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医锦 >

第55章

医锦-第55章

小说: 医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事,我买的多,要是觉得占了孙姐姐的便宜,下次就送我一个你们做的那小药包。方才听隔壁的春兰说了,听着怪好玩的。”孙大姑娘将陈悠她们买的丝线和布料包好,还特意放了她们多了一些。
“这好说,下次来就给孙姐姐带。”
临走时,孙大姑娘塞了一个油纸包到陈悠怀里,将三人送到了布庄门口。
李阿婆边走边摸了摸陈悠软软的抓髻,“阿悠啊,这是你结的善缘。以后可要好好记着孙大姑娘的好。”
说完,李阿婆才想到陶氏也在身边,脸色顿时有些尴尬,别人的娘在旁,她还当着她的面提点她的孩子,这委实过了些。
陈悠也注意到了李阿婆的神色,连忙说话打岔了过去。
而陶氏并没有像李阿婆与陈悠想的那般斤斤计较,此时她脑中想了许多。不管是今日陈悠卖小药包时熟练的口才、对客人毫不胆怯的热情招呼,还是孙记布庄孙大姑娘给她的提醒,甚至这林远县的小集市,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全部都不是她擅长的,甚至可以说是她短缺的。
以前觉得自己如何了得,自小性格中的那份骄傲和高傲,还有她无往不利的高贵身份,一切都显得那么没有挑战性,所以陶氏一直认为自己都是高高在上的。即便是重生在了一个农妇身上,那份性子中的骄傲却从未消失。
而今日所遇的一切,让她的想法彻底改变。她竟然还不如一个十岁的女娃,以前那些她放不下的自尊,在这个时候,突然觉得一点也不重要了。
看开后,陶氏脸色的笑容都变得的真挚起来。
与李阿婆一道,陶氏买了些细白面,在陈悠的建议下,又买了些便宜的猪下水和猪骨并些佐料,今日卖小药包赚的钱就差不多了。
家中只有阿梅阿杏照料,陶氏与陈悠都不放心,急赶着回去,几人并未在县集中耽搁。
刚过午时,陶氏与陈悠便回到了家中。
阿梅阿杏忙高兴的迎上来,陈悠将孙大姑娘给的桂花糕递给她们,让她们拿到东屋带陈怀敏一起吃。
两个小家伙惊喜的盯着油纸包,对于她们来说,桂花糕这样的零食糕点,已经许久都未吃到过了,久的已经记不清桂花糕的味道。
午饭是早上便熬好的稀粥,晚上一家人第一次包了一顿白菘菜素馅饺子,在林远县买的猪骨头下午时被陈悠就放在锅灶上熬着了,洗净的猪大肠红烧了。剩下的猪肚,陈悠想着明日做个槐花猪肚汤,健脾胃,止血。这节气,正好槐花刚刚开放,李陈庄到处都是槐树,摘槐花也容易,这道汤正适合秦长瑞和陈怀敏这样刚伤病愈合的脾胃虚弱之人。
晚上,一家人,大人带着孩子们终于吃了这许多天来最丰盛的一顿饭。
细白面包的肥胖饺子,炖的浓浓鲜鲜的骨头汤,飘散着浓郁香味的红烧猪大肠。
吃过数百种山珍海味的秦长瑞夫妇,在吃到眼前一顿简单地家常饭时,竟然觉得美味无比。味道丝毫不输于以前那些精心准备的膳食。
一家人暂时找到了赚钱的法子,接下来的几日,陈悠也不再带着妹妹们去村后的山头,而是与陶氏在家中做小药包。
第二次制作,两人比第一次都多了许多的经验,小腰包也多了五瓣花和四叶草等形状。她们花了些心思做了二十个更加精致的小药包,在药包底下缀了各色的穗子,这次她们一共做了百十来个。
第二次去县集卖小药包果然生意变得更好了,孙大姑娘还特意带了手帕交来捧场,她们做的那些精细小药包也销量不错,等到中午已经一个不剩。

☆、第082章 添堵

可陶氏根本就不是原装货,即便是箫氏与她说男方是她娘家颜庄的人,她也猜不出会是谁。
“那可要恭喜小姑了。”
陈秋月两次说亲失败,都间接的与陶氏有些干系,这些虽不是她所愿,但因由却是因她而起。而今,陈秋月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姻缘,陶氏也真心为她高兴。
“三嫂,你说哪儿的话,这日子还没定下呢!”陈秋月娇羞道。
“啥没定下啊,今儿刘媒婆都上门了,男方家那么急,这还不就是几个月的事儿,说不定啊,咱们秋月以后还能做上官太太呢!”箫氏用胳膊肘拐了下陈秋月玩笑道。
陈悠一怔,官太太?现下她终于明白,陈秋月这个亲事为什么定的这么仓促了。
原本陈秋月及笄后,没定下人家,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她的眼光太高,老陈家在李陈庄也算不得好人家,而且以陈秋月的相貌,想攀个“豪门”确实勉强了些,但是这姑娘偏不信邪,老实普通的汉子不想嫁,偏要挑些门第高的,一来二去,也就慢慢耽搁了。
可正经读书的或是有贡生位的青年怎会看上条件并不好的陈秋月?而且还急着成婚?陈悠总觉得这其中怪怪的。有些让人难以琢磨。
箫氏这句话一出口,让陶氏也是一愣。
箫氏偷揶完了陈秋月,用手掌心抹了把嘴,继续道:“三弟妹,秋月以后的男人可是会有官身的,娘的意思呢,咱几房当初分家的时候也是答应好的,等秋月成婚了,要给她凑点。如今,秋月嫁了个好人家,要还是像咱村平日里那样陪嫁,以后秋月在娘家就没脸了!娘想让咱们几房凑几个钱。给秋月打一副银头面,秋月到婆家有脸,也是咱们老陈家有脸不是?”
闲扯了半天,箫氏终于将话题扯到了正头上。还是来要钱的,不仅要还要的理所当然,这件事的确是当初分家就答应好的。
这也是她做嫂子的一个本分。
“该咱们出钱,咱们不会比大房、二房少一个大钱的,秋月你放心!”陶氏说道。
听了陶氏的话,陈秋月一愣,想要开口,脸上顷刻露出一片愧色,张了张口又将话咽了回去。低头小心瞥了眼箫氏。
箫氏暗里瞪了她一眼,抬起头瞧着陶氏。假笑道:“三弟妹,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大房那儿我不知道,可是光说我们二房。这眼见着我们家老大也到了议亲的年纪,这下头还有阿荷和顺子,两年一过。又都是要嫁要娶的年纪,一桩亲事就要耗尽家里的积蓄,何况两三桩呢!我这就算能每日造钱,也不够这几个兔崽子花啊!但你不同,你们家阿悠才十岁,又是女娃,怀敏虽是男娃。年纪却小,要娶亲可还得十来年呢!这么长时间,可够你们给怀敏攒娶媳妇儿的钱了。眼下,能者多劳,也多出,三弟妹。你也别推辞,我早听说你们卖那啥子小药包赚了一大笔钱,瞧,你们连房子都修上了,多出些银钱给秋月做嫁妆也是应该的是不!”
陈悠要被箫氏气笑了。她这什么神逻辑,凭什么陈秋月成婚,他们三房就应该多出银子?拿他们当冤大头?还有,她在哪儿听说她们卖小药包赚了一大笔钱?要他们真赚了那么多,还用修屋顶,早将这破房子推倒,重新盖结实的砖瓦房了。
攥了攥拳头,要不是箫氏是长辈,陈悠现在恨不得拿起扁担撵她出门了。
陶氏眸子一闪,淡笑道:“二嫂这话怕是有些言不过实,我与阿悠每日辛苦赚钱,也才勉强凑够了这修缮房屋的银子,现已所剩无几,当家的还在养伤,药钱必不可少,二嫂和小姑也都是女子,你们也当明白女子赚钱不易,要真说起来,我们三房的状况还抵不上大房二房。当然,小姑那件事,我们是一早就答应了的,大嫂与二嫂也算得是长辈,我们也不该越过长辈对不对?”
陶氏这话说的冠冕堂皇,但也在理,箫氏没想到她会拒绝,当即脸色便不太好看,陈秋月也低头咬了咬唇。
这两日她听说三房赚了钱,这在嫁妆中添银头面的事是她自己向陈王氏提出来的,陈王氏虽然没有直接说她这条件过分,却也只一句话塞给了陈秋月,她说:“你若能说动你哥嫂们出钱给你打一套银头面,我也不会阻拦。”
于是,才有箫氏带着陈秋月上门这一事。陈秋月被陶氏这太极一打,也觉得没脸。
“三弟妹,瞧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你……”
“二嫂的意思我明白,到时,你与大嫂出多少钱,即便是我们三房再穷,一分钱也不会少了小姑去的,天色也晚了,今儿修房子,孩子们也累了,二嫂与小姑也早些回去休息吧”陶氏将箫氏的话堵了,直接下了逐客令。
箫氏没想到她会在陶氏这里碰到软钉子,左右说不过这个伶牙俐齿的三弟妹,箫氏气鼓鼓的率先出了陈悠家的堂屋,连一句招呼都不打。
陈秋月毕竟还是姑娘家,给她开道的二嫂都走了,她也不好意思继续问三房讨要,也灰溜溜的离开了。
但心中却对三房抱有怨恨,在她的心里,陈永新就应该像小时候那样疼她,后来,就算是成婚了,有了老婆孩子,她这个幺妹在她的心中也应有一席之地,而今,她唯一疼爱的小妹成亲,他应该竭尽所能的对她付出。而三房的作法恰恰相反,让陈秋月觉得不满和憎恨。
打发了“两个吸血鬼”,陈悠与陶氏心有灵犀的互看了一眼,陈悠憋不住笑出了声。惹的陶氏瞪了她一眼。
陶氏拿着小药包,飞针走线,“我们可不是冤大头转世,有时候该强硬的地方就要强硬,该软弱的地方就要软弱,这是求生之道,阿悠,你可懂?”
陈悠停下手中整理药材的动作,明白这是陶氏在有心教导她,点了点头,“娘的教诲阿悠记下了。”
陈悠想了想,“娘,不知道小姑姑定下的是哪户人家?”
“管她作甚,你没瞧见你小姑满脸都写着愿意吗,左右日子是她过,我们也管不着,是福是祸都要由她自己承担,我们要是管多了,反倒还要遭人嫉恨。”陶氏叮嘱陈悠道。
陈悠本还想要打听打听陈秋月要嫁的这户人家,听陶氏这么一说,也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阿悠,别乱想了,把手头这些做好,就带着阿梅阿杏去休息。”陶氏将一个做好的小药包放在一边的空簸箕中。
晚上睡觉,陈悠躺在床上,想着已经有好几日未去药田空间中看看了,默念灵语,就闪身进入了空间之中。
空间之中仍然与之前一样没什么变化,陈悠采了几样小药包要用到的草药,就闪身出了药田空间,等她一出去,便有一团柔和白光从大湖中浮出来,飘到了陈悠刚刚所站的地方,然后飞快的飞了两圈,这才又沉入湖水之中。
第二日,二伯陈永贺果然一早就来了,一来就往他们家西屋跑,一点也不客气的问有没有朝食,他还空着肚子呢!
陈悠与陶氏无法,只好将她们准备吃的韭菜薄烙饼和稀粥端给他,二伯陈永贺一人坐在堂屋中,一口气竟然吃了五张烙饼子,盛给他的稀粥也都喝完了。这才打着饱嗝等着大山哥带着人来修屋顶。
西屋中,阿梅拽了拽陈悠的衣袖,小家伙也被惊到了,“大姐,二伯怎的这般能吃,他吃了我们四个人的朝食,怪不得二伯娘要将他赶出来了……”
陈悠嘴角抽了抽,他们二房是有便宜不占浑身不舒服吧,以前与陈永贺接触不多,现下看来,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与箫氏半斤八两。
那烙饼子一张有两个碗口那么大,普通人的食量一张韭菜烙饼加上一碗稀粥便差不多饱了,而陈永贺一口气全吃完了,现在坐在堂屋中撑的捂着胃顺气……
“阿梅阿杏饿不饿,大姐给你们做个蛋羹?”
两个小家伙先是脸上一喜,片刻才摇摇头,“鸡蛋留给爹和弟弟吃吧!我和阿杏随便吃点就行。”
陈悠摸了摸两个小包子的头,笑了笑,“你们出去将小院菜园子的萝卜浇些水,一会儿做好了就叫你们进来吃。”
陈悠还是给她们一人蒸了个鸡蛋羹,等到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