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官人,吹灯耕田 >

第20章

官人,吹灯耕田-第20章

小说: 官人,吹灯耕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二郎的夸奖却没让齐大郎心情愉悦,只见他沉着一张脸恶狠狠的瞪了张二郎一眼,脸上有着“你才是财迷、你才骗钱”的神色!齐大郎瞪完张二郎才偷偷的扫了张巧儿一眼,见张巧儿面色如常才悄悄的把目光移向别处。
  而张二郎似乎很喜 欢'炫。书。网'撩拨齐大郎、看齐大郎不高兴或是吃瘪,于是齐大郎一不高兴、张二郎马上就说得更加起劲,还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齐衡你就别不好意思了,我不会笑话你出卖色相骗小丫头物事的……”
  “我拿去换钱的那些物事,都是她们自己主动送给我的,”齐大郎皱着眉头、绷着俊脸辩解了句,随后为了阻止张二郎再胡说八道诋毁他的形象、让张巧儿误会他喜 欢'炫。书。网'和小丫头玩,齐大郎马上使出杀手锏来堵住张二郎的嘴:“再废话个不停,你自己去卖鱼苗。”
  齐大郎话音才落,张二郎的态度马上来了个九十度大转弯,只见他马上只字不提齐大郎“出卖色相”一事,改而讪笑着讨好起齐大郎来:“你不带我们去,我们哪晓得把鱼苗卖到哪里去啊?阿衡,我知道你是个讲义气的好兄弟,一得知我们家日子过不开,就带着我们用这个法子挣钱,你对兄弟我的情义、我心里都记着呢!”
  张二郎说着“嘿嘿”的笑了两声,然后腾出一只手来勾住齐大郎的肩膀,小心翼翼的问道:“好兄弟,你不会在半路上丢下我们不管吧?我们还是加快脚程赶路,赶紧赶到东坑镇把这些鱼苗给卖了才是!”
  齐大郎见张二郎终于说了句像样的话,才侧过脸用鼻子哼了一声,算是揭过此事了。随后张巧儿几人拎着竹篓再赶了好一会儿路,才在晌午时分赶到了人来人往的东坑镇上,并且齐大郎马上熟门熟路的把他们领到那养鱼的土财主家。
  负责收鱼苗的是一个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那中年人姓徐、是那养鱼土财主家的管事。徐管事一见到齐大郎马上喜滋滋的迎上来和他打招呼,后来一听说齐大郎这回竟一口气送了十个竹篓的鱼苗来,当下便喜出望外、并急忙忙的要领齐大郎去账房结钱。
  张巧儿在一旁把徐管事的神情一一看在眼底,略微再一思忖心里便有了计较,于是赶在徐管事领齐大郎去账房结钱时,不动声色的把齐大郎拉到一旁,低声问道:“齐大哥哥,你以前送鱼苗过来,那徐管事都给你什么样的价钱?”
  因这鱼苗细若针芒、买方和卖方都无法细算数目,因此大多数鱼贩都是以竹篓作为交易的单位。而齐大郎初始送鱼苗过来时,那徐管事满满一竹篓的鱼苗只肯给四百个铜板子儿,后来齐大郎送的次数多了、他才往上提了一百个铜板子儿,算是给熟客的价钱。
  于是张巧儿一问,齐大郎便如实答道:“每个竹篓的鱼苗给五百文钱。”
  张巧儿略微一思索,马上开口说道:“那你和那徐管事说这回咱们得涨价———每个竹篓给六百文钱,要是徐管事不肯涨价钱我们就不卖!”
  齐大郎既用这个法子来挣钱,自是打听过和这个行业有关的不少事宜,明白别处的土财主收鱼苗、每篓子大多只给三四百文钱。这东坑镇是因镇上只有一条小溪、溪里没什么鱼儿,所以这鱼苗都得要鱼苗贩子从别处捕了送来。
  既是从别处送来的,那这送鱼的路途也就长了一些,这路途一长、鱼苗死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了,也就更考验鱼苗贩送鱼的技巧了。这些种种缘由加在一起,才让东坑镇的土财主收鱼苗给出的价钱、比别处高个一百文钱。
  齐大郎为了赚钱可是做过市场调查的,所以他觉得徐管事一竹篓给五百文钱算是高了,应是不可能再给他涨价钱了……
  但张巧儿却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见齐大郎犹豫不决、马上加重语气再强调了一遍:“必须涨价、那徐管事只要不笨也一定会愿意涨,听我的一定没错!”
  齐大郎见了忍不住追问道:“你怎就认定徐管事一定会涨价?”
  张巧儿闻言不慌不忙的解释道:“齐大哥哥,赤潮来袭、海水变色,让本只习惯吃海鱼的人们心里有所顾忌、都纷纷改吃从江河鱼塘捞起来的鱼。而大家伙儿都只买淡水鱼了,这淡水鱼的价钱自然也就会慢慢的变得比以前高……”
  张巧儿说到这儿故意停了停,才笑眯眯的接着往下说道:“这淡水鱼的价钱一涨高,淡水鱼鱼苗的价钱自然也得提一提了!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齐大哥哥怎会没想到呢?”
  张巧儿话才说了一半、齐大郎就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了,心里也觉得张巧儿说的有几分道理,并且也认为根据张巧儿的理据、这价钱还真是十有八九能够提上去。
  可齐大郎一见张巧儿笑眯眯的看着他、脸上还有着一丝揶揄的神色,马上就闹起了别扭、不愿意承认张巧儿说的有道理,更是爱面子的不想承认张巧儿比他聪明、先想到了这一点……
  于是齐大郎马上口是心非的说了句:“这可不一定,徐管事给的价钱本就比别家高出一百文钱,哪会那么轻易就再给我们提一百文钱?”
  “不提我们就不……”
  “不过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我试试便是!”
  张巧儿话才起了个头、齐大郎就有些心虚的出声打断,随后不等张巧儿再多说、齐大郎就急忙忙的转身走了,和徐管事寒暄了几句后两人便一起往账房走去。随后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齐大郎才折回来,招呼张二郎等人拿上自备的那些物事离开。
  几人一离开东坑镇踏上回村的路途,张巧儿就迫不及待的追问道:“齐大哥哥,我说的法子管用吧?那徐管事给我们提了价钱了,对吗?”
  张巧儿一开口就猜中了、让齐大郎面色顿时有些僵硬,且还死鸭子嘴硬的狡辩道:“徐管事一开始不答应提价,是我软磨硬泡、说了一堆好话,他最终看在我们这次一次送了十竹篓鱼苗来的份上,才勉为其难的给我们涨了价钱!”
  张巧儿闻言不以为然的“哦”了一声,然后直接点出了事情的关键:“过程如何又不打紧,反正最终的结果是在我的提醒下,咱们那十篓子的鱼成功的多卖了一吊钱!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倘若没有我的提醒,齐大哥哥你可就只会傻乎乎的照着原价卖!”
  张巧儿说到这儿故意俏皮的冲齐大郎眨了眨眼,洋洋得意的问道:“所以功劳全在我身上,齐大哥哥你说对不对?”
  齐大郎自是不会答“对”,而是冲着得意显摆的张巧儿冷哼了一声,脸上也有着“雕虫小技不足挂齿”的神色……
  不过不管齐大郎承不承认、事实都不会改变———大家伙儿辛辛苦苦捕来的鱼苗,在张巧儿的提醒下,不但全都卖了换钱、且还多卖了一吊钱!
  并且徐管事最近似乎着急着收鱼苗,结算了银钱后还特意叮嘱齐大郎、让他这段时日多捕捞些鱼苗送过来!张二郎等人知道徐管事的预定后雀跃万分,心想总算是找到一个长久的挣钱法子。
  而那十篓子鱼苗虽然统共才卖了六吊钱,但哪怕是齐大郎只分给张二郎兄弟两吊钱,这两吊钱对张家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意外收入了!
  因此几人才刚刚踏上归途,张二郎就兴奋的对张大郎提议道:“大哥,以后我们只要隔三差五的捕捞些鱼苗送到东坑镇卖,那一个月下来能给家里补贴不少家用呢!有了我们挣的钱,阿爹和阿母就不用天天唉声叹气了!”
  一向都很淡定的张大郎此刻也十分激动,毕竟这可是他们靠着自己努力赚到的第一桶金,并且还是在张家最困难的时候赚到这第一桶金!
  于是张大郎马上点头赞同了张二郎的提议,兄弟俩更是马上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说是下次一定要多捕些鱼苗!唯有张巧儿还保持着理智,先是扫了兴奋不已的张大郎兄弟一眼,然后突然问了齐大郎一句:“齐大哥哥,你每月上东坑镇卖几回鱼苗?”
  齐大郎从小就视财如命、并且总是会想很多办法赚私房钱,因此他一个月其实前前后后加起来、大约会卖五次鱼苗。这一抓一送就得费去两天功夫,因此齐大郎一个月至少有十天用来卖鱼苗,有时甚至一个月当中、有半个月都被他用来卖鱼苗赚私房钱!
  只不过书塾一个月最多沐休五天,于是那多出来的十天显然是齐大郎逃课去卖的……
  于是张巧儿得知齐大郎卖鱼苗的次数后,马上一脸吃惊的问道:“一个月最多跑七趟?你一个月当中有大半个月不务正业,就不怕把课业落下了、挨夫子或是林婶子的罚吗?”
  齐大郎闻言傲然的扬着头,自信满满的说道:“只要听夫子把文章讲解一遍,我就能把整篇文章背下来。”
  张巧儿闻言不死心的追问道:“你能把整篇文章都背下来,那只能说明你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那些文章的内容以及其中蕴涵的道理,你都能理解吗?”
  齐大郎闻言一脸鄙夷的扫了张巧儿一眼,似乎觉得张巧儿问这个问题太过白痴,最终更是一脸自傲的丢下一句话:“那有何难?”
  一旁的张二郎闻言适时的补了句:“阿妹,千万别和齐衡这小子比读书!他平日里不但总是偷溜出去玩、不乖乖到书塾听课,就是偶尔几天来了,夫子讲课时他也总是没个正形儿、从不好好听课!可偏偏夫子考问课业时、他题题都能答上来,且比那些用功苦读的人还答的好,真是没天理!”
  张巧儿一听也算是小天才的张二郎这么说,马上就聪明的闭了嘴、不再追问下去让齐大郎有机会显摆,同时还记起了前世一个让她印象十分深刻的男同学———那个男同学上课时也是从头到尾都不安分,不是揪揪这个女同学的头发,就是戳戳那个女同学的背,再不然就在课本上画小人、画老师!
  总之,那个男同学上课从不见认真听讲,可考试却总是考第一!
  别人费了许多脑筋和精力理解记忆的重点,他一下子就能理解透彻并把原理给记住了,压根就不用刻意费心去记!
  于是张巧儿不得不承认,齐大郎这小子虽然有时候不怎么讨人喜 欢'炫。书。网',但他却是传说中天赋过人、拥有过目不忘本领的天才!而且齐大郎他还不是普通的天才———他不但在读书上很有天赋,在赚钱这方面似乎也有无师自通的天赋啊!
  张巧儿这么细细一想,突然发现这齐大郎不但在村里很受欢迎,就是放到二十一世纪去,也是支所有姑娘都争着想买了、揣兜里的“绩优股”加“潜力股”啊!

  第二十四章 攒心梅花络

  且先不说齐大郎是多优秀的绩优股,却说张巧儿这个小管家婆马上就对张大郎兄弟下了死命令:“大哥、二哥,你们只能在沐休时去捕鱼苗、卖鱼苗,要是因挣钱耽误了课业,阿爹、阿母教训你们时我可不会帮着说好话!”
  张大郎自是知道事情的轻重,因此不用张巧儿多说他就主动保证道:“阿妹你放心,这件事我和小二心里有分寸,不会做了那得不偿失、因小失大的事!阿爹和阿母为了供我们读书而日夜操劳,我们自是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
  “就是,阿妹你也太小瞧我和大哥了,难不成我们比你一小丫头还不懂事?”张二郎不满的抗议了一声,随后马上把这个略显严肃的话题抛开,伸手勾住齐大郎的脖子、一脸期待的催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