑出一支数万大军出击所需要的消耗出来?"

一说到钱粮,王武嫡的脸色立刻便有些发苦,"议政,十天之内,能凑出五千人的所需,一万人以上,起码得二十天,如果再多,恐怕得要一个月以上。"

"这就对了。所以贺兰雄这一支孤军,我们还是要想想办法的。"蒋家权意味深长地道。

"贺兰雄所率的都是骑兵,现在东胡境内,军队都在向榆林集中,宇文恪这一支兵部,只怕他们是脱了裤子方才凑出来的,所以说东胡境内必然空虚。"吴凯抚着长须,"以贺兰雄部的战力,打不过跑还是跑得了的。"

"需得考虑东胡人全民皆兵的问题,这家伙要是逼急了,可是连妇女都能上马作战的,所以仍是轻忽不得,而且,不扔兵马出去援救,夫人哪里,只怕也说不过去,诸位,贺兰燕教官可也正在回积石城的途中,如果她一回来便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也不太好,特别是她现在还不敢当着都督的孩儿,而且现在情况一直有些不稳定,裘得保发回来的报告上可是愁得很。"

提起贺兰燕,众人都是无语,怀胎五个月,居然还敢提刀上战场,彪悍是够彪悍了,可留下了一大堆的后遗症。

"所以不管贺兰雄哪里是一个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派出一支军队出去,不然二位夫人都不会答应的。"严圣浩下了结语。

"调白羽程的特种大队吧"蒋家权道:"白羽程从渔阳回来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队伍的休整,选拔补充都已经完成,他们这支部队本身就是一支奇兵,一把尖刀,这样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更好,而且白羽程对于东胡境内的山水地理十分熟悉,他可是在那里做了多年的马匪呢"

"那这一次就让他搞回老本行啊"吴凯也笑了起来。

"这事就这样定了,接下来议一议援军的事情。"蒋家权接着道:"渔阳初定,虽然与赵军签定了协议,但也并不排除他们反悔的可能,所以叶真哪里的军队是绝不能动的,所以,能动的便只能是叶重的南方集团军了,琅琊毕竟以前是叶氏的封地,征东府整合那里所遇到的阻力应该小得多,所以,调叶重去吧,我的意思是,等叶重率部抵达辽宁卫,解了辽宁卫之危之后,乘势进军和林,将东方,南方两个野战集团军合为一个大集团,由叶重来统一指挥。"

"这一点没有问题,以叶重的能力,资历,贺兰雄与孟冲都不会有异义。"众人尽皆点头。

"鉴于贺兰雄的东方集团军这一次损失较大,这一次可以率先为他们补充,新一批军校里的毕业生,都尽数派往他的军中吧,再从积石郡预备役之中征召五千人马,由这些军校生担任军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往辽宁卫。"

"户部又要忙一阵子,钱粮须得立时筹足,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万万轻忽不得。工部那头的兵器辎重,也是多多益善,这一次我们不仅是要与敌野战,还要攻坚拔寨,所以,攻城器械也需要打造更多出来。"

户部尚书王武嫡与工部尚书郭荃都是连连点头,郭荃从大雁城回来还没有多久,由他主持的大雁城主体工程在前不久终于完工,他也算是完成了任务,终于返回了积石城中。

"夫人前一段时间不是一直在念叨着要回琅琊郡祭祖吗?现在倒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严圣浩道:"叶重大军离开琅琊,此时夫人回去,必然有助于琅琊的安定和团结一心。"

"严议政这提议好,便让夫人以祭祖的名义回到琅琊,这样叶重的大军即便离开,琅琊也会因为夫人的存在,而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至于小的一些波澜,倒也不在话下。"蒋家权连连点头。

"以上诸事,如果诸位没有异议,可就要形成决议了,我会马上行文禀告都督,我们这头马上就要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一切。"蒋家权站了起来,环视众人。

"喏"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后院,叶菁儿看着面前的蒋家权,严圣洁,吴凯,曹天赐等人,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整个人都瘫软地坐在椅子上,眼睛直勾勾地半晌才算是回过魂来,"诸位大人,枫儿,他,他还活着吗?"

"夫人,贺兰雄亲率数千骑兵出击界铺口,在成功救出叶枫之后,突入进了东胡境内,现在虽然断了联系,但以贺部的战斗力和东胡境内的实际状况,他们现在应当一切安好。"

"四面受敌,何来安好?"叶菁儿喃喃地道。

"夫人不必担心,白羽程将军将于今天晚上出发,潜入到东胡境内,他是特种作战的老手,有他在,应当能顺利地于贺兰将军他们联系上。而且,议事堂已经开始征调大军准备援救。"蒋家权轻言细语地按抚着叶菁儿。"叶枫也是经历过多次大战的大将了,定然是没事的。"

第七百九十五章:日出东方(20)

"贺兰将军虽然英勇善战,但必竟这一次,他们是深入敌后,四面皆敌,光靠白羽程将军那点人手,只怕是杯水车薪。"叶菁儿忧心忡忡,弟弟还活着,固然是好事,但身处虎穴之中,却又让她如何不心急如焚。

"属下正要向夫人禀告一事,请夫人近期出行琅琊,夫人一直想为叶相夫妇移坟并且祭祖么?眼下,却正是好时机。"蒋家权道。

"现在是什么好时机?"叶菁儿苦笑,"枫儿生死难料,我哪有这个心思去操办此事?"

"夫人,这两者却是相关的。"蒋家权解释道:"议事堂准备调叶重将军率部前去东胡援助东方集团军,但叶重将军一走,琅琊不免会人心浮动,此时夫人前去,正好可以安顿人心。不知夫人能不能成行?"

"当然能成行"叶菁儿一听蒋家权如是说,立即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议政让我什么时候起行,我便什么时候去琅琊。"

"夫人也不必着急,各项事务准备下来,总也得十来天之后。"蒋家权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叶菁儿施了一礼,"既如此,属下便告辞了,叶枫哪里,夫人不必忧心,有贺兰雄在他身边,定然能保他平安。"

积石城军事大学,已经沸腾了起来,议事堂的命令已经抵达这里,学堂里一千名学员,将马上在整编之后,踏上战场。他们将在新成立的一个步兵师里,担任基层军官。

相对于其它兴奋的学员,崔呈透反而透着一股子沉静,在宿舍之中,他沉默地用带子将自己的被子扎得紧紧的,将一应所需物品,全都包好拴在背包之上,便四平八稳地坐在床沿之上。屋子里其它的学员都在兴奋地讨论着即将的去处,他却微闭双眼,挺胸坐得笔直,两手亦规纪的放在双膝之上,便似现在的他仍然坐在课堂之上一般。同宿舍的其它人,也都习惯了这个家伙一惯的作派,都也不去理会他。

门咣当一声被推开,一名教官出现在门口,屋里的喧闹之声霎那之间便安静了下来,所有学员们下意识地挺身立正而立。坐在床沿上的崔呈秀也如同弹簧一般从床沿之上弹了起来。

教官扫了他们一眼,露出的却是满意和欣赏的神色,他站在门口,并没有进来,而是大声道:"崔呈秀,带上你的东西,马上到教务长室听候分配。"

"是"崔呈秀啪地立正,转身,提起自己的被子。大步走到门口时,回过头来,向着屋里的同学们敬了一个礼,"弟兄们。战场上再见。"

杨国培站在自己的房间之中,凝视着墙上挂着的巨大的地图,那上面标注着现在征东军与东胡人的作战态势,现在的双方的形式很明确了。无论是在河套方向,还是在辽宁卫方向,征东军只要有一路取得突破。便能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和林城下,看来东胡人也是看准了这一点,这才破釜沉舟,不顾一切地反攻辽宁卫,如果让他们拿下了辽宁卫,倒也真算是奇兵突出,进可以威胁到辽西,退可以策应榆林。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阿固怀恩的反戈,让东胡人损失惨重,顾此失彼。

"报告"门口传来了响亮的声音,杨国培转过身,便看见了背着包裹的崔呈秀,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崔呈秀是这一届之中最优秀的学员,无论是个人武勇,还是行军布阵,在整个军事大学里,唯有一个高成栋能与他较量较量,更重要的是,此人在上一次都督高远来巡视的时候,一番话得到了都督的青睐,被都督点名要好好培养,此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崔呈秀,进来"杨国培招招手,道。

崔呈秀大步走到屋中间,双脚立正,站得一丝不苟。

"不必这么拘束嘛"杨国培微笑着道:"这里不是教室,也不是校场,随意一些。"

"报告教务长,在教务长面前,呈秀不敢放肆。"崔呈秀大声道。

杨国培无奈地摇摇头,这个崔呈秀什么都好,就是太死板了一些,这个死板倒是只体现在他对于军事条例的遵从之上,行军作战,此人却是狡计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与高成栋比起来,真是两个极端,高成栋性子散慢,豪爽开郎,在军事大学之中呼朋唤友,连不少教官都与他成了朋友,但在行军打仗之上,高成栋却反而是一板一眼,一步一个脚印,从来不冒险。以杨国培多年从军的经验来看,这两个人,高成栋更适于在握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之下对敌人进行碾压,而崔呈秀却能以弱胜强,于不可能之中杀出一个可能来,两个算是各有千秋,各自擅场。

"呈秀啊,这一次军事大学的学员将要尽数入伍,根据议事堂传来的命令,要择最优秀的学员担任要职,这一次参战的一千名学员之中,毕业的只有三百名,这三百名都将成为军官,而其它的七百人,只能作为士兵参战,你,与高成栋,因为在学校表现优异,这一次经学校推荐,兵部审批,将在新编第三师之中担任营长,而且你更是先锋营的营长,将第一个率军开拔,援助辽宁卫。"杨国培拍着崔呈秀的肩膀道。

"多谢教务长栽培,呈秀必然不会辜负了师长们的期望。"崔呈秀仍然站得笔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仍是那么一副木木然的神情,看着崔呈秀的模样,杨国培倒也不失望,这小子,天生就是一副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的家伙,有大胸怀,必有大作为。

"建功立业,就在今朝。"杨国培淳淳教导着:"你一出校门,便成了营长,很少有人有你这样的气运,但战场之上却比不得作训室里的纸上谈兵,千万记得不要死记兵书,便是教官们给你讲的那些实际战例,也只有参考意义,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最适合当前情况的战术,有时候最好的并不见得是最合适的。有时候,最笨的反而是最好的,你要好好斟酌。"

"学生记住了"

"你好生记住,全营上下,千余多条人命,有时候就在你的一念之间,此次对阵东胡,不像你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我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