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战骑狂潮 >

第151章

汉末战骑狂潮-第151章

小说: 汉末战骑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等士子理想?”
  “言之有理。”其余诸人俱皆颔首称是。
  那俊秀少年面露纠结,默默不言。
  正行间,便到了城市中心地带。
  硬朗青年指着城池中心一大片绿化地带,道:“走了这么久。我们先去歇息片刻吧。那里是去年下半年才建起的城市公园广场,里面环境幽然,是个休息的好去处。”
  这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根源还在于九洲城。
  九洲城中,就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休闲环境。于是上行下效,各地郡县,也开始争相效仿。
  没想到在民间百姓叫好的同时。竟然还掀起了一番商机。
  不少的商人看到这公园广场早间晚间都有很大的人流量。所以就在征询了官方意见之后,在这片公园广场之中,进行商业活动。
  公园中间是一片不大不小的广场,周遭则是绿化的公园地带。在这广场周边,幽然怡人的树林花木之中,就有各种酒肆、茶馆之类的商业建筑。
  为了映衬这里的环境,这些酒肆、茶馆等建筑,都是木质、竹制的。看起来十分亲近自然。
  一行人牵着毛驴走进公园之中,便看到那些大树下、花丛中。隐约就有石凳、石桌。一些老人围在一起谈天说地,笑声爽朗,一些屁大点的小孩,正在嬉戏欢笑,一片和谐无比的气氛。
  “那间茶馆环境最好。”
  硬朗青年指着曲径通幽处,树林遮掩的一处竹制建筑,道:“我游学回返之时,就在那那间茶馆中逗留过,很不错。”
  到了茶馆门口,便看见一杆大幡上书一个茶字,矗立在茶馆门口。小二见客人到来,连忙热情将他们迎进茶馆。
  走进茶馆,当先是一个不大的但装饰典雅的厅堂,厅堂中只有一个柜台,旁侧角落里摆着些坐榻。
  小二引着几人到柜台前,硬朗青年上前一步,对柜台后的一个朴素少女道:“我们这里七人,需要一个环境幽静、大一点的隔间。”
  那少女笑的很甜很亲切,很快便给诸人安排好了隔间。
  在小二的引领下,诸人一路打量着,便到了隔间之中。
  各自坐好之后,那硬朗青年对小二道:“七人份的茶叶、茶具,再来几个甜点、小吃。”
  小二离开之后,那老者才开口:“这隔间环境不错。”
  的确不错。
  这建筑整体都是竹制的,屋里有一种竹香味缭绕。墙壁上还挂着一些书画,虽不是名家所作,却也给人一种雅致的感觉。旁侧的窗户大开着,一些嫩绿的枝叶从窗户中伸进来,自然和谐。
  “这种茶馆我从来都没见过,襄阳城里都没有。”那朴实少年道:“没想到竟然有做这个生意的。”
  硬朗青年哈哈一笑,道:“这里可不只是做区区茶水生意,否则跟路边的茶水摊有和区别?若是要吃饭喝酒,这里也提供高档次的宴席。还有各种甜点小吃,应有尽有。还能观赏歌舞,十分丰富。要知道,这个茶馆,是益州严氏所有,严氏可是大商家。”
  “竟然是严氏的茶馆?”其余几人都有些惊奇。
  “传闻这种茶馆的模式,是最先在凉州兴起的。”硬朗青年又道:“你们看这桌上的小炉,就是煮茶所用。这里的茶,不同于寻常的茶,待会儿小二奉上茶叶茶具之后,我再跟诸位细说。”
  不过片刻,进来两个小二。
  带来了茶叶、茶具、一壶水,甜点小吃,还有一小袋木炭。
  恭恭敬敬的将甜点小吃摆好,然后又摆弄片刻,将木炭放入小炉之中,点燃之后,作了个揖,道:“诸位客人有什么需求,随时喊一声就是,小的就在门外候着。”
  说着,就退出了隔间。
  硬朗青年便起身开始摆弄起来,一边说道:“你们看这茶,不同于茶饼,而是叶片。泡茶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寻常……”
  “不需要添加什么佐料,单单只是纯粹的茶叶。”
  “听说这种饮茶的方式。最早是从李将军开始的。并受到慈明公、伯喈公的推崇,于是便蔓延开来,逐渐受到各阶层所有人的喜爱。”
  良久。茶泡好了,硬朗青年给每人斟上了一杯,这才坐下,端起茶杯,微微闭眼,先闻了一闻,这才轻抿一口。面露陶醉。
  其余诸人有样学样,也跟着硬朗青年做。
  那老者一口茶入口,只觉茶香萦绕唇齿。回味无穷:“好!”
  “我原以为李将军只是一介武夫,没想到还发明了如此优雅的饮茶之法……”一个青年叹道。
  “广元此言差矣。”老者笑道:“李将军能有如今威势,治下有如此气象,又受到慈明公、伯喈公的推崇。怎会是单纯一个武夫?”
  “在下失言了。”
  一边饮茶。一边吃着甜点,享受着窗外绿意盎然的春光,端的是让人心旷神怡。
  那俊秀少年叹道:“的确是眼见为实……我多耳闻各种诋毁,如今才能窥见一斑。”
  随后,硬朗青年又叫来小二:“再上七人份的参稻米饭,棘皮猪、红玉鸟肉各来一份,红玉鸟蛋也来一份。再上一壶半斤参麦酒。”
  片刻后,酒菜上桌。香气四溢。
  其中一个青年闻着这香气,看着那晶莹剔透。饱满堪比小指的参稻米饭,不由叹道:“我孟建还从未见到过这样精致的饭食。”
  “这种精致饭食,其实襄阳就有,只是特别贵。”朴实少年道:“我家里偶尔也有那么一顿两顿,听说刘景升、蔡瑁他们家里,顿顿都是此类饮食。”
  俊秀少年摇头叹息:“一边竭力抹黑人家,一边又享受着人家的特产,这也太……”
  在座诸人俱皆摇头不止。
  饭食过后,酒足饭饱,一个个满脸都是满足之色。
  “相较于荆州,这里的饭食,真是便宜。”那朴实少年道:“这样一餐饭食,仅仅材料,在荆州至少都需要一枚凉州金币。而这里,只三枚银币,少了足足七成有余。”
  “也不能说便宜。”硬朗青年道:“凉州货币购买力很强。一石参稻,也才一个银币。我们这一顿,可是吃了三石参稻啊!”
  诸人大笑。
  那老者叹道:“若是能餐餐如此饮食,我这老朽都能多活几十年。”
  “哈哈,”硬朗青年笑道:“而今李将军治下,平民百姓可不都是这般饮食么?”
  诸人闻之,俱皆无言。
  出了茶馆,一行人牵了毛驴,在旁侧的公共石凳上又休息了一会儿,硬朗青年道:“还要去找一个地方,寄放毛驴。接下来的行程,就不需要毛驴了。”
  “怎么说?”
  “初春我回返荆州之时,听说李将军要在各地普及公共交通系统。刚才我问了小二,上庸的公共交通站点已经开业,乘坐巨力兽车,中途转道几次,很快就可以抵达南郑。”
  “公共交通系统?”
  诸人疑惑。
  硬朗青年解释道:“听说是百姓福利,为了方便民间百姓出行而专门设立的一个体系。具体我也说不上来,只是略有耳闻。”
  “那就到那个什么站点,看看就知道了!”
  一行人在城中转了一圈,却没有找到寄放毛驴的地方,无奈只得到驵侩将毛驴卖了,然后才问了路,往公共交通站点而去。
  这上庸的公共交通站点,就在西城外。
  整体来看,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里面有一条木质走廊。周围围着栅栏,左右各有宽大的进出口,正前方有一块巨大的木牌,上书“上庸城巨力兽车公共交通大站”。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行人从入口进入大站,便看到那广场上走廊外,静静的立着数十头庞大的怪兽!
  “嘶!”
  瞬间,七人俱皆面露惊色,吸了口凉气。
  那怪兽庞大无比,至少有一丈高,几丈长,人站在地上,只及得上那怪兽的粗壮的腿弯。
  怪兽旁侧,都站着一个赶车的车夫。这些车夫服饰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胸前还纹了“公共交通”四个字。
  庞大怪兽的后面,有一个巨大的车厢。这车厢骨架乃是金属所造,其余皆是木质,旁侧两边各有十个巨大的轮子。车厢用两根巨大的铁链连着,扣在巨兽身上。
  “这就是巨力兽吧?”
  “应该是了……听名字就知道,这样的大家伙,除了叫巨力兽,还能叫什么?”


第四十九章 挑事
  “若是给这种巨兽披甲,用于攻城,恐怕少有能够抵挡的……用这种巨兽拉车,浪费了。”
  “话不能这么说。你没听元直说,这玩意儿可是要普及的,可想而知,这种巨兽的数量,肯定不在少数。也说不得早就配备给军用了。”
  “言之有理。”
  “走吧走吧,”那老者哈哈一笑,道:“站在这里作甚?”
  硬朗青年在前,一行七人左看看,又看看,又手足无措了。
  “该上哪架车?”
  朴实少年挠了挠头。
  “有牌子!过去看看。”
  ……
  且不说外地人到李铮治下是个什么模样,会遇到怎样新奇的事。
  却说酸枣。
  酸枣乃是兖州东郡西部边界的城池,与河南郡接壤。曾经群雄讨伐董卓,这里就是东线战场的焦点。
  而今酸枣乃是曹操治下,为防备占据洛阳一带的李铮大军,这里驻扎了五万曹军,相当于曹操麾下总兵力的一半出头。
  酸枣城中,镇守大将府邸。
  虎背熊腰的夏侯惇与一个柔弱非常的书生相对而坐。
  “这……奉孝军师,现在这时候恐怕不太妥当吧?”夏侯惇皱着眉,道:“军师当知,我军不及凉州军精锐。而且这洛阳一带,屯驻了十万以上的凉州军,若是一个不慎,这……”
  “呵呵……”郭嘉微微一笑,道:“是不是觉得时机不到?”
  夏侯惇点头。
  “正因如此。才要在这时候做这事啊。”郭嘉叹息了一声道:“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出其不意。当所有人都觉得不应该这么做的时候,你这么做了。那就是优势。”
  夏侯惇闻言,不由觉得大是有理,连连点头。
  郭嘉又道:“而今李重霄虽一直按兵不动,但其威势,却远超当初的董卓,可谓主公心腹大患。而眼下李重霄未动,诸侯各自勾心斗角。无法联合。若要使诸侯联合,就必须要让他们感受到直接的威胁。所以我与文若和主公商量了一番,决定先下手为强。”
  “这……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军师。一旦惹怒了凉州军,这酸枣恐怕不保,甚至会波及到濮阳。”夏侯惇斟酌道。
  “呵呵,”郭嘉悠然一笑。道:“这却是早有计较。夏侯将军勿需担忧。夏侯将军当知,以李重霄而今的势力,却按兵不动,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李重霄准备的不够充分,觉得还不到时候。一旦等他觉得时机到了,我们恐怕就再难有反抗的机会了。所以我才建议主公先下手为强,争取战略主动!”
  夏侯惇微微颔首。抱拳道:“既如此,便请军师吩咐!”
  郭嘉哈哈一笑。道:“不急不急,这事不能做的太明显。我听说夏侯将军麾下有一员猛将马超,似乎与那李重霄有杀父之仇,既如此,何不……”
  夏侯惇闻之,不由大笑一声:“我这便下去安排。”
  却说当初马腾阵斩于李铮之手,其长子马超便投了董卓,一直在李傕麾下镇守陈仓。后来董卓害怕马超冲动,不利大局,于是将之调遣到函谷关效命徐荣麾下,防备关东诸侯。自董卓投降,马超便又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