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刀1937 >

第22章

刺刀1937-第22章

小说: 刺刀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是准备把他调到620团团部的,可这郑永也不知是中了哪门子的邪了,不管上面如何劝说,就是在一连不肯走。
  末了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给他安了个2营营副的位置,仍旧让他带着他的宝贝1连。
  要说这1连年把下来,在编的不在编的,已经有了两百多条人枪。那魏处座在奉天帮着郑永四下活动,郑永又是展开银弹攻势,大把大把的票子甩了出去,居然也没什么事。这就叫做“欺上不瞒下”,官场规矩,大抵也就如此。
  也不郑永中了什么邪,对剿匪突然大感兴趣起来。他的三个排轮番出击,附近大大小小的胡子一口气被他剿灭了七、八股。收缴到的匪资,折算下来总也有个几千大洋的样子。
  也是郑永的运气好,欧阳平在带着几十号兄弟突袭胡子许棒子的时候,不光把许棒子的人马一网打尽,还出人意料的抓到了个不太像胡子的年轻人。
  欧阳平为人谨慎,一问下来,这年轻人居然是附近大仗屯子最大财主丁财主的儿子丁小满。
  要说这年头,有点家产的人谁愿意去招惹胡子?逢年过节的都得给附近的胡子送上点钱,送上点礼,这叫“保护费”,也就是图个一年太平。
  也是活该这丁家倒霉,正赶着给许棒子送保护费的时候,偏偏官兵就来剿匪,还把自己的儿子给搭进去了。
  本来要说这还真没什么事,这其中为什么大家心里都透亮,顶多也就是摆上几桌酒,请长官们吃上一顿,再送上几封光洋也就是了,可丁家偏就那么不走运的落到了郑永手里。
  这位1连的郑连座,现在正为了到哪去弄钱恨不得把自己的连部卖了,要不费那么大劲去剿的哪门子匪?一听说了这事,顿时觉得丁小满那就是个活宝贝。
  打听下来这丁家在大仗屯子那名气可不好,仗着胡子的势力坏事没少做,这让原本只准备小敲一笔的郑永起了黑心。
  他给丁小满定了个“通匪资匪”的罪名,当着丁家管家的面就要枪毙他,这可把丁家管家吓坏了,丁财主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死了可怎么得了。在管家的苦苦哀求之下,郑永勉强答应了暂缓枪毙。
  听到这消息的丁财主面色如土,第二天天不亮的时候就来到了一连的连部。
  好话说了一大箩筐,总算郑连座宽宏大量,本着造福乡里,尊敬本地士绅的想法,答应放了那个丁小满,但惩罚是免不了的,只让丁财主准备光洋两万来赎回儿子。
  丁财主一听几乎就要昏过去了,两万光洋?让他上哪找去?
  又是哀求又是作揖,就差没给军老爷跪下了,再加上边上几个排长的“求情”,郑永这才勉强同意削减到一半,光洋一万,一个子也不能少。
  眼看着丁财主还要讨饶,郑永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告诉丁财主这是最后的底线,而且三天之内必须办妥,否则,就等着给自己的儿子收尸吧……
  当中的过程具体如何不得而知道,反正最后丁财主带着几乎是倾家荡产凑来的一万光洋把儿子赎回去后,逢人就哭丧着脸说道:
  “这位军老爷可比胡子狠得多了!”
  这一万块大洋,连同几次剿匪中的战利品折换成的大洋,扣除了给剿匪弟兄们的辛苦费,凑了一万五千块大洋送到了魏含之的手里让其帮着活动。
  魏含之出手也大方,光是王以哲那就为他在奉天买了座宅子,当成他新娶了个小妾的贺礼……
  这上上下下都打点过了,7旅没人不说郑永好的,再说一个小小的1连,随他怎么折腾,只要不闯大祸,那又能怎么着?
  “恒渊,不来我的团部做参谋,怎么尽喜欢猫在1连?”
  正在应付着那些军官,王铁汉走了过来,略略带着一些责备说道。
  “回团座,属下还是喜欢带兵,参谋部的空气实在是闷了点。”
  “听说你现在和东洋人关系不错啊?”王铁汉意味深长地说道:
  “小心点,别做出格的事情出来。”
  “团座放心,郑永不会出卖自己,不会出卖东北军的利益。”郑永低声说道,看了看周围,凑到王铁汉面前:
  “团座,这次是决定出关不?”
  “估计是,不过没我们7旅什么事。”王铁汉点了点头:“打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牌部队,还用不着咱们7旅动手,你给我安心带好你的部队就行。”
  是啊,不用7旅动手,可是和日本人呢?
  郑永习惯性的揉揉鼻子,苦笑了下。今天是9月18日,这三个数字对于郑永来说是个永远无法忘却的数字。因为在一年后,另一个9月18日才会真正让国人刻骨铭心……
  “旅座到!”


第四十四章 通电拥蒋
  “旅座到!”
  随着这一声声音,所有军官的谈话声一下安静了下来,东北军独立第7旅旅长王以哲慢步走进了会场。
  这是7旅连长以上军官参与的一次军事会议,新晋升为少校的郑永,看着王以哲的目光从7旅军官的脸上一一扫过,然后王以哲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副总司令训斥!”
  “刷”的一声,所有军官都挺直了身子。
  “东北地处边陲,日本窥视已久,如欲抵制外侮,必须国内统一。记得,今日是民国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就在一个小时前副总司令已经通电全国,呼吁中原交战双方罢兵议和!”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王以哲的宣布还是引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坐下!”王以哲第一个坐了下来,待所有军官都坐定后,他说道:
  “副总司令认为,蒋介石企图以军事解决西北,以政治解决西南,以外交解决东北,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但为整个大局计,必须实现国内统一,早停内战。”
  他说着并回头指了指身后的军事地图:
  “大家看,北方军事联盟不过是一个不稳定的松散联盟,即使打败南京国民政府,日后各派系的纷争也在所难免。
  此时冯阎已败退黄河北岸,国民政府的军队已攻下济南,如果等待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话,那么我们东北军就失去了举足轻重之地位,蒋介石也就不必借重东北军了,那也就失去了恢复东北军华北势力范围的机会。
  所以,这就是副总司令为什么通电拥蒋的原因所在!”
  “旅长,既然通电拥蒋了,那咱是和平调停还是武力调停?”
  听到620团团长王铁汉的提问,王以哲瞟了他一眼:“和平调停?你们认为和平调停有用?武力,只有武力调停才是唯一停止战争的方式。副总司令已决定,明日将亲率领十万精锐第四次入关。停止战争,维护国家之和平统一!”
  没有资格坐上会议桌,只能坐在靠门口附近的郑永冷笑了下。
  什么维护国家之和平统一,这调调唱的真好听。等到中央军占了上风了,他副总司令终于做出了“明智”决定。要是冯阎部胜了呢?只怕是通电讨蒋了吧……
  按照部署,为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东北军以其9个精锐旅共十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和王树常统领入关。
  郑永知道这还不算完,将来东北军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还会再次入关。
  如果再算上主战山海关的何柱国旅,那么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将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
  而留驻在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除了7旅之外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
  “我旅驻扎奉天,负责维护地方之完全。此次不随副总司令入关。”
  当王以哲宣布完了7旅的任务后,王铁汉又说道:“旅座,按照部署,我大部分精锐全部入关,请看地图,面对日本人一线我军配置交为薄弱,一旦和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摩擦,在军事运转上很难迅速调集部队,这一点,副总司令想过没有?”
  “日本人?”
  王以哲看了部下一眼:“日本人虽然对东北有野心,但有国际公约在那,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当前在东北要对付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老毛子!”
  1929年苏联和张学良东北军之间为了争得沙俄侵华时修建的中东铁路所有权,爆发了中苏之间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中东铁路事件”。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后。于次年下令收回中东电话权,就此引发了对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冲突。到1929年秋,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爆发了。
  1929年8月6日,苏联红军成立了“苏联红军特别远东集团军”,准备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发动进攻。苏军总共出动了近8000人,配备了9辆T-18轻型坦克。苏军总指挥为远东集团军总司令布柳赫尔元帅。
  由于指挥上的失误,东北军先胜后败。
  12月20日,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12月26日,“中东铁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
  在此次战争中,中国领土黑瞎子岛被苏联占领……
  此后,苏联在张学良眼里便成为了比日本人还要可怕的敌人,其留在东北的兵力很大一部分都被其用来监视苏联军队。
  郑永看着他的长官们,心里的唯一想法就是日本人和苏联人没一个好东西。
  有的时候他真的很想冲到张学良面前告诉他自己是从后世穿越回来的,倭寇即将发动侵华战争,张学良立刻做出应对。
  可惜,就算自己真的这么说了,张学良也一定以为自己是个疯子怪物。
  明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没有人会信自己,也许这是穿越者最大的悲哀吧?
  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带好1连,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奋死一战而已,除此之外,他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又应该去做一些什么……
  看着在那侃侃而谈的王以哲,忽然,一个计划莫名其妙的在郑永脑海里出现。
  郑永自己都被吓了一跳,疯了,看样子自己真的有些疯了。不过当他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个计划虽然过于疯狂了些,但真正操作起来未必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第四十五章 事变前夕
  民国十九年初,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等组成了反蒋联盟阵线。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正式爆发。双方参战兵力达百万人之多,战况空前惨烈。
  为了在战争中得到最大利益,战争初期因此,张学良严守中立,极力避免东北军卷人这场内战。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都把张学良看作决定胜负的筹码,他们的代表穿梭般地到沈阳与他会晤,想尽一切办法将张学良拉向自己一边。
  同年9月18日,张学良向全国发出和平通电,呼吁交战双方罢兵求和。
  但该电文在立场上言辞模糊,没有指明张学良打算如何调停。电文一发,轰动了全世界,在中国政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9月19日,张学良突然命令10万东北军开赴天津、河北。
  这是奉军第四次入关,但与前三次决然不同,这次是打着“和平旗号”而来的,人们这才真正明白张学良调停的手段。
  当反蒋同盟接到东北军进关的消息后,阎锡山立即宣布辞去新组建的反对派政府主席职务。
  新政府的官员,包括汪精卫的扩大会议派代表都纷纷从北平撤到太原。在天津、北平任职的所有山西官员,都放弃了他们的职位。
  东北军入关占领平、津、河北,反蒋联军迅速瓦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