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奸雄 >

第350章

大奸雄-第350章

小说: 大奸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陇西李家。
  李氏大公子建成,数日前寻得张仲坚,求他出手帮忙,他推脱不得。
  与冠军侯偶遇胡杨林,张仲坚无功败退。
  “谁鼓动你来的,我心里有数,请你转告他:自洛阳结怨始,你们和我已不存还转余地!大家既心知肚明,何苦耍小花招?忒小家子气!”
  张仲坚完不成给陇西李氏的承诺,哪怕现在的他也一样。自感无颜面对,他不愿回去,也不能不去帮冠军侯传个话儿……作为冠军侯放过他的报答。
  ……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忆往昔少年,不胜唏嘘。
  枯死的半截胡杨树下,有个人、有把槊、有匹马。
  人是怂人,槊乃破槊,马为驽马。
  磨损颇大的皮甲已然泛白,西北天气下永远洗不净的衣衫流露丝绦,打成结儿的头发散发难闻的气味儿,那双沾满了血腥的手握着一只面饼,八尺高的汉子、臻至不惑的年纪,无助的边吃、边痛哭流涕。
  笨笨的驽马不知主人何以哭泣,它只会趁着主人的不注意,去偷偷的叼走面饼,贪婪的进食。
  怂人嚎够了,擦干泪水抬起头。
  黝黑的脸颊、纵横的皱纹,除却高大些许,怂人似乎与普通的农家汉子并无不同。
  天空碧蓝如洗,明亮的宛若宝石,也一如十一年前的那天。
  四皇子杨业或是先皇的纵容、或是天性使然,争储无望的义愤下,毫无顾忌的举起大旗造反。
  他的头号支持者,骠骑大将军鱼俱罗紧紧追随,九死而无怨无悔。
  五万西凉悍勇,兵出武威、破潼关、走金城、逼长安,对阵金吾、骁骑、羽林、千牛四卫。
  大战一触即发。
  骠骑大将军鱼俱罗如日中天、举世无敌,西凉铁骑冲锋陷阵、攻无不克,四皇子杨业满心以为这将是一场胜负参半的局。
  然而……
  怂人被城头上的先皇光帝吓破了胆,秘密地进行投降、反水、出卖。
  形势急转直下。
  四皇子杨业兵败被俘,于大理寺诏狱自缢身亡。
  骠骑大将军鱼俱罗九族被诛,侥幸逃得性命。
  叛军营长以上者,皆备斩杀殆尽。
  五万西凉精兵,被逼上了与南梁的血肉战场,损耗一空。
  怂人没能得到奖赏,事后被先皇轻蔑的打上小人的标签儿,寻得个由头,剥夺掉他三品镇西将军的名号,发配至敦煌做戍守小卒。
  被遗忘的滋味儿不好受、被抛弃的滋味不好受,但最令怂人煎熬的是他内心怯弱酿成的今日苦果。
  手抚长槊,怂人试图结束余生……
  这不是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怂人、怂人,怂人的勇气终究不够。
  颓然的抛弃兵戈,怂人失魂落魄又歇斯底里,诡异的无声,一张脸扭曲到狰狞。
  猛的。
  怂人的双眼,紧紧盯住身旁枯死的胡杨树,刀子似的西北风,刮断了它的树枝、树梢、树干。
  怂人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周身无意识的缠绕内息……那是亮眼的银白颜色。
  胡杨树引申,怂人想到曾经的上司骠骑大将军鱼俱罗,也想到了一个词汇——宁折不弯!
  《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怂人不缺乏习武天赋,他甚至能够说是天下间、百载内名列前茅的之一,可也恰如鱼俱罗曾经给他下的评语——资质有余,气魄不足。
  磨难的十一年,怂人一朝顿悟,补全自己缺乏的东西,推开了一扇新天地的门。
  怂人领悟到的东西,曰:坚硬、曰:矍铄、曰:刚强!
  怂人想笑,矛盾的是他还想哭,截然相反的情绪,使得他看起来怪异非常。
  “轰隆隆……”
  远处兵马呼啸。
  怂人看去,握紧了长槊。
  从敦煌郡深入酒泉郡,怂人要寻找的正是那些人、那些突厥人。
  怂人深吸口气,喃喃自语:“建功立业,重新来过!”
  跨上那匹驽马,怂人双腿一夹,气势汹汹的追击。
  沙砾漫卷,怂人的身影,愈来愈小。


第478章 怂不怂
  “溜得真快……”
  “呸呸!”
  西北风渐大,说句话满嘴的黄沙。
  伏鞍远眺前方土龙起舞般的突厥骑兵,吴某人脸色不是很好看。
  今日早晨遭遇,吴凡本做好正面抗衡的准备,不曾想阿史那呼罗,偏偏率人遁走,丝毫不做停留。
  双方一追一逃,奔袭足足三十余里。
  “我们一人双骑,声势上倒足够,可他们也是啊!”,郭奉孝驱马上前,捂嘴对吴凡道:“兵力上占据绝对上风,他们的不战而逃……”
  郭大爷的话,说得并不完整,意思却准确无误的传达。
  吴凡眉毛一挑,高高举起凤嘴紫金刀。
  “轰隆隆!”
  罪军减速停滞。
  吴凡目光闪动,偏头道:“你的意思?”
  吴凡不等郭嘉回话,自问自答道:“他们故意拉开战线,从而确定我们的后边,是否有其他援军,保证不陷入围攻?”
  郭奉孝点头,道:“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他们仗着对荒漠地形的熟悉,未尝没有消耗我们的道理在内。”
  吴凡一咋舌,骂道:“区区半年多不见,阿史那呼罗个蠢货,居然精明的过分呐!”
  郭大爷伸手捏捏眉心,瞧到手上因少水一日不洗的残垢,动作到一半便戛然止住,心情一下子远离愉快,语气低沉:“征战者所虑,不过天时、地利、人和。眼下正值酷暑,烈日当空,士卒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马儿亦承受不得。西北大地曾经是突厥、吐蕃、羌人的游园,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如何生存在这里。天时地利于我们忒差,加之人手原本就照他们少一半,还有不少跟青苗庄稼晒蔫儿了似的打不了仗的,这个比对随尾行追击的时候增长扩大,我军士气旺则旺矣,难免生出怨言啊!”
  吴凡深吸口气,刚想开言,叫人找地儿休憩。
  不料。
  郭大爷话锋一转弯儿:“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吴凡都愣了,嗔目结舌的道:“你刚才话里话外的,全是说我军的劣势,不应该再继续疾行,怎地……”
  郭奉孝嘴角挂上丝丝微笑,道:“恰恰如此,所以我们更应该一鼓作气!”,他眯眼仰望天空,不停顿的解释道:“若我们驻足,气势必泄!这是一!哪怕我们想寻求喘息,难道阿史那呼罗不会主动出击?猝不及防的后果多可怕,不需我赘言!这是二!我最担心的是阿史那呼罗采用骚扰战术,生生拖垮我们!这是三!”
  郭大爷语气难得正经的补充:“半个时辰内拦截、击溃阿史那呼罗,否则我们麻烦很大!”
  郭嘉前后的言语可以说自相矛盾,又可以说南辕北辙,但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着实令人信服。
  吴凡皱眉,道:“一望无际,怎么让阿史那呼罗遂了我的愿?”
  郭嘉斩钉截铁道:“分兵!”
  兵力明明少于对方的情况下,分兵无疑是个冒险的举动。
  吴凡不曾有任何的迟疑,毅然决然的选择相信郭嘉的判断。
  ……
  ……
  战骑狂飙,朔风狂卷。
  高温的炙烤,令阿史那呼罗喘息粗重。
  出身于阿史那姓,阿史那呼罗自然是突厥的贵族,哪怕属于他的那支族脉,早在他没出生前,被其他人的挤兑下没落的不像话。
  突厥多年未有顶尖战将,又或者说在东西分裂的大战中,很多人才憋屈的凋零内战。
  负有绝伦勇武的阿史那呼罗横空出世,几年前夺得突厥第一勇士的称号。
  为可汗所看重,阿史那呼罗坐拥突厥最好的坐骑、最好的兵器、最好的女人,甚至承诺他立下功勋,赏他西域的一个富庶小国。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阿史那呼罗纵非中原汉人,狼性深重,也难免被那位雄才伟略的可汗折服,感恩戴德的同时,发誓要百倍报答。
  然。
  阿史那呼罗的首战,即于洛阳城中狼狈败逃。
  冠军侯,吴守正。
  阿史那呼罗记住了这个号、这个名,恨之入骨。
  奉命深入凉州,配合和突厥有大笔交易的陇西李氏夺取玉门,阿史那呼罗再次遇到了他咬牙切齿的仇敌。
  阿史那呼罗没贸然开战,他深有体会那吴守正的奸猾狡诈,胸有猛虎欲出笼,却小心翼翼的寻觅观察……
  “报!!!”
  “敌军相距八里,穷追不舍!”
  “报!!!”
  “敌军相距九里,突然停滞不前!”
  “……”
  “报!!!”
  “敌军相距六里,复起追击,来势凶猛!”
  “……”
  斥候频繁禀报。
  阿史那呼罗不断算计,冷冷的哂笑,只叫手下士卒继续监视动向及保持前进速度。
  酒泉郡一带的地形,无限趋近塞外的荒原大漠,阿史那呼罗自信突厥勇士能撑得住,而向来擅长攻坚、守城等作战的隋人,绝对熬不过他们。
  像鹰一样翱翔天空,观察猎物。像狼一样坚韧不拔,隐忍不发。像虎一样等待时机,一击必杀……巨大的无人区域的局限,阿史那呼罗尽情挥洒他的智慧,无论身后的敌人追与不追,他皆有办法去杀败。唯一不同的地方,他仅仅想降低伤亡罢!
  有勇有谋且无势,这才是突厥统一东西纷争的可汗,真正看重阿史那呼罗的地方。
  阿史那呼罗不停的回眸,他强压抑自己转身马上干掉那吴守正的念想,转思绪飘飞的想到族里美艳的妻子……
  待阿史那呼罗终于稳定神情,前方不远处的高岗后,奔出一匹……可笑的马儿。
  ……
  ……
  怂人怂,又不怂。
  别扭的话,也是有道理的。
  或许在军伍、在庙堂、在大隋,怂人真的很怂,鲜有人能看得起他。
  可是在塞北、在草原、在突厥,怂人真的一点儿都不怂,起码无数部落里能止小儿夜啼。
  岁月蹉跎十一载,怂人决定不再怂下去,他还有高堂、他还有妻儿,他不能继续坐等,必须主动的找到回去的道路。
  一匹奔跑艰难的劣质驽马,一杆早已弯曲扭巴的熟铁长槊,一身细的流露丝绦的破烂皮甲,怂人艰难的拦在了阿史那呼罗的去途前。
  突厥的队伍,停了下来。
  “敦煌……戍卒?”
  有突厥人,不敢相信的出声。
  “嗡!”
  突厥队伍登时一片乱遭。
  突厥人害怕、害怕眼前的这个怂人。
  敦煌是个有意思的地儿,紧邻西域、紧邻吐蕃、紧邻突厥,三面具敌,堪称帝国西北最凸出的一角,能到那儿当守备的人,一定要足够的彪悍。
  比如:敦煌戍主。
  怂人出卖四皇子杨业、骠骑大将军鱼俱罗,为人瞧不上眼,获罪发配敦煌为戍卒。
  当年的敦煌戍主甚勇武,常常单独一人骑马深入突厥部落中,掠夺羊马,总是有大收获。突厥无论多少人,没有敢抵挡。
  敦煌戍主颇自负,加上也瞅不得脑生反骨的怂人,常辱骂之。
  怂人认定敦煌戍主的行为,是先帝授意,准备找茬杀他,非常忧虑,左思右想后自言也精于骑射。
  敦煌戍主令怂人驰射,见果非同一般,笑着说:“你很不错。”
  怂人请求骑马带弓,入突厥中掠夺羊马,很快抢获大批牲畜回营。
  敦煌戍主这才改变了对怂人的态度,常与他同行,深入突厥境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