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122章

数据三国-第122章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四门以供出入。如此一来只要盘查四门,便能防止宵小偷盗。只是这围墙一建便如城池一般,微臣深恐惹人非议,还请陛下恩准此事,微臣才敢行事。”
  灵帝一笑道:“朕还当是什么大事,不就是在封地建一座小城嘛!朕允了。另外朕还要加封法师震远中郎将之职,专职四方讨贼之事。”
  南烨躬身行礼道:“多谢陛下恩典!只是微臣帐下无兵无将,讨伐黄巾之时多是倚靠朝廷征讨大军。这次讨伐黑山则是仰仗镖局中的众多镖头、镖师。如今黑山平定,镖师分散各地护送商旅,微臣帐下再无可用之兵,不知陛下可有人马拨付与我?供我讨贼之用。”
  灵帝一听南烨向自己要人,顿时傻眼了。他不通兵事,只是一直听说南烨法师道法高强能打胜仗,却从没想过南烨是哪里来的人马,还以为南烨真能剪草为马、撒豆成兵。南烨向他要兵,他自己还不知道管谁要兵呢。
  愣了片刻,灵帝转头问张让道:“张常侍,法师兵马是否该由大将军调拨?”
  张让想出这离间之计撺掇灵帝宣蔡琰进宫,就是担心南烨倒向外臣一边,又怎么可能会让南烨有机会接近大将军何进?他对灵帝道:“大将军统帅天下兵马不假,不过法师人马却无需麻烦大将军调拨。陛下请想,震远镖局中的镖师均是法师自行招募训练,却能勇战黑山贼。这便说明法师不但术法高强,而且深通军略,想必那科学大道之中亦有练兵之道。依臣之见,不如陛下给法师募兵之权,再拨付些钱粮。只要新募之兵经法师锤炼能赶上那些镖师,陛下不就又多了一支劲旅?”
  灵帝听张让说完觉得很有道理,朝廷出兵讨伐北宫伯玉屡屡受挫,反而是南烨私募的镖师战胜了黑山贼,这不正说明法师练兵有方?灵帝点着头问南烨道:“张常侍所言法师也听到了,不知法师以为如何?”
  南烨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有了这募兵之权,他养多少兵都名正言顺了。不过表面上南烨依然不温不火,他还想跟灵帝讨价还价呢。
  此次灵帝打起蔡琰的主意彻底激怒了南烨。不论灵帝此举是否与十常侍有关,南烨都感觉到了皇权这座大山压在他的头顶让他喘不过气来,也明白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所以此次他想要的是更多的好处,然后便找机会一走了之,免得在洛阳提心吊胆。
  南烨回答灵帝道:“张公公称赞微臣愧不敢当!要说练兵之法,微臣也只是略知一二,比不得朝中宿将,更谈不上精通。陛下命微臣招募乡勇成军也不是不可,只是微臣愚钝,训练士卒又非一日之功,恐怕要想靠新招士卒讨贼还要等些时日,待士卒训练已毕方能出兵。”
  灵帝道:“这也无妨,前些日传来捷报,张温破北宫伯玉于美阳,一时还不用法师出兵,法师尽管安心招募士卒便是。”
  南烨道:“多谢陛下体谅微臣。微臣也知陛下的难处,今年先有大疫,后又有南宫大火,四月有大风、冰雹之灾,七月又闹螟灾,还有北宫伯玉作乱。朝廷既要赈灾还要平乱,想必陛下也不宽裕。微臣这募兵的钱粮就不劳烦陛下了,唯有士卒的甲胄兵器不能私造,还请陛下调拨些铁匠给新募士卒打造军器,或是允许微臣自行打造军器才好装备士卒。”
  灵帝一听南烨竟然不要钱粮,感动的差点哭了,这是多好的臣子啊!竟然这么给自己省钱,既不要人也不要钱,只要募兵权和军器打造之权,这些不都是自己一句话的事?


第183章 灵帝荒淫观蔡琰 南烨愤恨窥玉玺(17)
  灵帝自己都觉得给南烨法师一个光杆中郎将不太合适,他见南烨不要人马钱粮便道:“法师真乃我大汉忠良!法师为朝廷讨贼还要自筹钱粮人马,朕又怎能不助法师?法师回去尽管招募士卒、打造军器,朕再送法师些能工巧匠,助法师一臂之力。”
  南烨行礼谢道:“多谢陛下恩典!微臣必尽心竭力训练士卒,早日助陛下平定逆贼,还百姓一个太平。”
  灵帝这次召见蔡琰虽甚为失望,不过加封南烨却异常顺利,不费分毫钱粮就能让南烨法师帮自己募兵讨贼,灵帝怎么想都觉得是自己赚了。于是急忙命张让、赵忠拟旨用印。
  南烨见到灵帝玺印心中一动,但凡三国游戏中必然出现的一件宝物便是传国玉玺。而且游戏中的玉玺功能往往都非常逆天,比如说一旦得到玉玺就能让游戏角色魅力值全满之类的。这都是因为传国玉玺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是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并且有着很神秘的传奇色彩。
  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上砍柴,发现了一块青石,有凤凰落于其上。传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就认定青石是个宝贝其中暗藏璞玉,于是献与楚厉王。
  楚厉王使玉工辨识,玉工皆云:“为石也!”厉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
  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复献此石,武王的玉工也没认出此宝,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三天三夜。文王遣人问询,卞和道:“我不是悲痛双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文王遂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称其为“和氏璧”。
  楚国收藏和氏璧四百余年至楚威王时,令尹昭阳灭越败魏立有大功,威王以和氏璧赐之。一次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突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皆离室临渊而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
  当时昭阳怀疑是门客张仪所窃,于是拘张仪严加拷问而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张仪拜为秦宰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楚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
  和氏璧丢失五十余年后,赵国宦官缪贤用五百两黄金从一个外地客商手中买来一块玉璧,经玉工辨认方知这就是无价之宝和氏璧。
  赵惠文王闻听此事便将和氏璧据为己有。秦昭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完璧归赵”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事隔六十一年,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天下一统,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这皇帝印玺自然要选用天下绝无仅有的宝物,于是秦始皇便决定将和氏璧打磨成御玺。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落水后瞬间风平浪静,秦始皇才得保平安,玉玺也由此失落。
  八年后,秦始皇巡游天下至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道:“请将此玺还给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王子婴元年,沛公刘邦军至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归汉。刘邦建立汉朝后,传命将玉玺代代相传,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代汉建立新朝。他得知玉玺藏于长乐宫孝元太后处,便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不可遏,掷玺于地,破其一角。后来王莽令工匠以黄金镶补,但任凭工匠手艺巧夺天工,传国玺上还是留下了缺痕。
  后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史称东汉。传国玺代代相传如今便在灵帝手中。
  南烨若是生于汉末,传国玺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他却是从一千八百年后穿越而来,所以他知道,传国玺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终结,而且此玺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引起一阵血雨腥风。这才是三国游戏中屡屡提到传国玺的原因。
  灵帝肯定不知,再过几年他就要一命呜呼,那时袁绍便要领兵入宫诛杀十常侍,段珪会携少帝刘辩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也未带传国玺,回宫后玉玺便不知去向。
  直到献帝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一宫女投井自尽,而尸身不腐,其颈上系一小匣上有金锁,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以为天命所归。谁料到玉玺并没给孙坚带来什么天命,不久之后他就阵亡岘山。孙策想要为父报仇,用传国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这才打下了江东偌大基业。
  袁术得传国玺后同样以为天命所归,自立为帝年号“仲氏”,引得诸侯征伐。袁术的皇帝做了不过两年便呕血而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献给了挟献帝而令诸侯的曹操,至此,传国玺落入曹操之手。
  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命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自己非是“篡汉”,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传国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开皇九年,隋文帝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大业十四年,隋炀帝被弑于江都,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安慰。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传国玺从出现到唐末,传了1640余年。像这样被历代君王传递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可惜的是传国玺在五代时突然失踪,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作为传国玺的代替品。


第184章 灵帝荒淫观蔡琰 南烨愤恨窥玉玺(18)
  南烨深知这传国玉玺从出现一直到五代都有据可查,不过到了宋朝这传国玺就变得真假难辨起来。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仅得到后周两颗国玺,并未获得传国玺。直到北宋哲宗时,有农夫段义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并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则怀疑此玉玺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伪造的。
  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