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医锦 >

第84章

医锦-第84章

小说: 医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小兄弟。”听这农家汉子这么一说,曾氏更不相信刚才那妇人会是陶氏了。
就在曾氏叫箫氏赶紧走时,却看到了在摊点旁边不远处休息的阿梅和阿杏,曾氏一愣,急忙朝着阿梅阿杏那边跑过去。
阿梅一抬头就瞧见了大伯娘,她疑惑的外头问道:“大伯娘,你怎么在这里?”
曾氏心中“咯噔”一下,还以为这两姐妹被人牙子拐这来了,心口“噗通噗通”跳,“你们怎会在县集上,谁带你们来的,快与大伯娘家去,不然你们爹娘要担心了!”
阿杏贴着阿梅古怪的看着曾氏,阿梅也奇怪的大伯娘说的话,“大伯娘,我们不回去,我们等爹娘还有大姐一起回去。”
“啊?你们说啥?你们爹娘也来这了?”
阿梅用力点点头,朝着人堆中指去。
曾氏这时候挤进去瞧了眼,果见陶氏与陈悠在里头忙活,她虚了口气,但又惊讶起来。老三家什么时候在这里摆起了摊子。
箫氏和陈娥脸上也满是吃惊,箫氏小眼转了两圈,“我就说这摊点是三弟妹家开的吗,大嫂你瞧!可不是吗!”
陈娥不屑瞥箫氏,心道,她方才根本就未这么说!”
陈悠端了两碗粥,拿了两个芸豆卷,朝着阿梅阿杏这边走来,两个小家伙一大早就跟她们过来了,也未吃什么,这会子人少了些,陈悠才端了点药粥来给她们吃。
一抬头就见着了大伯娘二伯娘还有陈娥。
陈悠眉头微皱,就朝这边走过来。
先朝着阿梅阿杏招呼,“阿梅阿杏来吃些东西。”
阿梅阿杏高兴的朝着大姐跑过去。
“大伯娘,二伯娘,堂姐你们怎会在这里?”陈悠打了声招呼。
曾氏笑道:“我们见阿梅阿杏在这,倒是吓了一跳,以为她们被人牙子拐来了呢,没想到你们在这摆摊。”
“是啊是啊,阿悠,你们这小摊生意可红火嘞,二伯娘险些不敢相信,我与你大伯娘从家中走的急,什么也没吃,这会儿也饿着肚子呢!”
陈悠没想到箫氏这么厚脸皮,竟直接想要蹭吃。她一笑,“我与娘也是,忙到这会儿,什么都还没进口呢,阿梅阿杏年纪小,不禁饿,我和我娘却是忍得的。”
她与她娘都能忍着饥饿,难道就箫氏忍不得?
箫氏怎会听不懂这画外音,可她就是装糊涂,今儿见这三房小摊生意这么好,她是厚着脸皮一定要打秋风了。
“阿悠,你们这摊子的吃食着实香的很嘞,小娥你说是不是?”
陈娥并未搭理的箫氏,曾氏瞧着就想要拉箫氏,让她别说了。
陈悠不想与箫氏在这磨嘴皮子,“多谢二伯娘夸赞,娘一人在摊子上忙不过来,我先去帮忙了。”
话音还未落,陈悠就快步离开了,箫氏话到喉咙口,陈悠就窜远了,她气的跺脚,“这丫头还真是小气,都是自家做的吃食,给自家伯娘尝几个怎的了?难道要掉块肉去?”
“唉,顺子娘,你少说两句,三弟妹她们还都在忙着呢!”曾氏劝道。
陈娥这时却破天荒的与箫氏统一战线,“娘,二伯娘说的对,陈悠不是有时间送东西给她妹子吃,招呼咱们就没时间了?分明就是不给咱脸!”
曾氏还要再说,却被箫氏一把拖到了陈悠家小摊摆放着的桌椅旁。
这时,正好有一桌食客吃完了,箫氏抢着一屁|股坐在了长凳上,陈娥也跟着坐下了,周围都是人,又是县集,曾氏不好在这么多人面前教训女儿,只得瞪了她一眼,坐到了她身边。
陶氏来收拾桌子时,一见是箫氏与曾氏母女也是一愣,方才陈悠就与她说了,她以为她们早就走了,没想到坐到了她们摊位边。
箫氏笑着瞧陶氏:“三弟妹,瞧你这小摊这么多人,我们也来尝口鲜,你不会撵我们走吧!”
陶氏眸子深处一厉,面上却未表现出分毫,“怎会?你们想吃些什么?”
这边上还有等着的食客,箫氏是个爱占便宜点性子,如果今天不让她得逞,她很可能会死赖着坐在这,旁人要是问起来了,可该怎么说。
“三弟妹,我这一贯的饭量大,早间赶集走的匆忙,也未吃朝食,你上多少嫂子都能吃下呢!”陈悠在一边听到箫氏的话,差点被气的倒仰。
陶氏笑了笑,道了声二嫂好饭量,就转身去摊边了。
陈悠给这几人一人端了一碗药粥,又上了一笼包子,曾氏抱歉的笑笑,陈娥却笑着盯着陈悠拿起一个包子美滋滋的咬了一口。
陈悠当即就转了身,眼不见心不烦,若不是在这人多的早市,她会给箫氏吃这些?
ps:
感谢fanxin82164的小粉,阿色抱一个!

☆、第117章 陈秋月出嫁

第117章陈秋月出嫁
事实证明有些人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箫氏与曾氏母女饱饱的吃了一顿白食之后,箫氏用手掌心抹了一把嘴,然后搓了搓手,心满意足的打了一个饱嗝。
瞧着桌上一笼已空的山药茯苓包子和一碟子芸豆卷,箫氏又起了心思。
陈悠见她们终于吃完了,忙过来收拾碗筷,快些让她们走。
箫氏与陈娥好似饿了几天一般,两人竟吃的比两个大男人还多,简直让人咋舌。
陈悠沉默地擦着桌子,箫氏舔了舔嘴巴道:“阿悠啊,你们这摊子做的这什么药膳吃食真是不错哩,你瞧着我与你大伯娘都尝了,你嬷嬷却是没吃着呢!你们在这县集开了摊点,他们也不知晓,你爹娘可要惹他们老人家不开心呢!”
曾氏朝着箫氏使眼色,可是箫氏根本不为所动。
陈悠端着空碗盘瞧着箫氏一眼,“二伯娘的话我会转告娘的。”
“你娘也是个孝顺的,俗话说,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你们嬷嬷可是好不容易将你爹拉扯大,这才有的你们!”
陈悠朝着箫氏扯扯嘴角,捧着碗盘快步走了。
将箫氏的话与陶氏说了,陶氏眉心一紧,冷哼了一声,明知这是箫氏在占她们便宜,却又不得不收拾了些吃食给箫氏带回去。
陶氏见陈悠端着蒸笼,满面不愿,只好低声在陈悠耳边安慰:“这不是地方,她要是撒起泼来,我们这生意还做不做了,就让她高兴一次,下次,我们再讨回来!”
陈悠叹口气,点点头。将能外带的包子和芸豆卷给箫氏装了一小篮子,“大伯娘二伯娘,那剩下的还在蒸着呢,只有这些了。你们带回去给嬷嬷他们尝尝吧!”
“哎,成,你和你娘快去忙吧,这还有好些客人呢!”曾氏怕箫氏又说出什么塞人的话,先一步接口道。
陈悠“哎”了一声,不再管他们,自去忙活了。陈娥瞧着这一小篮子吃食,对着陈悠的背影扬了扬嘴角。叫这一家子得瑟,刚刚真是后悔,没再多吃些!
陈娥摸了摸自己已经突出来的胃。
今日因陈悠他们准备的多。直卖到早市歇市才收了摊点,秦长瑞已经去将第二日他们需要的食材买好了,一家人就着卖的药膳随便吃了些,把药膳摊子送到孙大姑娘家的院子,便匆匆赶回家去了。
家中还有赵烨磊和陈怀敏。时间长了,一家人也不放心。
等着陈悠他们到了家中,赵烨磊已经带着陈怀敏吃过了饭。陈怀敏还拉着陈悠让她瞧赵烨磊教他认的字,秦长瑞瞧见了这幕倒是颇为欣慰。
赵烨磊的身子一日比一日好起来,他知道这些都是陈悠的功劳,可一时也放不下身段与陈悠化干戈为玉帛。所以一瞧见陈悠,脸色总是有些古怪。可这种神色瞧在陈悠眼中就成了赵烨磊自命清高,他不语她说话,陈悠自然也不会热脸上去贴冷屁|股。
再说到箫氏与曾氏。
两妯娌买了东西,也是近午时才赶回李陈庄,陈娥走到半路就肚子不舒服,胃部胀的难受。直往上冒酸水,打嗝,终于一个没忍住扶着田间一棵矮脖子树吐了起来。
上午在陈悠家小摊吃的全吐了个空。
曾氏忙顺着陈娥的后背,担心道:“小娥,你这是咋了。可是哪里不舒服?怎的吐了?”
陈悠喘着气,顺了顺胸口,恨恨道:“定是三婶家铺子上的吃食有毛病!不然我怎会吐!”
曾氏拍了她一下,“莫胡说,我与你二婶也吃了不少,怎的没事?”
陈娥脸色变了变,擦了擦嘴,气的先曾氏一步朝家走了。
她自己却是知道这吐是怎回事,先头在陈悠家的小摊吃的实在是撑不下了,这才停手,与她娘逛了会早市,就不舒服了,直憋到现在才吐出来。
这可真是自作孽!
这日子一稳定下来,就如白驹过隙,眨眼,大半个月就过去了。
陶氏与陈悠每逢县集在县集上摆摊,不时献祭时,就在县学门口摆摊,大半月下来,家中也攒下了些银钱。
唐仲从华州回来,给陈悠带了一套银针,这套银针与男大夫用的有些不同,唐仲说是华州的女医【】送的,唐仲与她说他收了个女徒弟,【】就送了这件礼物。
而有关于“惠民药局”的事儿,唐仲却没有打探出什么具体有用的消息来,只是说,这项法令颁的突然,就连在华州的【】听到也是惊讶不已。这惠民药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在大魏朝建立起来,前前后后要准备的事情多又繁杂,恐怕要落实到林远县,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不过,这项法令却是在大魏朝的医药界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波,听说明年在庆阳府还要为了这事,民间药商们还要举办一次集会,若真是这样,唐仲也想去庆阳府看一遭的。
如今药商们贩的多半都是药草,如果惠民药局能成功设立,以后中成药就能得到推广,现在中成药可还是一块没人啃的肥肉呢!
不得不说,唐仲对医药业,还是很有远见的,陈悠学的是现代中医药,已经了解过中国的医药发展史,能明了这发展势头,可唐仲只是一个小县城的大夫,也能清楚看清走势,却是不简单了。
唐仲又将上次陈悠交给他的那当归钱给了她后,便家去休息。
秦长瑞却是计划着等的六月中旬去一趟华州,这事,他并未瞒着陈悠。
自她出法子一家人卖药膳赚钱后,她便觉得秦长瑞夫妇对她信任了很多,许多事也会与她商量了,陈悠为此很是欣慰。
这大半月来,陈悠经常会去空间中看那本《药膳指南》,陈悠记得很快,上面的药膳方子她已会了大半,等着天气再热些,她药膳摊子上的东西就都要换了。
不知不觉,陈秋月出嫁的日子也到了。
自从秦长瑞将地卖了后,老陈头是真对三房不闻不问,即便是箫氏与他们说了三房在县城中卖药膳的事,老陈头夫妇也只是哼了一声,并未多表。
陈秋月是好不容易盼到了出嫁的日子,陈王氏为了这个幺女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此时见了最小的女儿也是一身嫁衣,今儿就要成为别家人了,心底是空的慌。
直搂着陈秋月哭了好一会子,知道曾氏上来劝了,这才放开女儿。
陈秋月给老娘擦了擦眼泪珠子,说了好些好话,陈王氏这才止住哽咽声。
箫氏也是满脸的喜气儿,她殷勤的给陈秋月理了理头上的钗寰,“秋月穿着一身大红嫁衣,就像是天上的仙女儿一般,这到了婆家,新郎官一揭这盖头,还不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秋月啊,你嫁了人,可别忘了你二嫂啊!”
陈秋月实是想撇撇嘴,可想着今日是自己的大喜日子,这般做不吉利,也陪着笑应付了箫氏几句。
从颜庄来的迎亲队伍很快就到了老陈头家的院门口,陶氏与秦长瑞带着孩子们站在人群中,瞧着陈秋月被大伯陈永春背出来,坐上了一头绑着红绸的驴背上。这头驴便是几个哥嫂家中凑钱买的,陈秋月的嫁妆之一。
李陈庄也难得瞧一回喜事儿,几乎一个村儿的人都出门看热闹了,秦长瑞与陶氏一直将陈秋月送到李陈庄外三里地这才回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