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787章

远东1628-第787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完转身一挥手,大喊了一声道:“兄弟们,迅速接收防区……”
  “是……是……”
  随着全营官兵的一声声响应,官兵们分别冲向了临清州的各个防御地点,把早已精疲力竭的武装警察部队换下了岗位。


第1249章 天下粮仓
  临清古城格局与北京城极其相似,也是“城中有城”。外面是“土城”,周长20余里的城墙内,居住的多是往来商贾。
  “土城”的北部,还套着一个小城,这就是“砖城”。这个辟有四门,周长9里的“砖城”,正是为了拱卫粮仓所建。
  “先有临清仓,后有临清城”,简短而准确地概括了临清兴建仓廒储粮的历史。正是为了加强安保力量,明朝政府才在粮仓外修建了临清砖城。
  临清砖城史称“幞头城”,也称冠帽城,这种形状就因最初的粮仓布局而成。“仓”是总称,“廒”则是储粮的库房。以廒为储藏单位,每几间房屋为一廒,接连成排,蔚为壮观。临清、广济、常盈三大仓合计,仓廒竟达801间之多。
  自明代会通河疏浚以后,临清位于南北两京之间,号称“天下第一码头”。临清“扼漕运咽喉”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使临清粮仓兼具转输、调剂余缺、支付月粮的功能。
  临清城内的运河里舟楫如林,帆樯如梭,大量漕船往来使临清成为江北的繁华城市。因为粮仓起到的吞吐作用,临清的粮食交易市场日渐繁荣。临清官方、军方和百姓买卖的粮食数量巨大,使得这里成为华北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
  远东军中原战役打响以后,南部兵团的运河舰队,利用黄河水道杀进京杭大运河,对沿岸的重要目标,尤其是淮安、济宁、临清、德州四大粮仓,发动了突袭。东部兵团登陆部队,也在第一时间迅速的占领了天津,并控制了天津的官仓。
  守备运河沿岸的大明卫军早就从里到外烂掉了,面对凶猛的远东军,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远东军轻松的占领了京杭大运河的各个重要目标。
  秦二狗率领野战师的一个营赶到临清州之后,迅速的接管了各地的防御,将已经苦苦支撑了几天的武装警察部队换了下来。
  这帮刚刚参军一年的武装警察部队官兵,全都长舒了一口气,毕竟都是没经历过什么战斗的新兵,两百人守护如此重要的目标,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秦二狗让王四带着部队好好的休息,他也马不停蹄的在各个岗位巡视,生怕出了什么差错。他和营教导员来到临清州城的城墙,从城头俯瞰临清州城内的景象。
  这个时代的临清州城,非常的热闹繁华。城外的码头也是商贾往来之地,每日运河船只如梭,码头上也是人潮汹涌,车马如林。
  临清州城内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这些都是一个个销金窟,各地众多商贾和运河上的漕运官员,每天泡在酒池肉林力,极尽奢靡。
  可如今原本繁华热闹的临清州城,此时满城死寂,就连灯火都是稀稀落落。自从远东军占领了临清州城和众多粮仓,驻守在这里的明军就被打得四散奔逃。
  远东军接管了临清州城,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尽可能的维持城内的秩序。战斗开始时城内一些嘎杂流痞趁火打劫,都被远东军从城内的各个角落翻了出来,分别用刺刀挑死于街头。
  当时行刑的地点,都在城内最繁华的地段,遍布街头的鲜血,城狐社鼠凄厉的嘶嚎,还有一具具鲜血淋漓的尸骸,分别高高的挂在城内各处,随着春风吹过来回摇曳不休,场面极为血腥暴戾。
  远东军的铁血手段,也对城内的众多有心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不管是城内的官员士绅,还是南来北往的豪富商贾,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房门紧闭,不敢有丝毫动作。
  城内外的底层百姓就更加的恐惧了,这个时代一旦城破,等待城内百姓的命运,往往是极其悲惨的,家财被劫掠,妇人被淫虐,老幼被残害,青壮被征用,若是遇到残暴的军头武将,屠光全城的行为,都是屡见不鲜。
  而远东军刚一进城,就在城内外掀起了一轮铁血的杀戮。
  因为临清州地处要冲,乃是南北一十三省,在江北最大的商路码头,所以城内和城外的码头龙蛇混杂,各种黑恶势力交织在一起,显得极为混乱。
  大批来这里讨生活的脚夫、车夫和船工,都是好狠都用之辈。城狐社鼠、嘎杂流痞更是遍布全城,城中一旦乱起来,势必失去控制,所以远东军首先收拾的就是他们。
  仅仅两天下来,就有曾祸乱城中的千余各路势力的地痞恶棍,被生生杀死在临清城的各个街头。还有数千嘎杂流痞被戴上了数十斤的重枷,示众街头。
  另外,一些四散奔逃的兵痞,也是四处作恶,也被远东军抓了回来,直接斩掉了脑袋。几百颗脑袋搭成的京观,就摆在了临清州城外最繁华的码头上。
  面对远东军如此铁血的手段,临清城内外顿时秩序井然,即便是大白天,也鲜有人上街。街头巷尾的商铺都闭店数日,使得临清州城内外一片死寂。
  虽然远东军手段强硬冷酷,但是各部队却严守军纪,严禁踏入民房一步、严禁调戏妇女、严禁强买强卖、严禁饮酒、严禁嫖妓、严禁私掠战利品……
  以上这些军纪规定,只要敢于违犯,一经查实就地击毙。
  所有部队都是在明军遗弃的军营中宿营,很多在城中执行巡逻任务的部队,都是露宿街头。即便是遇到大雨天,部队依然如故,就连晚上站岗的战士也是穿着雨衣在大雨里站上一宿。
  第二天清晨,秦二狗和教导员又早早的就起床,在各个哨位上巡察。
  “轰隆隆……轰隆隆……”
  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马蹄声,秦二狗和教导员连忙向城墙跑去,等他们气喘吁吁的爬上了城墙,城头远东军的官兵,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秦二狗拿着望远镜观察,城下不远处正有数百骑的马队赶到了临清州城的城外。此时天色才蒙蒙亮,清晨又泛起了一层薄雾,能见度非常低,根本无法看清城下马队的情况。
  虽然他知道城下的马队极有可能是增援的骑兵营,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马虎。
  这时,营部的通信员背着电台急火火的跑上了城头,上气不接下去地喊道:“营长……飞艇发来电报,增……增援的骑兵部队到了,目前正在城下……正在城下等待入城……”


第1250章 福运来饭庄
  秦二狗听了通讯员的话,兴奋地说道:“我亲自出城看一看,城头的部队不要懈怠,继续戒备……”
  他说完就来到城下,此时城门已经被打开了,但是城头和城门处的几个机枪阵地,却没有丝毫松懈,依然枪弹上膛,随时准备开火。
  秦二狗刚一出城门,就见远处马队一名骑兵奔出了队列,来到了他的面前。马上的骑兵是一名士官,他看到秦二狗的军衔,连忙从战马上跳下来,冲秦二狗敬礼。
  “少校同志,西北野战军新建骑兵第三师二旅三营,奉命赶到临清州。”
  秦二狗回了个军礼,然后看了眼满头大汗的士官,笑着道:“兄弟们一路辛苦了,大伙进城吧,我这就让部队安排食宿。”
  “是……”
  那名骑兵士官大声的喊完,就上马回到了远处的马队。不一会儿,几百名远东骑兵和千余匹战马呼啸着冲进了临清州城。
  骑兵营的营长叫胡成,他来到城门处,翻身下马和秦二狗握手道:“兄弟,你看着可面善啊,也是西北军的吧。”
  “老哥,我是西北军野战一师的,你们这一路辛苦,我已经命令了下去,为大伙准备了热水和饭菜,让战士们好好的烫烫脚,洗簌一番,然后吃一口热乎的饭菜。”
  胡成听了秦二狗的话,哈哈大笑道:“哈哈……还得是西北军的兄弟啊,办事就是贴心。我替兄弟们谢谢了。”
  几百名骑兵的到来,让临清州兵力紧张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也使得临清州的远东军有了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
  中午的时候,南方兵团的一个海外营,也赶到了临清州。官兵们没有战马,接到命令只能一路急行军,跑了两三天终于来到了临清城的城下。至此,远东军在临清城的主力部队已经达到了将近一个团,人数近两千人。
  三个营的主力部队,再加上部分武装警察部队和火枪民兵部队,临时组建了临清守备区。骑兵营的营长胡成,因为是三个营长中最资深的干部,所以由他担任临清守备区的司令员。
  胡成出身于辽东野战师,是最早跟随李明去河套的第一批军事干部。因为善于骑马,后来被抽调到第一批两个新建骑兵师中担任连长,参加过西北军骑兵部队的几乎所有战役。
  因为临清州城的兵力薄弱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胡成和秦二狗等人经过研究,决定要做些什么。首先就是简单的与城内外的百姓进行初步接触,毕竟如今临清州城内冷冷清清宛若死城一般。
  当初为了震慑当地势力,不得不采取铁血政策。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毕竟远东要尽快入主中原,在当地百姓心目中树立远东军的光辉形象,也是当务之急。
  这也是远东军委会政治部,在战役发动之前,三令五申不断要求的。如今临清州城因为远东军的铁血手段,使得城内城外秩序井然。
  而且目前兵力充足,武备强大。临清守备区也该想办法缓解当地的紧张局势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尝试与当地的老百姓进行接触,尽可能消除前段时间,远东军在他们心中造成的铁血形象。
  明代临清城市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编户平民,一部分是“游宦侨商”,还有一部分是临清卫军户。
  其中临清州编户为三十二里,城内城外的编户百姓近三万人,各地的游宦侨商也居于临清州城内,人数与编户人口数倍于编户居民。明代在临清州设总兵官,临清州卫所大约有军户五千余人,加上军属、亲戚等也要数万人。
  再加上临清处在南北大运河沿岸,绾毂南北,南连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所以各地来此谋生的底层百姓数量庞大。
  所以新城、旧城有着大批的商业流动人口是临清固定人口的十倍之多,而且漕运、商务、税关事务繁巨的商埠,当然也有大量的官吏、缙绅。
  崇祯年《总监各路太监高起潜题本》中说:“总计临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虽说传说中的百万人口有些夸大,但是最少三五十万总是有的。
  临清州城除了大批的仓库,最多的就是成排的铺子了。当然最多的还是粮仓粮店,城内除衙署、学宫等官方建筑外,粮仓几乎占去了四分之一地面。
  承担漕粮运输与商船来往重任的运河、卫河,穿新城蜿蜒而过,河道在城内交汇,沿河两岸,密布码头和集市。城内粮食市场达六七处,年交易量达五百至一千万石之多。
  临清城内店铺总数至少在五六百家以上,如果加上各类手工作坊、市集流动摊贩等等,极盛时期城内大小商户应该有数千家。其中牙行、典当、邸店和银庄等商业中转机构的铺面,还有饭庄、酒店、赌场、客栈、妓院等各类服务业铺子。
  临清州城还是江北最大的布匹丝绸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