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刀1937 >

第135章

刺刀1937-第135章

小说: 刺刀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会作出决议后,蒋介石才可离开西安。
  宋子文直截了当地告诉张学良:“我对如此条件甚感失望,因为我了解南京方面的态度,他们不会接受。”
  他提出了不召开名流与政府官员大会反建议。
  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都做出了不同形式的让步。
  整整一天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事件出现了重大转机。
  但是24日上午局势突然发生逆转,首先是张学良的部下不同意在蒋介石未履行部分承诺的情况下就放其离开西安。
  其次是杨虎城也不同意就这么放蒋介石回去。
  杨虎城在西安城周有驻军九个团,他可用兵强扣委员长,故形势极为危险“立即给郑永发报,命令其立即飞抵洛阳,全权指挥当地军队,以防不测。”这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蒋介石忽然舍近求远调动郑永至洛阳指挥军队。
  也许是宋美龄已经和他说过了在南京发生的一切,在现在蒋介石的心中,军方各高级将领里唯一可以信任的也只有自己这个爱将加侄女婿了。
  在宋子文等人的劝说下,杨虎城终于答应释放蒋介石,但态度依然非常暧昧。
  在离开西安的时候,蒋介石当天召见张、杨,说尽管他们做法系叛变行为,但他原谅他们。他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宋子文与蒋介石一起动身前往机场,乘波音飞机离开西安。
  这段惊心动魄的日子,史称“西安事变”,这场事先谁也无法意料到的事变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政局。
  而在被关押了十余日的蒋介石离开西安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提前乘专机到达了洛阳,这人就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11师中将师长郑永。


第二百一十九章 庐山
  “委座!”
  洛阳机场。
  大队大队的士兵已经控制了整个机场,机场的气氛显得肃杀、紧张。
  看着对面迎接自己的这个年轻的中将,蒋介石的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
  虽然不是自己的黄埔学生,但却远比一些黄埔学生更加值得信赖:国民革命军陆军111师师长郑永!
  “夫人好,副总司令好!”
  敬着军礼的郑永大声说道。
  “恒渊,都安排好了吗?”宋美龄亲切地问道。
  “请夫人和委座放心,一切都安排好了,洛阳机场万无一失!”郑永响亮的回答道。
  张学良的面色有些难看,面前的这个人是委员长的爱将,但在他看来,却是自己的叛徒,稍稍举手回了一个礼,张学良很快钻进了为他准备的轿车中。
  “恒渊,你和我坐一部车子。”蒋介石微笑着说道。
  “南京的局势怎么样?”轿车缓缓启动,蒋介石微微闭起了眼睛说道。
  “委座,目前局势稳定,111师控制着南京各党政机关、电厂等处,一旦发生任何突变,111师完全有能力坚守到援兵到达为止。”郑永不暇思索地说道:“不过这样的突变不会发生,为了欢迎委座脱险,南京已经组织了二十万人的欢迎大会。”
  “场面弄得太大了,太大了。”蒋介石摆了摆手,忽然问道:“听说你为了救我,和何敬之弄得很不愉快?”
  郑永稍稍沉默了下:“请恕属下直言,何部长的心思属下不敢妄自猜测,但是属下以为,何部长的出发点,应该还是以军事压力逼迫张、杨二人停止对委座的扣押,只是用的方法有些过激……”
  “何敬之这个人谁都不看在眼里,恒渊你就是太老实了。”宋美龄有些不满的哼了一声。
  “夫人,恒渊的话并没有错。”蒋介石露出了微笑:“何敬之这个人我是了解的,都大度一些,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
  郑永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老实两个字自己是绝对谈不上的。
  他只是知道蒋介石回到南京后,非但没有把何应钦怎么样,反而继续给予重用,自己犯不着和何应钦结下解不开的矛盾。
  “汉卿这次做了糊涂事啊。”蒋介石的话让郑永一下紧张起来:“他受了坏人的挑唆,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杀,我答应过不杀他,恒渊,你是汉卿的老部下了,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置副总司令啊?”
  这是郑永最怕面对的问题了。蒋介石心里只怕早就有个答案:“委座,这样的事郑永不敢回答……”
  “一遇到这个问题,连你这样的人都变得谨慎起来。”蒋介石不以为许的笑了笑:“现在最让我后悔的是,当初没有听恒渊的话,如果听了他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时候的郑永却忽然想起了自己那个时代一个近代史学家曾经对张学良做出的评价:“如果没西安事变,张学良什么也不是,蒋介石把他一关,关出了个中国的哈姆雷特。爱国的人很多,多少人还牺牲了性命,但张汉卿成了爱国的代表,名垂千古。”
  ……
  其后,抵达南京的张学良被军事法庭审判有期徒刑十年,但随后被特赦。
  郑永曾经去了几次张学良软禁的地点探望,但也许是双方的积怨太深了,一连几次都被张学良所拒绝。
  这时候东北军也开始发生了内乱。
  20万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发展到内部残杀。
  1937年2月2日,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杀死了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西北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
  血案发生之后,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师师长刘多荃为了替王以哲报仇,将部队开进西安搜捕少壮派军官,诱杀了旅长高福源。
  王以哲是郑永的老上司了,当王以哲的死讯传来之后,郑永呆呆的想了很久很久。
  1937年,中国大地即将风起云涌的一年,刺刀在这一刻即将出击……
  ……
  “是的,在这几年中张忠华已经完全得到了日本人的信任。”
  罗鱼勐平静地说道:“一份份我们事先策划好的情报已经不断通过张忠华送到了日本人的手上,并且在戴笠的配合下,我们已经成功的让日本人相信了情报的可靠性。”
  郑永扔掉了手中的笔:“告诉张忠华,继续坚持潜伏,一旦中日全面开战,也就是他暴露的时候了,到了那个时候,允许撤退。”
  “是。”
  “对了,魏处长有消息吗?”郑永忽然问道。
  “没有,我们已经和魏处长彻底失去了联系。”罗鱼勐的脸上有些悲哀:“我怕……”
  魏含之身边的人,也许对他最有感情的并不是他的外甥郑永,而是这个新的法务处长罗鱼勐。
  这个法务处的存在目前有些特别。
  罗鱼勐的公开身份是111师的情报分析处少校处长,所谓的法务处也即是情报分析处。
  这一点戴笠也是知道的,不过戴笠并不认为一个师的情报分析处和自己有什么利益冲突。
  郑永亲自制定,由罗鱼勐、张忠华和戴笠联合实施的“洋河计划”,其中心只有一个:——南京!
  ……
  庐山。
  1937年6月9日。
  “恒渊啊,你来得正好,来,见见恩来先生。”见到自己的爱将进来,蒋介石春风满面地说道:“恩来啊,这位就是我最得意的部下郑永。”
  “周先生好。”郑永端正的敬了一个军礼。
  面前站着的这个人就是自己所仰慕的周恩来吗?
  “郑将军,传奇的少将军。”周恩来没有一点架子,热情的和郑永握了下手:“郑将军的大名我是久仰的,奉天血战,长城大捷,身先士卒,浴血疆场,乃我民族之英雄,军人之楷模啊!”
  几句话便消除了隔阂,郑永谦逊了几句,在一边坐了下来。
  蒋介石这次让自己来庐山,除了汇报111师的情况之外,还特别嘱咐自己多准备一些关于目下局势的看法。
  很显然委员长已经准备重点栽培自己了。
  这两位两党最高领导者之间的会谈,自己是不能贸然插嘴的。
  在边上听了会,双方讨论的关键还是军队的改编问题,在这一点上显然双方分歧不小。
  眼看着讨论有些激烈起来,蒋介石忽然话锋一转:“夫人美龄自上次在西安见过你之后,一直在我面前盛赞你思维敏捷,文武兼资,是当世的奇才。又问我像你这样的人才为什么就不能留在党国,恩来啊,你让我如何回答啊?”
  忽然又叹息了一声:“你我当年若不分手,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周恩来笑了一下,说道:“如今国难当头,日本对我中国野心不死,你我不是共赴国难,又走到一起来了?”
  蒋介石闻之展颜而笑,回首见到郑永坐在一边一声不哼:“恒渊,说说你对目前局势的看法。”
  “是。”郑永挺直了腰板:“近日日本要求扩大塘沽协定范围,扩大冀东伪组织,驱逐二十九军,撤换宋哲元,其意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意在北平,意在整个华北!”
  眼看蒋介石的周恩来的目光都投到了自己身上,郑永走到挂在墙上的军事地图前说道:“自去年6月开始,日军就陆续增兵华北,又策划蒙古德王成立‘蒙古政府军’,进兵绥远。
  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曾参加策划过‘9。18事变’,对全面侵华犹为积极,将军队分为两支,分驻北平天津二地,其意昭昭。
  北平东南北三面皆皆有日本驻军,只城西南丰台、宛平、芦沟桥有通道可以出入,北平已经陷入到日军数面包围之中。如果属下判断不错,日军必由芦沟桥方向发动进攻……”


第二百二十章 军人本分
  “你的意思是中日很快便会爆发全面战争?”蒋介石微微皱了下眉头:“那么你认为两国之间胜负关系如何?”
  郑永略想了想,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日本虽想称霸东亚太平洋,但其势力有限,与野心极不相符。
  日本有金属工厂六千家,机器业工厂九千家,化工厂四千家,大兵工厂四千家,年产钢六百万吨,汽车一百万辆,飞机……为我国十倍百倍……
  再看其之军队,国民一亿,陆军常设师虽只十七个师三十八万人,但却拥有预备役兵约七十四万,后备役兵约八十七万,第一补充兵一百五十八万,第二补充兵九十万……
  数项合计为四百五十万军队,仅战斗兵便近二百万。
  陆军之外拥有海军舰艇九十万吨,空军飞机二千七百架,其国力军力远远在我国之上……”
  蒋介石和周恩来互相看了一眼,郑永这摆明了是说中日一旦开战,中国必败?
  郑永喘息了一下,看了两人脸上疑惑的表情,继续说道:“然以日本国力军力与美国、苏联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不及其十分之一。”
  当下又把美国、苏联的国力军力述说了一遍,这才接着说道:“是故我以为日本必然要对中国全面开战,得中国之丰富资源,补充其国力军力之后,才会与苏联、美国开战。
  此亦与田中奏折相同,先征服中国,再征服世界,这是日本的已定国策。
  而目前世界大势,世界大战早晚必然爆发。英、法、美想推动德、日、意先进攻苏联,苏联惧怕德日东西夹攻,也想推动其先进攻英、法、美。
  故日本进攻中国时,苏联与英、法、美一定有一个坐山观虎斗的过程,绝不会引火烧身,为拯救中国而对日本宣战。
  因此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必有一个中国对日单独作战的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