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63章

最后的三国-第63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们?”刘胤浅笑一声,这几天忙得天昏地暗,也没顾得上和张乐赵卓他们联系了。“请他们进来吧。”

管事的退了下去,刘胤也从校场返了回来。

“大哥,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和兄弟商量!”远远地就听到了张乐高声地抱怨着。

刘胤略带歉意地笑了一笑道:“抱歉,这几天太忙了,准备临行前再通知大家的,见谅。”

张乐满脸的不乐意,重重地哼了一声,道:“大哥,你说我们还是不是兄弟了?”

“当然是,你怎么无端端地说这个?”刘胤有些愕然。

“既然是兄弟,你去江油阻截魏兵,为什么不带我和卓兄弟,咱们不是说好了,同富贵共患难,现在有事了,你居然撇下我们兄弟俩,一个人独行其事,你也太不仗义了!”张乐翻着白眼道。

赵卓也拱手道:“大哥,我们兄弟结义,誓同生死,如今国难当头,我等愿追随大哥共赴国难。”

刘胤一手拉了一个,苦笑着道:“我如何能忘得了我们的兄弟情谊,只是在朝堂之上,我已经向陛下允诺,不调用朝廷的一兵一卒,你二人俱在中尉府当差,如果拉你们前来,岂不是失信于陛下,所以才暂时没有通知你们,临行前可是要喝你们的饯行酒的。”

张乐瞪着眼珠子问道:“如果我们不在中尉府当差了,是不是就可以跟你前去江油了?”

“这个自然,不过你们可是中尉府的都尉,缘何能擅离职守?”刘胤莫名地道。

赵卓道:“大哥,你的事我们早就听说了,为此我和乐哥已经向执金吾何大人提出了辞呈,而且何大人已经准了,现在我们俩可是白身,不再是朝廷命官,再去哪儿朝廷也管不着了。”

“你们辞官了?”刘胤吃了一惊,惊愕地道:“你们怎么能如此意气用事,左右辅都尉,六百石的官职,混到现在你们容易吗?”

张乐嘿嘿一笑,道:“这可是何大人特许的,何大人说了,等打完仗回来,立马给我们官复原职,真要是立了大功,还保不齐会升职呢。”

刘胤不禁愣住了,他与何曾虽然在一署共事,但并无深交,何曾看起来官僚气十足,可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以这种方式支持自己。公然派出中尉府的兵力何曾未必有那个胆量,毕竟朝中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将张乐赵卓两个人解职来由自己调遣,何曾也算是耍了个小手段。

刘胤心中不禁是升起了一股暖意,原来他并不孤单,有这些朋友,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120章元戎弩

既然是兄弟,再说感谢的话那就是见外了,刘胤挽了张乐赵卓的手臂,道:“我正训练家兵呢,走,一起去瞧瞧。”

张乐却是站着没动,嘿嘿一笑道:“光我们哥俩来能起多大作用,大哥你还是先到门外瞧瞧吧。”也不容刘胤再问,直接拉着刘胤便出了门。

门外,整齐地排着两列队伍,甲胄鲜明,刀枪锃亮,每列大约有两百号人,最前头还竖着两面大旗,左边是一个“张”字,右边是一个“赵”字。

张乐咧嘴一笑,道:“大哥,你尽管放心,这可是我们两家的私兵,和朝廷没有半点干系。”

刘胤真的很感动,什么叫手足情深患难兄弟,这便是最好的明证,同富贵的兄弟不是真兄弟,只有在患难之中,不离不弃,那才是真正的铁杆兄弟。

刘胤注意到右边的赵家军每人腰间系着一条白带,赵卓身上也同样系着,刘胤很清楚,他们是在为赵广挂孝,赵广在沓中为姜维大军断后,血战疆川口,以身殉国。赵卓的父亲赵统在几年病逝,现在赵家的当家人,便是赵卓了,赵云永昌亭侯的爵位于便由赵卓来承袭。

“卓弟,令叔刚刚过世,本该是你守孝之时,就劳烦你兴师动众,这……”刘胤满含歉意地道。

赵卓慷然地道:“我二叔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等后辈效力之时,岂可因家事误国事!”

刘胤叹道:“卓弟真不负子龙将军之后也!”

张乐不满地道:“大哥你光称赞卓弟,俺爷爷张飞可是季汉第一猛将,咋不见你也夸夸俺?”

刘胤呵呵一笑道:“令祖父翼德公当年长坂当阳之时,一声断喝,当阳桥断,河水倒流,百万曹兵莫敢近其身,如此豪情盛迹,也只待追忆了,乐弟若真有乃祖一成之威,何愁魏兵不灭。”

张乐眼珠子瞪得贼圆,有些气急败坏地道:“小瞧我是吧?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你们走着瞧,到了战场上,让你们瞧瞧张爷的厉害!”

刘胤和赵卓哈哈大笑,反正他们平常也开玩笑开惯了,你别说,张乐急眼的模样倒和传说中张飞的模样没啥两样。张飞性格鲁莽刚烈,嫉恶如仇,还真有几分遗传在张乐的身上,不过这小子那股猥琐劲儿,还真不知从跟了谁。

“乐弟,你带这么多人来,令尊大人可否同意?”赵卓现在当家,带多少人来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张乐可不然,他父亲张绍可是当朝侍中,一举一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张家公然地派出如此多的家兵来支持刘胤,想必也是张绍权衡再三之后的结果。

张绍在朝中的地位特殊,因为他既不属于益州本土派,又不属于荆襄派,而是资格最老的元从派,现在元从派渐式衰微,包括关家、赵家、简家、糜家,已经很少在朝中担任要职了,唯有张家地位超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张家乃是不折不扣的外戚。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虽然外戚的地位已经不能和东汉时期同日而语了,但再怎么说,张家在蜀汉朝中,也是根深蒂固。

那日朝议之时,也是唯有张绍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促使刘禅下令江油涪城加强守备,刘胤和儿子交好,张绍也清楚的,但这远不足成为张绍支持刘胤的理由,张绍不与群臣同气连枝,足见其政治立场与诸葛瞻这些人大相径庭。至于张家派兵的事,想必也是张乐的一再坚持,赵卓守孝之时尚且能带兵出战,张乐岂可甘于人后?

果然张乐呵呵一笑道:“我家老爷子当然不同意了,可经不起我软磨硬泡,他也只好答应了,不过最多我也只能带两百个家兵,再多就不行了。”张家底蕴深厚,单论私兵部曲的规模,就远不止两百人,张绍肯派出两百人来,多半也是张乐死缠烂打的结果。

不过张乐笑眯眯地道:“不过,我可是带了好东西的。”

“什么好东西?”

张乐笑而不语,一挥手,便有家兵呈上一付弓弩来。

刘胤的目光立刻就被这付弓弩吸引住了,普通的弩刘胤认识,但这付弩分明于普通的弩有着本质的区别,弩槽是宽头样式全封闭结构,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结构。

元戎弩?刘胤心头一震,这弩莫不就是传说中的诸葛连弩?元戎弩是蜀国单兵武器中最为先进也是攻击力最为强悍的武器,是诸葛亮一手主持研发的,一发十矢,威力惊人,多具连弩集中使用,可以形成一个死亡扇面,曾经在对魏作战中,取得过赫赫战绩,木门道伏击战中射杀了曹魏名将张郃。

不过,为了防止失窃,元戎弩一直都被军方列为高度机密,无论是制作工坊还是保管仓库以及军队中的配发使用,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一般的人根本就无法接触到这种武器。刘胤到三国都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对元戎弩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你别说,张乐这小子还真有本事,不知道从那儿搞来了元戎弩?

张乐得意洋洋地道:“没错,这玩意就是大名鼎鼎的元戎弩,一般人可真见不到它。这也是我堂兄做兵曹尚书,管着军械仓库,才偷偷地借出来两百具。我家老爷说了,有这玩意,纵然打仗赢不了,保命是没啥问题的。”

刘胤不禁大汗,这仗还没打,张乐就先想着逃命了,不过这也是张绍爱子心切,生怕他唯一的独子有什么闪失,才暗地里让张遵给张乐调了两百具元戎弩让他防身。张遵是张飞长子张苞的儿子,现任兵曹尚书,正是主管着军械。

虽然这多少也算是假公济私,但刘胤又何须在乎这个,如此一来,给刘胤倒是增加了不少信心,自己的火器加上元戎弩,就算兵力对比悬殊,也足够邓艾喝一壶的了。

第121章以退为进

张乐和赵卓的到来,给刘胤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刘胤的部队,也由五百多人暴增到了九百多人,小一千人的作战单位了,基本上达到了刘胤的要求,尤其是是张乐携带来的两百具元戎弩,在伏击作战之中,那可是大杀器。

张家军和赵家军编为一曲,安平王府和马家的私兵编为一曲,两曲为一部,刘胤手下的部队也算是满建制了。原本刘胤有一曲人马,自己只能当曲长,现在晋升为一部人马,这两个曲长的指挥位置自然就是张乐和赵卓了,而刘胤毫无异议成为总指挥。

万事俱备,只等十月到来。刘胤可不想高调行事,毕竟蜀国境内还遍布着大量的魏国间谍,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他们知晓,如果邓艾事先掌握了有军队不利于他的行动而更改了行军路线,刘胤或恐将会徒劳无功。

就算是北上,刘胤也将宣称是前往剑阁援助那儿的守军,反正江油在前往剑阁的途中,到达江油之后,再更改行程也来得及。

这样或可迷惑那些低层次的魏国间谍,但真正厉害的间谍或许已经掌握了刘胤的真正动向,这一点无疑让刘胤最为担忧。

但愿前线的重重关卡或许可以阻碍情报的传递吧。

不管如何,刘胤此行已经势在必行,单等开拨的那一日了。

┄┄┄┄┄┄┄┄┄┄┄┄┄┄┄┄┄┄┄┄┄┄┄┄┄┄┄┄┄┄┄┄┄┄┄

剑阁的战况陷入了胶着,魏军强攻不克,渐生疲惫,汉中阳安关虽然拿了下来,但汉、乐、黄金这三座要隘却还在蜀军的手中,再加上蜀军尚有多股游军在活动,不停地滋扰后方,袭击魏军的运输线,这无疑让本来就因为道路艰险粮草转运困难的魏军后勤部队雪上加霜,魏军真的到了让姜维预测的“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这让钟会很是头疼,攻坚战无疑是最难打的,拿下阳安关,多少有着运气的成份,如果不是蒋舒在城内叛乱,胡烈完全没有可乘之机,至今汉城、乐城、黄金三大要隘还在蜀军的控制之下,这三座要隘卡在沔水的要道上,让钟会如芒刺在背。汉中诸城都难以攻克,更别说比之险要十倍的剑门关了,而且这儿聚集了几乎蜀国的大部分主力部队,短时间内拿下剑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钟会在武力不济的情况下,又动了他的笔杆子,写信给姜维,劝其投降:“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钟会的文采是不错,可惜他用错了地方,姜维接信之后,连看都没有看,就扔进了炭盆里化为了灰烬。

眼看着寒冬将近,十几万魏军拥挤在白水至剑阁狭隘的谷道上,地理的关系,数量庞大的魏军根本就施展不开,而这么多大军每日的粮草消耗也是极为地惊人,虽然说为了此次南征,魏国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光是关中陇西集存的粮草,就足够十八万大军吃上一年的。可粮草再多,运输环节出了问题,依然还是无法解决前线缺粮的窘境。

粮草匮乏,军心自然不稳,久攻不克,士气必然低落。

见拿不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