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954章

远东1628-第954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的士绅官僚、藩王宗室、勋贵外戚和土豪军头,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持着明朝的大部分土地,并控制着大明的商业经济,可以说从上到下已经彻底的烂掉了。
  特别是崇祯大旱期间,中原传统的封建势力,更是暴露出了他们无比贪婪的嘴脸。在朝廷没有银子赈济灾民的情况下,根本不顾中原各地流民的惨状,依然在疯狂的兼并土地、哄抬粮价。
  所以远东公司宣教部,利用他们多年收集的素材,以及现代社会的很多资料,深入到基层乡村,通过各种媒介方式,铺天盖地的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各个基层中队、大队等单位的政工干部,也响应公司的号召,加大了政宣工作的力度,配合公司宣教部的宣传活动。
  如今走进中原的每个基层乡村,都会在显眼的地方,看到各类宣传标语、漫画。基层中队内部的阅览室也堆满了各类和这次政宣工作有关的报纸、画报和宣传单,甚至还有制作精良的小人书,在孩子们的中间传阅。
  基层中队的政工干部,会利用冬季农闲阶段,利用这些资料天天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宣讲,每周各个基层大队部还会组织一次露天电影或是文艺表演节目,内容都和这次政宣工作有关。
  为了支援宣教部的行动,军委会政治部也从中原各地的驻军部队,抽调了大批政工人员,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政宣活动之中。
  远东公司强大的宣传部门,是远东公司的喉舌,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公司各种政策进行大肆宣传。
  而且远东公司历来注重真抓实干,踏踏实实的做事,轰轰烈烈的宣传,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缺一不可。光说不练或是光练不说,那都不是远东公司的作风。
  公司进入中原两年来,对中原各地的基层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让无数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底层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远东进入中原以后,接连在各地推行了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发展基层医疗系统和减租减负运动,还投入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分发给底层的贫苦百姓,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事的善政之举。
  现在他们不但填饱了肚子,家里孩子还能免费上学堂读书,而且家人有病了,还能去就近的大队部的卫生所看病治疗,这在以往,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历朝历代谁曾真正的关心过底层穷苦百姓的死活。
  而且远东公司控制区内的老百姓,被公司安置的一年多以来,生活各方面条件比其他地区的底层百姓强太多了,可以说是天上地下一般。
  所以这些都是发生在底层百姓眼前的事迹,再加上公司不遗余力的大肆宣传,取得的效果当然非常理想。而且远东公司自从进入中原,对百姓承诺过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了,不光是做到了,而且要比百姓期望的还要好上很多。
  所以目前中原各地的老百姓,对远东公司非常信任,其中还有很多人,干脆是迷信的状态。凡是新朝说的都是正确的,凡是新朝答应的都能做到,凡是新朝认为错误的,那就是罪大恶极,必须斩草除根彻底打倒。


第1563章 京官
  远东公司两项改革圆满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公司今年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公司上下也都算是轻松了不少。
  大家忙碌了一整年,几乎天天都在加班,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身体和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而且明年土地和税务两项改革的第二阶段工作,关系到土地改革和税务改革实施的成败,这也使得的各项工作会更加艰巨。
  其次是公司将要在明年秋季建国,各项公司为此已经准备了几年的时间,但各种工作依然会很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今年中原各地的众多前明官员,为了抵制远东公司的两项改革,集体抱病回家。远东公司对此早有准备,公司各个部门正好趁此机会,组建了新的各级行政管理单位。
  反正大明各地一直存在两套管理机构,远东公司在北京和中原各个地区的各类行政单位和部门早就配置齐整,只是没挂牌子而已。
  但还是有部分前明官员,没有离开他们的岗位。这些人大都是京官,在一些冷水衙门任职,没有资历没背景,平时也卡不到什么油水,属于大明士绅阶层最苦逼最老实的那一类人。
  前明京官大部分都打起行囊坐车离开了京城,他们即便不做官,家中也都是良田万顷,而且家族还做着经商等营生。根本不会担心未来的生活。
  而那些没有什么油水的京官,却都是出身寒门,老家也是老旧边荒地区。如果不做官,日后只能回贫困的老家,守着家里的百十亩旱田做个小地主。
  别人告病致仕回乡,以后凭借丰厚的人脉,以及老师、同年的帮衬,再次复起时一样能谋一处油水丰厚的位置继续做官。而他们若是辞官,那以后恐怕一辈子都不会有人搭理他们。
  当然,京城和中原各地也有一些官员没有辞官,确实是因为平日里比较清廉,一家人全指着这点微薄的俸禄过日子,只是这样的人很少罢了。
  李旺穿着一件破旧的官袍,愁眉苦脸的向官衙走去。他是工部一个没有什么油水的主事。大明因为一直比较穷,尤其是明末崇祯年间,更是穷的叮当响,所以大明工部算是比较清冷的衙门。
  这几天,他看着工部的同僚,一个个群情激昂的抵制新朝的两项新政,纷纷告病辞官回乡。整个工部都变得冷冷清清的,只有少数几个和他一样没什么背景,出身边远地区的底层小官没有辞官回乡。
  对于新朝施行的两项新政,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李旺在工部属于没有存在感的边缘人物,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能外放做几任地方官,好好的捞点银子,然后回乡安享晚年。
  如今陕西老家早在几年前就被流贼祸害的荒无人烟,赤地千里。为此他耗费了不少银子,托了很多人,费尽了力气,才算是把老家的父母和兄长接到了京城,算是离开了流贼遍地的老家。
  可是现在京城的家里一下子多了十几口人,使得李旺家原本就清贫的日子,也变得更加难捱。他所在的工部,若是几年前还能有些油水,可从崇祯年开始,朝廷穷得跟什么似的,工部哪还有什么油水可言。
  后来从老家逃到京城投奔他的同窗跟他讲,如今老家已经十室九空,耕地荒芜多年无人打理,他在老家的很多亲朋都失去了音讯,怕是已经凶多吉少。
  别人可以辞官回乡,可李旺老家如今已经破败不堪。至少他留在京城还有些俸禄,家人也能在京城找些事儿做填补家用。
  如今他兄长和嫂子挑着担子在京城起早贪黑的卖面为生,自己家里的婆娘也在四邻接一些灵活,靠缝缝补补的赚点散碎的银子,就连他都时常上街摆摊为人写字赚钱。
  即便如此,京城高昂的物价,依然让他们一家过得紧紧巴巴,连清贫都算不上,就差揭不开锅了。而且前段时日,因为老母患病,他还欠了一些外债,这个年关还不知道如何过去呢。
  最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工部的几位大人,专门找他过去,希望他也能像其他同僚那样辞官回乡,他向几位老大人说了家里的情况,可依然没有得到其他同僚的理解,全都对他横眉冷对,甚至有人还朝他毫无顾忌的挖苦嘲讽。
  在李旺看来,新朝根本离不开这些前明的官员,要么这么大的天下谁来管理。新朝推行的两项新政在民间也会受到士民的激励阻扰,日后也必然会虎头蛇尾。当年张居正权倾朝野,推行新政“一条鞭法”,可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也许春节一过,这些人就会回京官复原职,那他在工部的日子也算是混到头了,至少被人排挤是肯定的了。
  可他还能怎么样,只能捱过一时算一时了,总不能让他带着患病的老母亲,和父亲、兄长等十几口人四处奔波吧,这一番折腾下来,患病的老母根本熬不下来。
  想到这里,李旺心里也越发的焦虑了起来,他心里暗自苦笑,做官做到他这个份上,也真是丢人啊。
  来到了工部衙门,李旺看到正有一帮人聚集在衙门的门口。他走过去才发现这些人正在往工部的大门旁边挂一个牌子。
  新朝入主中原以后,大力推行简体字,尤其是李旺这样的京官,因为经常与新朝的官员打交道,所以对新朝推行的简体字,也能认识大半。
  这个牌子上写着“中华国和国工业委员会”等十个大字,这也让李旺感觉有些困惑,这工业什么的倒是隐约明白,可这委员会是什么东西。
  李旺苦笑着摇了摇头,如今自己前途未卜,家里也是一大堆的麻烦事,何来闲心管这些破事,若是债主逼上门,今年的年关都捱不过去。
  正当他想要转身走入工部衙门的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新朝官员冲他说道:“你是工部的官员?”
  李旺连忙冲对方抱了一下拳,恭敬地说道:“下官李旺……”
  对方还没等他说完,就笑着道:“哦……我还找你呢,你来的正好,走……我们进去说。”


第1564章 现在还真离不开你
  对方说完也不等李旺,直接快步走进了工部衙门。李旺连忙急走几步跟在对方的身后,只是对方速度很快,让他跟的有些吃力。
  走进了工部衙门,李旺看到原本冷冷清清的院子,如今已经变得非常热闹,到处都是身着新朝制服,剃着干净利落的短发的新朝官员,行色匆匆的在院子各处忙碌。
  穿着前明官袍的李旺在院子里显得非常显眼,院子里的新朝官员,全都疑惑的看着他,让李旺感觉非常不自在。
  走在前面的新朝官员,看到李旺局促的样子,特意回头笑着对他解释道:“现在工部的官员,大都告病回乡,现在这个院子只剩下你一个了,你别担心,既然你能选择留下来,公司也会妥善的安置你,但是你和少数留下来的前明官员,还是要进行一番培训,培训后考核通过,就可以上班了。”
  来到了原来工部几位大老爷的屋子,那名新朝官员让李旺坐下来,然后亲自为他到了一杯热水,让李旺感觉有些受宠若惊。
  “现在原来前明的工部,已经更名为工业委员会。我叫王志,是工委的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工委的搬迁和交接工作。我查了资料,你在工部已经工作了几年的时间,不知道你对前明工部的情况可否了解?对于新组建的工委,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要求我尽快做好搬迁交接工作。可我对前明户部的情况是双眼一摸黑,根本无从做起,还真要有个熟悉户部情况的人协助我。”
  听了王志的话,李旺连忙站了起来,恭敬地说道:“下官在工部也是有些时日,对各房还算知道一些,倒是能替大人分忧。”
  王志听了顿时笑着点头道:“那可太好了,那你这几天你就辛苦点,天天跟着我吧。”
  李旺连忙拱了拱手,恭敬地说道:“全凭大人吩咐……”
  原本李旺还以为王志说的是客气话,谁知道一天下来,差点没把他累死。这帮新朝的官员,不管干什么都跟挣命似的,走起路来双脚像踩了风火轮似的,和前明官员有着明显的不同。大明的官员讲求气度,走起路来往往是四平八稳,显得颇有官威。
  而且人家新朝的官员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