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粟裕年谱 >

第1章

粟裕年谱-第1章

小说: 粟裕年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粟裕年谱》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完结】
简介
在编写《粟裕传》的过程中,我们曾设想将《粟裕年谱》也编写出来,并同时出版。但由于当时时间紧迫等原因,未能如愿。
《粟裕传》出版后,我们即着手《粟裕年谱》的编写工作。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朱楹编写的《粟裕年谱》和2000年《粟裕传》所附年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搜集了一批粟裕文电和活动资料,经过近几年的编写和反复订正、推敲,形成了本稿。要说明的是:
(1)编入年谱的所有文电和事件,均以原始资料和权威出版物为准,并进行了必要的考证,纠正了某些党史军史著作和回忆录误记误改之处。
(2)举凡涉及粟裕的事件和文电,包括敌我、中外、上下、左右,一律采取客观记述的原则,以求反映历史真相和全貌。对于应有而未能找到的文稿,也一一注明,以备日后查找。

第1章


  1907年诞生

  8月10日农历丁未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二,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17岁离家外出读书以后,即以字行。战争年代,曾经化名金米、余良、苏群,与家人通信时称季业、季业之。

  粟裕一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粟用耨,主要经营农业,兼做贩运木材生意。父辈兄弟姐妹四人。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一个落第秀才。母亲梁满妹。粟裕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三。

  1911年4岁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会同县衙宣布脱离清政权,拥护中华民国政府。

  1912年5岁

  根据中华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的《普通教育法》,会同县各级学堂改称学校,实行“壬子学制”,开设修身、国文、算术、音乐、体操等课程。

  粟裕的二叔粟周贞曾在长沙读书,接受了民主革新思想。毕业回乡以后,创办新式学堂,积极传播新学。

  1913年6岁

  与长工阿陀等结成要好的朋友,常常和长工一起参加生产劳动,特别喜欢听阿陀讲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剑侠故事,渐渐萌生一种遐想: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为民除害的剑侠。并积极习武、骑马。粟裕晚年回忆说:“几十年来,阿陀的美好形象和名字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深深地怀念他,因为他对我的影响很深,可以说是我童年的启蒙老师。”

  粟裕的父亲在家中开设私塾,请人教粟裕读《三字经》、《百家姓》、《幼学故事琼林》、“四书五经”等书。

  1914年7岁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8岁

  5月7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与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久复辟称帝,自称洪宪皇帝。全国各界人民激烈反对。

  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讨袁护国战争。1916年初,蔡锷所部护国军东路支队先后攻克军阀部队占据的会同县城和洪江镇。败退的军阀部队途经粟裕家乡时烧杀抢掠。

  1916年9岁

  由私塾转到粟周贞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读书,开始接受新学教育。

  粟裕的祖父去世,父辈兄弟三人分家,家境开始衰落。

  1917年10岁

  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18年11岁

  粟裕一家为躲避土匪骚扰迁居会同县城。粟裕先后进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在国文课里,第一次得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道理。

  1919年12岁

  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5月至6月,会同县学生纷纷响应,组织讲演团、国货维持会,进行爱国反帝宣传,开展抵制日货等活动。

  1921年14岁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

  7月湘鄂军阀战争爆发。

  1923年16岁

  会同第一高等小学学生为抗议军阀部队欺压群众而罢课。粟裕与同学一起智斗卢连长的“痞子兵”,并取得胜利。在这场斗争中,粟裕产生了自己搞队伍的念头:“想到外面去闯一闯,搞一支保护老百姓的好队伍,带回来狠狠地惩罚卢连长那支作威作福欺侮老百姓的坏队伍”。

  报考设在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被录取为选送生。

  1924年17岁

  1月8日离家出走,经洪江镇(今湖南省洪江市),搭乘沅江航船,于3月到达常德。

  因第二师范考期已过,先后进入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与平民中学读书。这段时间,他开始把个人的抱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思考社会的现状、祖国的命运、人生的意义和青年的责任,可是一时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一度感到彷徨,性格也变得沉静多思。

  在常德工农和学生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参加爱国反帝、抵制洋货的活动。

  1925年18岁

  春天经过正式考试合格,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被编入第二十七班。

  第二师范当时已有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并通过“读书会”等公开组织传播革命书刊,开展学生运动。粟裕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废寝忘食地阅读《共产主义的abc》和《向导周报》、《中国青年》等书刊,逐渐建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信念。他说:“我一旦明白必须推翻旧世界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的道理,就觉得少年时代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侠思想是多么幼稚可笑,后来的彷徨、苦闷,思路又是多么狭窄。我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6月参加常德各界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的游行示威活动。

  1926年19岁

  4月常德爆发因支援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潮引起的“二师事件”。粟裕支持学潮的领导者、共产党员滕代远等,积极参加对国民党右派支持的“体育会”的斗争。粟裕说:“经过这次事件,我懂得了革命运动要取得一般群众的支持,否则自己会陷于孤立。”

  5月20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队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6月到故乡会同度暑假。8月,返常德第二师范。

  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个月后,担任小组长。为了迎接北伐军,积极参加党团员集资购枪等活动。

  1927年20岁

  年初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第二女子师范与常德第二中学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二中学。粟裕随之转入第二中学读书。

  5月24日继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之后,常德反动军警制造“敬日事变”,血腥镇压工农和学生革命运动,包围第二中学,搜捕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残杀共产党员胡佐武校长。

  积极参加同反动军警的斗争,坚持到最后一刻,在党组织安排下撤离学校。

  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不拿起枪杆子,打倒新老军阀就是一句空话”,决定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队。

  从常德出发,经长沙到达武昌,与当地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参加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专门收容两湖进步学生和工农干部的教导队。在教导队,经受严格的军政训练,包括聆听周恩来、恽代英、叶挺等同志的报告。

  6月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7月中旬武汉国民党政府实行“分共清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共临时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组织指挥包括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四师等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

  粟裕随第二十四师教导队从武昌出发,经大冶、黄石、九江,向南昌集中。

  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

  8月6日粟裕所在警卫队奉命向广东进军,除担任革命委员会和参谋团的警卫任务外,还负责押运南昌起义中缴获的武器弹药。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

  9月30日起义部队潮汕作战失利。粟裕所在警卫队奉命撤出潮州,东渡韩江,向饶平方向转移。10月3日,在饶平附近,与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会合。

  在朱德指挥下,转战闽赣交界地区。

  10月17日在武平战斗中第一次负伤,子弹从头部穿过,当即昏迷过去。

  苏醒后,抱着无论如何要赶上队伍的信念,奋力站起来,在战友的帮助下,终于赶上部队。

  10月下旬随朱德、陈毅转战赣粤边界,先后参加信丰军人大会和大庾整编,被任命为步兵第五连政治指导员。

  11月至12月在朱德、陈毅指挥下,在湘粤赣交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和农民运动。改任第二支队第二连指导员。

  1928年21岁

  1月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五连党代表。

  4月随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先后参加毛泽东、朱德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以上干部会议、红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以及红四军连以上党代表讨论建军问题的会议,学习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根据地建设思想。

  6月调任第二十八团第三连连长,率队参加粉碎国民党军“进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龙源口战斗,胜利完成控制老七溪岭制高点的任务,并俘虏敌军百余人。

  7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错误决策,朱德、陈毅等率粟裕所在的第二十八团以及第二十九团进军湘南,在郴州战斗中失利,第二十九团溃散,造成“八月失败”。

  8月粟裕改任第二十八团第三连党代表。

  9月随第二十八团返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月复任第二十八团第三连连长。粟裕后来回忆说:“我在井冈山时,工作多次调动,时而任党代表,时而任连长,都是为了加强政治工作的需要。比如连队里新战士和解放过来的战士多了,要加强政治工作,就调我去任连党代表;某个连长军阀习气太重了,要调动他的工作,又让我去任连长。”

  1929年22岁

  1月14日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挺进赣南、闽西,先后参加大庾、大柏地、宁都、长汀等战斗,历时三个月,揭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后来,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粟裕说:“经过这一段战斗历程,我得到了新的体会。战略转移,就红军来说,既是退却,又是特殊形式的进攻,即从一个方向和区域向另一个更有利的方向和区域去求得发展。”

  3月中旬在长汀战斗胜利后,毛泽东、朱德决定,将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和特务营整编为三个纵队,每个纵队下设两个支队(相当于团)。粟裕任第一纵队第一支队第三连连长。

  3月20日毛泽东、朱德根据蒋桂军阀即将爆发战争的有利时机,提出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粟裕随军转战赣南、闽西,先后参加攻占宁都、龙岩、永定、上杭等战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