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刀1937 >

第512章

刺刀1937-第512章

小说: 刺刀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一次比这次血蔷薇的出现更加让人骄傲振奋了。
  王毅恒向外看了看,嘴角浮现淡淡笑意。下意识的摸到了脖子那,才发现那条一直伴随着他的白色丝巾已经被自己“放飞”了。
  “头,你说我的心跳怎么会那么快?”郭超来到王毅恒的身后,笑着说道。
  “别说你了,就连我的心跳也在加快。”王毅恒微笑着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爱徒,忽然很有一些遗憾地说道:“可惜,咱们只有一颗原子弹,你说,要是能多弄几颗,日本会不会就被咱们给炸平了?这地球上要是没有了日本这个国家那该多太平啊。”
  “得了,您那,就甭做这美梦了,您知道造这么个东西得费多少美金吗?”郭超很有一些不屑于师傅的贪心,撇了撇嘴冷笑几声说道:“就这么一颗就够让倭寇受的了,更加别说之前已经投了两颗。听说了吗,死了十来万人,好家伙,这东西,威力太怕人了。”
  “到达京都上空,到达京都上空!”
  这个声音,让所有机组成员都从闲聊吹牛中把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
  京都,古名“平安京”,位于日本京都府南部,面积827。90平方公里,城中的京都二条城就是当初德川将军家在京都的据点,每当征夷大将军上洛觐见天皇时,二条城就是将军居住的地方。
  京都是日本的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于794年起被被定为日本的首都,当时的名为“平安京”,此后多次成为日本首都。成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
  京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它是日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
  同时,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
  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
  在江户时代被夺走首都地位的京都,在明治初年的一段时间里恢复了首都地位。
  但因为政治原因,首都被再次迁回东京。京都市民的抗议游行,也没能阻止天皇迁移的脚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京都这个城市很幸运的始终都没有遭到过破坏。
  但今天历史却即将改变,巨大的阴影正在悄悄地逼近这个城市……
  地面的景物已经牢牢地刻在了王毅恒的脑海之中。
  从飞机上往下看,虽然是第一次飞到这个城市的上空,但下面的景象,却是那样的熟悉。
  京都,我们来了;京都,中国来了。
  “我们正在准备轰炸京都,这将是投掷到日本的第三颗原子弹,录音设备已经打开,所有通话记录都将保存。”
  这是王毅恒对全体机组人员宣布的话。
  电路被迅速接通,原子弹投掷准备完成。
  “检查完毕,可以投掷!”
  “全体注意,准备投弹,请戴上护目镜,请戴上护目镜!”
  “投弹手准备完毕!重复一遍,投弹手准备完毕,等候命令!”
  郭超坐到投弹椅上,笑容此刻已经从他的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紧张。
  瞄准镜里的景象对于他来说同样熟悉,急速地观测着下面的一切,很快,郭超就找到了这次他的投弹目标。
  “目标已经锁定,可以投掷!”
  王毅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发现声音居然有些颤抖:“投掷!”
  1945年8月10日,上午9点20分。
  世界上第三颗原子弹“白色丝巾”,带着死亡的呼啸直接向目标坠落。
  四十三秒之后,耀眼的白光包裹住了飞机,机身开始颤动,接着第三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日本京都升腾而起!
  机身又是一阵颤抖,然后,欢呼之声在飞机之中沸腾,一阵接着一阵……
  1945年8月10日,第三颗原子弹“白色丝巾”准确命中目标。
  京都,就如同其它两座城市一样瞬间陷入到了恶梦之中。
  蘑菇云,那巨大美丽而又灿烂的蘑菇云。
  燃烧,京都!
  燃烧,日本!!
  燃烧,这个肮脏丑陋的国家!!!
  京都瞬间陷入了火海和死亡之中,目标范围内十五平方公里的一切都化为了灰烬。市区房屋几乎全部都被摧毁,京都的浩劫在这一天到来!
  “白色丝巾”,这个拥有优雅名字的武器,带给京都的杀伤,却是极其恐怖的。
  在本次原子弹轰炸中,京都死亡92629人,受伤十一万人,超过了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和第二颗原子弹“胖子”所带来的杀伤。
  至于随后带来的灾难蔓延?
  谁会去在乎以后的灾难蔓延?
  起码郑永连脑筋都懒得去动。
  1975年,在第一颗原子弹投掷者蒂贝茨将军接受采访之后,中国空军一级上将,“白色丝巾”投掷者王毅恒将军和郭超将军也同样接受了记者采访。
  王毅恒将军告诉记者:“就和蒂贝茨将军一样,我同样对我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可以后悔的地方,不光当时没有任何的后悔,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也同样不会有哪怕一丁点的后悔。
  反而我觉得非常自豪,感谢上天能够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亲身经历了那个伟大的时刻,真的非常幸运。
  既然有一种新式武器能够提前结束战争,为什么不去使用它呢?感谢研制出了原子弹这样武器的科学家们,感谢那些为了原子弹问世而努力的人们。
  什么。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不会选择去投掷原子弹?这个问题其实我刚才已经给了你们所有记者答案,那就是一定会的!”
  “我吗?我倒是有一些遗憾。”郭超将军的回答让那些记者认为抓捕到了什么东西,但是随后郭超将军说道:“真的非常非常遗憾,可惜当时只有一枚‘白色丝巾’可,当时我亲手投掷下‘白色丝巾’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没有黑色丝巾或者蓝色丝巾?”
  是的,两位将军的回答已经代表了一切。我们不会后悔的,当时不会,以后也不会,如果再让我们选择一次的话,我们依旧还会这么做的!
  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对待一个根本就没有任何良心可言的卑劣国家,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讲什么良心?为什么还要去讲什么公平或者公正?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道公正,尤其是在国家和国家之间。
  国家和国家之间,永远没有公道和公正可言,有的只有铁血和刺刀,一个具有钢铁脊梁,具有钢铁心脏的国家,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铁血中华……


第六百九十七章 胜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西方国家纷纷对日宜战,日军从战略优势顶峰滑坡,特别是中国军民拖住了百万日军,使之深陷泥谭而不能自拔,人力物力消耗无穷。
  随着时间推移,败绩接踵,至1944年夏,日本吹嘘的“绝对国防圈”被摧毁,本土处于盟军飞机轰炸范围之内,伤亡不断增加。
  挑起太平洋战争的东条英机内阁,眼看日本败局已定被迫宣布倒台。
  新上台的小矶国昭内阁,接收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苦苦支撑了八个多月,终因回天无力而自请辞职。
  1945年4月5日,铃木贯太郎出任内阁首相,组阁未及一个月,传来噩耗,希特勒战败自杀,德国投降。
  鉴于日本的战争能力丧失殆尽,已如大厦之将倾,铃木经上奏天皇准允,着手制定收拾时局、结束战争的对策,随之向驻苏联大使佐藤发出训令,令其婉请苏联政府出面调停。
  7月26日晚上,由美、中、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向世界播出,其旨要是敦促日本尽快投降:盟国将给予日本的最后之打击,不至其停止最后抵抗不止。日本应尽速决定一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次日早上6点钟,日本海外广播局监听到了又从旧金山播出的《波茨坦公告》。
  10点钟,日本内阁六巨头举行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日本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内阁六巨头是为首相铃木、陆军大臣阿南大将、海军大臣米内大将、参谋总长梅津大将、军令部长官丰田大将、外务大臣东乡。
  会上,首相铃木、外相东乡申述理由,认为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明智的。而以陆军大臣阿南为首的军方人士,坚决主张无考虑余地。
  屈服于多数的军方的压力,铃木于28日代表日本政府,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政府的态度是默杀《波茨坦公告》。
  日本及世界舆论评论说,所谓“默杀”,亦即不予置理,默然无视,是另一种形式的拒绝。
  以后几天中,日本急切地等待苏联的答复,日本,把希望寄托于苏联的斡旋。
  美国得知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后,把对日本“最后之打击”付诸行动,接连三颗原子弹投向日本,数十万人丧生。
  但以阿南为首的主战派仍不甘示弱,为防动摇军心,以图再战,有意贬低原子弹的威力以及破坏作用,由他签发的陆军部的公告中是这样说的:美国的B—29型轰炸机空袭了广岛等三个日本城市,使用了一种新型炸弹,造成了重大损失。
  随后期待既久的苏联的答复终于来了:不仅是断然拒绝调解,更是始料不及的对日宣战!
  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应苏联政府通知,前往外交部会见莫洛托夫。佐藤暗暗祈祷是好的消息,为营造友好气氛,一见莫洛托夫的面,就笑容可掬地问好客套,以至显得低声下气地巴结逢迎。
  殊不料莫洛托夫十分冷淡,神情严肃地打断他的话,念了一篇简短的声明,即对日本宣战。
  日本政府尚未来得及对苏联的声明作出反应,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分三路越过中苏边境,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同日,中国军队全线反攻,展开对日军的最后一击。
  外相东乡将苏联对日宣战事奏告天皇,请求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
  天皇早在美国投下原子弹之时,业已产生了停战的愿望,于是嘱东乡转告铃木首相:“鉴于敌方使用了新型炸弹,日本已没有力量再打下去了,应尽早努力结束战争。”
  他又通过内务大臣木户指示铃木:“应尽快收拾战局,我个人的安危是次要的,务必不能重演广岛等地的惨剧。”
  铃木再次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他在传达了天皇的话后说:“广岛等地已被摧毁殆尽,苏俄军队又大举入侵满洲。皇军实际上已无法再战,依我个人的看法,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没有别的出路,诸位的见地如何?请各抒己见。”
  会上,多数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保留天皇以维持国体。
  他们之所以选择投降的理由是:冲绳已成了美军进攻九州的桥头堡,美舰已开始炮轰沿海城市,国民已精疲力竭,日本已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力量和手段了,若不投降,必是玉石俱毁。
  当然,除了在阿南、丰田、梅津等主战派坚决而又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战争依旧可以继续下去。
  阿南曾经暴躁地嚷道:“够了,够了,这些情况谁都知道。我本人及我的忠勇部下,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不管形势如何险恶,非打到底不可,宁可玉碎,决不投降!”
  其实,这些人多已经彻底疯了……
  ……
  1945年8月14日。
  日本天皇发布了由各国务大臣副署的《停战诏书》,说:“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