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刀1937 >

第522章

刺刀1937-第522章

小说: 刺刀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郑将军能够捧场,这次慈善晚会因为郑将军的到来明天一定能够上报纸头条的。”上来说话的是国民政府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一位处长的妻子,著名的交际花陆茔。
  “对抗战退伍伤残军人募捐,那是天大的善事,就算唐夫人不请我来,我也一定会不请自到。”
  郑永打着哈哈,说道。
  “请不要叫我唐夫人,叫我的英文名字曼莎。”陆茔连连抛着美艳,笑意盈盈地说道。
  身为组织者和这里的女主人,倒真没有想到郑永会来。
  之前向他发出邀请,只不过抱着试试的态度,自己和郑永可从来都不认识,不过郑永在接到邀请之后真的那么爽快的就答应了。
  “诸位,安静一下,现在继续拍卖,拍卖的是曼莎小姐捐献出来的一条项链,所得款项,依旧在扣除掉必须费用之后全部捐献给伤残军人管理委员会!”
  主持人的话让大家暂时安静了下来。
  显然仰慕陆茔的男士不少,拍卖气氛十分热烈,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一直到了六千左右才暂时停了下来。
  “我出一万!”
  这时候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
  众人的目光纷纷向发声处投了过去。
  郑永,那位传奇将军郑永。
  “一万,郑永将军出了一万,还有没有再出的,有没有再出更高的了?”
  郑永价格出的又高,再加上他特殊的身份,即便有心再抬价的人,也都纷纷落下了自己的手。
  “我宣布这条项链,现在归郑永将军所有!”
  接过了那条精致的项链,郑永走到陆茔面前,出人意料的微微欠了欠腰,说道:“曼莎小姐,请允许我将这条项链物归原主。”
  现场愣了一会,接着爆发出了一阵阵的喝彩。
  “将军,如果有幸的话请您能亲手帮我带上这条您为我买来的项链。”
  陆茔笑靥如花地说道。
  郑永没有拒绝,亲手为陆茔戴了上去。整个现场男人的目光里流露出来的艳羡,女人目光里流露出来的却是妒嫉。
  “哎,好好的一个百战将军啊,自从被上面那位解职之后,整个人都好像变了一样,酒会,追女人,哎,这可怎么说呢?”
  在酒宴的一个角落里,一个商人连声叹息:“眼看着大战就要爆发了,政府放着这样的将军不用,在那想什么呢?郑将军也是的,怎么就这么自甘堕落了呢?”
  “莫谈国事,莫谈国事。”他的同伴连声说道,眼光不断的在周围游走:“那些都是国家的事情,咱们这些无权无势的人,只求能够太太平平的过日子也就是了,何苦去招惹这些无妄之灾?”
  正在那里小声交谈着门外忽然响起了唱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将军到……”


第七百零九章 和平已经死去……
  李宗仁的到来,让宴会厅里再次响起了一阵掌声。
  李宗仁看起来很有些意气风发的样子,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诸位,我这次来南京述职,委座让我为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
  就在两个小时之前,我二十万精锐国军将士,在刘峙将军的指挥下,已经对中原共军李先念部展开攻击!”
  掌声在宴会厅内响起。
  等到掌声停止,李宗仁环顾众人:“李先念部在我国军将士猛攻之下,刻日即即可灭亡,中原一定,则天下可定。我提议,为刘峙将军干杯!”
  一众人等纷纷举起杯子,这时李宗仁的目光落到微笑不语的郑永身上:“国家能有今日,全赖郑永将军抗战之中率部英勇奋战,若无郑永将军及其统帅将士,抗战或者不会有如此顺利,我再次提议,为郑永将军,为抗战之忠勇将士干杯!”
  又是一阵掌声,宾客再次举起酒杯。
  这时一个记者模样的人走到郑永面前,面带微笑说道:“郑将军虽然暂时离军,但是,以郑将军在战场上的经验来看,刘峙将军即将取得的辉煌胜利对于中共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峙将军无法取得胜利。”郑永的回答顿时让宾客目瞪口呆。
  李宗仁也过了一会才反映过来:“郑将军为何如此看待局势?”
  郑永微微笑着,说道:“刘峙非李先念对手,况且共军早于上月25日即展开强行突围,共军右路皮定均部已经率部进入江苏安徽交界之根据地,并且吸引了我军大部主力!
  先机已失,刘峙被李先念调拨得团团转,现在再发起总攻,为时已晚,共军的突围地点根本不在东面,而在西线!”
  李宗仁身子明显颤抖了一下,但却没有说话。
  1946年6月25日,中共军队提前发起进攻突围。皮定均第1纵队第1旅7000余人向东佯动,吸引了大批国军东移。
  6月26日佛晓,双方战斗开始。中共军队方面少量坚守,一部分东进,主力分南北两支,开始向西突围。
  东进的皮定均部7月20日进入江苏、安徽交界的共军根据地,只有不到百人的伤亡,成为中原突围中建制最完整的部队。
  7月1日中共军队主力在河南省信阳市南武胜关附近攻击国军整编第66师,突破国军重点防御平汉铁路一线。
  蒋中正严令刘峙“跟踪追击,务必于7月20日前全歼李先念部。”
  这些情报李宗仁也是刚刚得知,但自从下野之后从来不关心军事,只留恋于风月场所的郑永,却好像才从第一线战场回来那样掌握了全部情报。
  “那么按照郑将军的看法刘峙将军应该怎样做出调整?”那个记者依旧不死心地问道。
  “没有办法,没有办法。”郑永摇了摇头,看起来有些无奈:“眼下刘峙所部主力皆在东线,再想重新部署已经晚了。”
  宾客之中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如果这话是别人说的,可信度未免大大降低,但这话却是从郑永嘴里说出来的。
  好在这些宾客并不如何关心军事,议论了一会又重新沉醉到了音乐声中。
  李宗仁把郑永拉到一边,低声说道:“恒渊老弟,中原战事才起,虽然皮定均部的确已经成功地突了出来,但局势未必有老弟说的那么悲观吧?”
  “不是我郑永悲观,实实在在是战场局势已经定居。”郑永苦笑了下,说道:“我刚才已经说了刘峙绝对不是李先念的对手,况且共军早就掌握了我们围剿情报。
  二十万人,整整二十万人那,却被李先念耍得团团转,区区数万共军,不是突围,而是大摇大摆的在刘峙眼皮底下开拔!”
  说着叹息了一声,喝了口杯子里的酒:“共军一旦成功突围,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不仅仅是这几万人跑了出来,对未来战场影响深刻啊。
  此次突围不仅为共军保护了一股重要的力量,同时中原部队吸引了大量国军,分散了其他根据地的压力,国共内战全局我军已经失了先手。”
  李宗仁沉默了会,说道:“目前战况和你分析的一样,说句实话,我在来的路上也已经仔细考虑过了,要把东线部队再迅速调整到西线的确非常匆忙。
  恒渊老弟,说句心里话吧,你老弟对战场局势了如指掌,一举一动皆在你的判断掌握之中,既然如此何不再去委座那一次……”
  郑永知道他下面要说什么,把酒杯放到一边说道:“委座对我已经失去信任,再加上那些人整天在委座面前说三道四,俗话三人成虎,委座即便过去对我再信任现在也不会继续用我了。
  现在共军虽然被动挨打,处于守势,但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局势堪忧,早晚有那么一天,被动挨打的将会是我们。”
  李宗仁叹了口气,一样显得有些无奈:“我们有些将领那,战场上懦弱无能,但却特别会做人,所以不管仗打得怎么糟糕,一样可以步步高升,前途无忧。
  可有些将领呢?比如恒渊老弟你,战功卓著这几个字你当之无愧,国军第一将领这句评语你也当之无愧,可惜,可惜,却落到这样地步,是你的错,还是上面的人错了?”
  “我们都有错啊,都有错啊……”
  郑永并没有隐瞒什么,苦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和李宗仁互相看了一眼,发现这位将军也是满脸无奈。
  郑永关于战局的意见,并没有因为那位记者的采访而见诸报端,但是却在国军将领内部,以及政府高级官员之中迅速流传开来。
  不管对郑永保持着怎么样的看法,但对于郑永关于战场的分析判断,这些人还是非常信服的,毕竟战神之名和之前的那累累战功都放在了那。
  很快,郑永的判断被印证了。
  中原突围之中共军队主力兵分两路,北面右路军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第45团、第359旅和干部旅。
  南面由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领的左路军包括第1纵队、第2纵队之第15旅共1万余人分两路突围。
  右路军在7月中脱离包围,经过和胡宗南部交战,7月29日到达陕南,建立了豫鄂川陕根据地。
  8月29日王震部359旅南下支队2000余人返回陕甘宁边区。
  王树声率左路军在7月21日突破国军第66师和第15师的最后一道包围圈,进入武当山区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
  一种说法开始在国军将领和政府官员之间流传开来:“刘峙不过一猪,郑永却是一虎,舍虎而用猪,猪反被吃。若是早听郑永之言,何至于让六万共军主力脱逃?”
  但蒋介石却好像铁了心一样,依旧没有启用郑永。
  在中国军队中原突围之后,国共就苏北政权问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国军为了保卫南京侧翼安全,向江苏中部和北部的新四军驻地发动进攻。
  粟裕部队与国军激战,战斗从7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中共称为“七战七捷”,国军也宣称取得了胜利。
  战斗的结果是国军损失第69师,但占领了江苏北部全部城镇,把中共军队压过了陇海线,完成了既定目标。
  而在华北发生的战事华北战事则分北线和南线之战。
  北线战斗由解放军在7月下旬首先发起。7月20日,解放军为攻占大同,在应县与国军部激战,始终未能攻克。8月,解放军围攻大同。
  傅作义部队全力增援大同守军,9月,傅作义第35军进攻集宁以解大同之围,此时国共在集宁处于胶着状态,大同又迟迟未能被中共攻克,故解放军主动撤退。
  解放军在大同作战失利,导致中共华北区中心城市张家口处于危境。
  9月下旬,国军36集团军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际,进攻张家口。国军采取奇袭,自长城北侧荒芜地带以骑兵突然进攻兴和,尚义,解放军仅有一个连守张家口,猝不及防。
  10月初,应马歇尔要求,国民政府下达第三次停战令,但停战令期限刚过,10月11日国军占领了张家口。此事引起国共谈判趋向破裂。
  张家口被占领是中共遭遇的重大挫折,故中共在重庆《新华日报》,以及友党民盟报纸中,大量报道国民党占领张家口,追究其破坏和平的责任。
  而此时国民政府单方面召集国民大会又遭到中共坚决反对。正在斡旋国共冲突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政府攻占张家口的报纸后称:“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南线以河南,鲁西南为中心,此处国军兵力薄弱,中共刘邓大军首先开战。
  8月10日刘邓三个纵队突袭陇海线,占领砀山和兰封之间百余公里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