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101章

最后的三国-第101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血书去向成都的朝廷报信,让朝廷提前获悉此事并做出防范。

这简直就是太重要了,吴人的目标,肯定不止只是一个永安城,他们攻陷永安之后,必定然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很可能会趁着蜀汉不注意的时候,偷袭成都。罗宪用自己的生命来证实吴人已叛的事实,为蜀汉朝廷应对这次危机提供了时间,否则真要被吴人攻到成都城下,那一切就都晚了。

刘胤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动,罗宪在判断到吴人有诈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舍身取义,慷然赴死,用自己的鲜血来擦亮蜀人的眼睛,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已经不单单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蜀中有如此之多的义士,何患汉之亡矣?

但永安的失守对蜀汉来说,几乎是致命的一击,前有曹魏之虎,后有东吴豺狼,腹背受敌,整个益州的局势变得芨芨可危起来。

先前在朝堂之上,刘胤就对引援东吴存疑,认为东吴并不可靠,但在诸葛瞻为首的朝臣一致支持之下,右将军阎宇提出来的向东吴救援的计划获得了通过。

东吴的援兵倒是来了,但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永安城,敲开了益州的东大门,永安城对蜀汉的意义无需再多说了,失去了永安,益州门户大开,整个东线无险可御,

更糟糕的是,江州都督撤裁之后,从永安到成都,这一路几乎是无兵可御,现在蜀国的主力,都压到了北线上,如果东吴军队长驱直入的话,定然是所向披靡,如此一来,就连成都恐怕也难保得住了。

刘胤忧心冲冲,带着罗袭直奔皇宫而去,现在蜀汉真的已经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必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至于能不能渡过此次危机,刘胤的心中也没有半点底。

第191章难堪

永安失守的消息如一道晴天霹雳,把蜀汉朝廷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雷了一个外焦里嫩,原本还着期冀着东吴的援兵来抵御魏人的入侵,可一转眼的工夫,却变成了引狼入室,前院火还未熄,这后院的火又烧了起来,整个益州的形势急转直下,芨芨可危。

那些原本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人们顷刻间就懵了,这天下咋变成了这样,公理何在?道义何在?他们的三观,算是彻彻底底地给毁了。所谓的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所谓的盟友,不过是落井下石的小人,所谓的仁义道德,在利益的面前,变得一钱不值。

还有什么能比盟友的背叛更让人沮丧的事?这已经不是东吴的第一次背叛了,只不过是时间相隔的久远,人们习惯性地将它给遗忘了,这么多年来吴蜀的关系虽然谈不上有多好,但至少也不坏,但这一次东吴彻彻底底的背叛,让蜀人真正地都愤怒了,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整个成都,如炸了锅一般,谴责声,斥问声,不绝于耳。

刘禅显然也坐不住了,听到刘胤禀报这一消息,刘禅整个脑袋“嗡”地就炸了,刘禅再不谙政事,也清楚永安对于蜀汉有什么意义,永安的防御地位不下于剑阁,永安失守,整个益州东面的门户大开,在目前魏军大举来犯的情形下,东吴此举,无异于在刘禅的后背上插了一刀,刘禅的心哇凉哇凉的。

“阎宇,你不是向朕担保,吴人肯定不会背叛吗?现在……现在你做何解释?”刘禅愤怒地对阎宇是直呼其名。

阎宇跪伏于阶下,诚惶诚恐地道:“臣罪该万死,臣也未曾想到吴人竟然会背信弃义,做出如此人神共愤之事,臣叩请陛下责罚。”

刘禅重重地哼了一声,道:“朕正是听信你们之言,致使永安失守,罗爱卿更是枉送了性命,来人,将阎宇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阎宇悚然一惊,他万万也没想到刘禅的处罚竟然如此之重,惊得是目瞪口呆。

黄皓与阎宇素来交好,一看刘禅要重重治阎宇的罪,赶忙在刘禅耳边求情道:“陛下,姜宇也是无心之过,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谁也未想到吴人竟然如狡诈。何况现在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陛下何不让阎宇戴罪立功,驱逐吴人?”

刘禅向来对黄皓言听计从,听他如此一说,面色稍缓,道:“若非黄卿请求,朕定然要治你死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赦,革除大将军的尊号,罚俸一年,命尔在军前戴罪立功。”

阎宇感激涕零地向黄皓投去一瞥,再次叩拜道:“臣谢陛下不杀之恩。”

刘胤在下面不禁是暗暗腹诽,刘禅这罚的,还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阎宇的右大将军原本也就是一个称号,就如同镇军大将军、征西大将军一样,由资深者出任,名义上是大将军,但实际上职务和统领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该领一军还是领一军,该领一营还是领一营,阎宇被罚回原形,还是当右将军,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失,至于罚俸一年,那就可扯淡了,都混到这个位置上了,还会在乎一年那两千石的俸禄吗?

刘胤对阎宇是素无好感的,蜀中诸将,多有气节,比如傅佥、罗宪这样敢慷然赴死的大将,比如宗预张翼这样不畏权贵的老将。但阎宇显然是一个另类,此人趋炎附势交好巴结于黄皓,又和新兴王刘恂走得很近,媚上欺下,其实朝中许多正直之士多数是看不起阎宇的,此次阎宇受罚,大家多数还是抱着喜闻乐见的态度。

就在刘胤暗自嘀咕的时候,刘禅又道:“满朝文武之中,竟然无人能识破吴人的险恶用心,吴人能有那么好心吗,先帝还不就是因为东吴之事忧愤而终的?朝堂之上,唯有文宣慧眼独具,朕很是后悔没听你之言呐。”

刘禅一句话,诸葛瞻董厥等人很是难堪,当初朝议时,阎宇提出向东吴搬兵的建议,诸葛瞻董厥等人也是极为赞同的,还与刘胤发生过口角之争,而仅仅过了几天,事情就不幸被刘胤给言中了,刘禅很不客气地直指众臣无能,让诸葛瞻董厥等人实在是面上无光,羞愧难当。

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为皇上分忧,为社稷解难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但在向东吴求援的问题上却欠缺考量,有些急病乱投医,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胤持笏拜道:“陛下,现在再争论此事已无多大意义,当务之急,还是商议一下对策,如何御敌才是。”刘胤可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今天朝堂之上,诸葛瞻等人颜面尽失,自己倘若再穷追不放的话,那就有失风度了。何况关于是否向东吴求援的争论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现在蜀汉朝廷要做的,就是上下一心,共赴国难,此刻还如果再斤斤计较那些枝稍末叶的事,那就真是小人之心了。

刘禅面露嘉许之色,刘胤居功不傲,处处以大局为重,让刘禅颇感欣慰。

显然今天的议题不只是追究责任这么简单,吴人偷袭永安,致使益州门户失守,两面受敌,蜀汉政权遭受到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今日朝议的重要议程肯定是如何应对当前危局。刘禅挥退阎宇,对着群臣道:“魏人寇于汉中,吴人又趁火打劫叛于永安,诸位爱卿有何退敌良策?”

众臣是面面相觑,蜀中兵力有限,姜维率五万大军守剑阁,宗预守阆中只有一万人马,除了成都现在尚有五六万人之外,各地只有些零零星星的守军,蜀汉的全部兵力加在一起,最多只有十五六万人的模样,现在所能调动的机动兵力更是屈指可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仗想想都难打。

刘禅见群臣无人接话,不禁是悲从中来,泣道:“社稷危矣,难道就无人肯为朕分忧吗?”刘禅没有继承刘备身上的什么优点,反倒是刘备一遇危难就掉眼泪的本事他有样学样,神色戚惶,悲悲切切。

诸葛瞻这个时候出班奏道:“陛下,臣愿领成都之兵,与吴贼誓死一战。”

第192章出兵

其实诸葛瞻今天在朝堂之上也是十分地尴尬,虽然是当初向东吴求援是阎宇提议的,可诸葛瞻在中间也是力挺的,如果说有人要为此而负责任的话,诸葛瞻也是逃不了干系的。不过以诸葛瞻的身份,刘禅自然不能加罪,也就没人去追究了。

但诸葛瞻心里却也很难受,说到搬东吴救兵,诸葛瞻是没有一点私心的,魏军大举犯境,姜维独力难支,如果这个时候东吴能出兵救援,那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可结局却不是诸葛瞻所料想的到的,雪中送炭的没有,倒是来了落井下石的,吴国这背信弃义的行为,让诸葛瞻的处境维艰,往简单里说,是诸葛瞻错信于人,误将奸佞当做良人,往深层里说,是你诸葛瞻无识人之慧,治国策略出现重大失误,当首辅大臣完全不称职。

诸葛瞻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果非常地严重,现在也只有他挺身而出,担当起重任了,谁让他是武侯之子,顶着诸葛亮的光环,别人可以退缩的时候,唯独他不能。

刘禅是一阵欣喜,又是一阵忧虑,关键的时候诸葛瞻能挺身而出,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栽培于他,但刘禅同时也暗暗担忧,诸葛瞻担任的可是卫将军,掌管宫廷禁军,如果他要出征的话,那可是要带走大部分的御林军。一想到要削减宫廷的禁军,刘禅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诸葛爱卿若去,成都的安危若何?”

诸葛瞻道:“陛下放心,臣领军前往,成都有辅国大将董厥领军,自当安稳如山。”

刘禅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事已至此,成都的御林军,的确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调动,但现在局势已真的是万不得已,成都除了御林军,几乎没有什么可调之兵了。不过刘禅还是对诸葛瞻单独领兵有些不放心,道:“何人可与诸葛卿同去?”

刘胤立刻上前奏道:“臣愿领军助诸葛都护一臂之力。”

诸葛瞻略感诧异,自己和刘胤的关系并不融洽,而且刘胤与侍中张绍走得很近,张绍是姜维一系的人,理所应当地诸葛瞻就把刘胤视作姜维派系,双方政见不一,明争暗斗由来已久,但这个时候刘胤能挺身而出,确实出乎诸葛瞻的意料。

事实上诸葛瞻会错意了,刘胤虽然和张绍比较亲近,但他却不是姜维派系的,虽然说刘胤和诸葛瞻的关系并不和睦,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刘胤可真没有在乎什么个人的恩怨,何况他来诸葛瞻,也谈不上有多大的恩怨。

以刘胤对诸葛瞻的了解,诸葛瞻的品格是勿庸置疑的,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临危受命,严辞拒绝邓艾的招降,怒斩邓艾派来的使者,最后父子双双殉国,成全了诸葛一门三代忠烈的美名。但在关乎蜀汉存亡命运的锦竹之战时,诸葛瞻表现出来的低级军事素养同样令人瞠目结舌,放弃有利地形,放弃坚守城池,避长扬短,与实战经验丰富的邓艾在平原地带进行决战,几乎比纸上谈兵的赵括还要愚蠢。

诸葛瞻就是属于那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才,诸葛亮中年得子,去世之时诸葛瞻只有八岁,除了诸葛亮的名望之外,诸葛瞻几乎没有继承到什么,相反的在刘禅的刻意安排下,诸葛瞻的仕途一路顺风,最后更是位极人臣,宫廷之中的政治权谋诸葛瞻或许不缺,但军事素养战斗力只有负五的渣渣带兵出去打仗,刘胤第一个不放心。

要知道,诸葛瞻所要面对的对手是吴国的最后一位名将陆抗,虽然陆抗现在还没有成名,但刘胤知道,这位可怕的对手绝对不是诸葛瞻所能匹敌的。

所以刘胤才挺身而出,蜀汉现在已经是输不起了,诸葛瞻领御林军出征,倘若再兵败的话,蜀汉就真的到了要灭亡的地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