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刀1937 >

第492章

刺刀1937-第492章

小说: 刺刀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缕美梦离开了这个对于汪精卫来说太过残酷的世界。
  民国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死于南京日本陆军医院。
  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多以汪精卫称呼。祖籍江西婺源,1883年5月4日出生于广东三水。
  1942年4月29日死于南京,年五十八岁。
  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1905年到1906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革命主张,抨击清政府和改良派。
  1907年随孙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之后,出狱并结识袁世凯。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和。
  12月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
  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汪精卫被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党政权势均在蒋介石之下。
  随后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
  1939年5月,汪精卫等赴日,与日本当权者直接进行卖国交易。回国后于8月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宣布“反共睦邻”的基本政策。
  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彻底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自从投降日本之后,汪精卫孜孜不倦谋求的就是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成立以自己为首的政府,这个愿望最后终于被其达成。
  可惜好梦不成,从汪伪政府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这个“政府”的短命,就注定了汪精卫之流从此之后彻底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这个“政府主席”究竟是死在了谁的手里?
  郑永?不是,郑永不过是在汪精卫的死路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
  日本人吗?不是,汪精卫的死活,其实对于日本人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
  或者说是死在了自己手上?也许是这样的。
  不管最终死在谁的手上,汪精卫终究还是死了。
  自己心里的那点委屈,只能留给汪精卫自己去品尝了。
  不过当郑永送信以及送铜像的事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出去之后,在民间却有了另外的一种说法。
  流传的最广的是郑永巧施妙计,不费一枪一弹,就和当年诸葛亮气死王郎一样,生生把个“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给气死了。
  总之故事到了后来说的越来越玄,传到郑永耳朵里的时候已经近乎神话,这也让郑永这个始作俑者哭笑不得,可自己又怎么去和别人解释?
  自己不过是借助某些机会,巧妙的办了一些事情而已,可这一切经过,自己又怎么去和别人解释?
  不过不管怎么样,汪精卫还是死了,也没有起到什么大波澜,不过是在收复南京的过程中起的一点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水花而已。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死了一个汪精卫而已,在南京城里,在整个中国,还有无数个像汪精卫这样的铁杆汉奸,依旧在那忠心耿耿的充当日本人的走狗。
  中国天字第一号汉奸已经除掉,现在,应该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对于南京的收复上了,所有重新收复南京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下令,五月一日发起总攻!”看着南京城墙,郑永嘴角挂着淡淡笑意:“告诉所有军官士兵,属于他们的光荣时刻现在已经来临……”


第六百七十二章 国旗飞舞!!
  汪精卫之死让原本就惶惶不可终日的南京城里的汉奸更加惶恐不已。
  郑永尚且没有进城,自己的“政府主席”居然就这么被其活活气死,若是真的等到哪天他要进了南京,自己这些人会是什么下场?
  况且郑永态度已经非常明白,要么无条件地接受郑永提出的一切条件,要么,就是接受和汪精卫一样的下场。
  好死不如赖活,这个道理那些大大小小的汉奸们还是完全能够明白的。
  效忠,要想活下去唯一的条件就是按照郑永所说的去做,去他妈的什么脸皮,去他妈的什么人格。
  这些和自己的命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不过现在想通这一点似乎有些晚了,中国军队对于南京总攻已经开始。
  大炮轰鸣,战车威武,飞机盘旋,陆军冲锋。
  这样的场面曾经在南京上演过,但现在攻防双方却换了一个个。
  尽管得到的美援还并不多,不过用来攻打南京已经足够了。
  接到必须坚守南京死命令的倭寇,抵抗同样坚决。各级军官,亲自都在城楼督战,挥动着手里的指挥刀,疯子一般的严令撤退半步。
  伤亡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每一次攻击总会有无数的中国军人倒下。
  就和历次战斗一样,中国军官同样也在后面督战。机枪已经架了起来,对于冲锋中的中国军队们来说,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一步也不允许后退。
  也许前进和后退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死亡。
  但死亡和死亡也不一样,死在冲锋的道路上,是国家的忠诚,是民族的英雄,而像汪精卫那样的死法,最终的结局不过是遗臭万年而已。
  每一次的冲锋,每一次的防御,都是那样的血腥可怕。战场上弥漫起的血雨,腥臭难闻,刺激着人的每一处神经。
  战争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最简单的事情。
  几乎每一次的战争,无论你的装备多么先进,无论你的战术多么对头,但不付出鲜血为代价就绝对无法取得战争最后胜利。
  胜利,其实是拿人的性命堆砌起来的。
  仅仅如此而已,没有什么更加特别的地方。
  唯一勉强可以说的上特别的,只是双方士兵作战目的不同而已。
  有人的死,充满价值,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国家的荣耀和独立。
  可有的人死了,却连尸骨都无法运回自己国家。
  中国军人,日本军人,无论是谁都认为自己的目的是正确,只要自己的政府下达了命令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死而已。
  不是为了自己而死,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政府去死。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南京城里城外堆积着累累尸骨,血腥气味弥漫阵地上空,枪炮之声从战争开始那天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整整一周时间里,双方来回厮杀,像两台巨大的,永远也都不会停息下来的战争机器。每个人都咬着牙齿,拼尽着自己最后努力战斗到最后一丝力气也都用光。
  五月十六日,随着二十七万中国生力军的到达,南京之战局势,一下发生转变。
  郑永开始下令,以人海战术对南京发起没有任何间隔的攻击。昼夜不停,分秒不停,在精神上和力量上,和南京敌人展开一场惨烈消耗战。
  这是一次悲壮惨烈的战斗,五十余万中国军人,轮番对南京展开攻击,一次接着一次,一波接着一波,攻势永远也都不会停止。
  五月二十日,是南京攻防战最悲壮,伤亡最大的一天,仅仅在短短这一天时间里,仅仅在中国军队方面,阵亡忠勇中国军人就超过了两万人。
  其中少将以上军官六人,校级军官两百九十人。
  彻底疯了,每一个人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彻底疯了,看不到死亡,看不到流血,除了冲锋,还是冲锋,谁也无法让他们停下脚步。
  “举枪,放!”
  随着口令,士兵们举起了自己的枪口,扣动扳机,枪声刺破长空。
  盛装着六名将军遗体的棺木,被缓缓抬了起来。
  当棺木被放下的时候,六具棺木里将军的遗体上都遮盖着一面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
  这是国旗,代表着一个国家,当国旗升起的地方,无论是谁,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有义务为了国家的民族和独立,为之效死!
  无关党派,无关政治!
  枪口,一致对外!
  郑永平静地看着,但不知道为什么眼眶忽然湿润起来。
  “报告,蒋夫人佐梅女人到!”
  “请,快请佐梅女士!”
  郑永猛然回过头来,快步迎着正在向自己走来的蒋百里夫人佐梅女人迎了过去。
  “佐梅女士,你怎么来了?”
  佐梅女士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又好像是淡淡的悲伤,她的手里拿着一个包裹,看得出佐梅女士非常爱惜这个包裹:“总指挥,当年从南京撤离的时候,先生告诉过我,只要总指挥在,只要咱们的这份精气神还在,南京就一定能够收复。
  先生还对我说,等总指挥收复南京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东西交到您的手里,希望您能把这东西带进南京。”
  佐梅女士小心翼翼地把包裹递了过去,郑永伸手正想接过,忽然想到了什么,认真地说到:“佐梅女士,虽然我不知道这里面放的是什么,但我知道这一定对于方震先生非常重要,我希望您亲自在前线将士的面前展示它!”
  佐梅女士微笑着点了点头。
  佐梅女士点名要展示这份东西的是111师,而这也是蒋百里生前说过的。
  当111师的官兵被临时集中起来,佐梅女士慢慢走到了将士们的面前。
  她微笑着看着这些才刚刚参加完一次攻击作战,满面尘土,满身血迹,但却一点也看不出疲惫和恐惧的士兵们:“那一年我们守卫在南京,倭寇,是的,倭寇,虽然我也是个日本人,但我的心是中国的,我的心永远都和中国在一起。
  那一年倭寇拼命进攻,国军将士前赴后继,死死守卫南京,几千,几万人死去,但所有的将士都和你们现在一样没有一个害怕的。
  后来,我们决定撤退了,蒋先生什么都没有带,就让他的警卫员带了我包裹里的东西,而且一直都带在身边,谁都不让去碰。
  先生告诉过我,这样东西代表着一个国家,代表着一个民族之魂,只要它在,中国就不会亡,抗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先生还说,等我们准备收复南京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东西交给总指挥,刚才总指挥让我把这样东西在你们面前展示。”
  佐梅女士在那笑着,慢慢打开了那个包裹。
  先生视若珍宝的东西出现在了将士们的面前:青天白日满地红!
  国旗!国旗!
  一面残破不堪,只剩下了半面的国旗!
  但没有人觉得它已经残破,没有!
  这面国旗,曾经激励着将士们死守国都;这面国旗,曾经在南京上空猎猎飞舞!
  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象征!
  虽然只剩下了一半,但哪怕只剩下了一角,它依旧是我们的国旗,依旧能够指引着我们继续战斗到底!
  当郑永接过这面国旗的时候,他居然发现自己的手有些颤抖。
  当国旗捧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他居然发现自己的心里从来没有那么紧张激动过。
  “弟兄们,国家英勇的将士们!”郑永长长吸了一口气,勉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我记得在南京撤退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无论付出是样的代价,我们一定会光复我们的国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