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美人骄 >

第5章

美人骄-第5章

小说: 美人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衣服吧,如今……

衣服略有些不合身,二管事在两人出门之后没什么歉意地致歉,说是来得急,只是取了成衣并不曾量身定制,还请两位见谅。

林于氏与林长熙各自谢过,却又被带到另一间屋子,桌上摆满汤水清粥。

“如今也是午膳的时辰了,公主正在用膳,也不好接见两位。还请两位不嫌弃公主府上清粥小菜,略略填些肚子。”

等到这样说的人离开之后,林长熙见桌上当真是清粥肉汤加不多的几碟青菜,不免叹道:“公主府居然如此节俭,居然用……”林于氏却轻声一叹:“长熙,这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

林长熙一怔,就听林于氏说:“想来是见我们衣衫褴褛,猜到我们处境堪忧,又见我们面有饥色,猜到你我有些日子不曾好好吃过东西,所以特意备下了这些东西。”

见林长熙依旧茫然,林于氏一边微笑去拿起乌木的筷子,一边笑道:“久饿之人,是不能吃荤腥也不能吃多的,否则,多半会拉肚子。”见儿子立刻恍然,林于氏一时之间,不知心中到底是什么滋味。

好容易吃过并不算丰盛午饭,肚子里有了东西之后,林长熙走起路来终于有了一点劲头。

没有等多久,就有人过来带着他们去见升平公主了。

穿过拱门,又绕过长廊,尚未进院子,就听见有人在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是声音有些怪异。

林于氏心中打鼓,这句话是不是在提醒自己?

进了院子,却见院子中长廊之下,挂着一个鸟笼,里面一只羽毛鲜艳的鸟正重复“年年岁岁花相似”一句。原来那怪异的声音是这只鸟说出来的。

鸟笼下站着一个人,正笑吟吟地回过头来。

那人穿着粉色的锦衣,上面的蝴蝶用金线一朵一朵绣出来,难得的是每只蝴蝶都姿态不同,却又恰到好处。配上浅浅的天青色纱裙,衬得肌肤白皙如雪。黑压压的头发梳了个流苏髻,几支嵌珠蝶花吊穗玳瑁簪点缀其上,不见半点儿炫耀。但伸出手来去逗弄鸟的那只手上却带着一只嵌着红宝石的金镯,只是一动,在阳光下剔透得让人炫目。

林长熙只是看了一眼,就低下头去,与林于氏一起行礼。

等到两人结结实实跪下行了礼,才听见那人慢悠悠地道:“起来吧。”

林于氏与林长熙两人相扶着站起身,听那人道:“你们今天过来,是为什么呢?”

林于氏一阵恍惚。她的声音依旧如同过去一样清浅,如今加上几分漫不经心,越发显得冷清。

她压下心中不渝,放低了姿态,轻声道:“公主万福,妾身与犬子前来,是……”她说着说着,打了个磕巴,没有说下去。

纵然是下定了决心,面对着自己曾经可以随意掌控命运的庶女,她依旧没好意思说出那句渴求的话。

林长熙扶住了自己的母亲,低低地叫一声“娘”。

林于氏拍拍他的手,深吸一口气,终于说出来:“妾身前来,是想请公主殿下怜惜。”她垂下了眼眸,心底曾经有过的所有挣扎,在这一刻消失无踪。

自己的儿子不该一辈子这样活下去,他值得更好的。

林长熙听着林于氏说出那些祈求与奉承,心底火烧火燎地难受,不仅抬起头来,渴求地看一眼对面的升平公主。

公主背后的丫环一眼瞪过来,他慌张地低下头去,抓住了自己的衣襟。

林于氏终于说出了所有的话,在心底长长地叹息一声,跪下去磕一个头:“还请公主殿下怜惜。”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章

陶蓉蓉吩咐人将林于氏与林长熙送出公主府的时候,站在那里一直目送他们的身影消失。

她没想过林家还有这样两个人存在。

在看到管事捧着那一张白纸的拜帖走进来的时候,她没想过,今天会有这样一个大惊喜等着自己。

但是最终她冷静了下来,凭借自己的心意去做了自己想做的。

陶永安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就招了陶蓉蓉入宫,问起来。

“你没想过,如果你真的照拂了他们,他们会怎么做吗?”他问,“林家人,真的可靠?”

陶蓉蓉点点头,又摇摇头:“就算真的得寸进尺,我也没有什么怕的。我的经历始终瞒不过人,却不是别人拿来威胁我的借口。”

“朝中正在争议,是否要封你为长公主,若是因为这件事……”陶永安迟疑,“我心中不安。”

陶蓉蓉微笑,安抚地说:“哥哥,没关系。是不是长公主,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我是长公主,我也是你唯一的妹妹,不是长公主,我还是你唯一的妹妹。”

陶永安莞尔,点头称是。

“不过,哥哥,我想,林家也不是那样的人。”过了一会儿,陶蓉蓉说,“林世榛,我的父亲当年虽说是太子门下,实则不过是因为他认为,依据国法,既然他是太子,他就是唯一的继承人。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儿子,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陶永安也并不在乎这个问题,只是简单地点点头,就放过了这个问题。

兄妹两人正说着话,贴身的内侍悄然进门,躬身道:“陛下,信国公求见。”陶永安挥手让人出去,头疼抚额。

“哥哥,难道又是为了选妃之事?”陶蓉蓉莞尔道,举起袖子遮住自己的笑意。从陶永安登基之后,空无一人的后宫就成了众多大臣们的目标,不时有人建言,请陛下迎娶皇后并纳妃子入宫。有人这样是当真为了这个国家考虑,毕竟皇帝没有后嗣,容易引发混乱。可更多的人却是盯着皇后的位置去的。

若是家中女子成了皇后,家族也可趁势一飞而起。

陶永安瞪陶蓉蓉一眼,叹道:“虽说朕年岁已经不小,可这般每日被人催着成婚,反而不想成婚了。”陶蓉蓉睁大眼,俯身向前:“可是哥哥,你总要成婚的,总不可能一直拖下去的。况且,你也该有个孩子了。”停一停,她说:“若是太平年月,你这个年岁,都快做祖父了。”

陶永安点头赞同,随后却又讥诮一笑,道:“不过,这其中浑水摸鱼之人太多。纵然是朕要迎娶皇后,也定然不会听从他们的摆布。”

说到这里,陶永安笑瞥陶蓉蓉一眼,道:“蓉蓉你的年岁也不小,可曾想过再嫁?”

陶蓉蓉脸上笑意顿时消退,随后又恢复,道:“我的事不着急,毕竟哥哥你挡在前面,还轮不到操心我的事。”

被陶永安瞪了一眼,陶蓉蓉又轻笑起来。

兄妹两人正说着话,内侍通报,信国公到了。

进门的人年岁并不大,只有二三十岁,是当年陶永安手下的亲信之一。见到陶永安,信国公乔阳脸上顿时笑容满面,随后跪下去行礼,陶蓉蓉连忙避开。

等他一站起来,就对着陶永安说起他的婚事,陶蓉蓉见陶永安脸上神色渐渐不耐,连忙出言打断,对信国公使个眼色,让他委婉些再劝,自己却起身告退。

陶永安在军中多年,身边的女人只有一个两年前就跟着他的女婢。如今他登基为帝,女婢也就成了后宫中唯一的女人,如今的在嫔的位置上,封号为巧。

陶蓉蓉与她的关系还算亲近,既然入宫,也就顺势去她宫中走了一圈。

巧嫔刚跟着陶永安时曾经有孕过一次,只是因为当年的后宅倾轧而小产,至今身子尚未恢复过来。她倒是心平气和,除了陶永安找人帮她调理身子之外,她并不多将精力放在追求有孕上。

今日她穿着银红色宫装,身形袅娜动人。见到陶蓉蓉,她亲密地伸出手来挽住前者,笑道:“今日公主殿下怎地有空过来?”陶蓉蓉随意说两句,在她宫中坐了坐,巧嫔就是一叹,问道:“陛下过些日子,想来就要迎娶皇后入宫了。也不知道将来的皇后娘娘性格如何,这后宫中,是否依旧如此风平浪静。”

陶蓉蓉莞尔,心中却冷笑,道:“如今皇兄身在高位,膝下却不能一直空虚,总要多多开枝散叶才好。况且,宫中如今只有你一人,委实太过冷清,多来几人,也好与你作伴。”

巧嫔已经不止一次这样明里暗里试探,陶蓉蓉也是觉得有些倦了。不过是占了早早跟着陶永安的便宜,如今却多了不该有的心思,这巧嫔也该疏远了。否则总有一日,她会栽到自己不该有的野心上去。

巧嫔听陶蓉蓉这样说,脸上笑意不改,温和说是,转头又说起陶蓉蓉来:“殿下的年岁比我还要大些,纵然是早年夫君去了,如今也该考虑再嫁才是。女人总要有个依靠才好。”

说着,她掩唇轻笑起来:“可有不少命妇打听过殿下的事,说家中有适龄的子侄,就等殿下的意思呢。”

陶蓉蓉轻笑:“我的婚事,自有皇兄做主,却不劳旁人多心了。”巧嫔依旧笑道:“也是。荣国公的心思,如今满朝上下都看得清楚,陛下心中只怕是早有成算。”

荣国公便是当年的洛成,跟着陶永安风里来火里去打江山,如今也有了国公的封号。当年栽在陶蓉蓉手下之后,洛成心中多有不忿,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份不忿不止何时已经悄然演变成了旁的心思。

他如今年岁也已经不小,却依旧未成婚,房中也没有旁的女人。因为身居高位又妻位空悬,不知多少人盯上了他。偏偏每每说起,他都将陛下拿出来做挡箭牌,说什么陛下尚未娶妻,做臣子的也不好越过了陛下去。

纵然知道他是胡言乱语,拒绝的意思却已经清清楚楚,众人总不好和他撕破脸皮,于是只好哈哈一笑将这件事丢到脑后。

此时听巧嫔说起洛成,陶蓉蓉脸上笑意分毫不改,心中却对巧嫔更增了一份不喜。虽说洛成对自己的心意不曾瞒过人,可这样大大咧咧地说起,倒好似将自己两人当做了笑话一般。

“巧嫔你的身子如何了?”因为不喜,陶蓉蓉也没什么避讳,直接问起了对方的身体,“如今皇兄宫中还没有孩子,你可要早些养好身子,为皇兄生下一儿半女的,日后也是个依靠。”

巧嫔闻言心中咯噔一下,几乎连笑容都维持不住。她怎能不关心自己的身子,只是当年伤得重了,当年大夫就说过自己想要有孕只怕已经是不可能。所以她干脆装作不在意,在陛下面前还能留几分好印象。

“我府上管事近日说起民间一位名医,等过些日子巡防到了,我就请过来帮巧嫔你看看。”陶蓉蓉对巧嫔说,“你是最早跟着皇兄的,以前也曾有孕过,总不能让你日后膝下空虚。”

巧嫔不得不忍着不快对她道谢,后面的对话中也有些心不在焉起来。

又说了两句,陶蓉蓉终于告辞,巧嫔送她出宫,回去之后就揉碎了两张帕子,恨恨地祝她嫁不到好人家。

回到公主府,府上的二管事就过来说了对林于氏与林长熙的安排。

两人的户籍原本已经被注销,如今公主出面,又有当年旧人为指证,户籍很轻易就办了下来。陶蓉蓉又送他们一座两进小院,丫鬟健仆各两名,粗使的婆子五人,并留下纹银百两,算是将他们安置了下来。

陶永安对两人并不在乎,多有轻视,陶蓉蓉因此也心中大定,对两人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夸奖了二管事两句,陶蓉蓉尚未歇下,就听有人来报,说陶家正房二太太求见。

陶永安生父不明,若是依旧身在乡野,倒也不算什么事。若是想要出人头地,就极易在这方面被人攻击。因此,投奔秦王前,他就选好了曾经出过宰相的陶家,买通了族长将自己与陶蓉蓉安置在陶家已经绝了后嗣的某户名下,有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