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第220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220章

小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些丫头肯嫁过去?”她好歹在老少边穷地区待过,知道京城的繁华没几个人舍得的。

    明兰嗫嚅着,似是极不好意思说出来:“回皇后娘娘的话,臣妾给肯嫁过去的丫鬟,贴上些银子做嫁妆,就有些肯了。”不过大多是买来的粗使丫鬟。

    张夫人看着她,笑道:“倒是为难这孩子了。”转头看着女儿,“难怪上回你问我有否要放出去的丫鬟,原来也是打着这个主意。”

    皇后听的连连点头,张氏笑了笑,没怎么答话。

    圣德太后听了这拉拉杂杂的一大堆,眉头微皱,正不知怎样调转话题,那边的小沈氏兴奋的上前一步。大约过度的压力反而会激发人类的潜力,小沈氏终于灵光乍现,心中有了算计,她转向皇后和太后,朗声道:“太后明鉴,不如将宫中逾龄女子配给这些兵士如何?”

    “胡说!”

    “放肆!”

    太后婆媳俩同时厉声训斥,小沈氏不服气的正要开口,皇后怕她惹事,赶紧道:“修的胡言乱语!太后身边得用的人,哪是你好插嘴的!”

    小沈氏眼眶含泪,还待再说话,冷不防后面一个苍老的声音忽然响起:“什么胡言乱语!我觉着这主意极好!”

    众人一同回头去看,却见两位老年贵妇互挽着手进来了,其中一位是圣安太后,后面呼啦啦的跟着两翅长列仪仗宫人。

    “姑母和母后来了!”皇后的声音掩饰不住欣喜。

    除了圣德太后之外的众女眷均在皇后后面,给大长公主和圣安太后行礼。

    “你有好茶,只知道捂着自己吃,却不来叫我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大长公主坐下后,只斜乜着眼睛,大咧咧的调笑着。

    圣德太后见了她,似是很无奈,连称不敢:“要是知道你在,打死我也不敢落下你。”

    这种气派,这种气势,定是庆宁大长公主无疑了。明兰默想。

    说笑了几句,庆宁大长公主忽板起脸来,对着豫王妃道:“适才我在外头听了,你做什么训斥皇后的妹子,她哪里说错了?”

    豫王妃战战兢兢的立着,咬牙道:“太后娘娘的贴身侍婢,怎么也不能屈就了一介兵士。说出去,岂非丢了太后的面子。”

    “哦?为了这个呀,你不用忧心。”庆宁大长公主一挥手,“想来军中还有不少青年校官和伍士,配给他们总不算辱没了罢。若有福气的,回头男人挣了功名,以后有的是好日子,难道不比给人做妾强?!”

    一番利落的言语直说的那婆媳俩答不上话来。

    自武皇帝晚年起,庆宁大长公主就是朝中最有权势的公主,要说老天爷实在很厚待她。

    她原本只是一宫女所出,但那年她生母病逝,不过几日后,恰逢皇后的嫡女夭折,为开解静安皇后的悲痛,武皇帝便把三岁的庆宁抱到皇后处抚养。当然,她自己也是个极聪敏伶俐的孩子,待人处事得体明快,很入静安皇后的眼,也很快得了皇后的真心喜爱。

    因爱屋及乌,武皇帝视她为嫡女,怜之爱之,先帝视她为胞姐,敬之重之。那些原本比她尊贵的贵妃淑妃生的公主,最后反而落在她后头。

    成年后嫁了位俊秀闲散的世家公子,夫妇和睦,儿女成群,几十年顺风顺水的过来了。

    唯一叫她头痛的,估计只有她那四十岁时生的老来子有些纨绔,在新帝登基那年因在孝期逛红灯区,而被捉起来劳改过一阵子。不过庆宁大长公主何等人物,她能几十年顺遂,靠的不止是和先帝的姐弟情分,自然也有她有能耐的地方。

    在皇帝邀她入宫诚心叙话后,她很快调整了态度,姑侄俩以天马流星拳的速度和解了。

    皇后适才受了不少气,眼见有人撑腰,赶紧道:“姑母说的是,适才母后也说了,这些女孩原来也是草泽来的乡野女子,已是无父无母了呢。”

    “那不正好。”庆宁大长公主拍着案几,大赞道,“回头咱们就去跟皇上说,原本先帝驾崩,宫里就该放出些人去的。这回正撞上机缘,与其叫她们没个着落,还不如这么办了,岂不两全其美。你说呢?”

    圣安太后憨憨的笑着:“你还是这急性子,都多大岁数了。”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眼看就要下决定了,旁边众人听过的目瞪口呆。

    圣德太后愠怒,沉下了脸色:“宫里这些孩子花朵般的,都是娇养大的,叫她们去北疆,不是送羊入虎口么,真是无稽之谈!”

    庆宁大长公主昂首站起,目光炯炯:“国家有事,我等不出力,谁出力?宫里有无亲无故的逾龄女子待嫁,军中为国戍边为君尽忠的大好男儿盼娶。真是天赐姻缘,这有何不好?!”

    空气中紧张的气氛噼里啪啦的作响,明兰默默的挨着墙壁站好,把头低下,继续默念‘我只是龙套,我不是主角’……

    作者有话要说:

    又看了一遍《吸血鬼猎人d》,觉得比暮色系列感人多了。

    所谓吸血鬼,就是要孤独,就是要沧桑,就是要失去爱人才行呀!

第156回

    秋日渐寒,屋内暖如晚春,此时晨曦未明,屋内昏暗如缕,案几上一盏白玉骨瓷话,明兰一个回头,就发现他已入了黑甜乡,拧他鼻梁也不醒。

    明兰看着他英挺的侧面弧形,下颌执拗而果毅,想着发呆。婚后没多久,她就发觉顾某人严重缺乏对上位者的信仰。

    走镖时觉着人家名扬了三十年的总镖头靠不住;护商队过荒山僻岭时,觉着人家趟子头没能耐;待到混漕帮时,入帮三日就(暗暗的)瞧不上分舵主,刚有了自己的势力就(默默的)看帮主不顺眼。

    成亲后,待一切渐渐安定,顾廷烨把原先留在江淮和川蜀的几笔产业慢慢收回,明兰手上拿着田契铺子和银票,才知道他在江湖上已混的风生水起,积攒下不少家底。

    虽说他对自己白手起家能混出的这般名堂颇有几分得意,但这些到底属于‘上不得台面’的下九流行当,不比商贾之流高明多少;便是对着公孙白石,他也从不多说。

    如今总算有个忠实听众,新娶的老婆既知书达理,又没沾上读书人的迂腐酸气,为人开朗豁达,听他说起过往的经历时,常是满脸兴味。

    在明兰看来,‘老天是公平的’这句话在顾廷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虽然命运叫他幼年失母,老爹正方向不给力,继母和叔伯兄弟在反方向又太给力,一路成长坎坷不断,但却也赋予了他极优越的天赋;他不但获得了父系勇武善战的优良基因,还神奇的遗传到了外祖父的精明强干。

    据说当年白家老太公就是从底层起奋斗,黑的白的都捞过,眼光独到,能算敢想,空手挣下丰厚的家产(一百万两呀一百万两,明兰一直耿耿于怀)。

    顾廷烨也看的出来,妻子是真的感兴趣,而非为了给男人面子而装出来的,听他讲时,她还时不时击节赞叹,一脸恨不能身在其时的模样,他倾诉的更加畅怀了。 夫妻俩越说越投机,志同道合,心领神会,这样的婚姻是让人愉快的,也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人在身畔,如沐春风。所以说,为着娶个好老婆而小小使一把阴招,实在必要。

    顾廷烨觉着自己当初委实英明的很。

    “位子和本事并不能一概而论;这世上且还有走运和凑巧一说。”顾廷烨皱眉道。

    明兰小心翼翼的试探:“要说今上也是福泽深厚之人,是以……”新帝能坐上江山,并非运筹帷幄的成果,有七八成是老天爷帮的忙,上头几个位兄长都挂了,才轮到了他。

    “非也。陛下之能,如潜龙入海,不见赫赫,然功成卓著。”顾廷烨摇头反驳,“若非陛下自皇子时便谦恭仁厚,先帝也不会以江山委之。”

    明兰点点头,排行老五的荆王就是太奢靡高调了,屡次惹的先帝不喜,所以才被排行第八的今上截了糊。(荆王很冤:我怎么知道上头两个兄长这么不着调,双双把自己玩死了,既然皇位无望,自得趁着老爹还活着,多捞些好处了。)

    “……且陛下礼贤下士,颇有古君子孟尝之风,不计潜邸时如何落寞,财帛也不甚宽裕,却总愿倾心结交山野高士。”顾廷烨缓缓回忆着。

    明兰继续点头。事实证明,潜邸里养的那帮幕僚还是很管用的,八王爷刚进京册封储君前后的那几招玩的极妙。

    “自然,能爬上那个位置的,必有过人之处。但若因此只知盲从,便是愚蠢。”顾廷烨面容冷峻,嘴角噙着一丝讥讽,“且不论以前有能耐的,现在未必如此……”

    明兰加倍点头。例如甘老将军,曾经也是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悍将,如今老了却愈发颟顸。

    “再说了,一个差事能做好,未必旁的也成。”

    明兰愈发点头如捣蒜。

    可怜的老耿同志,当年在潜邸时也是智勇双全,蜀南闻名的一条好汉,谁知水涨船高之后,反倒时时倒霉。原本皇帝属意他去宣大当总兵,镇守边关,却至今下不了决心——连在天子脚下的绊子都应付不了,若是到了北境当了土皇帝,还不知如何呢。

    套句彭德怀的话(纯属听说):他胡宗南(集团军长),也就是个当团长的料。有些人不是不行,而是能力有局限性,只适合某些岗位。

    “一将功成万骨枯,最终能出头必然是极少数。”顾廷烨最后重重叹息。

    明兰云山雾罩。听这家伙口气,俨然一个怀疑论者,着和她从外头听来的全然不同。

    都说顾二郎豪气干云,尸堆里敢捞人,千军万马甘冒刀矢,待同袍如兄弟,待兵士如子侄,忠勇仁厚,义薄云天,据说还有‘武鲁肃’之称(他装呢吧)。

    听的昏头昏脑,一觉睡醒后,明兰总 结:领导的话要听,但不能全听。人是变化的动物,永远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八王爷很靠得住,未必当皇帝了还靠得住,要谨慎判断,不要盲从。

    因如此,同样为未娶的军伍张罗婚嫁,顾廷烨就雷声大雨点小,装的很起劲,一脸忧心持重,其实……明兰又是出悬赏,又是全家脱奴籍的吆喝了半天,也只成了七八对新人。

    不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

    经过廖勇家的精心挑选,专捡那相貌端正,品行温良又有出息的年轻人,两边商量合适,男女双方也隔着帘子瞥上过几眼,小手绢咬过,小脸也红过。明兰再陪上一份嫁妆,以自觉自愿为基础,最后婚嫁,皆大欢喜。

    明兰嫁过去的都是体健貌端的粗使丫鬟,作风正派,能干活,好生养,就算到了北疆想来也能生存,一些眼光毒的军户女眷也暗暗点头,比之其他几家强行摊派的婚事强多了。

    军眷营里,一边是不情不愿,摔摔打打,整日啼哭,一边是蜜里调油,你侬我侬,关上房门就不想开了;那小日子红火的叫剩下的光棍们眼珠快滴血了。

    结果,求顾廷烨做媒的愈发多了,到最后,连几个甲长和管队都扭扭捏捏的托谢昂来说项,求给寻门好亲事。但某人依旧巍然不动,面上瞧不出喜怒。

    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姚依依,忍不住指责了他这种行为。

    顾廷烨却笑笑,道:“要开拔的大军足有三万上,把已有家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